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意识障碍的电生理评估与无创神经调控治疗
1
作者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925,共5页
随着急救技术和重症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后存活下来,但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018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和美国康复医学学会明确了“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s)”的具体定义(... 随着急救技术和重症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后存活下来,但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018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和美国康复医学学会明确了“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s)”的具体定义(即病程≥28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康复医学 重症医学 神经调控 急救技术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具体定义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
下载PDF
基于领域一般网络解读脑卒中后失语症恢复假说中的可变神经替代
2
作者 汪洁 袁英 +2 位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吴东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0-1393,共4页
既往人们对失语症恢复的机制存在三个假说:(1)损伤周围(perilesional)假说,认为恢复是病变周围组织中领域特异(domain-specific)语言系统重建的结果[1—2];(2)对侧位移(laterality shift)假说,认为语言功能的恢复是由于对侧半球同位区... 既往人们对失语症恢复的机制存在三个假说:(1)损伤周围(perilesional)假说,认为恢复是病变周围组织中领域特异(domain-specific)语言系统重建的结果[1—2];(2)对侧位移(laterality shift)假说,认为语言功能的恢复是由于对侧半球同位区功能的改变所致[3—5];(3)去抑制(disinhibition)假说,即右半球的激活是失去经胼胝体抑制的产物。并进一步提出,这对恢复几乎没有帮助,甚至可能通过抑制左半球残存的未受损组织而阻碍恢复[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球 受损组织 失语症 胼胝体 语言功能 假说
下载PDF
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3 位作者 程亦男 袁英 汪洁 马佳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cm2,中密度组)和高电流密度(0.080 mA/cm2,高密度组)电刺激(每组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不同电流密度组患者治疗后FMA‑UE(F=284.343,P=0.000)、ARAT(F=180.427,P=0.000)和mBI(F=487.159,P=0.0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各组间FMA‑UE(F=2.293,P=0.000)和ARAT(F=2.572,P=0.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FMA‑UE(t=2.426,P=0.029;t=2.140,P=0.035)和ARAT(t=2.537,P=0.024;t=2.353,P=0.028)评分均高于低密度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以电流密度0.057和0.080 mA/cm2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下载PDF
P300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响应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晔 李瑞 +2 位作者 万小萍 霍仁超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0-946,共7页
目的:利用两组加工深度递增式变化的事件相关电位(ERP)Oddball范式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响应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电生理学特征。方法:研究纳入17例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和30例微意识状态(MCS)患者,对其进行两组加工深度递增式变化... 目的:利用两组加工深度递增式变化的事件相关电位(ERP)Oddball范式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响应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电生理学特征。方法:研究纳入17例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和30例微意识状态(MCS)患者,对其进行两组加工深度递增式变化范式的ERP检查,后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区域t DCS治疗,根据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结果分为响应者和非响应者,分析干预响应者一般情况特征及电生理学特征。结果:在UWS患者中,性别、年龄、病程、接受手术情况、CRS-R评分、P300出现情况均与t DCS响应性无关(P>0.05);而在MCS患者中,CRS-R评分(P=0.015)和反名-正名(DO)范式中P300出现情况(P=0.005)与tDCS响应性相关,而性别、年龄、病程、接受手术情况、纯音—正名(TO)范式中P300出现情况与响应性无关(P>0.05)。结论:更高的CRS-R评分和分层听觉ERP范式中P300的存在,特别是DO范式中的P300成分与MCS患者的tDCS响应性有关,推测是由于DO范式中P300成分代表患者残存的语义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具有优先恢复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经颅直流电刺激 P300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下载PDF
意识障碍患者无创神经调控刺激靶点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艳华 张晔 +1 位作者 万小萍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8-1053,共6页
随着神经重症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但抢救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由于当前DOC患者的治疗尚无可遵循的临床规范,诊疗过程中家庭成员身心俱疲,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生命危险 意识障碍 危重症患者 神经重症 神经调控 诊疗过程 临床规范 家庭成员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子怡 宋为群 +3 位作者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5,471,共8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发现可能阻碍患者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功能障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宣武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首次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243例(256膝)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 目的: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发现可能阻碍患者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功能障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宣武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首次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243例(256膝)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记录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knee scale,HSS-KS)及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关注膝关节肌力、屈曲畸形、活动度、功能活动、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困难程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在术前及术后1年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结果:完成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病例数为94、60、39。HSS-KS总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在术后显著降低,三者术后1至6个月持续增加;肌力评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僵硬评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较术后显著降低,屈曲畸形评分术后显著提高,之后三者改善不明显;WOMAC总分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疼痛评分术后显著降低,活动困难评分术后显著升高,三者术后1—6个月持续降低,所有观察指标在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功能整体呈改善趋势,术后6—12个月无明显改善。如何更快地改善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和功能活动需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 康复 疼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5 位作者 宋为群 舒伟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徐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视觉反馈的动态平衡训练及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49.00±1.97)vs.(44.77±1.78)]、TUGT[(10.17±2.31)vs.(13.67±2.26)]、MBI[(64.83±6.09)vs.(54.33±7.51)]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BBS(49.00±1.97)、TUGT(10.17±2.31)、MBI(64.83±6.0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效果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姿势控制训练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子怡 宋为群 +3 位作者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ROM无明显变化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517,P<0.05);除VAS评分外,试验组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7.999,P<0.01)。结论MI能有效改善UKA术后早期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对早期疼痛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运动表象 康复
下载PDF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4 位作者 舒伟 宋为群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动静态平衡仪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音乐的节律性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定及满意度调查,以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PDQ-39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有所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 动静态平衡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基于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斯伟 朱琳 +4 位作者 严莉 李子怡 侯敬贤 安赛尔丁·多力坤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 目的:探讨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组(简称“mGM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运动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GMI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训练,30min/次,1次/d,5d/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和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mGMI组患者的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和AR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康复 分级运动想象 镜像疗法
下载PDF
一种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制和初步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霖 朱琳 +5 位作者 孙晨曦 曹磊 刘秀贞 胡洁 任宇鹏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2-664,671,共4页
目的:尝试设计制造一种模拟卒中患者典型痉挛的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并对其仿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根据简化公式:F=Bθ·(t)+Kθ(t)+A设计并制造了教学仿真机器人的原型机。公式中,肌肉张力(F):代表机器人原型机在研究者被动... 目的:尝试设计制造一种模拟卒中患者典型痉挛的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并对其仿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根据简化公式:F=Bθ·(t)+Kθ(t)+A设计并制造了教学仿真机器人的原型机。公式中,肌肉张力(F):代表机器人原型机在研究者被动运动原型机移动臂时所产生的阻力;补偿力(A):为克服原型机系统内部阻力而产生的力;Kθ(t):原型机系统根据牵拉关节角度变化θ的产生的阻力变化。关节角度θ越大,原型机产生阻力越大;Bθ·(t):原型机系统根据牵拉角速度θ·模拟阻力变化,角速度θ·越高,原型机产生阻力越大。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在每位评估者进行评定时运行随机化程序,随机呈现20次屈肘肌群Ashworth评级1、2、3、4级中的任意一项,以文本的形式在后台进行记录。评估者需要对机器人随机仿真模拟呈现的20次痉挛进行评定和记录,而后和机器人后台记录信息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原型机共随机呈现不同Ashworth评级共440次,1—4级分别呈现119、109、98、114次。使用R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Ashworth 1—4级机器人仿真模拟和人工评定的一致率分别为:0.905、0.832、0.736、0.931,总体一致率为0.884。结论:教学机器人原型机对于卒中后典型痉挛仿真度较高,具备成为康复治疗学临床教学工具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康复教育 模拟患者 机器人辅助技术 痉挛
下载PDF
言语失用症与言语运动控制模型
12
作者 汪洁 宋为群 +2 位作者 袁英 王卓 吴东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5,共7页
言语产生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感觉运动任务,在言语产生过程中,运动编程将抽象的语音代码转化为特定的运动指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步骤。运动编程在理解言语失用症(apraxia of speech)具有特殊的相关性。言语失用症是一种运动语音障碍,... 言语产生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感觉运动任务,在言语产生过程中,运动编程将抽象的语音代码转化为特定的运动指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步骤。运动编程在理解言语失用症(apraxia of speech)具有特殊的相关性。言语失用症是一种运动语音障碍,它的特点是在言语产生的层级加工过程中,发音和韵律的破坏[1]。近几十年,由于神经成像和计算方法的出现,促进了言语运动编程和执行的神经计算模型的开发。在当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言语生成和获得神经网络模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生成 语音障碍 感觉运动 言语产生 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成像 神经计算模型 运动指令
下载PDF
非侵入性脑刺激对正常和失语症语言网络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汪洁 王卓 +2 位作者 宋为群 吴东宇 袁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对语言网络调控作用的研究逐步增多,这些研究揭示了语言网络对神经调控和行为训练诱导的可塑性变化...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对语言网络调控作用的研究逐步增多,这些研究揭示了语言网络对神经调控和行为训练诱导的可塑性变化。可塑性诱导技术最常用的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在实验研究或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抑制性或兴奋性刺激来观察语言的行为改变和与其相关的神经网络改变。一些研究是在正常人中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技术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 语言网络 网络调控 神经调控 失语症 观察语言
下载PDF
神经影像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伟观 张晔 +1 位作者 周学军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9-1163,共5页
重症监护医学的最新进展提高了严重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的生存率,但之后的意识恢复却较为缓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s)。DoCs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病因、病... 重症监护医学的最新进展提高了严重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的生存率,但之后的意识恢复却较为缓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s)。DoCs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病因、病程和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不同人群,这对诊断、预后和治疗指南的制定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机制 严重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意识恢复 治疗指南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影像技术
下载PDF
不同刺激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动词命名疗效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2 位作者 汪洁 袁英 程亦男 《中国康复》 2023年第8期460-464,共5页
目的:对比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刺激左侧大脑Broca区和运动区对左侧大脑额叶损伤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动词命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和门诊进行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失... 目的:对比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刺激左侧大脑Broca区和运动区对左侧大脑额叶损伤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动词命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和门诊进行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失语症患者36例,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Broca组、M1组各12例;3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时长的言语语言治疗,训练内容均为评价中的训练项图片。在此基础上,Broca组采用阳极tDCS刺激左半球Broca区,M1组为阳极tDCS刺激左半球M1区,刺激强度均1.4mA,刺激时长20min,连续治疗5d。于治疗前及治疗5d后进行动词的命名和听理解评估,其中动词命名包括训练项和非训练项动词命名。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训练项动词命名成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Broca组较M1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Broca组非训练项动词命名成绩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Broca组较M1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Broca组动词听理解成绩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Broca组较M1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tDCS刺激Broca区较M1区能更有效地提高左侧额叶损伤导致的失语症患者的动词理解和命名,并对动词命名的治疗效果有更好的泛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动词命名
下载PDF
经典Broca区在语言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大华 汪洁 +2 位作者 袁英 宋为群 程亦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本文回顾整理了经典Broca区的解剖定位及其在言语语言加工的研究,对经典Broca区的解剖定位及其在言语语言产生和句法加工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脑卒中 BROCA区 Broca失语症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前肢运动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芳 霍速 +3 位作者 杜巨豹 刘秀贞 李小爽 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摘除C5椎板,其余5组利用IH脊髓打击器制备C5半侧挫伤模型。造模后,tDCS组给予tDCS治疗,SPG组给予SPG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不通电流的tDCS治疗,tDCS+SPG组给予tDCS治疗和SPG治疗,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各组行Rearing实验、Grooming实验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术后4周,与脊髓损伤组比较,tDCS组和tDCS+SPG组患侧前肢Rearing评分和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SPG组评分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5),SPG组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组、SPG组和tDCS+SPG组MEP振幅增加(P<0.05),tDCS组和tDCS+SPG组潜伏期缩短(P<0.05),tDCS+SPG组振幅明显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1)。结论tDC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与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相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大鼠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对背侧前运动皮质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亚丽 曹磊 +2 位作者 张艳明 孙丽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512,共8页
目的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背侧前运动皮质(dPMC)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灶包含dPMC的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灶包含dPMC(经头... 目的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背侧前运动皮质(dPMC)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灶包含dPMC的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灶包含dPMC(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的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下肢康复踏车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AS。康复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5 d/周,疗程2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完成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步态(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量表评分]、步行能力[10 m行走时间测试(10-MWT)]进行比较。结果(1)连续纳入包含dPMC病灶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5例,未完成2周康复训练计划者3例,最终纳入40例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身高、年龄、性别、病灶侧别、病程、卒中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试验组治疗前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35±0.03)m/s、(1.70±0.20)s、(66±10)步/min、(0.34±0.04)s、(0.66±0.20)g,对照组治疗前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37±0.03)m/s、(1.57±0.25)s、(67±9)步/min、(0.33±0.03)s、(0.60±0.25)g;试验组治疗2周时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66±0.03)m/s、(2.40±0.25)s、(90±9)步/min、(0.18±0.05)s、(0.35±0.26)g,对照组治疗2周时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54±0.03)m/s、(1.78±0.27)s、(82±11)步/min、(0.22±0.04)s、(0.37±0.21)g。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的时间及组别的总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值分别为837.506、327.450、3905.389、2605.881、196.502,均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的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值分别为10.365、38.265、4.430、10.266、4.403,均P<0.01;F_(时间)值分别为108.219、131.154、114.270、271.087、221.518,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较对照组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治疗前步态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试验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FMA-LE评分分别为(24.9±2.4)、(30.1±1.9)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FMA-LE评分分别为(26.0±2.0)、(29.0±2.0)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E评分的组别及时间的总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10172.975,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FMA-LE评分的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9.000,P=0.005;F_(时间)=121.000,P<0.01);治疗前,组间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MA-LE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10-MWT的行走时间分别为(37±9)、(23±7)s,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10-MWT的行走时间分别为(38±6)、(30±6)s。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10-MWT的行走时间组别及时间的总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1021.582,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10-MWT的行走时间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4.716,P<0.05;F_(时间)=82.781,P<0.01);治疗前,组间10-MWT的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10-MWT的行走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S可能有助于改善包含dPMC病灶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可尝试将RAS用于该类患者的步行功能训练中。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节律性听觉刺激 步行障碍 背侧前运动皮质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宋为群 李永忠 +8 位作者 杜博琪 徐倩 杜巨豹 潘钰 吴东宇 杨远滨 周景升 罗跃嘉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3-486,I0001,共5页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忽略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宋为群 霍速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3-744,共2页
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 互动式教学法系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现、相互讨论、共同提高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的基础理论是: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 康复医学教育 学生思维 实践能力 学习热情 互动教学 组织教学 课堂讨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