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蛾周氏啮小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宋丽威 杜陈勇 +3 位作者 刘白璐 陈存彬 徐炳芳 温玄烨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优势天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成功研发出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中间寄主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笔者介绍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优势天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成功研发出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为中间寄主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笔者介绍白蛾周氏啮小蜂工厂化生产及林间应用涉及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释放技术及应用现状,提出研究天敌复合体、测试常用农药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安全性和优化林间释放技术等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优化白蛾周氏啮小蜂生产工艺,为提高繁育效率和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啮小蜂 工厂化生产 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下载PDF
三种本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英 宋丽威 +2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史树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810-3816,共7页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中国北方大豆生产上的最重要蛀荚害虫,研究旨在明确3种本地赤眼蜂即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蜂种、定量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编制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育的3种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繁殖特性以及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平均单雌寄生卵数、雌蜂平均寿命和羽化率等寄生特性参数。【结果】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在羽化当日均达到产卵高峰,分别占其总产卵量的68.1%、69.1%和64.0%,随着时间的延长,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无任何营养补给时,10.0%的黏虫赤眼蜂雌蜂个体可存活7 d,羽化3 d后,平均单雌寄生10.5粒大豆食心虫卵,占总寄生量的22.5%;黏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R0、T、rm和λ分别为24.75、23.78和21.13;9.46、10.34和10.37 d;0.3393、0.3064和0.2941;1.4040、1.3585和1.3419;而3种供试赤眼蜂的平均单雌寄生卵数、平均寿命以及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羽化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的各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R0、T、rm和λ)最好,其次是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的表现最差。【结论】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有较强的嗜好性和适应性,其主要生殖力特征参数均优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是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大豆食心虫 寄生潜能 生命表
下载PDF
四种本地赤眼蜂对不同日龄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臧连生 宋丽威 +2 位作者 原晓华 阮长春 史树森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82,共2页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在大豆食心虫的盛发期喷洒农药操作不便,防治效果也不稳定,而且杀伤天敌昆虫,引起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寄生反应 赤眼蜂 虫卵 日龄 大豆生产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三种赤眼蜂对不同密度大豆食心虫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温玄烨 宋丽威 +3 位作者 许晶 臧连生 阮长春 史树森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631,共6页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 为评估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潜能,采用室内接虫法和数学模型拟合法分别研究了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对自然寄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卵的寄生反应及其自身密度对寄主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的数量均表现出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除寄主密度20粒卵外,3种赤眼蜂在其它寄主密度下的寄生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自身密度对3种赤眼蜂寄生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干扰效应,表现出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Hassell模型和Beddington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赤眼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黏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的寻找系数Q和攻击率a分别为0.3289、0.3270、0.2906和0.3267、0.3243、0.2853。在自身密度干扰作用下,3种赤眼蜂中,黏虫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赤眼蜂 大豆食心虫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