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伟兴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0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操作技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12月219例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影像资料,均为双乳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共876幅图像。按照《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及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操作技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12月219例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影像资料,均为双乳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共876幅图像。按照《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及相关文献制定的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并分别对Ⅰ~Ⅲ级片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Ⅰ~Ⅲ级片率分别为94.52%、5.25%和0.23%。Ⅱ、Ⅲ级片中CC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9幅,后乳头线未达标准8幅;MLO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6幅,乳腺下皱褶未展开4幅,胸大肌显示不充分7幅。CC位中胸大肌显示率为15.53%。分析产生非Ⅰ级片的原因,由于技师操作不当造成的Ⅱ、Ⅲ级片占60.12%(29/48),其中包括摆位方法不规范造成的Ⅱ、Ⅲ级片19幅,与患者沟通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9幅,乳腺压迫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1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Ⅱ、Ⅲ级片占39.58%(19/48)。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不仅取决于技师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实现体位设计最优化,从而为影像诊断医生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摄影术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宋伟兴 高长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磁共振成像(MRI)的一种新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运动方向。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腕骨脱位的X线平片及40层螺旋CT诊断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宝江 曹立福 +3 位作者 骈文婷 郭健 宋伟兴 白振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腕骨脱位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两者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以提高对腕骨脱位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11月共21例腕骨脱位病人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容积再现(VR)三维... 目的探讨腕骨脱位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两者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以提高对腕骨脱位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11月共21例腕骨脱位病人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容积再现(VR)三维重组和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45岁,平均(31±7)岁。腕骨脱位位于左侧14例,右侧7例。结果月骨脱位8例;月骨周围型脱位13例,其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3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位2例。在伴有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桡骨茎突及舟骨骨折于X线平片均得到确诊,而3例合并三角骨骨折的病例在X线平片上或不能显示骨折,或显示骨折片但不能确定具体部位。运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组后均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X线平片对于腕骨脱位大多可以做出正确诊断,但当合并腕骨骨折,特别是细微骨折时,漏诊率较高,多层螺旋CT的MPR、VR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腕骨脱位及合并骨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骨X线平片 重建 诊断 脱位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 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伯生 贾福艳 +2 位作者 骈文婷 宋伟兴 郭健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R、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2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统计。结果:42例缺血坏死股骨头中,CR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R、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2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统计。结果:42例缺血坏死股骨头中,CR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结论:CR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临床和影像学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明确诊断;CT能较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准确地进行影像学分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目前基层医院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贾福艳 宋伟兴 白振武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50例,所有的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都包括T1WI、T2WI、FLAIR及DWI。结果 50例脑转移瘤中单发12例,多发38例;其中MRI平扫T1WI... 目的研究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50例,所有的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都包括T1WI、T2WI、FLAIR及DWI。结果 50例脑转移瘤中单发12例,多发38例;其中MRI平扫T1WI发现病灶95个,平扫FLAIR发现病灶120个,增强T1WI发现病灶156个,增强FLAIR发现病灶192个。结论 MRI增强扫描比平扫能发现更多的脑转移瘤病灶,尤其是增强FLAIR序列;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能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下载PDF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宋伟兴 张伯生 赵凯丽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接受X线、CT、MRI检查,比较观察X线、CT、MRI分别检查72例患者的并发症诊...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72例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接受X线、CT、MRI检查,比较观察X线、CT、MRI分别检查72例患者的并发症诊断效果。结果 72例患者无菌性松动发生率最高为45.83%。MRI诊断术后感染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CT诊断术后感染的诊断率,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X线与CT检查术后感染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MRI检查在无菌性松动、骨溶解方面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选用X线、CT及MRI诊断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在诊断术后感染方面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CT X线 MRI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伟兴 张伯生 杨静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2期61-63,共3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受多因素影响,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表现与过程,对于积极开展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早期治疗与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假体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受多因素影响,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表现与过程,对于积极开展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早期治疗与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THA后假体无菌性松动临床及影像学的诊断方法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影像学 临床检查
原文传递
宫颈癌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的表现特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静 刘雅宝 +1 位作者 白振武 宋伟兴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8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的表现特点。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获取26例正常宫颈、26例宫颈肌壁间肌瘤、28例宫颈癌患者的TTP(达峰时间)、SSmax(首过最大灌注斜率)、ME(最大增强)、T...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的表现特点。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获取26例正常宫颈、26例宫颈肌壁间肌瘤、28例宫颈癌患者的TTP(达峰时间)、SSmax(首过最大灌注斜率)、ME(最大增强)、TI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血流动力学特征、灌注特性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SSmax高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ME、TTP参数值均低于肌瘤对比组和正常宫颈组(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诊断宫颈癌能够不同程度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鉴别诊断宫颈癌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灌注加权成像 表现特点 宫颈癌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h1/2细胞漂移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哲蓓 姜红菊 +1 位作者 宋伟兴 周苏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68,179,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滴红花黄色素150 mg,每日1次,疗程10天。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滴红花黄色素150 mg,每日1次,疗程10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的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对心绞痛疗效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外周血中的INF-γ、IL-2、IL-4、IL-10水平,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IFN-γ、IL-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对Th1/Th2细胞漂移的作用可能是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 TH1 Th2细胞漂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