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伟南 石亚玲 +3 位作者 陈星 李凌华 刘丽儿 邝美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1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至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4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19年11月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至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4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19年11月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和对照组有关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结果普通型COVID-19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WBC与PLT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EU#、LYM#、FIB、FDP和D-二聚体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型COVID-19患者CRP水平变化与病情进程相关;WBC与PLT可辅助诊断COVID-19;D-二聚体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位数均高于参考范围,是否具有诊疗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血小板 D-二聚体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卢斯汉 韩建德 +5 位作者 陈万山 胡荣欣 陈谐捷 赖英荣 宋伟南 陈志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53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消瘦、咳嗽、皮疹、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皮损主要表现为坏死性丘疹、脐凹状丘疹、溃疡、结节、血痂;外周血CD4+细胞显著减少;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药敏结果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的MIC值最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次之,氟康唑最高;病理组织六胺银染色见圆形、椭圆形或腊肠样病原体,部分有横隔。【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于CD4+计数少于50细胞∕μL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治疗上建议使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4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斯汉 韩建德 +5 位作者 陈谐捷 赖英荣 陈万山 宋伟南 胡荣欣 陈志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8-160,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 皮肤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叶瑞兴 宋伟南 +1 位作者 邱秀梅 布景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分别取艾滋病患者的皮屑、血液、骨髓、尿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5例检出真菌,共12种类型。其中,白色念珠菌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结果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分别取艾滋病患者的皮屑、血液、骨髓、尿液、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45例检出真菌,共12种类型。其中,白色念珠菌16株,马尔菲青霉菌20株,其他类型23株;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真菌者有12例。从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酮康唑、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3.16%,57.89%;马尔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氟康唑次之,敏感率为60.87%;其他类真菌对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伊曲康唑次之,敏感率为76.19%。结论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选择两性霉素和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真菌 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万山 张复春 +5 位作者 卢业成 唐小平 尹炽标 王建 宋伟南 刘丽儿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742-744,738,共4页
目的探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登革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171份,非登革病毒感染发热患者血清11份,正常人血清10份,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192份血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 目的探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登革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171份,非登革病毒感染发热患者血清11份,正常人血清10份,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192份血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技术对发病5 d内的125份血清进行扩增和鉴定分型;并采用C6/36细胞微量培养法对发病第1、2天的41份血清进行登革病毒分离培养。结果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2 d内、3~5 d以及6~10 d血清N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是92.7%(38/41)、83.3%(70/84)、10.9%(5/46);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2.4%(1/41)、51.2%(43/84)、97.8%(45/46);非登革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有1例疟疾患者血清登革病毒IgM抗体呈阳性,NS1抗原无一例阳性。RT-PCR在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和3~5天的检出率分别是85.4%(35/41)、83.3%(70/84);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血清的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是80.0%(16/20)、38.1%(8/21),总分离率58.5%(24/41);RT-PCR-RFLP分型鉴定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均证实2006年广州流行株为登革Ⅰ型病毒。结论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操作技术成熟,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对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的早期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NS1抗原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 病毒培养 登革病毒抗体
下载PDF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凯茵 肖光明 +2 位作者 王琦 宋伟南 陈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37-2339,共3页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培养分离出的60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病原菌构成比中,大肠埃希菌占16.6%、肺炎克雷伯菌占15.8%、白色念... 目的: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2006年培养分离出的609株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病原菌构成比中,大肠埃希菌占16.6%、肺炎克雷伯菌占15.8%、白色念珠菌占15.4%。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对真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两性霉素B。结论: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比例较之略低。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情,及时做病原菌检测,结合药敏结果,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业成 陈万山 +2 位作者 邝燕玲 刘丽儿 宋伟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探讨Versa TREKTM快速培养与MPB64检测在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直接涂片染色找抗酸杆菌,并接种分枝杆菌专用培养基于Versa TREKTM细菌培养仪进行监测培养。系统报告阳性后... 目的探讨Versa TREKTM快速培养与MPB64检测在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直接涂片染色找抗酸杆菌,并接种分枝杆菌专用培养基于Versa TREKTM细菌培养仪进行监测培养。系统报告阳性后取培养液涂片做抗酸染色,抗酸染色阳性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B64;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97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直接涂片染色仅检出5例抗酸杆菌;仪器培养得到30例分枝杆菌,其中21例MPB64阳性样本20例经菌种鉴定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1例为结核分枝杆菌与鸟-胞内分枝杆菌重叠感染;9例MPB64阴性样本均被证实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结论应用Versa TREKTM细菌培养仪进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检测培养液中MPB64以确认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可及时准确的对疑似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HIV/AIDS患者做出实验室诊断,对临床诊疗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泌蛋白 MPB6d 实验诊断
下载PDF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慢性肝炎病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卢业成 王少珍 +1 位作者 郭辉 宋伟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97年第S1期3-4,共2页
动态监测慢性肝炎病程中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ChE活性正常(慢性肝炎I组)或一度减低但逐渐恢复正常者(慢性肝炎Ⅱ组),除极少部分转归肝炎肝硬化(4/93)、极个别转归重症肝炎死亡(1/29)外,大多数预后较好(89/93,28/29);ChE活性持续减低... 动态监测慢性肝炎病程中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ChE活性正常(慢性肝炎I组)或一度减低但逐渐恢复正常者(慢性肝炎Ⅱ组),除极少部分转归肝炎肝硬化(4/93)、极个别转归重症肝炎死亡(1/29)外,大多数预后较好(89/93,28/29);ChE活性持续减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慢性肝炎Ⅲ组)者15例,均预后不良;长期低于3 000U/L者病死率极高(5/9).动态观察ChE活性对于慢性肝炎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胆碱酯酶类 酶试验
下载PDF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万山 唐小平 +3 位作者 卢业成 李凌华 宋伟南 陈劲峰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了解两性霉素B(AMB)、酮康唑(KET)、氟康唑(FCA)、5-氟胞嘧啶(5-Fc)和伊曲康唑(ICA)5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试AMB、KET、FCA、5-Fc、ICA5... 目的了解两性霉素B(AMB)、酮康唑(KET)、氟康唑(FCA)、5-氟胞嘧啶(5-Fc)和伊曲康唑(ICA)5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试AMB、KET、FCA、5-Fc、ICA5种抗真菌药物对52株从不同AIDS患者骨髓、血液、皮肤损害标本中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体外抗菌活性。数据采用U检验。结果 AMB、KET、FCA、5-Fc、ICA的90%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90)分别为0.250、0.160、24.000、4.000和0.006mg/L,最低抑制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04~0.500、0.0020.016、1.000~256.000、0.002~32.000和0.002~0.008mg/L;对90%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MICoo分别为1.500、0.125、256.000、24.000和0.012mg/L,MIC范围分别为0.064~4.000、0.006~0.940、1.000~256.000、0.125~32.000和0.002~0.064mg/L。不同抗真菌药对双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以ICA最强,其次为KET。酵母相和菌丝相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对同一药物的M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B、KET、FCA、5-Fc和ICA的U值分别为4.2219、1.912、28.798、6.43、7.21,均P〈0.05)。结论 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对临床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 抗真菌药 离心法 梯密度
原文传递
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万山 李凌华 +4 位作者 胡凤玉 宋伟南 邝燕玲 蔡卫平 唐小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的系列标本:未培养血液、阳性血液培养物和阳性骨髓培养物,以12例健康人血液为阴性对照。提取上述... 目的探讨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的系列标本:未培养血液、阳性血液培养物和阳性骨髓培养物,以12例健康人血液为阴性对照。提取上述标本的基因组DNA,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1份阳性血液培养物、21份阳性骨髓培养物及2份未培养血液标本均扩增出目的条带,而12份健康人血液标本未扩增出条带。阳性PCR产物测序结果与广东、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rDNA 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AB298970、AB298950、L37406、AJ853738)一致性高达97%~100%,证实为PM。PM与新型隐球菌及烟曲霉菌rDNA 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远,与青霉菌属其他菌种绳状青霉菌和桔青霉菌rDNA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近。结论 PCR可敏感、特异的检测出培养阳性标本中PM,并能有效缩短PM检出时间,但直接采用患者血液进行PCR检测的阳性率较低,方法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聚合酶链反应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RDNA ITS序列
原文传递
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实验室检测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凤玉 陈万山 +9 位作者 张复春 卢业成 邝燕玲 宋伟南 贾卫东 姚细安 唐漾波 魏绍静 常株洲 石亚玲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02-1104,1146,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特征,进一步认识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我院2009年5~7月收治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入院实验室... 目的比较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特征,进一步认识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我院2009年5~7月收治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及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入院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平均血钾为(3.43±0.33)mmol/L,低于季节性流感组和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组,甲型H1N1流感中伴有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者占60.22%,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但合并低钾血症者的血钾平均值在三组间并无明显差异;与另两组相比,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计数降低;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钠、血钙、血磷、LDH活性、CK活性等在三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检测特征包括血钾降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减少,其中低钾血症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一个显著实验室特征,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流感 实验室检测 低钾血症 淋巴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优势株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凌华 胡凤玉 +4 位作者 陈万山 宋伟南 邝燕玲 蔡卫平 唐小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 构建广东地区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PM)优势株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筛选UniGene和全长基因,为PM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致病机制的探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CloneMiner cDNA construction kit提取广东地区艾滋病患者PM优势株酵母... 目的 构建广东地区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PM)优势株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筛选UniGene和全长基因,为PM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致病机制的探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CloneMiner cDNA construction kit提取广东地区艾滋病患者PM优势株酵母相mRNA,反转录成cDNA后通过BP重组方法克隆进pDONR222载体制备成Uncut型cDNA文库,然后利用基因组DNA饱和杂交原理,对Uncut型cDNA文库进行均一化处理,构建均一化cDNA文库.针对均一化文库,随机挑取2000个克隆子进行双向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UniGene和全长基因.结果 Uncut型cDNA文库总克隆数为1.16×107 cfu/mL,重组率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1 kb;均一化文库总克隆数为1.18×106 cfu/mL,重组率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1 kb.测序获得1945条基因片段长度>1 kb的序列,归并获得1360个UniGene,632个全长基因.结论 所构建的艾滋病患者PM优势株全长cDNA文库质量较好,采用的技术路线获取全长基因建立基因表达谱的效率较高,可以很好满足下一步实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马尔尼菲青霉菌 基因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13
作者 李凌华 胡凤玉 +4 位作者 陈万山 宋伟南 邝燕玲 蔡卫平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7-651,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和广西地区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PM)分离株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方法AIDS患者PM分离株15株,其中12株来源于广东,3株来源于广西。运用真菌核糖体通用引物ITSl和ITS4,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和测... 目的了解广东省和广西地区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PM)分离株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方法AIDS患者PM分离株15株,其中12株来源于广东,3株来源于广西。运用真菌核糖体通用引物ITSl和ITS4,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构建NJ系统树。结果15株PM分离株rDNAITS序列长度为578bp,包括18SrRNA、ITSl、5.8SrRNA、ITS2及28SrRNA,与来源于日本和泰国的PM的rDNAITS序列一致性高达97%~100%,同源性100%;11株广东来源PM和1株广西来源PM菌株rDNAITS序列完全相同,1株广东来源PM和2株广西来源PM菌株的rDNAITS序列存在1个碱基差异;分子进化树显示,PM与毛霉菌、稻根霉菌rDNA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远,与支顶孢菌、组织胞浆菌及青霉属其他菌种如嗜松青霉、棘孢青霉的rDNAITS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结论广东和广西地区AIDS患者PM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非常保守,可作为靶基因来设计PM的种特异性引物,用于菌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DNA 核糖体 序列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菌溶血磷脂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14
作者 李凌华 胡凤玉 +3 位作者 陈万山 宋伟南 蔡卫平 唐小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溶血磷脂酶(LysoPLs)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中识别出PMLysoPLs基因的同源序列及其全长编码区。通过PCR方法扩增PMLysoPLs基因的...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溶血磷脂酶(LysoPLs)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中识别出PMLysoPLs基因的同源序列及其全长编码区。通过PCR方法扩增PMLysoPL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PMLysoPLs,经DNA序列测定鉴定其序列,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产物采用His-镍蛋白纯化柱进行纯化。结果 PMLysoPLs基因长度为991bp,其全长编码序列长度为732bp,编码243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理论分子量为26.8kDa。重组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及酶切鉴定与理论推测结果相符。经IPTG诱导,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的可溶性上清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子量为25~35kDa,其单一蛋白纯度达95%以上。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LysoPLs基因的pET30a(+)原核重组质粒,获得的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效率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PM溶血磷脂酶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溶血磷脂酶 克隆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马尔尼菲青霉菌溶血磷脂酶基因的识别和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
15
作者 李凌华 胡凤玉 +3 位作者 陈万山 宋伟南 蔡卫平 唐小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 从马尔尼菲青霉菌(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中识别溶血磷脂酶基因,预测其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NCBI在线分析工具对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进行筛选,识别溶血磷脂酶基因;通过VectorNTIsuite8.0软... 目的 从马尔尼菲青霉菌(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中识别溶血磷脂酶基因,预测其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NCBI在线分析工具对PM酵母相全长cDNA文库进行筛选,识别溶血磷脂酶基因;通过VectorNTIsuite8.0软件包,对其编码蛋白质的各种结构与功能特征进行预测,并构建种系分子进化树。结果筛选得到的基因长1014bp,Blastx分析该基因可能是编码PM溶血磷脂酶的全长基因,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共含729bp,编码243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800,预测等电点为5.49,疏水氨基酸占47.7%,亲水氨基酸占26.8%,酸性氨基酸占12.7%,碱性氨基酸占12.8%;该蛋白有潜在的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7个N-肉豆蔻酰位点。结论该氨基酸序列属于溶血磷脂酶样功能域特征蛋白酶;与球孢子菌亲源关系最近。通过研究,一个PM溶血磷脂酶基因被成功发现,这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酶 马尔尼菲青霉菌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