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绿化模式及结构配置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兆民 孟 平 +4 位作者 张劲松 王 成 周金星 崔丽娟 李 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目的,结合北京大兴区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拟建立由带(铁路、公路、河堤两侧的景观生态型防护林带)、网(农田防护林带、网)、点(城镇居民点绿化、公园、绿地...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目的,结合北京大兴区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拟建立由带(铁路、公路、河堤两侧的景观生态型防护林带)、网(农田防护林带、网)、点(城镇居民点绿化、公园、绿地、果园等)相结合的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和多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在规划实施中,对国家级主要通道两侧各拓宽为 200m,其中内侧 30m宽为景观生态型永久绿化带,外侧 170m宽为生态经济型产业绿化带。经过2、3a的建设,铁路两侧5 km范围内的林木覆盖率现已提高到 27%左右。选用乔、灌树种31种,其中包括高大乔木的防护树种,以景观为主的亚乔树种和花灌木,以经济效益兼防护的经济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九”铁路 绿色长廊 北京 大兴段绿化模式 结构配置
下载PDF
林网方位与防风效应野外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兆民 孟平 +1 位作者 张翼 刘德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77,共7页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网方位 防风效能 模拟 防护林
下载PDF
中国农林业的结构与模式 被引量:28
3
作者 宋兆民 孟平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7-82,共6页
文章概述了中国农林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结构及其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并从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4个方面对中国农林业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将中国的农林业划分成5种系统类型... 文章概述了中国农林业发展的基本模式、结构及其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并从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4个方面对中国农林业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者根据中国的气候特点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将中国的农林业划分成5种系统类型,同时根据中国农林业的结构特点和气候带类型,分别给出了适宜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等多种典型模式及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业 结构 模式
下载PDF
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兆民 《防护林科技》 1998年第4期14-17,共4页
1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防护林是以保护、控制、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一种再生资源的林种,除保护环境外,还将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几千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广大平原地区森林植被的退缩与消失,致使生态环境急剧... 1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防护林是以保护、控制、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一种再生资源的林种,除保护环境外,还将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几千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广大平原地区森林植被的退缩与消失,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与人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建设 中国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对环境质量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2 位作者 张劲松 陆光明 辛学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结合野外实测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质量调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中由于林木的存在,其固定CO2能力是单一的农业系统的1.6~2.1倍,农林复合系统大气中CO2浓度平均比单一的农业系统低55~95mL.m-3。杨...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结合野外实测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质量调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中由于林木的存在,其固定CO2能力是单一的农业系统的1.6~2.1倍,农林复合系统大气中CO2浓度平均比单一的农业系统低55~95mL.m-3。杨树与柳树以及小麦和玉米对N2O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农林复合系统内外,甲烷浓度值十分接近,作物和大气间的CH4气体未表现出明显的交换作用。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环境质量 CO2 N2O CH4 降尘 调控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中林带和作物的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6
作者 马秀玲 陆光明 +3 位作者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张劲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本文从农林复合系统角度探讨了杨树林带和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林带根系分布水平伸展至1.5H(H为树高)范围内,尤以0.5H范围内树根最为集中,并且90%以上根系集中于0~100cm土层内,其中20~60cm土层为根系密集区。树根二... 本文从农林复合系统角度探讨了杨树林带和小麦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林带根系分布水平伸展至1.5H(H为树高)范围内,尤以0.5H范围内树根最为集中,并且90%以上根系集中于0~100cm土层内,其中20~60cm土层为根系密集区。树根二维分布可用二次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与杨树根系分布趋势相反,小麦根系则越靠近林带越少,且其根系密集区主要在0~20cm土层内,与杨树根系密集区位置上下错开。讨论了土壤水分状况、林带遮荫与根系分布的关系以及林带附近的作物生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林带 根系分布特征 作物
下载PDF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水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劲松 宋兆民 +2 位作者 孟平 辛学兵 陆光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7-462,共6页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4 % ;小麦抽穗 腊熟期 ,实际区域面积 (1.4 3hm2 )内系统总蒸腾耗水量为 36 .4 5m3·d- 1,其中小麦占 91.7% ,银杏占 8.3% ,说明整个系统蒸腾耗水以小麦蒸腾耗水为主 ;系统内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麦田 ,间作系统总体平均可使麦地 0  10 0cm土壤贮水量提高 6 .84 % ;间作系统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 水分效应 热量效应 农林复合经营
下载PDF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2 位作者 宋兆民 陆光明 马秀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模式 土壤 水量平衡 根系吸水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水热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孟平 樊巍 +2 位作者 宋兆民 张劲松 辛学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功能,但系统内不同模式之间光能利用率差异较大,梨粮复合模式光能利用率比周边种植模式高10.3%,系统内光能利用率则比旷野平均提... 系统地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功能,但系统内不同模式之间光能利用率差异较大,梨粮复合模式光能利用率比周边种植模式高10.3%,系统内光能利用率则比旷野平均提高了25.0%。农林复合系统水分利用率一般可比旷野农田高10.3%~15.2%。农林复合模式热量利用效率比一般旷野农田高11%~13%。农林复合系统不仅能改善农田生境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可在我国北方平原农区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 热量资源
下载PDF
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研究概述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1 位作者 宋兆民 高峻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52-55,62,共5页
通过对近 5 0年来我国平原农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总结 ,指出农田防护林及农林间作等复合农林业模式具有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等小气候效应 。
关键词 平原农区 复合农林业 小气候效应 农田防护林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防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1 位作者 张劲松 马秀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16,共6页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 本文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气候特征及对防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土壤类型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动力和水文效应,是减少降尘的直接原因。防风效能愈强,防尘效果愈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尘埃输送量,同时能减少降尘量达20%~60%;防风效能、乱流交换强度、土壤湿度是决定降尘量大小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防风效能 农林复合系统 防护林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中农田蒸散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陆光明 马秀玲 +5 位作者 周厚德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刘亚民 龚洪柱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不同地学条件下两个农林复合系统试验区(简称系统)的土壤水分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系统>内农田蒸散的若干规律及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农田蒸散 水分利用
下载PDF
“京九”铁路大兴段绿化模式动力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3 位作者 宋兆民 王成 周金星 李洪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7-322,共6页
本文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例 ,对“京九”铁路大兴段绿化模式的动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比旷野农田 (对照点 ) ,防护农田的风速平均约降低 18.9% ,距林带树高 0 .5倍距离处 (0 .5H)风速的降低率可达 30 .0 %左右 ,距林带 4H处... 本文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例 ,对“京九”铁路大兴段绿化模式的动力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比旷野农田 (对照点 ) ,防护农田的风速平均约降低 18.9% ,距林带树高 0 .5倍距离处 (0 .5H)风速的降低率可达 30 .0 %左右 ,距林带 4H处至农田中心的风速降低率为 1.8%  7.1% ,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至少可达 4H ;防护农田内理查逊数 (Ri)总体平均值比对照点约高 4 .6 % ,动力速度总体平均值比对照点约低 1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九”铁路 绿化模式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动力效应
下载PDF
林-果-农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及系统蒸散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陆光明 孟平 +4 位作者 马秀玲 宋兆民 张劲松 李春友 马明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本文讨论了林(带)、果(梨)、农(冬小麦)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耗水特征及耗水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是系统中蒸腾耗水的主要部分(占系统耗水量的69.3%),梨树居中(占23.6%)。系统中蒸散耗水关系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进一步... 本文讨论了林(带)、果(梨)、农(冬小麦)复合系统中植物蒸腾、耗水特征及耗水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是系统中蒸腾耗水的主要部分(占系统耗水量的69.3%),梨树居中(占23.6%)。系统中蒸散耗水关系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进一步分析指出,从合理利用水资源角度考虑,适当发展具有三层结构的林-果-农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 植物蒸散 农林复合系统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平 宋兆民 +1 位作者 张劲松 陆光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3-448,共6页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效应
下载PDF
复合农林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1 位作者 宋兆民 辛学兵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7,共5页
概述了复合农林业崛起的历史背景及基本内涵 ,并依据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阐述了复合农林业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中国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网隔带更新模式的微气象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建业 孟平 +2 位作者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更新模式 气象效应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中农田CO_2的分布与作物光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光明 马秀玲 +2 位作者 张劲松 宋兆民 孟平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6,共6页
初步研究认为,农林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同单一的农业系统相比,作物层附近白天 CO_2浓度略有减少,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10~13时。在"系统"内,由于农林结构与配置不同,CO_2浓度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匀,无论"系... 初步研究认为,农林复合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同单一的农业系统相比,作物层附近白天 CO_2浓度略有减少,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10~13时。在"系统"内,由于农林结构与配置不同,CO_2浓度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匀,无论"系统"内或外,CO_2垂直通量白天多表现为向下,早、晚则相反。从平均情况看,"系统"内 CO_2通量稍大于旷野农田。尽管"系统"内有上述 CO_2浓度的变化,但"系统"内作物光合强度仍高于旷野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CO2 农田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林带两侧附近作物生产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光明 马秀玲 +5 位作者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张劲松 吴丙奇 张均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5-100,共6页
文中探讨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带两侧附近作物的生产效能。结果表明:其附近农田CO2浓度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光合强度于近林带的0.5H(距林带0.5倍树高)处数值明显低于2H(距林带2倍树高),尤以NO5H(指林带北侧0.5倍树高)处最... 文中探讨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带两侧附近作物的生产效能。结果表明:其附近农田CO2浓度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光合强度于近林带的0.5H(距林带0.5倍树高)处数值明显低于2H(距林带2倍树高),尤以NO5H(指林带北侧0.5倍树高)处最低。光能利用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水分利用效率分布与上述参数不同之处在于其最低值出现在SO5H(指林带南侧0.5倍树高处),而NO5H,由于林带遮荫,蒸腾量减少,仍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林带 作物生产效能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中农田实际蒸散及可能蒸散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秀玲 陆光明 +2 位作者 徐祝龄 宋兆民 孟平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31,共5页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简称"系统")中,作物蒸腾、实际蒸散及可能蒸散的一些特点。指出"系统"中林网内与梨麦间作地的小麦实际蒸散分别较旷野小5.3%及14.9%,可能蒸散分别较旷野小3.8%与14.6%。"...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简称"系统")中,作物蒸腾、实际蒸散及可能蒸散的一些特点。指出"系统"中林网内与梨麦间作地的小麦实际蒸散分别较旷野小5.3%及14.9%,可能蒸散分别较旷野小3.8%与14.6%。"系统"的这种水分效应以白天10~14时最明显。还分析了"系统"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指出"系统"内林网保护下的农田 WUE的提高与作物生理功能的改善和光合速率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实际蒸散 可能蒸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