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兵超 《科教文汇》 2017年第4期141-143,共3页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并不单纯表现为其对于新环境的接受,而其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其对于新环境的拒斥。环境的变化,便意味着孩童身份的退去和成人意志的觉醒。而成人意志的觉醒,又意味着从被动的目标设定向自主的目标生成转换。这与个体生存...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并不单纯表现为其对于新环境的接受,而其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其对于新环境的拒斥。环境的变化,便意味着孩童身份的退去和成人意志的觉醒。而成人意志的觉醒,又意味着从被动的目标设定向自主的目标生成转换。这与个体生存环境从封闭性系统向开放性系统的迁移是相一致的。在此过程中,个体只有将自我突现出来,变被动的生存信赖为主动的生命追求,才能符合大学环境的要求,而实现与新环境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性 身份 目标 系统 自我
下载PDF
论《老子》“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
2
作者 宋兵超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84-87,共4页
《老子》政治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采取一种"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是消解掉自我的主体性,以百姓和天下为自我,以无私来达成大全。这种政治逻辑之所以是有效和可能的,乃在于其取法于天地,以... 《老子》政治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采取一种"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是消解掉自我的主体性,以百姓和天下为自我,以无私来达成大全。这种政治逻辑之所以是有效和可能的,乃在于其取法于天地,以最好的政治时代为蓝图,以圣人之所为为准则,以自然而然的结果为效果。这样,因其无自我,故能无为,而无为就意味着无不为,那么,"自我消解"的政治逻辑就必然会带来最理想的政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自我消解 政治逻辑
下载PDF
朱子《大学章句》的建构体系梳理
3
作者 宋兵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2-143,151,共3页
朱子在古本《大学》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使得《大学章句》的说理呈现出一种更为分明的环环相扣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大学》析理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体上使《大学》析理先后有致、本末分明而又通体流畅、一脉相承。经章反复式的环环相扣呈现... 朱子在古本《大学》原有体系的基础上,使得《大学章句》的说理呈现出一种更为分明的环环相扣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大学》析理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体上使《大学》析理先后有致、本末分明而又通体流畅、一脉相承。经章反复式的环环相扣呈现一种流动性,传章嵌套式的环环相扣则具有一种稳定性,在流动性与稳定性的交织中,朱子《大学章句》的说理显得严谨而又不乏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大学章句》 环环相扣 稳定性 流动性
下载PDF
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梳理与析出
4
作者 宋兵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56-58,共3页
朱子《大学章句》之所以能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除了有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更在于朱熹为《大学》建立了一个浑然圆成的体系。这个体系是朱子的妙心神运处,他将《大学》区分为经与传,并通过种种手段形成了经与传相协调的布局,而且他以本... 朱子《大学章句》之所以能对后世有极深远的影响,除了有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更在于朱熹为《大学》建立了一个浑然圆成的体系。这个体系是朱子的妙心神运处,他将《大学》区分为经与传,并通过种种手段形成了经与传相协调的布局,而且他以本末合的理念贯通全文,使得义理通畅而别具一格。正是在这种布局与理念的互为支撑下才形成了朱子的《大学章句》体系,使得他对《大学》的解读与发挥超出于众人之上,而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句 经与传 布局 本末合 贯通理念
下载PDF
朱子《大学章句》建构体系的梳理与析出——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
5
作者 宋兵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2期54-55,共2页
朱熹在建构《大学章句》的体系时,采取了一种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表现在《大学》经章里,也表现在《大学》传章里,而且在不同的说理层次上,存在着不同的志与功的统一,既有纲领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也有条目之间的志与功相... 朱熹在建构《大学章句》的体系时,采取了一种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表现在《大学》经章里,也表现在《大学》传章里,而且在不同的说理层次上,存在着不同的志与功的统一,既有纲领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也有条目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这分别体现在经章与传章里,而且基本上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句》 经章 传章 志与功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心理机制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兵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7年第10期91-96,共6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在于个体内部,群体性措施难以从外部解决这一问题。"自我"的遮蔽,会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缺失,难以以理性的行为方式满足社会所需;就业的"紧张"与行为的"散漫",又会使个体陷入心理茫然...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在于个体内部,群体性措施难以从外部解决这一问题。"自我"的遮蔽,会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缺失,难以以理性的行为方式满足社会所需;就业的"紧张"与行为的"散漫",又会使个体陷入心理茫然;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会使个体"自闭"或"孤独",产生虚幻的被遗弃感;就业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市场假象",又容易使个体陷入心理恐慌。正是这些内在因素,使得大学生容易陷入就业困难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心理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