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ZK1孔晚第四纪以来沉积层序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国刚 胡邦琦 +3 位作者 毕建强 宋卓利 布如源 李建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0-1058,共9页
对黄河三角洲ZKl孔粒度、岩性、微体古生物组合和”C年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层序演化历史及其古环境意义。黄河三角洲的ZKl孔共发育三个海侵层,自下而上为深海氧同位素3期(MIS3)的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以... 对黄河三角洲ZKl孔粒度、岩性、微体古生物组合和”C年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层序演化历史及其古环境意义。黄河三角洲的ZKl孔共发育三个海侵层,自下而上为深海氧同位素3期(MIS3)的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以及氧同位素1期(MISl)的第1海侵层,指示自氧同位素4期(MIS4)以来研究区共发生三次主要海平面波动。这三次海平面波动分别对应于渤海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根据沉积记录信息,ZKl孔可分辨第1海侵层的河口三角洲相(5.63~14.04m)和滨岸浅海相(14.04~20.62m),第Ⅱ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39.52~49.57m)和河口三角洲相(49.57~51.52m),第Ⅲ海侵层的滨岸浅海相(76.00)0~83.63m)和潮滩相(83.63~92.70m),均以特征的微体古生物组合和沉积相为标志。结合前人研究,阐明了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演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晚第四纪 海平面变化 沉积层序 渤海
下载PDF
饱和土的振动孔压实验研究
2
作者 布如源 宋卓利 +2 位作者 李建敏 李春风 臧文坤 《天津科技》 2013年第3期38-39,共2页
通过对饱和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土和粘土的振动,测得排水条件下不同土孔压变化,总结了不同饱和土的振动孔压变化规律和振动导致的粒径和含水率变化规律。描述了振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分析了同一振动条件下不同粒径对孔压变... 通过对饱和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土和粘土的振动,测得排水条件下不同土孔压变化,总结了不同饱和土的振动孔压变化规律和振动导致的粒径和含水率变化规律。描述了振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分析了同一振动条件下不同粒径对孔压变化的影响。发现随着细颗粒物质含量的增加,土样的振动孔隙水压力消散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孔隙水压力 振动 含水率
下载PDF
庙岛海峡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及悬浮泥沙输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纪江 胡日军 +5 位作者 王平 宋卓利 张文静 牛建伟 伊善堂 丁小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4,共16页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悬浮泥沙沉降公式、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再悬浮通量与沉降通量公式以及通量机制分解方法,分析了庙岛海峡周边海域的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了再悬浮通量、沉降通量、单宽悬浮泥沙输运量,探讨了表层沉...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悬浮泥沙沉降公式、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再悬浮通量与沉降通量公式以及通量机制分解方法,分析了庙岛海峡周边海域的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了再悬浮通量、沉降通量、单宽悬浮泥沙输运量,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和悬浮泥沙运移特征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浓度周期变化与潮流流速周期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底层悬沙浓度变化对高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表层悬沙浓度变化对低流速响应比较明显;悬浮泥沙单颗粒沉降现象不明显,除庙岛海峡外其他海域较适合悬浮泥沙絮凝沉降,并以中、底层絮凝沉降为主,且表现出自表层至底层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加强趋势;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近岸浅水区、庙岛群岛周边海域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显著于其他海域;悬浮泥沙输运整体以平流输运为主,垂向净环流为辅,庙岛海峡南侧向黄海输沙、北侧向渤海输沙,二者同时进行,悬浮泥沙净输运主要由水道向两侧浅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沉降及再悬浮 动力机制 庙岛海峡
下载PDF
地质环境特征及工程适应性与选择性分析——青岛市城市地质环境研究
4
作者 贾永刚 谭长伟 宋卓利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将青岛市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亚区,论述了各亚区地质环境特征,结合不同城市建筑工程特点,进行了工程场地适应性和选择性分析评价。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 工程适应性 工程选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