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烯效唑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春娟 宋双伟 +6 位作者 冯乃杰 郑殿峰 宫香伟 孙秋霞 邢豹 高杰 吕金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227,256,共7页
以干旱敏感品种SN14和耐旱品种HN6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于大豆三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调节剂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S3307处理的两品种株高... 以干旱敏感品种SN14和耐旱品种HN64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于大豆三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调节剂对大豆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S3307处理的两品种株高均小于CK,显著增加了两品种的茎粗、根长和根干重,增强了植株抗旱能力。在轻度(60%-70%)、中度(50%-60%)和重度(35%-50%)干旱胁迫条件下,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减少51.10%、31.13%、46.03%和49.00%、12.00%、42.00%;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增加8.96%、4.74%、7.87%和15.23%、14.01%、7.00%;SN14-S3307和HN64-S3307处理叶绿素含量分别比SN14-CK和HN64-CK增加5.22%、4.66%、2.24%和8.00%、7.59%、3.61%。综上所述,三叶期喷施烯效唑能够提高大豆苗期的抗旱能力,起到壮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幼苗 干旱胁迫 复水 烯效唑 形态和生理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冬季种植生态避病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巩晨 张红骥 +4 位作者 许永超 杨梦平 姜思羽 宋双伟 于德才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6期346-352,共7页
云南省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市场优势,近些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2年起对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38个地点进行晚疫病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低于25%,较春季... 云南省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市场优势,近些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2年起对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38个地点进行晚疫病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低于25%,较春季种植平均避病效果达到92%以上,部分区域避病效果可达到100%,不同冬作区避病效果存在差异。冬季种植平均产量可达2 400 kg/667m^2,显著高于春季种植1 500 kg/667m^2,增产可达60%以上。云南省利用冬季种植马铃薯可有效避开晚疫病的发生,使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为云南省开展冬季生态种植生产无公害马铃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种植 病害调查 产量调查 避病效果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对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双伟 侯金龙 周红键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DL)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DL)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CDF组和EODL组各42例,ACDF组行ACDF手术,EODL组行EODL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同时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以及N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C_(2~7) Cobb角显著升高,C_(2~7) SVA及T_(1)倾斜角均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ACDF组C_(2~7) Cobb角显著高于EODL组(P<0.05),C_(2~7) SVA及T_(1)倾斜角显著低于EODL组(P<0.05)。结论ACDF和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ACDF改善患者颈椎参数的作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 矢状位平衡参数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甄丽 赵月伟 宋双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8期166-167,共2页
患者,男,22岁,否认吸烟史,因"发热、咯血4d"于2015年5月12日入我院呼吸科。患者于入院4天前始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4℃,伴咯血,为暗红色血,每天约10ml,同时乏力,无胸痛,无寒颤,无盗汗,无明显咳痰,无呼吸困难。曾于门诊静点阿... 患者,男,22岁,否认吸烟史,因"发热、咯血4d"于2015年5月12日入我院呼吸科。患者于入院4天前始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4℃,伴咯血,为暗红色血,每天约10ml,同时乏力,无胸痛,无寒颤,无盗汗,无明显咳痰,无呼吸困难。曾于门诊静点阿奇霉素症状无好转入院。查体:T 37.4℃,P 102次/min,R 16次/min,BP120/80mm 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左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哕音,心率102次/min,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诊断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双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A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B组)。A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组(A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B组)。A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A组治疗优良率、HSS评分高于B组,VAS评分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效更佳,手术创口小、对患者伤害刺激小,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复位和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远端骨折 HSS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双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97.96%高于对照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 手术优良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及JO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双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及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113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6)。对照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及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113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6)。对照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1/57)与对照组10.71%(6/5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LDH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术后康复 JOA评分
下载PDF
魔芋疫病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瑞仙 邵梅 +4 位作者 于德才 宋双伟 卢俊 徐雅 张红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明确烟草疫霉对魔芋的致病性,为其引起的魔芋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鉴定的5株烟草疫霉菌,在温室和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植物活体和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5株疫霉菌对魔芋均表现出相似的强致病性,发... 【目的】明确烟草疫霉对魔芋的致病性,为其引起的魔芋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鉴定的5株烟草疫霉菌,在温室和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植物活体和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5株疫霉菌对魔芋均表现出相似的强致病性,发病率达到100%。实验室致病性鉴定表明:疫霉菌株Ps1对叶片(病情指数98.33)和根部(病情指数94.07)致病力显著高于球茎(病情指数78.33)和茎秆(病情指数71.11);在辣椒果实、马铃薯叶片、大豆和烟草茎基部分别接种Ps1菌株,不同寄主均出现明显病斑,其中疫霉菌对马铃薯的致病性(病情指数60.67)最强,对大豆的致病性最弱(病情指数32.59)。【结论】疫霉菌不仅对魔芋的不同部位有较强的致病性,还可侵染其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分子鉴定 烟草疫霉菌 致病性
下载PDF
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马铃薯套种效果及种植密度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仙 张红骥 +6 位作者 蔡海滨 宋双伟 李晓波 李海建 徐雅 涂敏 于德才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明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是否可行,对林下套种马铃薯进行产量和品质初评;并对不同种植密度马铃薯长势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品种合作88折合净种产量为25 983.90 kg/hm2,与云南勐海净种差异不... 为探明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是否可行,对林下套种马铃薯进行产量和品质初评;并对不同种植密度马铃薯长势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品种合作88折合净种产量为25 983.90 kg/hm2,与云南勐海净种差异不显著,而丽薯6号产量为20 155.35 kg/hm2,显著高于勐海净种;胶林下套种可显著提高合作88干物质含量;合作88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20 cm,行距30 cm,丽薯6号适宜套种密度为株距30 cm,行距30 cm。说明海南冬季橡胶林下套种马铃薯存在较大可行性,这为橡胶林下复合种植提供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套种 马铃薯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双切口Quadrant通道下MIS-TLIF与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侯金龙 梅伟 +2 位作者 宋双伟 赵付显 李林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5-2016-05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IS-TLIF... 目的探讨双切口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5-2016-05收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MIS-TLIF组(n=33)和TLIF组(n=27)。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TLIF组相比,MIS-TLIF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MIS-TLIF组术后3个月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术后12个月各指标差异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切口Quadrant通道下MIS-TLIF与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均疗效确切,但前者较后者而言,具有切口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PLIF/TLIF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和病原菌的季节变化
11
作者 任双成 宋双伟 周红键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21-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PLIF/TLIF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病率及病原菌季节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LIF/TLIF手术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SSI发生率。收集患者手术方式(PLIF或TLIF)、... 目的探讨后路PLIF/TLIF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病率及病原菌季节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LIF/TLIF手术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SSI发生率。收集患者手术方式(PLIF或TLIF)、手术医师、手术季节、手术时间、平均估算失血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医学共病、融合节段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季节因素对SSI的影响。结果462例患者发生SSI 29例,发生率6.28%。不同季节间,夏季SSI发生率高于非夏季手术患者(P<0.05);此外,夏季SSI患者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夏季SSI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剔除混杂因素后,夏季是PLIF/TLIF术后发生SS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影响SSI发生的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融合节段≥2个节段(P<0.05)。结论夏季PLIF/TLIF术后的SSI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常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手术 植骨融合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39
12
作者 仲乃琴 刘宁 +3 位作者 赵盼 蔡冬清 宋双伟 钞亚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93-1702,共10页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在维系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引发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生态退化、农田面源污染、肥药残留超标等严重的生态环...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在维系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生产中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引发耕地肥力下降、土壤生态退化、农田面源污染、肥药残留超标等严重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致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针对我国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的现状,本文详细剖析了肥药使用过量、利用率低下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加快制定肥药限量国家标准、研发肥料农药高效利用及替代技术、研制智能精准控施机械以及开展区域性技术集成研究等具体应对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化肥农药利用率
原文传递
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致病链霉菌种类组成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梦平 王瑞仙 +5 位作者 杜魏甫 巩晨 于德才 赵伟全 宋双伟 张红骥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为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Streptomyces spp.)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自2013年从云南省13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疮痂病病样,共分离到200株链霉菌,通过温室盆栽致病性试验筛选出67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致病性测定及16... 为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Streptomyces spp.)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自2013年从云南省13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疮痂病病样,共分离到200株链霉菌,通过温室盆栽致病性试验筛选出67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致病性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引起云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10种链霉菌,分别为S.caviscabies、S.anulatus、S.scabies、S.turgidiscabies、S.acidiscabies、S.europaeiscabiei、S.luridiscabiei、S.enissocaesilis、S.griseus和S.aureofaciens。其中S.enissocaesilis和S.anulatus为优势种群,S.caviscabies、S.anulatus和S.luridiscabiei为国内首次报道的病原菌。因此,认为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 链霉菌 鉴定 致病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熊悯梓 钞亚鹏 +4 位作者 赵盼 宋双伟 石莹莹 莫乘宝 仲乃琴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4-2449,共16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重视程度的增加,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化肥农药用量不断加大,加之连作等种植模式,致使以疮痂病为代表的土传病害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个别地块发病率达90%以上,给种植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产业重视程度的增加,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化肥农药用量不断加大,加之连作等种植模式,致使以疮痂病为代表的土传病害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个别地块发病率达90%以上,给种植业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为了探索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分析区域性种植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细菌种群变化的影响,为实现土传病害有效防治提供借鉴。【方法】本文分别从1年连作土传病害轻的宁夏西吉(西北)、3年连作土传病害严重的河北沽源(华北)、5年轮作未发现土传病害的内蒙古海拉尔(东北)大田马铃薯根际采集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3组样品共获得有效条带617558条,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3077个。各样品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最多,含量均在33%以上。与未发病土壤样品相比,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样品中细菌数量、物种数、细菌多样性、种类丰富度均有所降低,有害菌数量增加,益生菌数量减少。其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数量明显增多,变形菌(Prote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和酸杆菌(Acidobacteria)数量明显减少,组分及数量差异明显的细菌(尤其是放线菌门)大多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过量施用化肥和常年连作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土传性病害发生。其中,磷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主要的肥料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马铃薯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YN-2-2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石莹莹 赵盼 +3 位作者 宋双伟 熊悯梓 莫乘宝 仲乃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5-2435,共11页
【背景】近年来,疮痂病在全国马铃薯各主要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有效防控手段匮乏,给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马铃薯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疮痂病原菌... 【背景】近年来,疮痂病在全国马铃薯各主要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有效防控手段匮乏,给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马铃薯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疮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研制高效复合功能菌剂、有效防控马铃薯疮痂病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从疮痂病发生严重的云南昭通马铃薯大田采集近根际土壤,分离、筛选代谢产物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和抑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一株拮抗效果明显的细菌YN-2-2,其菌落圆形,淡黄色,边缘整齐、光滑、干燥,中间有凹陷,菌体杆状,大小为(2.51-4.09)μm×(1.09-1.68)μm,革兰氏染色阳性,16SrRNA基因序列与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T(ACNF01000156)的相似性达到99.79%。YN-2-2的代谢产物热稳定性较好,pH耐受范围广(3.0-13.0),对蛋白酶K敏感度较低,对疮痂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2.8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浇施100 mL浓度为1×107 CFU/mL的培养液,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病情指数,防效达36.11%。【结论】菌株YN-2-2经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以作为高效复合功能菌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拮抗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鉴定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