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构建跨世纪素质型中学师资培养模式 |
宋嗣廉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
1996 |
1
|
|
2
|
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 |
宋嗣廉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1995 |
2
|
|
3
|
李白与《史记》人物情结之接受美学透视 |
宋嗣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4
|
诗评《史记》人物的历史轨迹 |
宋嗣廉
张琳琳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5
|
《史记》与“一代之文学”汉赋 |
宋嗣廉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6
|
丰富“人师”文化底蕴 改革高师理科教学 |
宋嗣廉
|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
0 |
|
7
|
我国传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自传及其影响——从《太史公自序》谈起 |
宋嗣廉
钟岚
|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
0 |
|
8
|
21世纪中等教育新师资的培养模式还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宋嗣廉
|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1999 |
0 |
|
9
|
中国古代思想家“碑林”中的一座丰碑——读张大可的《司马迂评传》 |
宋嗣廉
|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0
|
元曲“接受”《史记》人物方式举隅 |
宋嗣廉
宋宛虹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1
|
论司马迁笔下的张骞——汉武时期正确外交路线的开拓者 |
宋嗣廉
|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3
|
|
12
|
论《史记》与“江山之助” |
宋嗣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91 |
1
|
|
13
|
高师教育改革的科学探索——评《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 |
宋嗣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4
|
“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一部力作——有感于《史记研究史略》出版 |
宋嗣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15
|
高师中文专业学科教学如何面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挑战 |
宋嗣廉
|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
1998 |
0 |
|
16
|
秦汉之际的“纵横”说辞——《中国古代演说史》补轶 |
宋嗣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7
|
《史记》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纵横谈 |
宋嗣廉
赵国玺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8
|
坚持为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是高师教育改革的核心 |
宋嗣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9
|
文之道 时为大——读《艺概》对《史记》的评述 |
宋嗣廉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20
|
司马迁的法治理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碰撞 |
宋嗣廉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