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外侧椎间融合在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腰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平泉 曾忠友 +9 位作者 赵兴 范时洋 吴宏飞 俞伟 张建乔 宋永兴 范顺武 方向前 裴斐 宋国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5~67(55.48±8.07)岁;病史36~240(82.40±47.68)个月。病变部位:L2,32例,L3,45例,L4,59例;均表现为慢性腰痛,伴下肢神经症状3例。采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无血管、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切口长度(4.06±0.42)cm,手术时间(45.12±5.43)min,术中出血量(33.40±7.29)ml;术后72 h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1.14±0.47。所有患者无切口皮肤坏死、愈合不良或感染;出现交感链损伤1例、左大腿前外侧疼痛并麻木2例、左侧髂腰肌无力1例,均为一过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0.80±5.4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过程中有轻度丢失。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良好的改善。融合器无明显沉降或移位,均获得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结论:只要严格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检查,采用Stand-alone OLIF治疗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效果良好,临床优势明显,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MODIC改变 终板硬化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2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的并发症分析
3
作者 吴宏飞 宋国浩 +2 位作者 宋永兴 葛军同 曾忠友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66-770,共5页
目的分析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或两节段腰椎病变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方法选择2012-06至2019-06海警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的506例腰椎病变... 目的分析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或两节段腰椎病变手术并发症的特点和原因。方法选择2012-06至2019-06海警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的506例腰椎病变患者资料。观察病例临床结果、影像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病例失访11例,495例获6~84个月随访。最后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腰椎冠状面和腰椎矢状面Cobb角有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脑脊液漏7例(1.38%);椎弓根入点骨折11例(2.17%),发生于单节段4例,两节段7例;终板损伤15例(2.96%),其中发生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病例9例,发生于使用香蕉型融合器病例5例,其他1例;术后切口问题10例(1.98%),其中切口局部皮肤坏死6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神经根损伤5例(1%),3例考虑为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2例考虑术中操作所致;融合器向后移位2例(0.40%);再手术4例(0.78%),包括3例内固定调整及1例切口深部感染。共发生并发症54例(9.88%)。结论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两节段腰椎病变的有效方案,开展手术早期,需要重视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微创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Dubins路径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国浩 黄晋英 兰艳亭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5,共5页
路径规划是车辆智能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所有路径均可分解为简单的Dubins路径。在Dubins路径的思想下对智能车辆的行驶路径进行分段研究,并利用经典PID控制对该算法的执行性能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算法能计算出车辆行驶的最短路径,减少... 路径规划是车辆智能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所有路径均可分解为简单的Dubins路径。在Dubins路径的思想下对智能车辆的行驶路径进行分段研究,并利用经典PID控制对该算法的执行性能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算法能计算出车辆行驶的最短路径,减少了车辆行驶的路径长度,缩短了行驶时间,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计算量,提高了车辆执行系统的执行力度,降低了执行误差,对最优路径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路径规划 Dubins路径 最短路径
下载PDF
人工补偿在视觉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国浩 黄晋英 +2 位作者 杨航 王宁 刘海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76-179,184,共5页
机器视觉测量是目前一种新兴的非接触测量技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机器视觉测得的物体尺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系统各方面性能指标,提出了人工补偿算法来处理数据结果。通过多次重复性测量和系统标定,提出了人工补... 机器视觉测量是目前一种新兴的非接触测量技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机器视觉测得的物体尺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系统各方面性能指标,提出了人工补偿算法来处理数据结果。通过多次重复性测量和系统标定,提出了人工补偿算法,对标定结果进行了修正,确保试验的精度以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补偿算法使实验误差减小1.16%,极差减小1.3 pixels/mm,最大误差减小2.32%,方差减小0.041 1。标定实验后,分别对三种不同尺寸物件进行测量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系统进行人工补偿后,相对误差最大减小0.145%。人工补偿算法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人工补偿 图像处理 尺寸测量 非接触
下载PDF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国浩 张云怀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32-36,50,共6页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应用最广泛的WASP模型进行了简单叙述。介绍了国内的研究学者在水质模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说明水质模型未来的6个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多介质...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应用最广泛的WASP模型进行了简单叙述。介绍了国内的研究学者在水质模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说明水质模型未来的6个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多介质环境生态综合模型,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水质模型与"3S"的结合,流域管理模型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质模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钛缆系统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7
作者 宋国浩 曾忠友 吴鹏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4期497-497,共1页
2012年5月∽2014年11月,我院采用钛缆系统固定治疗28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钛缆系统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7 位作者 孙德弢 毛克亚 张建乔 籍剑飞 宋永兴 韩建福 宋国浩 唐宏超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 :通过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对比,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腰... 目的 :通过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对比,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腰椎双节段病变49例,男17例,女32例,其中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A组)23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组(B组)2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29例,腰椎间盘退变17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3例;L2,3、L3,41例,L3,4、L4,530例,L4,5、L5S118例。对比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对比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中、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对比,A组优于B组。术后72 h,VAS评分A组为2.35±1.20,B组3.11±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获得良好的恢复,并有良好的维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椎板关节突螺钉或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均获得良好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A组为93.5%,B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式治疗腰椎双节段病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好、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部分腰椎双节段病变病例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8 位作者 宋永兴 毛克亚 籍剑飞 张建乔 吴鹏 裴斐 宋国浩 韩建福 俞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Ⅰ度)16例;L_(3,4)5例,L_(4,5)70例,L_5S_1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裂肌面积: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为(789.00±143.15)mm^2,术前为(1066.00±173.55)mm^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为(992.00±156.75)mm^2,术前为(1063.00±172.13)mm^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等级方面: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移位。椎间融合率:正中切口组为95.6%,通道组为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现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JOA评分:正中切口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7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1~29分(平均25.20±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64±2.27)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3~29分(平均26.7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采用正中切口显露方式相比,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具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但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也存在手术并发症高等不足,特别是在早期开展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6 位作者 吴鹏 张建乔 徐阿炳 宋永兴 籍剑飞 韩建福 宋国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4岁(36.1±14.8岁)。...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4岁(36.1±1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致伤部位:T11/12 2例,T12/L1 6例,L1/2 7例,L2/3 4例,L2~L4 1例,L3/4 1例。AO分型:B2型13例,C型8例。均采用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钛网植骨重建椎体前中柱治疗。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损伤部位Cobb角和椎管骨块占位率,观察植骨融合、椎管重建和内固定情况。采用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145±19.2min);术中出血800~2200ml(1320±476.5ml);术后切口引流液250~580ml(398±127.5ml)。术后切口无感染,无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或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病例。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21.5±9.7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和椎管占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均获得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或钛网移位等现象。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并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并且椎管减压彻底,可以维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管减压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交比不变的Camshift跟踪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晋英 宋国浩 +2 位作者 兰艳亭 王宁 杨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5-953,共9页
为了提高Camshift跟踪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跟踪性能,应用被跟踪目标内部各特征像素间的交比不变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amshift跟踪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被跟踪的目标模型,计算出其内部各特征像素间的坐标关系;将内部数据间的交比不变量... 为了提高Camshift跟踪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跟踪性能,应用被跟踪目标内部各特征像素间的交比不变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amshift跟踪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被跟踪的目标模型,计算出其内部各特征像素间的坐标关系;将内部数据间的交比不变量作为所提出的跟踪方法的约束条件,对跟踪错误的像素点进行校正,并将跟踪过程中连续两帧图像的内部特征像素间的距离比作为跟踪效果的评判标准。用改进的Camshift跟踪方法分别对标准测试视频内的视频信息和实际拍摄的视频信息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两种复杂环境实验条件下,跟踪目标的距离偏差都能保持在15pixel以内,对单帧图像平均处理时间在20ms以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环境下的目标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跟踪性能稳定,跟踪效率高,可以满足跟踪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Camshift跟踪 交比不变 特征像素 射影变换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韩建福 严卫锋 +1 位作者 唐宏超 宋国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73-77,共5页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各86例,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各86例,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切口双钢板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 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较双切口双钢板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双切口双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与1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2.1%与7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两方面效果相当,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
下载PDF
组配型横突拉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宋国浩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研制组配型横突拉钩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腰椎骨骼标本和腰部软组织的观察、测量,设计制作了以腰椎横突为固定支点的组配型拉钩,将其应用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植骨的手术方式,并与... 目的研制组配型横突拉钩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腰椎骨骼标本和腰部软组织的观察、测量,设计制作了以腰椎横突为固定支点的组配型拉钩,将其应用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植骨的手术方式,并与传统椎板拉钩的使用进行比较。对比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切口长度、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法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方面,组配型横突拉钩组优于椎板拉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VAS评分及最后随访JOA评分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椎板拉钩相比,组配型横突拉钩具有容积小、组装方便、把持性好、固定确切、视野大、对手术操作干扰小以及适合人群和手术方式广泛等优点,可作为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显露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科器械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270°或360°椎管减压并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忠友 籍剑飞 +5 位作者 严卫锋 吴鹏 张建乔 宋永兴 韩建福 宋国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45-351,共7页
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 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病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7例,D级12例。接受270°椎管减压组(A组)17例,360°椎管减压组(B组)1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4^48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A组优于B组。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两组病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组间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管占位的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B组优于A组。两组病例的钛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中除ASIA分级A级患者外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期后路固定、椎管减压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术,270°和360°椎管减压各有优缺点,采用360°椎管减压需慎重,而270°椎管减压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建福 裴斐 宋国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50-5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2月,80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2月,80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为(2.96±0.36)d、住院时间为(7.11±0.62)d;未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血管栓塞、术后感染)的情况;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利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可促进治疗疗效的提高,且可以缩短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单侧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和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忠友 赵兴 +8 位作者 张玙 陈平泉 俞伟 宋永兴 范顺武 裴斐 范时洋 宋国浩 王海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06-413,共8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例病例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50~81岁,平均66.4岁;腰椎退行性病变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2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2例T值>-1 SD,2例T值-1~-2.5 SD,4例T值<-2.5 SD;单节段融合5例,双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术后影像检查均提示椎体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表现为融合节段上椎体右下缘骨折2例,融合节段下椎体骨折6例;合并终板损伤且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6例。3例Stand-alone OLIF病例给予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另1例Stand-alone OLIF病例和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5例与再次手术的3例均未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或切口感染,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8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4~8分(平均6.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3分(平均1.7分),腰痛明显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术前的39.7%~52.4%(平均40.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7.9%~11.2%(平均9.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发生椎体骨折节段的融合器均出现明显沉降,融合器无横向移位。椎体骨折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7~9.2 mm(平均8.1 mm)恢复至术后的10.5~12.8 mm(平均11.2 mm),术后与术前比较改善率为37.98%;末次随访时为8.4~10.9 mm(平均9.3 mm),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16.71%;说明腰椎融合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而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低,发生骨折的原因较多,包括患者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终板损伤、终板形态不规则、融合器选择过大和病变节段骨赘增生等。椎体骨折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多预后良好,但仍需要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再手术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通道下腰椎固定融合术中终板损伤原因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忠友 俞伟 +6 位作者 张建乔 宋永兴 范时洋 籍剑飞 裴斐 金辉 宋国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06-812,共7页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变 固定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融合 终板损伤
下载PDF
颈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鹏 曾忠友 +1 位作者 裴斐 宋国浩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病在临床上日益多见,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争议。我院2006-04-2010—06共收治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隙减压 固定治疗 手术方式 疗效满意 内固定术 随访结果
下载PDF
腰椎两种不同椎间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19
作者 曾忠友 吴宏飞 +7 位作者 范时洋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兴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宋国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33-942,共10页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例;年龄24~81(54.9±10.5)岁;病程6~180(40.30±28.71)个月;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5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腰椎间隙炎9例,腰椎管狭窄症5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47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或不伴椎体滑脱33例;单节段191例(L_(2,3)5例、L_(3,4)24例、L_(4,5)162例),双节段22例(L_(2,3)和L_(3,4)3例、L_(3,4)和L_(4,5)19例)。采用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110例(后路融合组),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03例(斜外侧融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终板损伤的发生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8例9个节段,发生率7.27%(8/110),男1例,女7例,年龄(63.22±3.51)岁;8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7例;使用香蕉型融合器5例,解剖型融合器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3个节段,椎体下终板6个节段。斜外侧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21例24个节段,发生率20.39%(21/103),男4例,女17例,年龄(62.50±5.02)岁;21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16例;使用融合器偏大(指融合器高度)5例,终板解剖形态异常4例,髂嵴过高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20个节段,椎体下终板4个节段;21例终板损伤中合并椎体骨折2例。后路融合组终板损伤发生率低于斜外侧融合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随访中后路融合组出现融合器沉降22例,斜外侧融合组43例,两组各发生1例融合器移位,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斜外侧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3.98%(35/103),高于后路融合组23.64%(2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但在随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融合率后路融合组为94.5%(104/110),斜外侧融合组为96.1%(99/1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单或双节段腰椎病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特点不完全相同。虽然两种固定融合方式的终板损伤没有影响最终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加以重视,做好终板损伤的预防和有效处理,尤其是对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终板损伤
下载PDF
经喙突钢缆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
20
作者 吴鹏 曾忠友 +2 位作者 严卫锋 唐宏超 宋国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7-147,共1页
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科采用经喙突钢缆复位固定骨折治疗12例NeerⅡb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3~55岁。左侧8例,右侧4例,均为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钢缆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