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O及其抑制剂对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
1
作者 顾季炜 施梅 宋国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65,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其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双重打击”淋巴瘤衍生的细胞系,活化B细胞样(ABC型)OCI-LY8(LY8)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OCI-LY18(LY18),采用梯度加药法... 目的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其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双重打击”淋巴瘤衍生的细胞系,活化B细胞样(ABC型)OCI-LY8(LY8)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OCI-LY18(LY18),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利妥昔单抗耐药细胞系(LY8R、LY18R);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利妥昔单抗分别干扰亲本及耐药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亲本及耐药细胞的凋亡率;RT-qR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在耐药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情况;在耐药细胞株中加入甲氯芬酸钠(MA)抑制FTO表达,用RT-qRCR和Western blot验证抑制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抑制耐药株中FTO后,c-Myc和CEBP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亲本细胞比较,在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c-Myc表达均增加,CEBP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细胞株经MA处理后,FTO、c-Myc表达降低,CEBP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TO在耐药株中表达明显增高,MA可抑制DLBCL耐药细胞中FTO表达,可能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DLBCL患者有治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 C-MYC
下载PDF
MicroRNA-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国齐 顾玲 +2 位作者 何帮顺 潘玉琴 王书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03-16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株中miR-21(micro RNA-21)的表达以及调控PDCD4及PTEN 2种基因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miR-21作为靶分子对DLBC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首先,...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株中miR-21(micro RNA-21)的表达以及调控PDCD4及PTEN 2种基因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miR-21作为靶分子对DLBC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首先,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种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利用转染anti-miR-21来降低miR-21的表达量,研究miR-21对DLBCL的生物行为可能产生的作用;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来验证miR-21与PDCD4和PTEN的关系。结果表明:ABC-型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GCB-型DLBCL;RNA反义抑制技术特异性降低OCI-LY3和OCILY10细胞miR-21表达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凋亡增加;荧光素酶报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DCD4及PTEN是miR-21靶基因。结论:miR-21可能涉及DLBCL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一种新的DLBCL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BCL MIR-21 PDCD4 PTEN
下载PDF
CTNP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国齐 刘红 +4 位作者 秦燕 杨力 姜胜华 陆德炎 杨锦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比较CTNP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TNP方案治疗63例,采用CHOP方案治疗66例;每28 d重复疗程,全部患者治疗6~8个周期。结果初发患者以CTNP方案治疗后有效(CR+PR)率为86... 目的比较CTNP与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CTNP方案治疗63例,采用CHOP方案治疗66例;每28 d重复疗程,全部患者治疗6~8个周期。结果初发患者以CTNP方案治疗后有效(CR+PR)率为86.66%,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72.72%;CHOP方案治疗初发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45.16%。两种方案对于初发患者的疗效相似,对复发或难治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NP组心电图异常、脱发、周围神经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患者的疗效显著,副反应发生率低,可替代CHOP方案治疗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CTNP方案 CHOP方案 治疗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抑制CFU-MK的增殖及调控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国齐 刘红 +1 位作者 姜胜华 丁润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建立模型并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建立CFU-MK培养体系;混合再障血清进行培养建立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使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组合观察...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建立模型并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建立CFU-MK培养体系;混合再障血清进行培养建立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使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组合观察模型中CFU-MK集落生成情况和集落中巨核祖细胞的含量。结果:经过14d的培养,模型组CFU-MK集落、集簇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TPO/IL-3/IL-11/FL细胞因子组合使模型组CFU-MK的数量恢复及巨核细胞的扩增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建立了CFU-MK体外培养体系及再障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体外试验表明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以TPO/IL-3/IL-11/FL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血液 巨核细胞/血液 模型 生物学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宋国齐 邹琳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5期191-192,共2页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将翻转课堂引入医学教学中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医学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再障患者血清体外诱导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国齐 刘红 +2 位作者 丁润生 姜胜华 杨锦媛 《交通医学》 2003年第6期632-633,共2页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骨髓集落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共同培养后对集落细胞膜表面的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 -E及CFU -GM的增殖 ,再障组骨髓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组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非重型再障 (NSAA)组 (P <0 .0 5 )。SAA、NSAA组、和正常组的集落细胞胞膜上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 ,不高于阴性对照 ;表达Bcl-2蛋白、Bax蛋白的量与相应集落细胞的凋亡率无相关性。结论 :再障患者血清具有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 ;再障患者血清作用后Bcl-2蛋白、Bax蛋白在造血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体外诱导 骨髓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 Bcl-2蛋白 BAX蛋白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及逆转对策
7
作者 宋国齐 刘红 +3 位作者 姜胜华 丁润生 林赠华 陆德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及其逆转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9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用不同浓...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及其逆转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39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造血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用不同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影响患者血清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结果12例重型再障(SAA)和27例非重型再障(NSAA)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骨髓红系祖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的增殖,患者血清作用后的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AA患者血清集落形成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NSAA患者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造血细胞因子,集落细胞产率可不同程度的恢复,集落细胞的凋亡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具有抑制造血活性和诱导造血细胞凋亡活性,造血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减弱其两种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细胞凋亡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内科学中血液系统疾病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宋国齐 《交通医学》 2011年第2期210-210,214,共2页
血液病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其疾病分类详细,内容丰富但较抽象。近年来血液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病学逐渐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这也对医学院校的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 血液病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其疾病分类详细,内容丰富但较抽象。近年来血液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病学逐渐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这也对医学院校的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就要激发他们对血液系统疾病学习和认识的兴趣,热爱血液病学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内科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CTN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观察
9
作者 宋国齐 李艳玲 +2 位作者 秦燕 蔡奕峰 刘红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451-452,455,共3页
目的:观察CTN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CTN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每28天重复疗程,全部患者重复3~4个周期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24例获得缓解,占72.73%,其中完全缓... 目的:观察CTN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CTN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每28天重复疗程,全部患者重复3~4个周期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24例获得缓解,占72.73%,其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7例,进展(PD)2例。15例具有B症状的患者中,10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3例无改善。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少数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极少数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结论:CTN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可以承受其毒性,可作为补救性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复发性 难治性 CTNP方案
下载PDF
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培养及其凋亡的研究
10
作者 宋国齐 刘红 +2 位作者 施兵 姜胜华 丁润生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了解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分裂、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 11例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分裂、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再障者骨髓造血细胞BFU -E及CFU -GM集落、集族产率远较对照组为低 (P... 目的 :了解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分裂、增殖活性及凋亡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 11例再障骨髓造血细胞分裂、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再障者骨髓造血细胞BFU -E及CFU -GM集落、集族产率远较对照组为低 (P <0 .0 1) ,凋亡率较对照组为高 (P <0 .0 1)。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能力严重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被引量:68
11
作者 邓宏文 王红亮 +4 位作者 阎伟鹏 苏宗富 谢晓军 宋国齐 林会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379,共7页
冲积—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相层序地层成因和相构成的复杂性 ,以被动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以三分体系域构成为地层预测模式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河流相储层。... 冲积—河流相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重要油气储集层系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相层序地层成因和相构成的复杂性 ,以被动大陆边缘地震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以三分体系域构成为地层预测模式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河流相储层。本文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 ,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河流相层序地层单元的构成 ,建立了主要储层的地质—地震解释模型 ,并以胜利油田垦东地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为例说明河流相层序构成特征和地质—地震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流相 层序地层学 陆相盆地 油气储集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下第三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魁生 史淑玲 +7 位作者 厉大亮 罗彦 卢松涛 邱以钢 宗国洪 郑和荣 郝运轻 宋国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518,538,共7页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 以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建立了沾化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17个三级层序、5 1个体系域、70个准层序组和 10 9个准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终止结构特征、准层序组叠加方式的转换和岩性剖面 ,识别出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等关键界面。根据准层序组的叠加型式及地震相区分沉积体系类型 ,恢复了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内 ,低位体系域沉积体系类型丰富 ,以三阶坡折控制的冲积扇 -扇三角洲 (三角洲 ) -低位楔 -低位扇为特征 ;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每个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组合具有成因上的连续性。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断层面相配置的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高精度 层序地层格架 低位体系域 三阶坡折 有利区带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曲古抑菌素A对MDS细胞株SKM-1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力 徐瑞容 +5 位作者 宋国齐 黄红铭 刘红 姜胜华 王信峰 丁润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9-823,共5页
本研究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和(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MDS-RAEB细胞株SKM-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拒染法研究药物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SKM-... 本研究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和(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MDS-RAEB细胞株SKM-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拒染法研究药物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SKM-1细胞分化作用;用AnnexinⅤ-FITC标记药物作用后的细胞,了解其早期凋亡的情况;用RT-PCR研究药物作用前后细胞Fas,survivin和P15INK4B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decitabine和(或)TSA对SKM-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能促进SKM-1细胞分化,细胞表面CD14、CD11b表达增加,HLA-DR表达减少;decitabine和(或)TSA处理SKM-1细胞后,SKM-1细胞凋亡增加,细胞Fas和P15INK4BmRNA表达增加,survivin mRNA表达减少。结论:decitabine和TSA均可以促进SKM-1细胞凋亡和分化,可能与Fas、P15INK4B和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二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曲古抑菌素A SKM-1 MDS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峰 温慧灵 +6 位作者 宋国齐 曹鑫 李俊宏 陆伟 杨力 刘红 姜胜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89,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应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和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中的应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和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20年10月初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CLL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FISH结果等资料。分析FISH检测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Binet分期、Rai分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CLL患者FISH检测至少具有1种分子遗传学异常者为56例,发生率为75.68%。(2)各种遗传学异常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β2-MG、LDH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3)就Binet分期而言,12号染色体三体(+12)仅在B期和C期患者中检出,在Binet分期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41);C期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A和B期(χ^(2)=14.242,P=0.001)。就改良的Rai分期而言,ATM基因缺失仅在高危组检出,且此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01);低中危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高危组(χ^(2)=12.393,P<0.001);单纯del(13q)核型异常的CLL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伴有其他核型异常及复杂核型的患者(χ^(2)=8.138,P=0.017)。结论:CLL为惰性疾病,但其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FISH检测结果联合疾病临床分期可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分子遗传学 预后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7q-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胜华 刘红 +7 位作者 杨力 林赠华 曹鑫 陆伟 宋国齐 丁佐凤 汤亚琴 陆建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7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7/7q-)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检测技术对72例MDS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CC和F... 目的探讨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7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7/7q-)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检测技术对72例MDS患者和8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CC和FISH检测-7/7q-异常的情况。结果 72例MDS中,12例CC检测阳性,发生率16.7%。间期FISH检测24例阳性,发生率33.3%。两种方法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期FISH技术敏感性高于CC,并能发现和纠正CC分析中的漏检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位杂交 荧光 染色体障碍
下载PDF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对32D细胞凋亡及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赠华 刘红 +3 位作者 姜胜华 陆伟 宋国齐 李俊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血清对32D细胞凋亡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2例NSAA患者(NSAA组)和1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分别孵育小鼠32D细胞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检测细胞存...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血清对32D细胞凋亡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2例NSAA患者(NSAA组)和1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分别孵育小鼠32D细胞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内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血清孵育12、24、36、48 h后,NSAA组32D细胞内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孵育24 h后差异最大(P<0.05)。孵育24 h后,NSAA组较对照组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AA患者的血清在体外作用24 h后可诱导32D细胞凋亡并上调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Stat3蛋白的磷酸化增多可能参与NSAA患者血清诱导32D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下载PDF
15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胜华 刘红 +6 位作者 林赠华 杨力 宋国齐 陆伟 丁佐凤 汤亚琴 陆建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探讨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其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诊断为MDS的156患者,按WHO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 目的探讨国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其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诊断为MDS的156患者,按WHO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采用骨髓细胞24 h培养法和染色体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部分病例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中初诊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65例,占41.7%(65/156)。仅数目异常20例,占30.8%(20/65),以+8、-5、-7、+11多见;仅结构异常32例,占49.1%(32/65),以20q-、5q-、7q-多见。数目结构两种异常同时存在的13例,占20%(13/65)。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使MDS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临床诊断率大为提高。结论联合应用FISH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DS细胞可以优势互补,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适合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天翼 李瑞 +5 位作者 许晔琼 聂珍琳 顾玲 陈丽萍 宋国齐 王书奎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1期21-25,共5页
目的对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对12篇文章采用meta分析评估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用合并比值比(OR)描述显性模型(Cys/CysvsSer/Ser;Ser/CysVSSer/Ser),主... 目的对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对12篇文章采用meta分析评估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用合并比值比(OR)描述显性模型(Cys/CysvsSer/Ser;Ser/CysVSSer/Ser),主导模型(SedCys+Cys/CysvsSer/Ser),隐性模型(Cys/CysVSSer/Cys+Ser/Ser)。结果Cys/CysVSSer/Ser(OR=1.19,95%可信区间(CI):0.92~1.53)、Ser/CysV8Ser/Ser(OR=1.04,95%CI=0.95-1.13)、SedCys+Cys/CysVSSer/Ser(OR=1.06,95%CI=0.98~1.16)和Cys/CysVSSer/Cys+Ser/Ser(OR=1.11.95%CI=0.90-1.38)无明显联系,此外,在分层分析中,所有基因型未见明显发病风险差异。结论meta分析表明OGG1 Ser326Cys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总发病率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态性 OCGI
下载PDF
专栏——分子生物学技术——环氧合酶2-1195G〉A基因多态性和肿瘤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玲 高天翼 +5 位作者 宋国齐 李瑞 许晔琼 陈丽萍 聂珍琳 王书奎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1期14-20,共7页
目的对环氧合酶2与肿瘤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共收集了25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包含9482例肿瘤患者,12206位正常个体。通过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使用OR值和95%可信区间(cI)衡量基因与肿瘤的关... 目的对环氧合酶2与肿瘤的关系做出更为准确的结论。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共收集了25个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包含9482例肿瘤患者,12206位正常个体。通过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使用OR值和95%可信区间(cI)衡量基因与肿瘤的关联强度。结果突变的基因型可以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AA/AGVSGG,OR=1.15,95%CI:1.02~1-31)。按照种群分层显示:突变的基因型增加亚洲人群的发病(AA/AGVSGG,OR=1.28,95%CI:1.12~1.46)。根据肿瘤类型分层,除了在食道癌和“其他”分组中之外,并未发现基因突变与肿瘤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环氧合酶2—1195G〉A突变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1195G>A 基因多态性 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PBL模式在血液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熙 殷冬梅 +3 位作者 徐瑞容 王信峰 宋国齐 黄红铭 《交通医学》 2017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血液科PBL课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联系血液临床实践,快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血液科临床思维习惯,将血液学这门专科性极强的医学知识系统能有效地为学生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修养,锻炼团队协作...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血液科PBL课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联系血液临床实践,快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血液科临床思维习惯,将血液学这门专科性极强的医学知识系统能有效地为学生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修养,锻炼团队协作精神,藉此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血液系统疾病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