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BBC《中国人要来了》和CCTV《海外走基层》的传播策略、传播技巧、传播心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塔娜 《数字传媒研究》 2015年第3期65-67,77,共4页
CCTV《海外走基层》、英国的BBC《中国人要来了》两个节目,同样是报道中国企业和工人在海外的形象和作为,且采访的国家高度重叠,但在传播策略、传播技巧和传播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两个节目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尽管BBC《中... CCTV《海外走基层》、英国的BBC《中国人要来了》两个节目,同样是报道中国企业和工人在海外的形象和作为,且采访的国家高度重叠,但在传播策略、传播技巧和传播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两个节目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尽管BBC《中国人要来了》论点先行,有些论据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其对宣传规律的把握、宣传风险的防控、观众心理的捕捉以及宣传的实际影响力,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反思。笔者试图展开这样的思考:既有宣传影响、又经得起推敲的好的节目,应在新闻和宣传"交集最大化"的基础上,具备怎样可贵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走基层 中国人来了 较大差异
下载PDF
观其会通 造就通才——多学科合作在电视艺术中的重要性
2
作者 宋塔娜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第9期25-25,共1页
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发展出多维度交叉的知识、概念、方法或技巧,无疑是跨学科研究相较于传统分科研究的优势所在。可以想见,在一个开放的知识场域中研究,广播、电视艺术最终都会在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社会学中得以互... 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发展出多维度交叉的知识、概念、方法或技巧,无疑是跨学科研究相较于传统分科研究的优势所在。可以想见,在一个开放的知识场域中研究,广播、电视艺术最终都会在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社会学中得以互访、融通。本文试以音乐剧《大红灯笼》的艺术创作实践为例,来分析多学科合作在电视艺术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多维度 广播电视艺术 互访 融通.
下载PDF
论影视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
作者 宋塔娜 《新闻传播》 2019年第3期91-92,共2页
影视媒体是受众广为喜爱的视听传播载体。影视传媒以电视或者电影为主渠道,将文学、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用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当代中国,新生活的画卷正在新时代中徐徐展开,生逢伟大的时代,影视媒体应自... 影视媒体是受众广为喜爱的视听传播载体。影视传媒以电视或者电影为主渠道,将文学、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用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当代中国,新生活的画卷正在新时代中徐徐展开,生逢伟大的时代,影视媒体应自觉运用艺术的手段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开掘,从艺术维度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拓宽精神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影视传媒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做出分析,提出看法,希望能为影视传媒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贡献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传媒 思想政治 教育 功能 价值
下载PDF
探寻中国纪录片国际影响力之源——以《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驼殇》为例
4
作者 宋塔娜 《新闻传播》 2015年第6期45-46,共2页
纪录片能对文化进行成功的国际传播,究其根源,离不开它的社会认知功能,离不开其真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与时间的力量。本文以《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驼殇》为例,分析中国纪录片如何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深入人心。
关键词 纪录片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驼殇》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真人秀”节目前景的探究
5
作者 宋塔娜 《数字传媒研究》 2015年第4期7-9,共3页
当前"真人秀"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提出"大量过度娱乐化、同质化、重引进轻原创的‘真人秀’就是受众真正需要的吗"的拷问,并观照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对"娱乐"泛化乃... 当前"真人秀"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问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提出"大量过度娱乐化、同质化、重引进轻原创的‘真人秀’就是受众真正需要的吗"的拷问,并观照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对"娱乐"泛化乃至深入人心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对"真人秀"的生命所在进行探究,本文深入解析了"真人秀"与现实生活的切实结合所能够实现的三个层面的突破:"即时交流"思维、"主流价值观"思维、"颠覆性"思维,并提出对"真人秀"生命力的期待: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彰显中国人的人文情怀、精神追求,是伴随视觉冲击力,让主流媒体节目体系走向成功的密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挑战 生命所在 成功的密钥
下载PDF
让美浸润心田——以《我是先生》为例探讨文化类电视节目审美建构的意义和方法
6
作者 宋塔娜 《数字传媒研究》 2015年第6期5-7,共3页
当今,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勃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很多文化类节目面对收视压力,同样会充斥着消费话语、娱乐话语,使得电视文化的审美品格、发展格局受到局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电视文艺创作的资源宝... 当今,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勃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很多文化类节目面对收视压力,同样会充斥着消费话语、娱乐话语,使得电视文化的审美品格、发展格局受到局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电视文艺创作的资源宝库,从其审美维度来看,也为电视艺术的审美运思、艺术结构及视听语言的使用带来诸多营养,具有内涵和底蕴的文化类电视节目让受众有了更殷切的期许。本文以文化类电视节目《我是先生》为例,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类电视节目审美建构的意义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是先生 文化类电视节目 审美建构意义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