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377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冬冬 江红 +5 位作者 赵文月 宋孟锜 由法平 杨永飞 陈立波 杨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77(miR-377)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在肝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miR-377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SMYD... 目的:探讨microRNA-377(miR-377)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在肝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miR-377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肝组织及肝细胞系中SMYD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miR-377模拟物上调其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表达后,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epG2中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iR-377 mRNA在人肝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明显降低(0.331±0.059,0.139±0.064 vs 0.874±0.178,均P<0.05);在HepG2中的表达较L-02明显降低(0.145±0.021vs0.868±0.194,P<0.05).SMYD3 mRNA和蛋白质在人肝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肝脏明显升高(mRNA:3.836±0.137,5.836±0.965vs1.235±0.332;蛋白:0.381±0.020,0.484±0.030vs0.252±0.015;均P<0.05).SMYD3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细胞系L-02明显升高(mRNA:0.845±0.047vs0.348±0.134;蛋白:0.575±0.008vs0.259±0.007,均P<0.05).转染miRNA-377模拟物上调HepG2中miR-377表达后转染组SMYD3 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mRNA:0.125±0.010 vs 0.857±0.163,0.779±0.167;蛋白:0.092±0.026 vs 0.347±0.040,0.383±0.054,均P<0.05).结论:miRNA-377在肝癌中表达明显下调,其靶基因SMYD3表达上调;表达下调的miRNA-377丧失对SMYD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77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低表达的microRNA-145对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由法平 宋孟锜 陈立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1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miR)-145是否通过调控c-Myc参与肝癌行为的调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及细胞系miR-145表达水平;检测不同肝组织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通过转染上调miR-145在HepG2细胞表达后,检测转染前后空白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microRNA(miR)-145是否通过调控c-Myc参与肝癌行为的调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及细胞系miR-145表达水平;检测不同肝组织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通过转染上调miR-145在HepG2细胞表达后,检测转染前后空白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HepG2中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各组HepG2的凋亡情况.结果:miR-145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肝癌组织(0.878±0.146vs0.265±0.084,0.271±0.096,均P<0.05);癌旁和肝癌组织中miR-145mRNA的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iR-145mRNA在LO-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pG2(0.755±0.185vs0.471±0.074,P<0.05).c-Myc mRNA和蛋白在癌旁和肝癌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mRNA:0.136±0.071,0.451±0.026vs0.029±0.023;蛋白:0.301±0.022,0.445±0.018vs0.137±0.011,均P<0.05),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中明显升高(P<0.05).转染miR-145mim-i c s后空白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c-M y c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相对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c-Myc蛋白表达量表达明显下降(0.146±0.011vs0.366±0.014,0.350±0.013,均P<0.05),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HepG2中上调miR-145的表达后,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多,实验组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3.000±0.100vs1.167±0.153,0.933±0.208,均P<0.05).结论:miR-145反向调节c-Myc的表达;表达下调的miR-145丧失对c-Myc的抑制可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miR-145能够作为抑癌基因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肝细胞癌 C-MYC 凋亡
下载PDF
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联合阻断治疗肝内胆管良性疾病的初步应用
3
作者 李锦貌 喻家奎 +3 位作者 陈立波 翟荣林 宋孟锜 由法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联合阻断在难治性肝内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内型先天性胆管囊肿开展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阻断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管注入封闭... 目的探讨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联合阻断在难治性肝内胆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内型先天性胆管囊肿开展区域胆管和供应血管阻断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管注入封闭胶和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对肝内型胆管囊肿经肝门分离病变胆管开口注入封闭胶后行区域动脉、门静脉、胆管阻断。所有患者术后3 d1、周2、周复查肝功能,术后2周、1月、6月、1年行肝脏B超或CT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无肝衰、大出血、胆漏、严重感染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周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术后1月和6月复查肝脏CT示病灶完全消失,病灶所在肝脏萎缩消失,残余肝脏代偿增生。结论通过病变区域胆管、肝动脉、门静脉联合阻断治疗某些难治性区域性良性肝内胆管疾病,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扩张 胆管阻断 血管阻断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孟锜 杨永飞 +2 位作者 王冬冬 由法平 陈立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91-393,399,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血清GPC3阳性率为91.4%,而在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59.1%。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检测GPC3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预后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鹏 周斌 +19 位作者 孙传东 邱法波 张炳远 郭卫东 徐永政 谈震 宋孟锜 曹景玉 胡维昱 韩冰 张顺 吴力群 王祖森 胡骁 田蓝天 冯玉杰 邹浩 朱呈瞻 吴泽华 马凯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700-704,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为9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年龄、性别、黄疸、BMI、CA19-9、淋巴结有无肿大、术前合并症)、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胃瘫、术后出血、死亡等)。根据学习曲线进一步将微创组分为初期组与进步组,比较两亚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胃瘫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3/4级并发症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胰瘘发生率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两亚组中,进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初期组(P<0.05)。结论: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不仅可有效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还能减少肺部、切口相关并发症,降低胰瘘发生率。但微创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出血发生率高,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在突破技术节点、跨越较长的学习曲线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预后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孟锜 李碧露 +8 位作者 韩冰 吴泽华 王祖森 邹浩 胡骁 朱呈瞻 徐永政 席跃 孙传东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总结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3月行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10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中105例完成机器人下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 目的总结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9年3月行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10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中105例完成机器人下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1.9%。平均手术时间(235.3±35.2)min,术中失血量(144.0±18.6)mL,术中输血比例为9.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术后住院时间为(7.5±2.3)d。11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5.5%。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2~50个月,平均(21.8±13.0)个月,69例恶性肿瘤中18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13例带瘤生存,其余51例健康生存,无复发转移;11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均无复发,2例出现胆管炎症状,接受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针对性地应用CAS三维医学重建技术有助于肝脏外科疾病病人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病灶可切性分析,并可缩短术中决策时间、进行术中指导等,从而降低手术风险。CAS三维医学重建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行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 CAS三维医学重建 成像 三维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胆管癌合并环状胰腺一例
7
作者 孙岩 宋孟锜 郭卫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环状胰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通常见于儿童。本文介绍一例术中发现的同时伴有胆管癌的成人环状胰腺,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胆管癌,术后随访预后良好。环状胰腺具有不易诊断的特点,本文将收治的一例患者... 环状胰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通常见于儿童。本文介绍一例术中发现的同时伴有胆管癌的成人环状胰腺,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胆管癌,术后随访预后良好。环状胰腺具有不易诊断的特点,本文将收治的一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增加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胰腺 胆管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下载PDF
229例术后腹腔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延军 窦东伟 +4 位作者 薛寅凯 孙运秀 宋孟锜 陈立波 程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发生规律,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13-01-2013-11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和细菌培养阳性的229病例资料。结果:1229例患者检出共267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共180株(67.4%),革兰氏阳性菌共75...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发生规律,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13-01-2013-11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和细菌培养阳性的229病例资料。结果:1229例患者检出共267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共180株(67.4%),革兰氏阳性菌共75株(28.1%),真菌共12株(4.5%);38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2不同细菌感染原因:大肠埃希菌116株,以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31.0%)、结直肠肿瘤切除术(20.7%)最常见;肠球菌共48株中以胰腺手术(33.3%)、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31.3%)最常发生;肺炎克雷伯菌共25株中以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28.0%)、肠切除/肠道造口还纳术(21.4%)发生最多。结论:腹部术后腹腔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常见,不同手术后感染细菌谱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手术方式、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剔肝法联合滚凝法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浩 朱呈瞻 +4 位作者 韩冰 胡骁 吴泽华 宋孟锜 孙传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剔肝法联合滚凝法的技术要点、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的296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剔肝法联合滚凝法的技术要点、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的296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肝实质离断及肝断面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电凝组(133例,采用超声刀传统钳夹电凝)与剔肝组(163例,采用剔肝法联合滚凝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共184例病人配对成功,各92例。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中输血、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术后肝周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剔肝法联合滚凝法为腹腔镜肝切除术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肝实质离断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肝周积液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 肝实质离断 电凝 止血 肝周积液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超凝缝合法在Kimura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凯 孙传东 +10 位作者 张炳远 邱法波 张顺 郭卫东 李潇箫 朱呈瞻 邹浩 吴泽华 宋孟錡 冯玉杰 韩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超凝缝合法与传统达芬奇手术方式在Kimura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行达芬奇辅助下Kimura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患者。采用机器... 目的探讨机器人超凝缝合法与传统达芬奇手术方式在Kimura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行达芬奇辅助下Kimura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患者。采用机器人超凝缝合法的患者8例(试验组)和采用传统手的患者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后引流液淀粉酶、手术费用、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结果试验组8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23~62岁,平均43岁;对照组23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19~75岁,平均49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性别(P=0.584),年龄(P=0.445),术后并发症(P=0.036),手术时间(P=0.992),术中出血量(P=0.909),术后住院时间(P=0.403),手术费用(P=0.527)。结论机器人超凝缝合法在达芬奇辅助下Kiruma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超凝缝合法 胰体尾切除术 保脾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剑翀 邹浩 +5 位作者 朱呈瞻 吴泽华 宋孟锜 马凯 韩冰 孙传东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的26例...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的26例RPD患者及70例OPD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相较于OPD组,RPD组的手术时间长[(450.65±93.74)min比(322.40±84.04)min,P<0.001],术中出血量少[225.0 ml(142.5 ml,312.5 ml)比350.0 ml(200.0 ml,562.5 ml),P<0.001]、术中输血率低(7.7%比27.1%,P=0.040)。RP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5.27±1.40)d比(6.36±1.83)d,P=0.007]、术后进流食时间[(6.35±1.33)d比(8.09±2.08)d,P<0.001]、术后住院时间[14.00 d(12.00 d,24.75 d)比18.00 d(14.00 d,28.25 d),P=0.043]短于OPD组,但住院总费用[11.80万元(9.56万元,15.27万元)比8.81万元(7.28万元,12.47万元),P=0.004]高于OPD组。两组拔除胃管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OPD,RPD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RPD不但具有与OPD相当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同样能够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RPD术式安全、可行,未来将有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达芬奇机器人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