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冯延巳“欢乐之外”文本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学达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冯延巳作词多构筑一种"欢乐之外"的文本空间,或同时包含"欢乐"与"不欢乐"两种场景,或描写"欢乐已去"的情境,或抒情主人公身在欢乐之中、心在欢乐之外。这种"欢乐之外"的文本空间和... 冯延巳作词多构筑一种"欢乐之外"的文本空间,或同时包含"欢乐"与"不欢乐"两种场景,或描写"欢乐已去"的情境,或抒情主人公身在欢乐之中、心在欢乐之外。这种"欢乐之外"的文本空间和这种空间中的抒情主人公,乃源于冯延巳本人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态度,是他对其内心隐忧的无意识寄托。此外,冯延巳内心的忧患意识,并不仅仅包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更是对个人声色犬马生活能否持续的忧虑。"欢乐之外"的文本空间使得冯词具备了远大于"花间词"的堂庑,具有一种既深且广的美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词 冯延巳 文本空间
下载PDF
“秦七黄九”补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学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2-123,共2页
宋代陈师道提出"秦七黄九"的说法后,直至清代才有明确的质疑之声。"秦七黄九"之说诞生的历史语境与文本语境究竟如何?本文在邓子勉先生《解读"秦七黄九"》一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材料的深入理解,试做补... 宋代陈师道提出"秦七黄九"的说法后,直至清代才有明确的质疑之声。"秦七黄九"之说诞生的历史语境与文本语境究竟如何?本文在邓子勉先生《解读"秦七黄九"》一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既有材料的深入理解,试做补说:于作词并称"秦七黄九",盖陈师道一家之言,在视词为小道末技的宋人眼中并无争论之必要,故得流于后世;《后山诗话》所述,乃针对秦、黄词作皆"合乐可歌"而言,并非总论二人词作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黄庭坚
下载PDF
《西游记》玉帝形象补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学达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19,22,共5页
受偏见和研究力度不足的影响,《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形象被长期误读。探究《西游记》玉帝形象的来源——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玉帝形象,讨论文本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客观表现,得出《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非伪君子、昏君,而是有道明... 受偏见和研究力度不足的影响,《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形象被长期误读。探究《西游记》玉帝形象的来源——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玉帝形象,讨论文本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客观表现,得出《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非伪君子、昏君,而是有道明君的结论。造成玉帝形象误读的原因,主要是读者感受与文本表现的偏差和先入为主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人物形象 玉皇大帝
下载PDF
《明文海》编纂的若干史实及版本源流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学达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第3期81-86,共6页
《明文海》是黄宗羲晚年编定的明文总集,由《明文案》扩充而来。经考订,现存《明文海》较重要的十种抄本中,浙江图书馆藏本乃诸本之祖,诸"四库"本皆遭不同程度的删削,以文渊、文澜本最劣;原涵芬楼藏本虽时代晚于《四库全书》... 《明文海》是黄宗羲晚年编定的明文总集,由《明文案》扩充而来。经考订,现存《明文海》较重要的十种抄本中,浙江图书馆藏本乃诸本之祖,诸"四库"本皆遭不同程度的删削,以文渊、文澜本最劣;原涵芬楼藏本虽时代晚于《四库全书》之修纂,但与诸"四库"本并无直接渊源关系;国家图书馆藏朱格抄本自涵芬楼本出;上海图书馆藏晚清抄本所存篇目少于文渊阁"四库"本,其底本或与"四库"不同;民国远碧楼本仅余前七十一卷,当系上海图书馆本中抄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明文海》 黄宗羲 版本源流
下载PDF
《狂鼓史渔阳三弄》创作本旨浅析
5
作者 宋学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历来对徐渭《四声猿》中《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剧主题的理解,大都局限于就文字表面立论或就徐渭生平考据索隐,鲜有深入挖掘其内在深沉意蕴者。鉴于此,以对《狂鼓史》文本的深入理解挖掘为基点,以祢衡形象为切入点,探求徐渭写作《狂鼓史... 历来对徐渭《四声猿》中《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剧主题的理解,大都局限于就文字表面立论或就徐渭生平考据索隐,鲜有深入挖掘其内在深沉意蕴者。鉴于此,以对《狂鼓史》文本的深入理解挖掘为基点,以祢衡形象为切入点,探求徐渭写作《狂鼓史》的本旨所在,得到《狂鼓史》为追求"人性本真"之作,以及徐渭写作《狂鼓史》的基点乃在于对复归其"人性本真"之幻想的结论。最后,通过简单对比《狂鼓史》与《四声猿》其他三剧并分析,得出"人性本真"不只是《狂鼓史》的创作本旨所在,更是贯穿整个《四声猿》四种杂剧的统一中心思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四声猿 《狂鼓史渔阳三弄》 创作本旨
下载PDF
辛弃疾的“事功派”思想及在稼轩词中的体现
6
作者 宋学达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8-91,共4页
事功派哲学家陈亮与辛弃疾私交甚厚,其哲学思想必然会对辛弃疾产生影响,而历来对辛弃疾的研究中,似乎很少关注其思想哲学的相关问题。本文旨在论证辛弃疾的哲学思想乃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派哲学一脉,并探讨事功派哲学对稼轩词艺术特质... 事功派哲学家陈亮与辛弃疾私交甚厚,其哲学思想必然会对辛弃疾产生影响,而历来对辛弃疾的研究中,似乎很少关注其思想哲学的相关问题。本文旨在论证辛弃疾的哲学思想乃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派哲学一脉,并探讨事功派哲学对稼轩词艺术特质及词史地位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事功派哲学 稼轩词
下载PDF
严羽《诗辩》文本顺序问题补议
7
作者 宋学达 《唐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9-95,共7页
《沧浪诗话》今传"通行本"与"玉屑本"两种版本,其中《诗辩》的文本顺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诗辩》的文本顺序问题提出四点补论:其一,《沧浪诗话》原非"诗话体"著作... 《沧浪诗话》今传"通行本"与"玉屑本"两种版本,其中《诗辩》的文本顺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就《诗辩》的文本顺序问题提出四点补论:其一,《沧浪诗话》原非"诗话体"著作,《诗辩》当为"辩"体论说文,而《诗人玉屑》作为诗话著作摘录《诗辩》,并不承担保存其原貌的责任;其二,若依"玉屑本",则《诗辩》开篇即蹈袭北宋《潜溪诗眼》旧话;其三,从两个"识"字可以看出被"玉屑本"腰斩为两段的文字原本存在紧密的逻辑承接关系,且"通行本"在行文脉络上更加明晰;其四,论法论品相关文字或为"通行本"编校者据"玉屑本"补入,是以此两段文字依"玉屑本"当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严羽 沧浪诗话 诗辩 文本顺序
下载PDF
《西游记》主题“人才说”辨
8
作者 宋学达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就《西游记》的创作本旨——即主题思想提出了"人才说"的观点。这种观点似乎不足以概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因为单从作者角度推究《西游记》主题似乎不妥,而孙悟空并非"治平"人才,... 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就《西游记》的创作本旨——即主题思想提出了"人才说"的观点。这种观点似乎不足以概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因为单从作者角度推究《西游记》主题似乎不妥,而孙悟空并非"治平"人才,大闹天宫的故事并未反映"英雄在下,小人在上"的人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主题 人才说
下载PDF
东北苏轼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元翎 宋学达 《天中学刊》 2012年第6期82-86,共5页
自1980年代以来,东北的苏轼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内容涉及苏轼诗词文研究、不同文体研究、思想与哲学研究、书画艺术研究等。
关键词 苏轼研究 东三省 述评
下载PDF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10
作者 宋学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苏轼 豪放词 以诗为词 东坡范式
下载PDF
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学达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71,共11页
宋人词本事是考订、阐释宋词的重要文献资料,然而通过将陶榖《风光好》、周邦彦《瑞鹤仙》、苏轼《卜算子》三首词之本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宋代的词本事书写中存在相当严重的虚构现象。明确本事虚构的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则本... 宋人词本事是考订、阐释宋词的重要文献资料,然而通过将陶榖《风光好》、周邦彦《瑞鹤仙》、苏轼《卜算子》三首词之本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宋代的词本事书写中存在相当严重的虚构现象。明确本事虚构的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则本事可以在何种程度上被取信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词本事虚构现象的存在,贬损了这类文献在考订事实、阐释词作内涵方面的价值。但是本事的虚构现象本身包含着诸多宋代词学思想的信息,也是考察宋词传播方式的重要依据。即便词本事因虚构问题不能再被视为完全的“信史”,也同样是宋词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词本事 书写 虚构
下载PDF
横放杰出:论苏轼词开阔丰盈的空间感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学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6-14,共9页
读苏轼词,可以体会到一种开阔且丰盈的空间感,正如晁补之对苏词“横放杰出”的评价。这种特有的空间艺术表现,与“东坡范式”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苏轼特有的“东坡气质”被带入词中,其“独与天地精神相... 读苏轼词,可以体会到一种开阔且丰盈的空间感,正如晁补之对苏词“横放杰出”的评价。这种特有的空间艺术表现,与“东坡范式”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苏轼特有的“东坡气质”被带入词中,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格局,形成了“天风海雨”般阔大的空间气象;其次,高扬的力度美,苏轼以一种“运气入词”的书写方式,将其“逸怀浩气”注入词中,赋予词作之文本空间以极大的张力,表现出一种充实的丰盈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苏轼 文本空间
下载PDF
不滞于物:宋代咏物词的物象空间与意蕴空间
13
作者 宋学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0-47,共8页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 咏物是宋词的重要题材,张炎总结咏物词之最高艺术境界为“不留滞于物”。凡臻于这一境界的咏物词作,皆于描摹物象之外寄托着更深的意蕴,形成物象层与意蕴层相互叠映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苏轼的“人格化”咏物,是于咏物词中打造多重结构文本空间之滥觞。周邦彦借咏物词抒发身世之感,并创造出“勾勒”手法,使咏物词的多重文本空间结构更加分明。南宋咏物词则继承了北宋的艺术资源,并继续深化多重文本空间结构的艺术造诣。辛弃疾创作咏物词,能够娴熟运用周邦彦的“勾勒”手法,而姜夔将物象空间转化为意象空间,转换了所咏之物与意蕴寄托的虚实关系,从而达到“不留滞于物”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物词 文本空间 苏轼 周邦彦 辛弃疾 姜夔
下载PDF
“七宝楼台”如何筑成:论梦窗词的文本空间构造手法
14
作者 宋学达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3期71-78,共8页
梦窗词虽被誉为“七宝楼台”,但在历代词论家笔下却一直饱受“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讥。然而,吴文英在其词作中所打造的“七宝楼台”,实际上是具有极其精密严谨的内部空间结构的,他用以构建“七宝楼台”的手法,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 梦窗词虽被誉为“七宝楼台”,但在历代词论家笔下却一直饱受“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讥。然而,吴文英在其词作中所打造的“七宝楼台”,实际上是具有极其精密严谨的内部空间结构的,他用以构建“七宝楼台”的手法,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梦窗词直观的时空跳接与回环,幅度极大、频率也极高,可谓之“腾天潜渊”;其次,时空转换处往往出人意料,甚至不讲道理,且多有意抹去转换的痕迹,造成“空际转身”;再次,梦窗词的空间布局逻辑,是以情感线索为逻辑,吴文英常常将现实、回忆、梦境、幻觉等不同性质的空间场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进行“交叉铺叙”,以难以捉摸的意脉统之,而不遵循现实世界中的时空运行规则。吴文英通过惨淡经营而打造的“七宝楼台”,虽难免晦涩之弊,却也创造出了极尽回环往复之妙的文本空间奇观,成为宋词空间艺术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吴文英 梦窗词 七宝楼台 文本空间
下载PDF
横绝六合:论稼轩词雄豪博大的空间感
15
作者 宋学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0-55,共6页
稼轩词的文本空间,有着“横绝六合”的极致艺术表现。首先,辛弃疾十分善于打造开放式的阔大空间场景,“千里”“万里”和具有概括性的地理空间名词是其常用的空间描写素材,具有博大的格局;其次,辛弃疾常以英雄气质去抒写抗金报国这一重... 稼轩词的文本空间,有着“横绝六合”的极致艺术表现。首先,辛弃疾十分善于打造开放式的阔大空间场景,“千里”“万里”和具有概括性的地理空间名词是其常用的空间描写素材,具有博大的格局;其次,辛弃疾常以英雄气质去抒写抗金报国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使其词作的文本空间中充溢着雄豪的气象,足以支撑博大的空间格局。此外,辛弃疾对文本空间的打造并非一味使大,而是能于豪迈中见精致,亦能以精致寓豪迈。辛弃疾对文本空间的打造,常常是大气魄、大主题与大景象、大场面的结合,因而其规模之宏大,于词史中无人能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稼轩词 文本空间
下载PDF
空间跳跃:论唐宋词中的“拉伸”手法
16
作者 宋学达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唐宋词中的“拉伸”手法,包含三种方式:地域拉伸、时间拉伸与人物拉伸,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跳跃”的阅读体验。地域拉伸即由此地跳跃至彼地;时间拉伸为从此刻跳跃至过去或未来;人物拉伸,则表现为抒情视角的转换,由我方转换至对方,即所... 唐宋词中的“拉伸”手法,包含三种方式:地域拉伸、时间拉伸与人物拉伸,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跳跃”的阅读体验。地域拉伸即由此地跳跃至彼地;时间拉伸为从此刻跳跃至过去或未来;人物拉伸,则表现为抒情视角的转换,由我方转换至对方,即所谓“对面着笔”法。“拉伸”手法的运用,丰富了唐宋词的文本空间艺术表现形式,是唐宋词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艺术手法 拉伸 文本空间
下载PDF
论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的书写策略
17
作者 宋学达 《中华戏曲》 CSSCI 2018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改编既有故事作小说戏曲,是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固有传统,徐渭《四声猿》杂剧亦如此。其中《玉禅师翠乡一梦》所承传的本事最为复杂,据吴光正先生《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一著的论述,知《玉禅师》一剧所演,乃红莲故事与柳翠... 改编既有故事作小说戏曲,是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固有传统,徐渭《四声猿》杂剧亦如此。其中《玉禅师翠乡一梦》所承传的本事最为复杂,据吴光正先生《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一著的论述,知《玉禅师》一剧所演,乃红莲故事与柳翠故事相融合而得的“三大故事亚型”之一①,其故事情节可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妓女红莲引诱高僧玉通破戒;其二,妓女柳翠被高僧月明度化成佛。这两大故事单元原本各自独立,后来逐渐融合为一,即从“红莲”、“柳翠”故事发展为“红莲柳翠”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禅师翠乡一梦》 书写策略 徐渭 故事情节 中国古代小说 《四声猿》 小说戏曲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晚唐诗人唐彦谦文献研究综述
18
作者 宋学达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年第2期368-379,共12页
唐彦谦是晚唐诗人中情况比较复杂的一位,因其现存作品中伪作甚多,而生平亦有疑点。本文梳理目前涉及唐彦谦文献研究的诸多成果,在综述的同时,提取关于版本研究、伪作辨析、生平考订三个方面的结论,以资学界参考。
关键词 唐彦谦 版本 伪作 生平
原文传递
美国的零通胀经济与新通货膨胀理论
19
作者 宋学达 《价格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7-38,共2页
美国的零通胀经济与新通货膨胀理论宋学达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顽疾。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像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甚至不惜以放慢经济增长为代价来抑制通货膨胀。但经过20... 美国的零通胀经济与新通货膨胀理论宋学达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顽疾。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像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甚至不惜以放慢经济增长为代价来抑制通货膨胀。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状况在美国已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零通胀经济 通货膨胀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招魂”与“通灵”:稼轩词之用典与多重文本空间的建构
20
作者 宋学达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稼轩词的用典艺术历来为人称道,辛弃疾作词时对古代事典的使用,有两种比较独特的手法:其一,为古人“招魂”,与之对话、饮宴、交游,此法可借用岳珂评刘过词的“白日见鬼”四字作为总结;其二,与古人“通灵”,仿佛召唤古代“英灵”附体于... 稼轩词的用典艺术历来为人称道,辛弃疾作词时对古代事典的使用,有两种比较独特的手法:其一,为古人“招魂”,与之对话、饮宴、交游,此法可借用岳珂评刘过词的“白日见鬼”四字作为总结;其二,与古人“通灵”,仿佛召唤古代“英灵”附体于词人自己或词作所咏之人,可谓之“英灵附体”。这两种“召唤英灵”式的典故运用方法,使得稼轩词用典可以做到浑化无迹,更构建出一种联通、熔铸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叠映式文本空间,赋予稼轩词独特的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辛弃疾 稼轩词 典故 文本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