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治理开发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宗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0-151,共2页
水资源不足与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准噶尔盆地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简述了准噶尔盆地治理开发现状,指出实行膜下滴灌,保护与培育荒漠植被,防止沙漠南侵,积极治理与合理开发并重是该地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治理开发 准噶尔盆地 植被保护 现状
下载PDF
对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宗水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62,59,共4页
关键词 林业 生态建设 中国 环境保护 天然林利用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宗水 《林业经济问题》 1988年第4期30-32,64,共4页
白龙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由西北高原的岷山支脉和余脉组成。以迭山为界,分为洮河、白龙江两个水系。洮河横跨西北洮河林区,在永靖县汇入黄河;白龙江纵贯迭部、舟曲林区,在四川广元县汇入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白龙江林区森林... 白龙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由西北高原的岷山支脉和余脉组成。以迭山为界,分为洮河、白龙江两个水系。洮河横跨西北洮河林区,在永靖县汇入黄河;白龙江纵贯迭部、舟曲林区,在四川广元县汇入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白龙江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既是我国黄河、长江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又是甘肃省的木材、林产品生产基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 陇南地区 甘肃省 黄河 资源丰富 洮河林区 泥石流 白龙江流域 植被
下载PDF
森林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宗水 《生态经济》 1994年第3期11-14,共4页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国家对林业政策支持之间尚有一定距离,需要国家采取扶持保护政策。
关键词 森林 环境保护 林业政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宗水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利用 水利工程 节水 产权制度
下载PDF
解决西北地区荒漠问题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宗水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共4页
本文先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描述 ,然后就南水北调。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 南水北调 东水西调 荒漠化治理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防护林的经营与经济补偿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丛刊》 1984年第2期58-60,共3页
一浙江新安江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178亿立米。该库1957年动工,1960年发电,到1979年已共发电265亿度,近年年发电量在17.8~18.6亿度之间,共为国家积累12亿多元,为建设投资42,300万元的2.9倍,年盈利在1.2亿元左右,是国内有名的大型水库... 一浙江新安江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178亿立米。该库1957年动工,1960年发电,到1979年已共发电265亿度,近年年发电量在17.8~18.6亿度之间,共为国家积累12亿多元,为建设投资42,300万元的2.9倍,年盈利在1.2亿元左右,是国内有名的大型水库之一。因其受到库区周围森林植被的保护,从根本上保证了水库碧水常流,保证了下游工农业建设与人民生活安定。尽管新安江水电站是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及多种社会功能才保证了正常发电与持续发电的,但在森林的培育经营上,其效益却得不到必要经济补偿。多年来,库区有的森林经营要求自给自足,库区主要所在地淳安县的森林基本上按照用材林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补偿 新安江水电站 森林效益 水库防护林 库区 人民生活 新安江水库 森林经营 用材林 淳安县
下载PDF
对于生态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宗水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2,共2页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在理论指导和实践上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文章针对大片原始森林的保护和利用、黄河流域森林与水文、西北地区沙漠化土地治理恢复、公益林的经济补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林业 公益林 土地治理 原始森林 环境保护 中国
下载PDF
平原造林的新发展
9
作者 宋宗水 潘晨光 《农业经济问题》 1983年第7期50-52,共3页
平原造林,是指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带。这两项林木面积,在平原地区森林复盖率大体占7~10%左右。平原地区发展林业是否还有潜力?今后能否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做到木材自给?最近我们调查了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临沂地区的林业情况,认... 平原造林,是指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带。这两项林木面积,在平原地区森林复盖率大体占7~10%左右。平原地区发展林业是否还有潜力?今后能否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做到木材自给?最近我们调查了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临沂地区的林业情况,认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森林复盖率 林业 农田 木材 粮食产量 新发展 山东临沂 速生丰产林 杨树
下载PDF
水的资源价值与环境价值
10
作者 宋宗水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从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是我们认识的一种深化。就水资源与水环境...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表现为各种相互独立的静态物质和能量。而环境资源则是静与动的统一体。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因子,从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是我们认识的一种深化。就水资源与水环境而言,人类对水的认识最初主要用作饮用、灌溉和利用水的浮力简单航渡,价值构成只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还有其他的价值,比如说间接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价值 资源价值 水环境 自然资源 间接使用价值 人类利用 环境资源 时空范围
下载PDF
林业改革的反思
11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丛刊》 1987年第3期33-35,共3页
一、林业经济改革的成就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林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所有制形式上,打破了多年来国营林业、集体林业的传统经济模式,实行了以公有林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动员了各方财力物力兴办林业;在经... 一、林业经济改革的成就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林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所有制形式上,打破了多年来国营林业、集体林业的传统经济模式,实行了以公有林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动员了各方财力物力兴办林业;在经营形式上,改变了国营林业的集体劳动、等级工资制和集体林业的评工记分的经营模式和分配方式,实行了以家庭承包、联合经营等形式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劳动者的责权利得到较好的结合。在木材流通体制上,开放了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打破了林木产品统购统销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集体林区 林业改革 林业经济 山区林业 营林业 集体林业 林业经营 联合经营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林业经济改革 促进多层次经营发展
12
作者 宋宗水 《林业经济问题》 1985年第1期3-7,共5页
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林业在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方面,打破了单一化和固定化的旧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变性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给林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营林事业得到发展,老企业摆脱了困境;... 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农村经济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林业在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方面,打破了单一化和固定化的旧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变性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给林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营林事业得到发展,老企业摆脱了困境;更值得高兴的是一直处于林业的从属地位的多种经营事业,以林业经济改革,特别是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为契机,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经营 农村经济改革 营林业 多种经营 经济形式 经营发展 经营形式 联产承包责任制 多层次 风景资源
下载PDF
发展赣西南林业及山区经济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问题》 1984年第8期50-52,共3页
赣西南林区属于罗霄山脉及其支脉,行政区划属吉安、赣州地区。吉安地区总面积3,963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785万亩,有林地面积1,582万亩,森林复被率39.9%,疏林142.7万亩,灌木林230.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6.5万亩,无林荒山763.5万亩。赣州地... 赣西南林区属于罗霄山脉及其支脉,行政区划属吉安、赣州地区。吉安地区总面积3,963万亩,其中山林面积2,785万亩,有林地面积1,582万亩,森林复被率39.9%,疏林142.7万亩,灌木林230.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6.5万亩,无林荒山763.5万亩。赣州地区总面积6,10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701万亩,有林地2,674万亩,森林复被率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经济 赣西南 自留山 几个问题 林业部门 保存面积 吉安地区 永丰县 赣州地区 现有林
下载PDF
晋西北“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问题》 1984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一、自然环境与建设“三北”防护林区的宏伟蓝图 “三北”地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宁、甘、青、陕、内蒙古、晋、冀的北部,辽、吉、黑西部的11省区的394个县(旗),规划区内有农村人口约5,000万,总范围的面积约39亿亩。其中耕地2.9亿亩,草原... 一、自然环境与建设“三北”防护林区的宏伟蓝图 “三北”地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宁、甘、青、陕、内蒙古、晋、冀的北部,辽、吉、黑西部的11省区的394个县(旗),规划区内有农村人口约5,000万,总范围的面积约39亿亩。其中耕地2.9亿亩,草原牧场5亿多亩,森林8,100多万亩,其中人工林4,900多万亩。森林复被率2.1%。 三百多个县大体分两类地区:一是风沙区,二是水土流失区。这两类地区相连交岔,构成“三北真”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水、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产量低而不稳,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 晋西北 防护林体系 几个问题 “三北”地区 自然灾害 风沙区 人工林 两类地区 水土流失区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发展林业经济效益好
15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问题》 1983年第5期44-45,共2页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怎样才算利用得合理?我认为应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标准。现将发展林业与畜牧业的生物、经济效益作一比较。 (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的主体。森林植物枝叶繁茂,占有最大的生态空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光合面大,根系发达... 我国南方山地丘陵怎样才算利用得合理?我认为应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标准。现将发展林业与畜牧业的生物、经济效益作一比较。 (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的主体。森林植物枝叶繁茂,占有最大的生态空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光合面大,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阳光、雨露、土壤等条件,高效捕捉和贮藏太阳能,产生最大的生物量。全世界陆地森林覆被率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林业 丘陵 森林植物 森林覆被率 生态空间 生态系 畜牧业 层次结构 山地
下载PDF
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复盖的一个有效途径——安徽省封山育林的情况调查
16
作者 宋宗水 《农业经济问题》 1983年第1期10-12,共3页
我国森林复盖率低,并且分布不均,在许多地方造成采育失调,采伐量大大超过林木生长量。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造成严重后果。对此,国家已采取一系列对策,千方百计的保护现有森林和扩大森林。扩大森林,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积极营造速生... 我国森林复盖率低,并且分布不均,在许多地方造成采育失调,采伐量大大超过林木生长量。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造成严重后果。对此,国家已采取一系列对策,千方百计的保护现有森林和扩大森林。扩大森林,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加快造林抚育速度。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对南方九省林业提出“更新造林要上,要继续大规模造林,讲究造林质量,要还清更新欠账,做到采伐之后,更新立即跟上。”这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速生丰产林 林木生长量 森林复盖率 造林质量 更新造林 采伐量 林业 有效途径 分布不均
下载PDF
黄河治理方案需作重大调整
17
作者 宋宗水 《生态经济》 CSSCI 2000年第6期26-27,共2页
黄河孕育了祖国几千年的文化 ,由于对它的过渡开发利用 ,破坏了中游地区的林草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以善游、善决、善徒著称于世的内河。建国以来 ,国家对治理黄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游地区... 黄河孕育了祖国几千年的文化 ,由于对它的过渡开发利用 ,破坏了中游地区的林草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以善游、善决、善徒著称于世的内河。建国以来 ,国家对治理黄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治理黄河实际上只是消极的阻挡洪水侵袭 ,河堤越筑越高 ,河床也越抬越高 ,险情日益加重 ,人们展望治河前景 ,忧虑重重。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黄河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抗洪方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治理 防洪 治理方案
下载PDF
黄河采取调水调沙并非最佳选择
18
作者 宋宗水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5,共4页
我国近年来所采取的以水冲沙的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反而造成了黄河河床上升、渤海水质连年恶化、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对策:源头地区以恢复生态面貌为主,中游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与污染防治并重,下游... 我国近年来所采取的以水冲沙的治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反而造成了黄河河床上升、渤海水质连年恶化、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对策:源头地区以恢复生态面貌为主,中游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与污染防治并重,下游地区营造植被与疏浚措施相结合;在黄河流域内应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治理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与三峡工程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宗水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59-62,共4页
制约三峡工程效益的主要矛盾是水沙问题,因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应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峡工程论证中完全忽视森林植被对改善长江水沙状况的功能。据此作者提出了防护林建设中需要澄清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30年来由于上游植... 制约三峡工程效益的主要矛盾是水沙问题,因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应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峡工程论证中完全忽视森林植被对改善长江水沙状况的功能。据此作者提出了防护林建设中需要澄清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30年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长江泥沙量在逐年增加;防护林建设应与耕作方法改变紧密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要依靠农民的积极性。作者还提出了当前应当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三峡工程 长江中上游
全文增补中
改变三北地区干旱荒漠面貌需水量的基本估计
20
作者 袁嘉祖 宋宗水 《河北林果研究》 1997年第4期369-375,共7页
为了阐明向三北地区调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阐述了三北地区的范围和多灾低产的农业生态经济现状,然后根据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第2、第3步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了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仿真模型,求得2000、2010和203... 为了阐明向三北地区调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阐述了三北地区的范围和多灾低产的农业生态经济现状,然后根据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第2、第3步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了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仿真模型,求得2000、2010和2030年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各业总产量、总产值及农均收益,最后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需水量验证。结果表明,要实现规划目标,到2000、2010和2030年将分别缺水3894.4、4549.0和5605.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需水量 预测 干旱荒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