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大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二维及三维CT血管造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宋会军 刘琼 +6 位作者 金敬琳 宋宜萤 李世国 闫朝武 徐亮 万俊义 徐仲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18-323,共6页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CT血管造影(2D-CTA)及三维CT横断序列辅助(3D-CTAS)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ASD)大小的准确性及相关性,探讨二维与三维测量偏倚产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功行介入治疗的不合并房间隔瘤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和封堵后第2天均行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别利用2D-TTE、2D-CTA和3D-CTAS技术测量ASD的最大横径(a)和上下径(b),并利用转换公式推算各技术测得的ASD直径[等效圆直径(ED)=短径+2×(长径–短径)/3]。在术后复查CTA图像上测量封堵器腰部直径(DCT-POD),以此作为ASD直径的参考标准,并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DCT-POD<20 mm)及B组(DCT-POD≥20 mm)。将上述相应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2例(平均年龄46岁,范围18~72岁)患者,其中A组22例,B组50例。对于ASD直径,2D-TTE、2D-CTA和3D-CTAS测得的ED(ED-TTE、ED-CTA和ED-CTAS)与DCT-POD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3、r=0.97及r=0.98),ED-TTE和ED-CTA均明显小于DCT-POD[(–5.09±3.45)mm,P<0.05;(–1.74±2.26)mm,P<0.05],ED-CTAS与DCT-POD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3±1.89)mm,P=0.56]。横径a: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1.83±2.37)mm,P<0.001]及B组中[(–2.64±4.69)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上下径b:2D-TTE与3D-CTAS测量值在A组中[(–2.23±2.30)mm,P<0.001]及B组中[(–7.31±5.22)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D-CTA与3D-CTAS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1.34)mm,P=0.341],B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4.36)mm,P<0.001],且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D-CTAS测量ASD大小与金标准没有明显差异,其优于二维测量技术的关键是能准确测量ASD上下径并消除其薄弱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CT 经胸超声心动图 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会军 刘琼 +6 位作者 金敬琳 张旌 李世国 闫朝武 宋宜萤 徐亮 万俊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 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长度≤ 3 mm,15例为采用带孔封堵器治疗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应用CTAS技术在术前评估ASD的解剖结构,测量其长径和短径,并利用椭圆的等效圆公式推算ASD的等效圆直径;在术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上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并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测量封堵前后房间隔缺损各边缘的长度。在术中用DSA工作站通过模拟ASD的球囊测量法来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将上述相应测量参数进行配对 t检验及一致性分析。 结果:术前CTAS测量的ASD等效圆直径为(32.3±5.4)mm;封堵术后,DSA与CTAS测量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32.5±4.9)和(32.6±4.9)mm;三者间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一致性好(ICC>0.75);同时,除房间隔上下径及下腔静脉侧边缘外,封堵前后CT测量的ASD各边缘长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CTAS技术在测量ASD大小和缺损边缘方面结果准确,可以替代球囊测量以指导封堵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心脏导管插入术 间隔封堵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