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宋尚有 王勇 +3 位作者 樊廷录 高育锋 唐小明 李尚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2,共6页
2002—2003年在陇东旱塬的甘肃省农科院镇原旱农试验基地秋覆膜玉米地上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氮肥用量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同一年份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或... 2002—2003年在陇东旱塬的甘肃省农科院镇原旱农试验基地秋覆膜玉米地上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氮肥用量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同一年份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或不同年份同一类型玉米品种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每公斤氮肥增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等均以中氮(N 180 kg/hm2)时最大。在中等氮肥水平以下,玉米子粒粗脂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歉水年份有利于容重、粗蛋白和淀粉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施用量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资源集约型耕作制──北方旱农持续发展的耕作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尚有 王吉庆 樊庭禄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7-9,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非持续性因素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可集约性,初步提出了一个以生物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集约、协调、互补、高效的精细耕作制度新思路,并且在旱农地区进...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非持续性因素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可集约性,初步提出了一个以生物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集约、协调、互补、高效的精细耕作制度新思路,并且在旱农地区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约 持续农业 耕作制 旱地
下载PDF
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尚有 秦富华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3,11,共4页
本文用“系统模拟法”分析研究了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春玉米的潜力产量,得出了冬小麦、春玉米光潜势、光温潜势、光温水潜势、光温水肥潜势以及两种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量和缺水时段。我们认为影响该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的限制因子,... 本文用“系统模拟法”分析研究了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春玉米的潜力产量,得出了冬小麦、春玉米光潜势、光温潜势、光温水潜势、光温水肥潜势以及两种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亏缺量和缺水时段。我们认为影响该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的限制因子,冬小麦依次是水、肥、热;春玉米依次是肥、热、水。从而提出陇东旱塬冬小麦以“水肥并重”突破,春玉米则“以肥为主”突破。并认为春玉米是今后该区挖掘开发的优势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产量潜力 陇东旱塬
下载PDF
甘肃旱地耕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尚有 樊庭禄 王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3,共3页
甘肃是一个干旱著称的省份,农业生产基本以旱作为主。其分布区域,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在200~800毫米之间的陇中、陇东和陇南部分地区的56个县(市)。该区农业人口约142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79%,旱耕地41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的78.9%,每年产... 甘肃是一个干旱著称的省份,农业生产基本以旱作为主。其分布区域,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在200~800毫米之间的陇中、陇东和陇南部分地区的56个县(市)。该区农业人口约1420万,约占全省人口的79%,旱耕地41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的78.9%,每年产粮385万吨左右,约占全省64%。因此,发展旱作农业,无疑是解决甘肃粮食问题的正确选择。甘肃旱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差异明显,农业生产、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耕作制度 栽培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科学弘扬农耕文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尚有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8,共6页
阐述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耕文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耕文化演变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耕文化革新的主要驱动力,农耕文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果,也反作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阐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阐述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耕文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耕文化演变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耕文化革新的主要驱动力,农耕文化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果,也反作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阐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农耕文化的精神实质,综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确立了科学弘扬农耕文化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耕文化 历史背景 科学发展
下载PDF
深入贯彻新思想 牢牢把握新机遇 不断开创新时代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尚有 《甘肃林业》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2018年2月28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7年全省林业工作,分析... (2018年2月28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7年全省林业工作,分析当前林业建设形势,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8年全省林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作会议 林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新 断开 扶贫开发工作 林业建设 习近平
下载PDF
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着力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尚有 《甘肃林业》 2017年第4期4-9,共6页
下面我就“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作一研讨发言,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安全屏障 精神 生态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量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86
8
作者 王红丽 张绪成 +2 位作者 宋尚有 马一凡 于显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926,共10页
【目的】从玉米季节性耗水调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揭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玉米地上干物质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计算土壤温度梯度等,探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 【目的】从玉米季节性耗水调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揭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玉米地上干物质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计算土壤温度梯度等,探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量的调节机制。【结果】全膜双垄沟播(PMF)和全沙覆盖平作(SM)对玉米生长期的水分环境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裸地平作(CK)相比,PMF和SM能提高地温最低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梯度和地温最高点玉米拔节前土壤温度梯度,在显著高于CK和地温最高、最低点反方向温度梯度驱动下实现了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使玉米在需水较少阶段保蓄更多的水分以供需水盛期利用;各处理玉米耗水高峰出现的时期与当年降雨分布密切相关,PMF和SM可以促进玉米拔节后耗水,其中灌浆期增加最为显著,该时期PMF和SM的耗水量分别较CK增加237.7%和83.1%,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拔节-抽雄期,分别较CK增加31.8%和27.4%,差异显著(P<0.05);玉米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32.5%和116.1%。【结论】PMF能够增大土壤温度梯度,减少前期地表蒸发为主的水分耗散,保蓄更多水分供后期使用;在后期雨季能够充分利用降水,促进籽粒形成和灌浆,表现较高的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带状种植互补与竞争效应研究
9
作者 宋尚有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14,40,共3页
1988~1990两年度,在陇东旱塬进行了冬小麦春玉米带状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麦秋带田两种作物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与互补效应,对此宜采取提高互补效应和尽量减少竞争效应的合理栽培技术。带状种植在陇东旱塬地已显示出它的较强生命力,是该区... 1988~1990两年度,在陇东旱塬进行了冬小麦春玉米带状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麦秋带田两种作物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与互补效应,对此宜采取提高互补效应和尽量减少竞争效应的合理栽培技术。带状种植在陇东旱塬地已显示出它的较强生命力,是该区年降雨量550毫米以上一熟制旱塬区的一种高效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带状种植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王红丽 宋尚有 +3 位作者 张绪成 高世铭 于显枫 马一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80-5588,共9页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钩型",增温效果在小麦拔节期前最为明显,PM 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提高1.8℃,全沙覆盖平作提高1.4℃,拔节后PM和SM的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在成熟期又呈现较弱的增温效果。PM和SM能提高小麦出苗后耗水速度并加大耗水量,其中,小麦拔节到扬花期耗水量增加最多,分别较CK平均增加54.93%和31.54%,且此阶段越是干旱,促进耗水作用越明显,PM促进作用大于SM。PM和SM能显著提高小麦阶段性水分利用效率(WUE b),其中PM以苗期提高最多,2a平均较CK提高365.17%,SM拔节期提高最多,2年平均较CK提高119.00%。PM和SM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小麦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432.28%和375.82%,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平均增加351.51%和338.29%,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效应愈加明显。可见,PM和SM在越为干旱的年份促进耗水、增产和提高WUE的作用越显著,PM效果强于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春小麦 旱地
下载PDF
盐分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左海涛 李继伟 +2 位作者 郭斌 宋尚有 高旺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0-766,共7页
为了明确柳枝稷对盐渍化边际土地的适应性,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以北京潮褐土和兰州灰钙土为土壤基质,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土壤盐分类型、盐分浓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cv.Alamo)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 为了明确柳枝稷对盐渍化边际土地的适应性,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以北京潮褐土和兰州灰钙土为土壤基质,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土壤盐分类型、盐分浓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营养生长期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cv.Alamo)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枝稷生长对于土壤盐渍化的响应方式受盐分类型、盐分浓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以北京潮褐土,柳枝稷对不同盐分类型的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重碳酸盐>硫酸盐>氯盐;对于以兰州灰钙土,由强到弱依次为:硫酸盐>重碳酸盐>氯盐。以柳枝稷生物量为衡量指标,各盐分类型的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重碳酸盐≤0.4%,硫酸盐≤0.6%,氯化盐≤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枝稷 盐分类型 盐分浓度 生长指标 土壤基质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43
12
作者 樊廷录 宋尚有 +1 位作者 徐银萍 李兴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91-4497,共7页
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域的23个小麦品种(系)灌浆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分异... 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域的23个小麦品种(系)灌浆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812),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每升高1℃,旱地冬小麦产量减少近280 kg hm-2,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约0.6 kg hm-2mm-1。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一个田间选择指标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秋覆膜及氮肥秋基春追比例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勇 宋尚有 +1 位作者 樊廷录 高育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目的】研究玉米秋冬闲期地膜覆盖保墒及优化氮肥秋基春追比例,为抗旱保苗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秋季与春季地膜覆盖对比试验(1999—2010年),监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率及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开展氮肥管理试验(2... 【目的】研究玉米秋冬闲期地膜覆盖保墒及优化氮肥秋基春追比例,为抗旱保苗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秋季与春季地膜覆盖对比试验(1999—2010年),监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率及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开展氮肥管理试验(2001—2003年),分析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关键营养品质。【结果】秋覆膜春播玉米播前1 m土层多贮水36.7 mm,土壤蓄水效率为78.4%,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11 149.8 kg.hm-2、33.1 kg.hm-2.mm-1,较春季地膜覆盖分别提高16.7%、14.9%。秋覆膜且氮总量(180 kg.hm-2)一定时,即秋季基施72 kg N.hm-2、春季追施108 kg N.hm-2,玉米WUE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结论】旱地玉米采用秋覆膜栽培可显著提高土壤蓄水效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玉米产量和目标品质的最佳氮肥施肥比例为秋季基施氮占总量的40%—60%,剩余量春季追施可以达到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抗逆增产保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玉米 秋覆膜 氮肥秋基春追肥比例 籽粒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几种药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郭建国 刘永刚 +2 位作者 吕和平 张海英 宋尚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26,共3页
通过4种杀菌剂和4种杀虫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戊唑醇、萎锈灵、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丙溴灵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分别小于2、4、0.06、1.4、0.5、0.6,0.28、0.7 g/kg时均不影响玉米种子... 通过4种杀菌剂和4种杀虫剂拌种后对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甲霜灵、多菌灵、戊唑醇、萎锈灵、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丙溴灵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分别小于2、4、0.06、1.4、0.5、0.6,0.28、0.7 g/kg时均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但戊唑醇种子有效成分拌种量在0.06 g/kg时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具有抑制作用,萎锈灵种子拌种量在1.4 g/kg时,种子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毒死蜱种子拌种量在0.28 g/kg时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杀菌剂 杀虫剂 拌种 生长
下载PDF
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勇 樊廷录 +2 位作者 王立明 宋尚有 崔明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9,共7页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 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系统的研究了主效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周年地膜覆盖 穴播 主效栽培 陇东旱塬
下载PDF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水灌溉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勇 崔明九 +1 位作者 樊廷录 宋尚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63,共7页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灌具有显著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限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相应提高,日耗水量增大,2m土层土壤供水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依次增大。集雨节灌以拔节期效果最佳,增产57...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灌具有显著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限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相应提高,日耗水量增大,2m土层土壤供水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依次增大。集雨节灌以拔节期效果最佳,增产57.1%。同时拔节期供水12mm,较其它时期等量供水的效率提高2倍~6倍,表现出旱地集雨节灌的超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冬小麦 集雨节灌 旱原 灌溉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银萍 宋尚有 +2 位作者 樊廷录 李兴茂 辛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8-532,共5页
为给抗旱节水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了2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并分析了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 为给抗旱节水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了2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并分析了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映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灌浆过程的推移,相关性增大。这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旱地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浆期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河西地区辣椒疫病菌的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海英 刘永刚 +2 位作者 吕和平 郭建国 宋尚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对采自甘肃省河西地区的13个辣椒疫病致病菌株形态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菌株的孢子囊形状、大小变异较大,乳突厚度均小于5μm,从形态特征上符合疫霉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上应属于此类真菌;不同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显... 对采自甘肃省河西地区的13个辣椒疫病致病菌株形态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菌株的孢子囊形状、大小变异较大,乳突厚度均小于5μm,从形态特征上符合疫霉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上应属于此类真菌;不同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显著分化,而且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辣椒材料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菌 形态特征 致病力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国宇 宋尚有 +2 位作者 樊廷录 李尚中 赵刚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5,共4页
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研究了19个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子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应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不同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 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研究了19个基因型玉米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子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应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不同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后期,旱地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634),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高产节水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河西玉米瘤黑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建国 刘永刚 +3 位作者 吕和平 张海英 姜小风 宋尚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就种子包衣和药剂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类药物(烯唑醇、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玉米瘤黑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含三唑类药物成分的种子包衣剂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在66.45%-77.98%,其防效优... 就种子包衣和药剂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类药物(烯唑醇、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玉米瘤黑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含三唑类药物成分的种子包衣剂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在66.45%-77.98%,其防效优于含硫代氨基甲酸酯药物成分的种子包衣剂;含三唑类药物成分的杀菌剂叶面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在49.59%~66.11%,其防效优于有机氯类杀菌剂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30%爱苗乳油喷雾防治的适宜时期在抽雄前,尤以玉米抽雄前喷雾2次的防效最明显,防效达71.71%,明显优于其他施药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西 玉米 瘤黑粉病 防治技术 种子包衣 药剂喷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