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陡边坡卸荷岩体群锚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崔蓉 李正兵 张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卸荷岩体采用压力分散型无黏结预应力锚索作为主要支护方式,由于锚索吨位大、间距小,卸荷岩体在锚固力作用下出现较大压缩变形,相邻锚索相互影响导致锚固预应力损失,群锚效应显著。为研究卸荷岩体中的群锚效...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陡边坡卸荷岩体采用压力分散型无黏结预应力锚索作为主要支护方式,由于锚索吨位大、间距小,卸荷岩体在锚固力作用下出现较大压缩变形,相邻锚索相互影响导致锚固预应力损失,群锚效应显著。为研究卸荷岩体中的群锚效应,根据相似理论制作了卸荷岩体相似材料模型,进行了群锚加固物理模型试验,结合试验数据和Mindlin解分析了岩体的位移、变形、锚固力叠加效应及锚索预应力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卸荷岩体中的群锚效应主要包括:①锚索引起的应力叠加对卸荷岩体具有显著的压缩效应;②锚索张拉造成邻近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最后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了群锚作用下岩体的位移及锚索预应力损失率的计算方法。研究认为,合理设置锚索间距和适当增加锚索长度能有效地减小群锚效应造成的锚索预应力损失,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卸荷岩体 预应力锚索 群锚效应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高压复合灌浆技术在特高拱坝坝基地质缺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崔蓉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第6期35-38,共4页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高305 m,是已建的世界第一高拱坝,对坝基变形、渗透与抗滑稳定控制要求极高。由于坝基岩体中广泛分布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及物理力学性状极低的侵入岩体,采用灌浆方式是对基础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虽然水泥灌浆... 锦屏一级水电站坝高305 m,是已建的世界第一高拱坝,对坝基变形、渗透与抗滑稳定控制要求极高。由于坝基岩体中广泛分布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及物理力学性状极低的侵入岩体,采用灌浆方式是对基础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虽然水泥灌浆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因普通水泥颗粒粒径大,极小的孔隙或裂隙一般不能被充填,而化学浆液可注性好,浆液黏度低,能注入到细微裂隙中,因此,在水电工程基础断层处理中,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基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地基处理中断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地质情况实施的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施工工艺,对灌浆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复合灌浆后,断层带裂隙充填明显,物理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高拱坝 高压灌浆 水泥-化学灌浆 地质缺陷 地基处理
下载PDF
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肖铧 宋崔蓉 水小宁 《四川水力发电》 2020年第6期16-20,64,共6页
传统的灌浆技术难以实现灌浆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而现阶段的智能灌浆系统仅能满足灌浆环节的智能化,无法实现制-输-配-灌(浆)全流程智能化。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以及输浆分配调度仅能达到自动化水平,距智能化尚有差距。杨房沟水电... 传统的灌浆技术难以实现灌浆质量的跨越式提升,而现阶段的智能灌浆系统仅能满足灌浆环节的智能化,无法实现制-输-配-灌(浆)全流程智能化。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以及输浆分配调度仅能达到自动化水平,距智能化尚有差距。杨房沟水电站智能灌浆系统针对灌浆压力控制、输浆调度进行的创新设计,对于工程质量提升、灌浆智能建造、节能低碳技术发展、灌浆施工安全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极具推广价值。介绍了该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应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房沟水电站 灌浆 智能 控制系统 设计研究 应用
下载PDF
西藏直孔水电站碎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
4
作者 夏中伏 郑方品 +1 位作者 吕文强 宋崔蓉 《水利水电施工》 2010年第2期5-8,13,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藏直孔水电站碎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施工中采用了合理的试验和检测方法,是大坝填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高海拔心墙堆石坝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西藏直孔水电站 碎石土心墙堆石坝 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PDF
杨房沟水电站f27块体群的识别、分析及加固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崔蓉 李正兵 《四川水利》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块体问题常常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风险源。杨房沟水电站左坝肩f27断层影响的块体群中,最大块体方量达15万m^3,已由局部块体问题上升为边坡整体稳定问题。建设中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点,对块体群进行了快速识别、分析及加固,实施了包括369... 块体问题常常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风险源。杨房沟水电站左坝肩f27断层影响的块体群中,最大块体方量达15万m^3,已由局部块体问题上升为边坡整体稳定问题。建设中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点,对块体群进行了快速识别、分析及加固,实施了包括369束锚索在内的综合加固方案。加固实施后,块体各项监测数据正常,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该块体群处理的识别、分析加固及EPC模式下决策程序等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7块体群 识别 稳定分析 加固方案 EPC模式 杨房沟水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