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玄 江红星 +3 位作者 张亚楠 陈丽霞 宋常站 李玉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羽毛17份。稳定碳氮(δ^(13)C和δ^(15)N)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成、幼鸟羽毛稳定碳同位素(δ^(13)C)差异显著,表明幼鸟与成鸟羽毛反映的食性信息不同。(2)疾病和死亡幼鸟羽毛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与健康幼鸟均无显著性差异,幼鸟血液和羽毛同位素值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疾病和死亡幼鸟的羽毛样品可以替代损伤性采集血液样品,开展稳定同位素分析。(3)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黑嘴鸥食性信息基本一致。其中泥螺(Bullacta exarat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是其主要食源,各自贡献率均超过31.20%;其次为矛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12.86%、14.49%)、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9.19%、8.08%)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7.48%、6.00%)。在天然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条件下,研究结果为黑嘴鸥繁殖的人工湿地中食源物种构建、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性 血液 羽毛 双台河口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1-2012年间丹顶鹤种群数量迁徙动态监测(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祥 宋常站 +4 位作者 杨玉成 李晓静 李风丽 黄杰 黄秀艳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为了解丹顶鹤的种群动态趋势,我们自1991年至2012年在中国东北双台河口国家级保护区开始监测迁徙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丹顶鹤一般在3月1日左右到达,而秋季最后离开日在11月8日左右。经22年的观察,春季迁徙丹顶... 为了解丹顶鹤的种群动态趋势,我们自1991年至2012年在中国东北双台河口国家级保护区开始监测迁徙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丹顶鹤一般在3月1日左右到达,而秋季最后离开日在11月8日左右。经22年的观察,春季迁徙丹顶鹤集群的高峰期为3月10–20日,春季的停歇期为25天左右。比较历年春季最高值,在1990年代,数量为400只左右,至2000年数量超过800只,之后有一短期种群数量在600–800只间波动。随之种群数量开始下降,至近年我们观察到每年春季的峰值数量为400只左右。我们的观察结果与越冬地研究结果相似——丹顶鹤种群自2000年来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目前亟待加强对丹顶鹤的保护和管理,以维持和改善其栖息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US japonensis 迁徙 种群动态 双台河口 停歇地
下载PDF
盐分对辽河口湿地土壤DOC及CO2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晓敏 杨继松 +2 位作者 刘凯 郑冬梅 宋常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11-2117,共7页
以辽河口区芦苇湿地不同深度(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盐溶液淋洗土壤至不同的盐分梯度(CK、2.5、5、10 m S·cm-1),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探讨盐分条件对DOC浓度变化及土壤呼吸释放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5... 以辽河口区芦苇湿地不同深度(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盐溶液淋洗土壤至不同的盐分梯度(CK、2.5、5、10 m S·cm-1),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探讨盐分条件对DOC浓度变化及土壤呼吸释放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56 d培养期间,盐分处理对表层(0~10 cm)土壤DOC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对下层(10~20、20~30和30~40 cm)土壤的DOC浓度的影响显著,盐度升高降低了下层土壤DOC浓度;盐分处理对各层土壤CO_2生成速率无显著影响。不同盐分条件下,DOC浓度及CO_2生成速率在土壤深度间均差异明显,表层DOC浓度及CO_2生成速率明显高于下层。该结果为河口湿地碳循环响应水盐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湿地土壤 DOC CO2 盐分
原文传递
辽河口盐沼和光滩CO_2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凯 杨继松 +2 位作者 袁晓敏 郑冬梅 宋常站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5-861,共7页
于2016年6~11月,在辽河口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基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笔架岭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光滩中,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采集气体样品,在实验室中,测量和计算出气样的CO_2浓度,估算CO_2排放通量;分... 于2016年6~11月,在辽河口盘锦市湿地科学研究所基地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笔架岭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和光滩中,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采集气体样品,在实验室中,测量和计算出气样的CO_2浓度,估算CO_2排放通量;分析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氧化还原电位、pH和电导率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芦苇盐沼、盐地碱蓬盐沼(涨潮前)和光滩(涨潮前)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 187.7±649.0)mg/(m2·h)、(362.4±146.1)mg/(m2·h)和(91.1±21.1)mg/(m2·h)。3种类型湿地CO_2排放通量差异显著(n=24,p<0.01),芦苇盐沼CO_2排放通量最高,光滩的CO_2排放通量最低。在涨潮中,盐地碱蓬盐沼和光滩的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27.9±90.9)mg/(m2·h)和(45.8±21.1)mg/(m2·h),显著低于涨潮前的CO_2排放通量(n=24,p<0.01)。各类型湿地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电导率显著负相关(n=24,p<0.01),说明土壤盐分是影响不同类型湿地CO_2排放通量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通量 芦苇 盐地碱蓬 光滩 辽河口
原文传递
盐水入侵下辽河口芦苇沼泽土壤甲烷排放的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庄 杨继松 +3 位作者 袁晓敏 刘凯 宋常站 王金爽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了探究盐水入侵对辽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辽河口芦苇沼泽采集土壤样品,配制盐度为0.7‰、1.5‰、3‰和6‰的4种盐水,采用原状土芯模拟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4种盐度盐水入侵下,土壤CH_... 为了探究盐水入侵对辽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辽河口芦苇沼泽采集土壤样品,配制盐度为0.7‰、1.5‰、3‰和6‰的4种盐水,采用原状土芯模拟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4种盐度盐水入侵下,土壤CH_4排放通量、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实验期间,在4种盐度盐水入侵下,土壤CH_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9.01 mg/(m^2·h)、6.80 mg/(m^2·h)、6.77 mg/(m^2·h)和5.34 mg/(m^2·h);实验结束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754.8 mg/kg、602.2 mg/kg、579.5mg/kg和288.3 mg/kg,土壤微生物量碳质量比分别为1 797.1 mg/kg、967.5 mg/kg、895.3 mg/kg和480.8 mg/kg;盐水的盐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土壤CH_4排放通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CH_4排放通量分别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芦苇地上生物量不相关;在盐水入侵条件下,生源有效碳含量可能是限制芦苇沼泽土壤CH_4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盐度 芦苇沼泽 辽河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