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庆召 张永海 李润青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检验时间、一次性正反定型检验正确率,并统计患儿检验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配血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77.50%,检测时间为(17.32±1.21)min,明显长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16.29±.0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正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7.50%,反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1.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36.25%,检测的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检测准确率与满意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在选择适合的输血前检验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检测效率、准确性以及成本效益,以确保患儿输血的安全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溶血病 输血检验
下载PDF
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2
作者 宋庆召 张永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某血站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关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层抽样法,以某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257例调查对象,1 a后通过电话随访,根据其... 目的探讨某血站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关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层抽样法,以某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257例调查对象,1 a后通过电话随访,根据其是否再次献血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周围是否有献血者、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60分)、献血认知度(≥60分)、献血便利、献血服务(>6分)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反应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保护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5~0.911,预测敏感度为91.03%,特异度为70.37%)。结论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均为首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各影响因素特点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策略,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再次献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庆召 严明钧 李润青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0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试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庆召 李润青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网织红细胞含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方法
下载PDF
益血生胶囊治疗妊娠贫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庆召 李润青 吕粉云 《海峡药学》 2019年第6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对妊娠贫血患者应用益血生胶囊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妊娠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益血生胶囊治疗),每组患者41例。对比治疗后... 目的探讨对妊娠贫血患者应用益血生胶囊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妊娠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益血生胶囊治疗),每组患者41例。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RET、RBC以及MCH的值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贫血患者采用益血生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血生胶囊 妊娠贫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对心脏外科手术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谢江涛 宋庆召 杨根荣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310-1312,1317,共4页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对心脏外科手术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的112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用血小板输注,...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对心脏外科手术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出血的112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用血小板输注,研究组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对比两组输注前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统计两组术后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PT、TT、APTT、Fg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输注后研究组PT、TT、APTT、F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输注后两组PLT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输注后研究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输注前两组最大振幅(MA)、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输注后研究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引流量、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血小板输注可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手术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实现快速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血小板 心脏外科手术 凝血功能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非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庆召 《医学新知》 CAS 201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非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7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HCV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 -反应蛋白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CV - RNA测定,釆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非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7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HCV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 -反应蛋白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CV - RNA测定,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CV抗体测定,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合并症、能量摄入量、透析频次、白蛋白水平、C -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进行记录、统计,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23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9.49%,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及原发病均不相关(P>0.05);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与年龄、BMI指数、能量摄入不相关(P>0. 05);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与透析时间、合并症、透析频次、白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危险因素较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