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10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延礼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53-53,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10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经治疗10例病人中治愈4例,4例轻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早期明确... 目的探讨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10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经治疗10例病人中治愈4例,4例轻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早期明确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 头颅CT 脑疝 静脉窦
下载PDF
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延礼 赵亚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107-108,共2页
目的:分析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平顶山市叶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2例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后随访6至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Mayo肘关节功... 目的:分析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平顶山市叶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2例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后随访6至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术后12个月的Mayo评分为(81.9±8.2)分,其中优19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采用Y型钢板治疗的创伤小、内固定牢固、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钢板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抽出钢丝法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延礼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8期1198-1199,共2页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是一种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骨折块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致异位畸形愈合、交叉韧带松驰.引起膝关节不稳定、反复积液、疼痛。我科1996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抽出钢丝法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20例....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是一种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骨折块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致异位畸形愈合、交叉韧带松驰.引起膝关节不稳定、反复积液、疼痛。我科1996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抽出钢丝法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20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 内固定治疗 钢丝法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膝关节内骨折 膝关节不稳定 交叉韧带松驰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延礼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4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方法对腰椎滑脱症手术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0例根据术式分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方法对腰椎滑脱症手术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0例根据术式分组,各45例。对照组开展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出血总量、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疼痛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创伤出血总量多于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JOA评分、疼痛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相近,术后观察组JOA评分、疼痛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活动功能改善,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并发症 骨整合 腰椎滑脱症 植骨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6例
5
作者 宋延礼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8期2457-245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术 传统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 开颅血肿清除 外科常见病 钻孔引流 切除方法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6
作者 宋延礼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9期1348-1349,共2页
髌骨下极骨折为髌骨骨折中类型较特殊的关节内骨折,自1998年4月~2005年11月,我们设计双十字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方法。经临床18例应用,通过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的恢复髌骨外形,避免了髌骨的部分切除,不失为一种治疗髌骨下极骨... 髌骨下极骨折为髌骨骨折中类型较特殊的关节内骨折,自1998年4月~2005年11月,我们设计双十字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方法。经临床18例应用,通过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的恢复髌骨外形,避免了髌骨的部分切除,不失为一种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 手术治疗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 关节内骨折 髌骨骨折 部分切除 稳定性
下载PDF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7
作者 宋延礼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0期1496-1496,共1页
三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较为常见。近年来手术治疗采用处理外踝为主的趋势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现就1998~2005年收治的16例三踝骨折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关键词 手术治疗 三踝骨折 踝关节骨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脑室出血38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宋延礼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40-40,共1页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经治疗38例病人中治愈5例,好转13例,未愈11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较以往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 脑室出血 临床分析 头颅CT检查 死亡率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38例
9
作者 宋延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至2017年收治的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记录其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至2017年收治的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记录其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恢复优良率。结果: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在5~10个月之间,平均愈合时间(5.9±0.7)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仅有2例合并轻度感染,经治疗后好转。患者总的恢复优良率为84.21%。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对患者的创伤小,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
10
作者 宋延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8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行PFN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无骨愈合不良或者髋内翻,无内固定松动及折断。按照王福权等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本组病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行PFN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无骨愈合不良或者髋内翻,无内固定松动及折断。按照王福权等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本组病例优良率达100%。结论:PFN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出血少,固定可靠,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下载PDF
γ-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0例
11
作者 张国英 王振怀 +2 位作者 宋延礼 高绪田 綦玉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Γ-干扰素 联合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
下载PDF
发动机支点柔性圆周炭石墨密封材料PV值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延礼 刘平 +3 位作者 鄢鹏 夏尚能 刘力 沈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0-2839,共10页
根据高空长航时航空发动机支点柔性圆周炭石墨密封材料的实际服役工况,从高摩擦线速度(60~130 m/s)、轻载(30~400 kPa)和温度(25~600℃)的角度出发,自主设计动态试验测试台,评测国内部分现役机型用炭石墨密封材料的PV值,并通过装机论证P... 根据高空长航时航空发动机支点柔性圆周炭石墨密封材料的实际服役工况,从高摩擦线速度(60~130 m/s)、轻载(30~400 kPa)和温度(25~600℃)的角度出发,自主设计动态试验测试台,评测国内部分现役机型用炭石墨密封材料的PV值,并通过装机论证PV值试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80 m/s恒速,逐级增加载荷测得XX1#-1、XX2#-1、XX3#-1、XX4#-1和XX5#-1的许用[PV]值分别为4.8、5.9、6.9、9.1、12.3 MPa·m/s。采用300 kPa定载,逐级增加线速度测得XX2#-2、XX3#-2、XX4#-2和XX5#-2的许用[PV]值分别为6.0、8.0、10.0、12.0 MPa·m/s。经某研究所装机论证发现当试验样的许用[PV]值小于发动机的许用[PV]值时,易出现异常磨损,并伴随燃气泄漏;当试验样的许用[PV]值大于发动机的许用[PV]值时,能为发动机支点炭石墨密封材料选型提供材料特性数据,为发动机炭石墨密封材料的研究提供鉴别方法。此外,该试验方法将大大节约发动机用石墨封严材料选型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上机论证经费的投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空长航时 炭石墨密封材料 PV值 许用[PV]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