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0
1
作者 宋微波 王崇明 +2 位作者 王秀华 李赟 李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养成期 大规模死亡 病原
下载PDF
纤毛虫原生动物形态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被引量:56
2
作者 宋微波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共4页
关键词 纤毛虫 原生动物 形态学 活体观察法
下载PDF
海水养殖水体中危害性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盾纤目习见类群的口器结构及鉴别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宋微波 朱明壮 +1 位作者 陈子桂 王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对发现自我国北方海区养殖环境中危害性盾纤目纤毛虫的常见类群 (16属 )之口器结构、一般形态学与鉴别特征以及属种模式做了概要性介绍。同时涉及了生活类型、已知种的分布范围。
关键词 盾纤目 病害 水产养殖 纤毛虫 种群 海水养殖
下载PDF
海洋赤潮纤毛虫─中缢虫(Mesodinium spp.)的形态学及种间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微波 胡晓钟 魏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初步研究了海洋环境中常见的赤潮纤毛虫原生动物中缢虫.对该属目前已知种类做了综合比较和回顾性报告.
关键词 海洋纤毛虫 赤潮 中缢虫 形态这 种间比较
下载PDF
青岛小西湖春季原生动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微波 成效吉 +1 位作者 刘桂荣 吴陆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99-106,共8页
报道了青岛小西湖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探讨了周丛原生动物各门类间、原生动物与其它周丛生物及原生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根据生物指示种标定,青岛小西湖属富有机多污水体。同时利用多样性指数比较描述了该水体内原生... 报道了青岛小西湖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探讨了周丛原生动物各门类间、原生动物与其它周丛生物及原生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根据生物指示种标定,青岛小西湖属富有机多污水体。同时利用多样性指数比较描述了该水体内原生动物的生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生态学 淡水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南极威德尔海冰层下的砂壳纤毛虫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微波 徐奎栋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依据壳体的形态特征,对采自南极威德尔海冰层下的11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包括一未定种拟波膜虫Parundelasp.),它们是柱状拟铃虫、船生孔环虫、亚圆原波纹虫、杯状波缘杯虫、梵氏波缘杯虫、简单原纹虫、... 本文依据壳体的形态特征,对采自南极威德尔海冰层下的11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包括一未定种拟波膜虫Parundelasp.),它们是柱状拟铃虫、船生孔环虫、亚圆原波纹虫、杯状波缘杯虫、梵氏波缘杯虫、简单原纹虫、短原纹虫、变形条纹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砂纤亚目 纤毛虫 形态学 海冰层
下载PDF
海水养殖水体中的病害纤毛虫 被引量:27
7
作者 宋微波 王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47,共7页
对黄渤海区海珍品育苗、养殖水体中的致病性纤毛虫的区系构成、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初步探讨,给出了迄今所知的在上述水域内检出的72种自由生、共栖生、寄生和周丛生种类的相对数量和名称。
关键词 纤毛虫 病害 海水养殖
下载PDF
三种危害性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微波 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三种分离自海水养殖水体中的纤毛虫原生动物,含一新亚种及两种国内新记录:相似瓜形膜袋虫(新亚种),有唇篮口虫和贪食拟阿脑虫;本文对其纤毛图式及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做了综合的描述。有唇篮口虫为可导致水质恶化的赤潮生物,其余两... 三种分离自海水养殖水体中的纤毛虫原生动物,含一新亚种及两种国内新记录:相似瓜形膜袋虫(新亚种),有唇篮口虫和贪食拟阿脑虫;本文对其纤毛图式及重要的形态学特征做了综合的描述。有唇篮口虫为可导致水质恶化的赤潮生物,其余两种则有明显的嗜污习性,或附于养殖动物的浅表部位从而有可能构成对宿主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虫 病害 形态学
下载PDF
游仆虫科下阶元系统关系的探讨(纤毛门,腹毛目)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微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27-534,共8页
借助聚类分析和近祖演化推测(支序分类方法)对纤毛门原生动物中一高级类群──游仆虫科内各属间系统关系及科内地位予以分析探讨。结果建议:所涉各成员可细分为7个亚群,按演化顺序依次为Gastrocirrhus;Swedmarkia-Discocephalus;Ur... 借助聚类分析和近祖演化推测(支序分类方法)对纤毛门原生动物中一高级类群──游仆虫科内各属间系统关系及科内地位予以分析探讨。结果建议:所涉各成员可细分为7个亚群,按演化顺序依次为Gastrocirrhus;Swedmarkia-Discocephalus;Uronychia;Dio-phrys;Euplotidium-Certesia;Cytharoides-Euplotes;Euplotaspis-Aspidisca.结合其形态学和个体发生学资料,建议将前2亚群置入Gastrocirrhidae科,其余归入Euplotidae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纤毛门 游仆虫科 系统发生 腹毛目
下载PDF
长颈虫属两种土壤纤毛虫研究(动基片纲:刺钩目)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微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85-391,共7页
本文报道采自青岛地区的两种土壤纤毛虫,对其中的新种土栖长颈虫Dileptusedaphonisp.nov.之形态学、纤毛图式及与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描述。由于念珠长颈虫D.monilatus的纤毛图式迄今不详,文中对... 本文报道采自青岛地区的两种土壤纤毛虫,对其中的新种土栖长颈虫Dileptusedaphonisp.nov.之形态学、纤毛图式及与相近种的异同做了比较描述。由于念珠长颈虫D.monilatus的纤毛图式迄今不详,文中对其作了首次探讨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颈虫 纤毛图式 土壤纤毛虫 新种
下载PDF
钩刺斜管虫无性生殖期间的口纤毛器及细胞发生研究(原生动物:纤毛虫)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微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0-95,共6页
钩刺斜管虫口和体纤毛器演化模式是研究该类动物个体发生的优秀模型。通过跟踪研究,澄清了后仔虫口器发生以及体纤毛器起源上的几点疑问,并证实:体左侧二列片段动基列为同源再造而非来自老结构的分裂或复制;三列围口纤毛均为双动基列构... 钩刺斜管虫口和体纤毛器演化模式是研究该类动物个体发生的优秀模型。通过跟踪研究,澄清了后仔虫口器发生以及体纤毛器起源上的几点疑问,并证实:体左侧二列片段动基列为同源再造而非来自老结构的分裂或复制;三列围口纤毛均为双动基列构造;后仔虫口原基场的构建系由5列体动基列共同参与完成的,其中最左侧两列短的原基片段与原基1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成营养朗虫体的外围口动基列;后仔虫背触毛原基为独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钩刺斜管虫 细胞 发生 无性生殖 纤毛器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Ⅰ.(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采用现代通行的蛋白银染色法及Foissner干银法对共栖在对虾体表的钟虫属11种致病性纤毛虫做了形态分类学研究。报道了5种国内新记录。对所涉种类的银线系及纤毛下器做了首次揭示与描述,并列表对诸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学界定。
关键词 黄栖 对虾 纤毛虫 致病性 缘毛目
下载PDF
海水养殖中原生动物病原虫的图解式鉴定──Ⅰ.缘毛类纤毛虫的鉴定及方法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微波 魏军 王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共7页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原生动物 病原虫 缘毛类 纤毛虫 病害
下载PDF
海洋纤毛虫一新属,伪小双虫属及新组合──拉氏伪小双虫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微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2,共5页
于1991年4月在青岛一贝类养殖池中采集到一大型腹毛目纤毛虫。研究表明,该纤毛虫代表一新属(伪小双虫属)并由此建立起一新组合——拉氏伪小双虫。该属特征为:左右各有一列纵行的腹棘毛,其右侧一列前端与口困带相接;有额、口棘毛... 于1991年4月在青岛一贝类养殖池中采集到一大型腹毛目纤毛虫。研究表明,该纤毛虫代表一新属(伪小双虫属)并由此建立起一新组合——拉氏伪小双虫。该属特征为:左右各有一列纵行的腹棘毛,其右侧一列前端与口困带相接;有额、口棘毛分化;横棘毛高度发达并上行至虫体胞口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纤毛虫 腹毛目 伪小双虫 拉氏伪小双虫
下载PDF
钩刺目纤毛虫──多核前裂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微波 施心路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对钩刺目一土壤纤毛虫──多核前裂虫的超微结构做了透射电镜观察。该种表现了与其他钩刺目种类相似的特征,包括体表分布的粘丝泡以及扁平的表膜泡。其主要细胞结构特征为:1)一层连续的膜层状内质网将虫体细胞质分成内外两部分;2)... 对钩刺目一土壤纤毛虫──多核前裂虫的超微结构做了透射电镜观察。该种表现了与其他钩刺目种类相似的特征,包括体表分布的粘丝泡以及扁平的表膜泡。其主要细胞结构特征为:1)一层连续的膜层状内质网将虫体细胞质分成内外两部分;2)线粒体仅密集于内层细胞质;3)平行于唇突表面的特殊的前列横微管束系由胞口发出,沿唇突表层向体后发出并纵行环绕于胞咽外侧;此前列横微管束明显地呈片层状构造;4)射出体包括位于口区的两种长短不同的毒丝泡和遍布于体区表膜下的粘丝泡。本研究结果支持该种(类)作为一较低级的独立阶元而列于钩刺目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刺目 纤毛虫 多核前裂虫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细胞发生模式研究——多样性与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微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7-757,共11页
本文以纤毛门腹毛亚纲内两个目 (游仆目、腹毛目 )之部分代表性阶元为例 ,介绍了该大类高度分化的原生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皮膜、纤毛器、核器的发生、演化模式以及基本规律 ,这些工作涉及纤毛虫口器发生中表层与深层远生型等不同亚型... 本文以纤毛门腹毛亚纲内两个目 (游仆目、腹毛目 )之部分代表性阶元为例 ,介绍了该大类高度分化的原生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皮膜、纤毛器、核器的发生、演化模式以及基本规律 ,这些工作涉及纤毛虫口器发生中表层与深层远生型等不同亚型类群在无性分裂中皮膜结构的分化模式与发生学 ,包括对各相关类群特殊发生型的介绍以及对作者等所揭示的部分新发现等内容的报道。文中同时对纤毛虫细胞发生学与系统学研究间的关系、意义、目前所存在的若干未明和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学资讯与当今其它系统学研究方法的互补与拟和问题做了归纳性讨论和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原生动物 细胞发生学 细胞分裂
下载PDF
海洋纤毛虫一新种——对虾聚缩虫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微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0-94,共5页
于1989年对采自江苏赣榆青浦养殖场对虾体表的纤毛虫研究中,发现一大型共栖种,经鉴定系一新种,定名为对虾聚缩虫Zoothamnium penaei nov. sp.。本种特征为:虫体呈罈状,具双层的口围缘,表膜无明显环纹而常为细菌及碎屑物所覆盖,群体中个... 于1989年对采自江苏赣榆青浦养殖场对虾体表的纤毛虫研究中,发现一大型共栖种,经鉴定系一新种,定名为对虾聚缩虫Zoothamnium penaei nov. sp.。本种特征为:虫体呈罈状,具双层的口围缘,表膜无明显环纹而常为细菌及碎屑物所覆盖,群体中个员大小相差显著,柄为不规则对称式双叉形分枝。模式标本存放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动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原生动物 对虾聚缩虫 共栖种
下载PDF
氨银法的新改良——一种应用于海洋纤毛虫永久制片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微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6,共3页
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大多数分类性状在活体观察或非染色状态下是不可见的,因而需借助各种染色技术加以显示。目前在纤毛虫的细胞学,遗传学,分类及形态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是一些特殊的银染法,蛋白银染色法,以显示其银线系统,纤毛下器,核器,... 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大多数分类性状在活体观察或非染色状态下是不可见的,因而需借助各种染色技术加以显示。目前在纤毛虫的细胞学,遗传学,分类及形态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是一些特殊的银染法,蛋白银染色法,以显示其银线系统,纤毛下器,核器,皮膜结构及其它胞器。干银法和湿银法仅用来显示银线系及表层的纤毛图式。应用最广也最重要的是蛋白银染色法,可惜后者存在着耗时多、过程复杂、掌握困难,对许多类群不适用的缺点。由于制片方法上的限制,使许多有关的工作难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银法 海洋 纤毛虫 制片
下载PDF
腹毛目纤毛虫皮膜演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卵圆急纤虫无性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微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对海洋纤毛虫卵圆急纤虫无性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做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该种的皮膜演化表现了一系列在腹毛目种类中所罕见的特征:1)新老口围带有一临时性汇联为一的阶段;2)左右缘棘毛原基分步出现,即明显的不同步现象;3)... 对海洋纤毛虫卵圆急纤虫无性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做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该种的皮膜演化表现了一系列在腹毛目种类中所罕见的特征:1)新老口围带有一临时性汇联为一的阶段;2)左右缘棘毛原基分步出现,即明显的不同步现象;3)大核的改组在细胞分裂开始前即已完成;4)本种后仔虫之棘毛原基的分化既非独立发生又非来自于老结构的反分化,而是紧靠口原基的一侧向外分衍并极可能是孤立地发展而成;5)老的波动膜在形态发生过程中亦无反分化现象,而呈独特的半原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形态发生 皮膜演化 无性二分裂 腹毛目
下载PDF
钩刺尾刺虫无性生殖期的皮膜演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微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借助蛋白银技术对海洋纤毛虫钩刺尾刺虫无性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进了观察(1991年7月10日),结果表明:(1)前仔虫也有一口原基出现并由其对老的口围带进行部分重建,另一部分未被更新的小膜将保留并为前仔虫所继承;(2)... 借助蛋白银技术对海洋纤毛虫钩刺尾刺虫无性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进了观察(1991年7月10日),结果表明:(1)前仔虫也有一口原基出现并由其对老的口围带进行部分重建,另一部分未被更新的小膜将保留并为前仔虫所继承;(2)额棘毛分别来自第1、2棘毛原基及口侧膜原基;(3)形式上的右缘棘毛实为腹棘毛,来自第5列棘毛原基;(4)尾棘毛十分独特地由两组原基演化而成;(5)背触毛的发生为分步式进行.文中另对本属的演化模式及在游仆虫科中所体现的独特性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纤毛虫 钩刺尾刺虫 皮膜演化 无性生殖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