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际细菌在长刺蒺藜草氮素利用中的作用
1
作者 马涛 宋振 +5 位作者 付卫东 张岳 王忠辉 袁至立 王伊 张国良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刺蒺藜草、披碱草、冰草、狗尾草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果】长刺蒺藜草入侵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水溶性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根际土壤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蓝细菌、念珠藻、鱼腥藻、厚壁菌门在长刺蒺藜草固氮菌群落中有明显富集;长刺蒺藜草可能通过增加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蓝细菌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来提高其固氮能力,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硝化螺旋菌属和阿菲波菌属在长刺蒺藜草对氮素的利用过程中影响较小。【结论】长刺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影响根际土壤的氮素环境,以利于自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根际细菌 氮素利用机制 入侵
下载PDF
碳化硅晶片减薄工艺对表面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谢贵久 张文斌 +2 位作者 王岩 宋振 张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物理强度、散热性及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碳化硅晶片的减薄处理逐渐成为晶圆加工的重要课题。由于碳化硅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在减薄加工过程中易开裂,碳化硅晶片的高效率、高质量加... 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和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物理强度、散热性及尺寸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碳化硅晶片的减薄处理逐渐成为晶圆加工的重要课题。由于碳化硅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在减薄加工过程中易开裂,碳化硅晶片的高效率、高质量加工成为急需突破的瓶颈。本文基于碳化硅晶片的磨削减薄工艺技术,从加工过程及基础原理出发,通过研究磨削减薄工艺中四个主要参数(砂轮粒度、砂轮进给率、砂轮转速和工作台转速)对晶片表面的损伤,如崩边和磨痕的影响,提出前退火减薄工艺,以提高晶片加工质量,降低晶片表面损伤。本研究工作揭示了晶片减薄工艺技术调控表面质量的方法,并在实验加工过程中验证成功,相关研究结果对加工难度大的硬脆材料晶片减薄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圆 减薄工艺 退火处理 表面损伤 砂轮粒度 损伤深度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阎景旺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戴兴建 张宇鑫 俞振华 宋振 彭煜民 马一鸣 郭欢 王星 周鑫 胡傲伟 张弛 相佳媛 张浩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谢飞 夏恒恒 杨重阳 邱清泉 艾巍 李浩秒 刘轩 梅文昕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9-1397,共39页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新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保持了全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装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展望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有望继续高速发展,同时总体上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Sc-7的分离、鉴定、抑菌活性及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振 温丽慧 +4 位作者 胡佳燕 吴芷玥 章雨君 沈之涵 蒋冬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以下简称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 oryzae pv. oryzicola (以下简称Xoc)的放线菌,本研究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通过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得到对Xoo和Xo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1株放线菌Sc-7。依据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多基因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Sc-7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先喷洒菌株Sc-7发酵稀释液(2倍),再接种病原菌对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57%和65.33%,并且病斑长度明显变短。Xoo和Xoc病菌经过菌株Sc-7发酵滤液处理后,细胞大面积溶胀、皱缩和穿孔,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外多糖分泌量减少。浸种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菌株Sc-7发酵稀释液皆能促进水稻种子的芽和根生长。与无菌水对照相比,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芽长分别增加32.79%和37.70%,使根长分别增加75.00%和97.00%。试管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和50倍处理,使水稻幼苗株高增长幅度分别为16.68%和10.53%。盐胁迫缓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c-7发酵稀释液10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水稻盐胁迫后的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c-7具有显著的促生和防病潜能,有望开发成为一种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病害 生防放线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抑菌活性 根际促生菌
下载PDF
壁面开孔方式对可渗透喷管推力性能影响数值研究
5
作者 王革 李程珂 +3 位作者 薛玉琴 宋振 关奔 杨泽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5,共11页
为降低传统大扩张比喷管在低空飞行时喷管内燃气过膨胀带来的推力损失,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高度补偿功能的可渗透壁喷管。对采用不同壁面开孔方式的可渗透喷管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并分析喷管的全弹道推力性能。计算结果显示,可渗透喷管在... 为降低传统大扩张比喷管在低空飞行时喷管内燃气过膨胀带来的推力损失,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高度补偿功能的可渗透壁喷管。对采用不同壁面开孔方式的可渗透喷管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并分析喷管的全弹道推力性能。计算结果显示,可渗透喷管在低空下的推力补偿效果明显,比冲增益最高达10%,在高空下的推力损失低至1%,高度平均比冲增益最高达1.5%。在孔隙率、壁面开孔形状相同的情况下,壁面开孔尺度越小可渗透喷管的推力性能越好,但总体上不同壁面开孔尺度的可渗透喷管的全弹道性能差异为0.6%。产生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相同孔隙率的情况下,低空通过小尺度孔进入喷管的气流更均匀,对可渗透段内壁面压强的提升以及分离激波的削弱效果更好,因此带来的低空推力补偿效果更好。在孔隙率、壁面开孔尺度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圆柱孔的可渗透喷管的推力性能要优于圆锥孔的可渗透喷管。综合性能最好的圆柱孔可渗透喷管与综合性能较差的渐缩型圆锥孔可渗透喷管的全弹道性能相差约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高度补偿喷管 内弹道 可渗透喷管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宋振 闫会林 +4 位作者 张卫杰 张志昱 钱涛 王国成 欧阳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1-665,680,共6页
目的:探讨3种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 T1a期阴茎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泰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p T1a期阴茎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发... 目的:探讨3种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 T1a期阴茎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泰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p T1a期阴茎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及术后病理分级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炎症指标对p T1a期阴茎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及在调整灵敏度为100%后各炎性指标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1)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组24例(23.3%),非淋巴结转移组79例(76.7%),两组在NLR(P<0.001)、PLR(P=0.035)和LMR(P <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0.045)和LMR(P=0.021)是pT1a期阴茎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和NLR+LM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16、0.835。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33,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68.4%;LMR的最佳截断值为3.80,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78.5%;NLR+LM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4.7%;(4)当调整灵敏度为100%时,NLR和LMR对pT1a期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特异度为50.6%和2.5%,截断值为1.79和11.01。结论:NLR和LMR为pT1a期阴茎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NLR>2.33和LMR<3.80时提示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极大,推荐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鳞状细胞癌 炎症指标 淋巴结转移 预测
下载PDF
考虑温度分布和初弹力影响的活塞环-缸套试验台研究
7
作者 宋振 刘晓日 +1 位作者 宋旭 陈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活塞环初弹力作用下不同缸套温度对活塞环摩擦性能的影响,设计考虑缸套温度分布的活塞环初弹力摩擦性能试验台,其缸体-缸套组件基于浮动缸套方法设计,通过供油盖从顶部供润滑油,使用活塞环夹具安装活塞环,在缸套外壁安装3个环形... 为探究活塞环初弹力作用下不同缸套温度对活塞环摩擦性能的影响,设计考虑缸套温度分布的活塞环初弹力摩擦性能试验台,其缸体-缸套组件基于浮动缸套方法设计,通过供油盖从顶部供润滑油,使用活塞环夹具安装活塞环,在缸套外壁安装3个环形电加热器对缸套进行预加热。当活塞环未加载荷仅在初弹力情况下,仅改变缸套温度分布,研究不同缸套温度分布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缸套温度的升高,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力和摩擦功耗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于研究的活塞环-缸套摩擦副,在缸套温度为60~70℃时,摩擦力和摩擦功耗最小。因此存在合适的缸套温度,使得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浮动缸套 温度分布 摩擦力 摩擦功耗
下载PDF
血清SSA、Aβ及NSE水平与老年颅脑损伤颅骨修补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宋振 张万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 浅析老年颅脑损伤(TBI)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β-淀粉样蛋白(A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BI并实施颅骨修... 目的 浅析老年颅脑损伤(TBI)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β-淀粉样蛋白(A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改变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BI并实施颅骨修补术的患者193例加以研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判断患者是否出现END,分成END组(54例)与非END组(139例)。比较两组血清SSA、Aβ及NSE水平的变化,并予以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SSA、Aβ及NSE水平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END组血清SSA、Aβ及NSE水平指标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SSA、Aβ与NSE水平增高是老年TBI患者出现END的预测指标(P<0.05),且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05、0.687、0.643,P均<0.05)。结论 老年TBI患者予以颅骨修补术后血清SSA、Aβ及NSE水平改变与END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能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的演变以及END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清淀粉样蛋白A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WT1多肽乳佐剂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研究
9
作者 叶演 张泽珑 +8 位作者 朱宝行 刘姝琳 宋振 袁庆鹏 杨赟 李海波 邹全明 曾浩 孙红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4-1033,共10页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PBS组、WT1组和WT1+AddaVax^(TM)组,使用免疫剂量为抗原50μg/只、佐剂50μg/只,按照第0、14、28天肌肉注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用HE染色评价疫苗肌肉注射小鼠脏器组织毒性;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疫苗促体外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成熟和促淋巴细胞活化及H-2Db WT1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用C1498-mWT1稳转细胞株构建小鼠白血病肿瘤模型后,评价其预防与治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WT1多肽可在疫苗中稳定存在,对小鼠肌肉注射未发生明显的脏器组织变化;对小鼠肌肉注射WT1+AddaVax^(TM)疫苗后,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可诱导高水平的Th1细胞免疫应答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Th17免疫应答白介素17A(IL-17A)(P<0.05);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增加(P<0.01),促进BMDCs成熟的标志物CD40^(+)/CD11c^(+)、CD86^(+)CD80^(+)/CD11c^(+)细胞比例增加(P<0.05),促进淋巴细胞中CD4^(+)/CD3^(+)T、CD69^(+)/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及其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利用C1498-mWT1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皮下荷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中,WT1+AddaVax^(TM)组中位生存期相比于WT1组小鼠延长了6 d。在第50天时,WT1多肽+AddaVax^(TM)组小鼠生存率为28.5%,其他组小鼠全部死亡(P<0.05)。结论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和明显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多肽 AddaVax^(TM)乳佐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应答 抗肿瘤效应
下载PDF
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赵曼 吴梓靖 +9 位作者 孙存 叶演 陈婷 刘姝琳 朱宝行 赵安妮 宋振 杨赟 孙红武 曾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46-2056,共11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草精油对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测定法对其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中细菌存活情况;用核酸蛋白测定仪器检测3 mg/mL、6 mg/mL薰衣草精油干预后的细菌DNA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用钾离子试剂盒测定钾离子泄漏量,并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究薰衣草精油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薰衣草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6 mg/mL,在120 min时,该浓度可杀死几乎所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整体动物模型评价表明,3 mg/mL和6 mg/mL薰衣草精油均能促进创口愈合,疗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3 mg/mL薰衣草精油具有一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且能显著增加DNA核酸和蛋白质的泄漏量,并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同时,6 mg/mL薰衣草精油展现了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蛋白组学研究提示,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壁/膜/包膜等结构的生物合成有关。结论薰衣草精油在3 mg/mL时即可发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生物膜和干扰细菌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防病作用机制
11
作者 宋振 《植物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能够生活在植物根际环境中,显著提高植物生长活力,在植物表面根系定殖,抑制病原菌防治的有益菌的统称。植物根际促生菌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可以防治植物病害,可以规避化学农药对于土壤污染加剧和危害人畜安全等问题,具...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能够生活在植物根际环境中,显著提高植物生长活力,在植物表面根系定殖,抑制病原菌防治的有益菌的统称。植物根际促生菌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可以防治植物病害,可以规避化学农药对于土壤污染加剧和危害人畜安全等问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物根际促生菌发挥促生作用的机制以及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旨在为植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生防菌 植物肥料 生物农药
下载PDF
提高熔喷布抗静电衰减性能的实践
12
作者 宋振 邹萌萌 +2 位作者 李友祥 刘新华 李德芹 《纺织器材》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改善熔喷布抗静电衰减性能,提高其过滤效率,介绍熔喷工艺流程及原理,详述热风风量、热风温度、接收距离、网底抽吸风流量、外界环境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熔喷布性能的影响;采用熔喷布MFR1500 PP颗粒为主料,以添加单一驻极母粒和添加2种... 为了改善熔喷布抗静电衰减性能,提高其过滤效率,介绍熔喷工艺流程及原理,详述热风风量、热风温度、接收距离、网底抽吸风流量、外界环境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熔喷布性能的影响;采用熔喷布MFR1500 PP颗粒为主料,以添加单一驻极母粒和添加2种驻极母粒组合设置多组试验,分析其过滤效率、压差及抗静电衰减性能。结果表明:仅通过改变单一辅料比例提高熔喷布抗静电衰减性能,效果不显著;添加1.0%JC0637+2.0%TK001的驻极母粒,熔喷布抗静电衰减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喷 非织造布 热粘合 抗静电 衰减 驻极母粒 过滤效率 压差
下载PDF
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吴恒浩 申娟茹 +5 位作者 王景波 张圣旭 宋振 曹廷亮 杨文涛 张万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89例,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并分为穿刺组42例(采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 目的探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89例,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并分为穿刺组42例(采用CT引导钻孔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治疗)和开颅组47例(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出血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男性、GCS、术前出血量、术后24 h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ICU住院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开颅组[(7.10±1.43)d vs(8.87±1.39)d,P=0.000;4.76%vs 19.15%,P=0.040]。术后随访3个月,穿刺组存活患者(39例)mRS评分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存活患者(42例),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存活患者(P<0.05)。结论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75岁以上小脑出血患者能降低手术感染率,改善预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创伤性 预后 CT引导钻孔穿刺抽吸引流术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综合分析
14
作者 宋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11期42-45,共4页
作为地域广袤的多人口国家,我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衍生出了大量的建设需求、工程需要。无论何种工程形式,在技术应用上、材料应用上、工艺要求上,必然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及特定的工艺要求。但无一例外地都需要通过应用地质勘察技术来了... 作为地域广袤的多人口国家,我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衍生出了大量的建设需求、工程需要。无论何种工程形式,在技术应用上、材料应用上、工艺要求上,必然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及特定的工艺要求。但无一例外地都需要通过应用地质勘察技术来了解地质情况,并结合相关的数据、信息等来做好地质的综合分析工作。在不同的地质形式中,就包括高陡岩质地质,这种地质形式十分特殊,其特殊性表面在结构上、形式上,高陡岩质地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潜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就需要运用有效的地质勘察手段,来对地质结构、岩质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工作,结合分析报告再制定行之有效的工程建设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目标的实现。本文就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根据高陡岩质边坡的地质勘察技术,以及地质综合分析要点进行简单介绍。以期为高陡岩质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与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工程地质勘察 地质综合分析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相关性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醒 宋振 +1 位作者 张慧敏 邵帅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置入PICC导管的4 345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相关置管信息及用药情况。采用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血栓与非血栓组之间的基线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RVT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多因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4 345例血液病患者中有63人发生PICC-RVT,血栓发生率为1.45%。经PSM平衡后得到血栓组63例,非血栓组388例共451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液病患者发生PICC-RVT的因素是诊断(OR=0.429,P<0.001)、体质指数(BMI)(OR=0.504,P<0.05)、白细胞计数(OR=0.443,P<0.001)、血小板计数(OR=1.902,P<0.05)、D-二聚体水平(OR=1.135,P<0.05)、是否输入血制品(OR=3.348,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0.794、特异性0.753,用于判断PICC-RVT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诊断、BMI、WBC、PLT、D-二聚体水平和输入血制品会增加血液病患者PICC-RVT的发生几率,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LOGISTIC
下载PDF
家猪体质量对尸温平台期及冷却速率的影响
16
作者 段晓飞 宋振 +3 位作者 姚震 郭子龙 张杨 王文欢 《刑事技术》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通过观察不同体质量家猪死后尸温变化规律,研究体质量对尸温平台期及冷却速率的影响,为完善一级反应动力学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供重要参数。15头家猪按体质量分为10、20、30kg三个实验组,每组5头,通过心内快速注射10%氯化钾溶液将其处死... 通过观察不同体质量家猪死后尸温变化规律,研究体质量对尸温平台期及冷却速率的影响,为完善一级反应动力学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供重要参数。15头家猪按体质量分为10、20、30kg三个实验组,每组5头,通过心内快速注射10%氯化钾溶液将其处死,尸体置于15℃环境条件下,每分钟自动测量一次直肠温度,持续24 h。分别统计家猪死后2 h和24 h的尸温数据,两组数据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别观察体质量对尸温平台期时长及尸冷速率常数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温度相同条件下,10、20、30 kg家猪死后平台期时长分别为43、29、52 mi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3.2,P>0.05);10、20、30 kg家猪死后尸温冷却速率常数分别为0.1052、0.0939、0.0818,组间差异显著(F=28.2,P<0.05)。实验证实,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家猪死后尸温冷却速率常数逐渐变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但尸温平台期并未随体质量增加出现相应延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尸温 体质量 平台期 冷却速率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7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叶甲释放量对空心莲子草防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振 张瑞海 +5 位作者 张国良 余文畅 熊佳林 王然 黄成成 付卫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3-2038,共6页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多年生的全球性恶性杂草,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给航运及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利用生物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扩散蔓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多年生的全球性恶性杂草,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给航运及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利用生物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扩散蔓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从美国引入的专食性天敌昆虫,对空心莲子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生态环保性良好、投入低、防效长等特点。天敌昆虫的释放量可显著影响防控效果,有关其最佳释放量的研究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托空心莲子草天敌工厂,采用环境条件控制试验,对空心莲子草的种群密度、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等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合对各种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数量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天敌释放量(0~8对·m-2)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初始种群密度为40 stems·m-2条件下,随着释放量的增加,空心莲子草叶甲成虫和羽化孔的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卵、各龄幼虫、蛹的数量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空心莲子草的茎密度、生物量(湿质量、干质量)均随天敌释放量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节间距、茎直径等形态指标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释放4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在此释放量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羽化孔数量和成虫数量均达到最高,空心莲子草种群密度最低,测得的节间距和茎直径最短,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生物量最少。进一步分析表明,该释放量既能保证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稳定繁育和数量增加,又可获得对空心莲子草最佳的取食和控制效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繁育和释放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叶甲 释放量 生物防治 防控效果
下载PDF
薇甘菊替代植物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振 王忠辉 +3 位作者 范志伟 张瑞海 张国良 付卫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共10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多年生恶性入侵杂草,会严重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目前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采用生物替代的方法控制薇甘菊,既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又可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根据薇甘菊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多年生恶性入侵杂草,会严重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目前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采用生物替代的方法控制薇甘菊,既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又可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根据薇甘菊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选择15种适合在薇甘菊大面积发生区域生长并具有较好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植物,采用盆栽竞争试验,通过测定株高、生物量(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速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替代植物对薇甘菊的防控效果,以筛选出最佳替代植物。结果表明,所选植物中,香茅(Mosla chinensis)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最好,薇甘菊与这两种植物竞争时,其鲜重、干重、株高等指标在15组处理中均为最低或次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香茅和柱花草与薇甘菊共同种植时,不同植株比例的条件下,薇甘菊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单独种植薇甘菊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薇甘菊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等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香茅和柱花草与单独种植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香茅和柱花草在不影响自身生长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可作为良好的替代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替代植物 筛选 防控效果
下载PDF
少花蒺藜草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振 张衍雷 +2 位作者 付卫东 张瑞海 张国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99-1506,共8页
少花蒺藜草为入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耐旱、耐贫瘠、抗寒等特性,其产生的刺苞还对人畜造成伤害,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少花蒺藜草的分类学地位... 少花蒺藜草为入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耐旱、耐贫瘠、抗寒等特性,其产生的刺苞还对人畜造成伤害,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少花蒺藜草的分类学地位及入侵途径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rbcL、trnH-psbA等DNA条形码比对分析,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杂草的种群遗传性状差异,明确了其分类学地位。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少花蒺藜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扩散传播路径。ITS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植物序列相似度为99%,均为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其形态差异为同一种的不同表型变异造成的。根据RAPD结果构建的构建亲缘进化遗传图谱分析表明,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的少花蒺藜草有两条传播主线,即凌海-易县-彰武-通辽市左翼后旗-通辽市左翼中旗,以及通辽市左翼中旗-开鲁县-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研究结果为揭示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相关生态治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蒺藜草 遗传多样性 DNA条形码 分类鉴定 传播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