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宋政炜 倪全法 +2 位作者 蒋达峰 费建国 秦红波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LN—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对胆囊癌组织进行LN—R的检测。结...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组织层粘连蛋白受体(LN—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对胆囊癌组织进行LN—R的检测。结果LN—R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5/49),LN—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592%(29/49)的患者术后发现肿瘤转移;LN—R阳性组及LN—R阴性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686%(24/35)及357%(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意外胆囊癌组织LN—R的表达与否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率有关,LN—R的阳性表达提示转移可能性大,需严格把握再次根治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肿瘤转移层粘连蛋白受体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胰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斌 沈亦钰 +4 位作者 陈徐艰 钟海 王晓光 宋政炜 钟征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3-17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在胰腺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85例,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及EUS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在胰腺占...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在胰腺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可疑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85例,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及EUS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EUS-FNA)在胰腺占位的应用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χ~2检验。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的影像学检出率为96.7%(59/61),特异度为100%(24/24),准确率为97.6%(83/85);EUS在检出率和准确率上均明显优于腹部B超、CT和MRI(检出率:χ~2=4.344、3.873、15.445;准确率:χ~2=6.675、8.685、17.389,P值均<0.05)。EUS-FNA对肿瘤性占位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1.8%(45/55)、81.0%(47/58)。在手术明确病理的患者中,术前EUS-FNA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84.2%(16/19)。结论EUS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于胰腺占位具有更高的影像学准确率,EUS-FNA可进一步明确占位性质、病理类型,EUS可为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下载PDF
CT\hs-CRP检查结果对腹痛待查患者早期腹腔镜影响诊治效果的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鸿鲲 王晓光 +4 位作者 曹浩强 宋政炜 陈徐坚 沈亦珏 蒋达峰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48-350,355,共4页
目的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 目的探讨对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前检查CT、hs-CRP的必要性。方法将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门急诊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的146例腹痛待查患者,入院后按CT、hs-CRP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部CT检查无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B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在正常范围;C组CT无阳性发现,hs-CRP升高;D组为CT有阳性发现,hs-CRP升高。均在入院24h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术,比较4组患者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手术中处理率、住院时问以及患方满意度。结果B、C、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方满意度等均优于A组(均P〈0,05);D组的术中处理率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的术中处理率与A、D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的术中确诊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B、C两组相仿(均P〉0.05)。在住院时间上B、C、D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术前CT、hs-CRP检查的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非弥漫性腹膜炎的腹痛待查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探查前有做CT、hs-CRP检查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CT hs-CRP非弥漫性腹膜炎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鸿鲲 王晓光 +4 位作者 曹浩强 陈徐坚 沈亦珏 宋政炜 倪全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187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A组(腹腔镜探查组,91例)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并针对探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探查在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187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A组(腹腔镜探查组,91例)早期行腹腔镜探查术,并针对探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B组(观察诊疗组,96例)按传统诊疗方案观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组在确诊率、治愈率、接受放射学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8.31、12.58;t分别=3.49、2.71、1.95,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P>0.05),住院费用A组大于B组(t=1.76,P<0.05)。结论早期腹腔镜探查对非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能有效减少放射学检查次数,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目前阶段住院费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探查 非弥漫性腹膜炎
下载PDF
腹痛起病时间与早期腹腔镜探查诊疗效果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周鸿鲲 宋政炜 +4 位作者 曹浩强 王晓光 陈徐坚 沈亦珏 蒋达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起病时间的长短对应用腹腔镜探查结果 的影响,帮助临床上腹痛待查诊治过程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探查时机.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212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入院前后...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非弥漫性腹膜炎腹痛患者起病时间的长短对应用腹腔镜探查结果 的影响,帮助临床上腹痛待查诊治过程选择合适的腹腔镜探查时机.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腹痛待查患者共212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入院前后初步检查后未能明确诊断.按起病时间分为三组:A组腹痛起病<24 h;B组腹痛起病24~72 h;C组腹痛起病>72 h.均在入院24-72 h行腹腔镜探查术,比较三组患者的诊断率、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患方满意率.结果 B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χ2分别=4.66、4.01,P均<0.05);A组与B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29、8.81,t分别=2.24、2.05;2.92、2.71,P均<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t=1.18、1.36,P均>0.05).结论 腹痛起病时间的长短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腹腔镜探查的效果,腹痛起病<72 h入院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镜探查 腹痛起病时间 非弥漫性腹膜炎
下载PDF
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难取性胆总管残余结石
6
作者 秦红波 费建国 宋政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对于直径在T管窦道直径的2倍以上的胆道残留结石,胆道镜的取石篮往往不能将结石套住,或虽能套住,但仍难以取出,强行拉出取石篮时,会造成取石篮嵌顿、窦道撕裂等并发症。如何安全有效、微创地处理此类难取性胆总管残余结石是临床医... 对于直径在T管窦道直径的2倍以上的胆道残留结石,胆道镜的取石篮往往不能将结石套住,或虽能套住,但仍难以取出,强行拉出取石篮时,会造成取石篮嵌顿、窦道撕裂等并发症。如何安全有效、微创地处理此类难取性胆总管残余结石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次研究对21例难取性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残余结石 治疗效果 胆道镜 钬激光 胆道残留结石 T管窦道 取石篮 临床医师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飞 吴斌 +5 位作者 沈亦钰 陈徐艰 钟海 王晓光 宋政炜 钟征翔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EUS检查的可疑胆管结石患者353例。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取石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对胆管结石的...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EUS检查的可疑胆管结石患者353例。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取石或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US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并与腹部超声(TU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进行比较。结果 353例患者中EUS诊断胆管结石176例,其中2例经ERCP未见结石;177例EUS检查阴性患者中,17例经验证存在结石。EUS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8.8%,阳性预测值为98.9%,阴性预测值为90.4%,约登指数89.9%,准确度为94.6%。EUS在胆管大结石(>5 mm)、胆管小结石(≤5 mm)、胆管泥沙样结石、胆管下段结石、胆管中上段结石中均优于TUS和CT。在胆管大结石中EUS与MRC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小结石、泥沙样结石、下段结石、中上段结石中EUS均优于MRCP。结论 EUS对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有创操作前的有效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胆管结石 诊断
下载PDF
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的表达及瞬时转染后对PAN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伟 秦红波 +3 位作者 宋政炜 王晓光 费建国 李军成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人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0b在PANC-1中的表达情况。化学合成成熟型人miRNA-10b模拟体瞬时转染至PANC-1后,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 目的探讨人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0b在PANC-1中的表达情况。化学合成成熟型人miRNA-10b模拟体瞬时转染至PANC-1后,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对PANC-1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PCR显miRNA-10b在PANC-1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606±0.423)。瞬时转染后,miRNA-10b转染组miRNA-10b表达量明显增多。MTT法和流式细胞仪示miRNA-10b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早期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细胞划痕实验示miRNA-10b转染组划痕间距缩小明显,侵袭实验miRNA-10b转染组PANC-1细胞穿膜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中明显高表达。成熟型miRNA-10b转染后能显著提高转染细胞miRNA-10b的表达量,对PANC-1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其增殖和早期凋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 miRNA-10b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立平 钟征翔 +5 位作者 王晓光 宋政炜 倪全法 费建国 姚元春 刘弋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GH和组织GHR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GH水平(5.98±...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GH和组织GHR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GH水平(5.98±3.48)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63)μg·L-1,并且GH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7,P<0.001,P=0.005);其中血清实验组0+Ⅰ+Ⅱ/TNM分期GH水平(5.07±3.44)μg·L-1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2.39±1.63)μg·L-1;实验组组织GHR表达(79.2%)明显高于对照组(61.1%),并且GHR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9,P=0.015,P=0.035)。结论 GH-GHR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结直肠癌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热消融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琳 孔凡创 +2 位作者 王晓光 宋政炜 徐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234-1238,共5页
随着肝癌精准医疗与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热消融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肝癌细胞,还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发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途径。但热消融诱导的低水平免疫反应,往往不足以阻止肿瘤的进展。热消... 随着肝癌精准医疗与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热消融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肝癌细胞,还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发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途径。但热消融诱导的低水平免疫反应,往往不足以阻止肿瘤的进展。热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为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热消融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消融 肝癌 免疫治疗 TACE
下载PDF
miRNA-10b靶向HOXD10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伟 宋政炜 +3 位作者 王晓光 秦红波 钟征翔 费建国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2期117-120,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侵袭及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化学合成外源性miRNA-10b模拟体瞬时转染至胰腺癌细胞PANC-1后,采用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ANC-1侵袭及迁移功能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10... 目的研究miRNA-10b在胰腺癌细胞PANC-1侵袭及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化学合成外源性miRNA-10b模拟体瞬时转染至胰腺癌细胞PANC-1后,采用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ANC-1侵袭及迁移功能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10b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HOXD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iRNA-10b瞬时转染PANC-1后,转染组中的miRNA-10b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17.40,P<0.05),转染成功。转染组PANC-1细胞穿膜数明显多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划痕间距较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缩小明显,Western blot显示转染组中HOXD10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 miRNA-10b靶向抑制HOXD10表达发挥生物学作用,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细胞 miRNA-10b HOXD10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法尼酯X受体在肝胆胰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政炜 陈敏捷 +5 位作者 陈飞 王晓光 刘枭荣 秦红波 钟征翔 费建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法尼酯X受体(FXR)与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胰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等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肝胆胰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方向和思路。方法以"FXR,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胰腺癌"为关键词,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 目的通过对法尼酯X受体(FXR)与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胰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等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肝胆胰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方向和思路。方法以"FXR,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胰腺癌"为关键词,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2005-2021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FXR的生物活性及其生理功能;(2)FXR与肝胆胰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耐药的相关机制研究。排除标准:(1)研究资料不全;(2)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分析46篇文献。结果文献报道中FX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且FXR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肿瘤发生率为100%。FXR缺失可使Wnt/β-catenin、RalA-GTP等致癌通路激活导致肝癌发生。在乙肝引发的肝癌中,正是通过减弱FXR-KNG1信号转录活性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当使用FXR激动剂后不仅可以降低HBV-DNA复制,而且可以使肝癌细胞侵袭力减弱,从而降低其对遗传性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胆汁淤积及胆管炎症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而FXR激活后恰好可以减轻胆汁酸及炎症反应对胆管细胞的刺激。奥贝胆酸作为FXR激动剂,不仅可以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更能促进胆管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增强化疗敏感性。FXR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论,但多数的研究认为胰腺癌组织中FXR高表达将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缩短生存时间。FXR拮抗剂可降低FXR表达,减弱肿胰腺癌侵袭性,减少肿瘤间质化,增强化疗敏感性。结论 FXR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为肝胆胰恶性肿瘤精准防治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酯X受体 肝细胞性肝癌 胆管癌 胰腺癌
原文传递
SLC29A1基因突变与晚期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政炜 陈飞 +2 位作者 王晓光 王伟林 费建国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检测晚期胰腺癌患者溶质载体家族1号(SLC29A1)基因12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序列,探讨其与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血中DNA,应用PCR法扩增含SLC29A1基因1288位点的片段,采用DNA... 目的检测晚期胰腺癌患者溶质载体家族1号(SLC29A1)基因128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序列,探讨其与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血中DNA,应用PCR法扩增含SLC29A1基因1288位点的片段,采用DNA测序法检测1288位点的SNP序列。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SLC29A1基因1288位点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吉西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生存期(OS)。结果8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入选,测序结果显示患者SLC29A1基因1288位点的T被A替代,即发生T→A的突变。其中31例为野生型,52例为突变型,突变率为62.7%。两组患者均能耐受吉西他滨不良反应,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血CA19-9水平及肿瘤部位、大小、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C29A1基因1288位点突变型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野生型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8%比32.3%,40.4%比19.4%,P值均〈0.05)。突变型组患者的中位OS和PFS均较野生型组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1个月比14个月,9个月比12个月,P值均〈0.05)。结论晚期胰腺癌患者SLC29A1基因1288位点SNP分布为T→A突变型和野生型,T→A突变型胰腺癌患者的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疗效差,检测SLC29A1基因1288位点突变可能成为预判胰腺癌患者发生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点突变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药物毒性 预后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硫氢化钠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红波 费建国 宋政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9-213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硫氢化钠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硫氢化钠组(NaHS 1~3组)。S组仅暴露肝门,...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硫氢化钠是否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硫氢化钠组(NaHS 1~3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动、静脉;IR组采用夹闭左叶及中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1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NaHS 1~3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经股静脉注射14、28、42 μmol/kg硫氢化钠,于再灌注6 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样并取左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IR、NaHS 1~3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4±8)、(1 393±69)、(852±53)、(823±42)、(807±57) U/L;S、IR、NaHS 1~3组肝组织MDA水平分别为(2.15±0.24)、(7.97±0.42)、(5.26±0.34)、(4.95±0.42)、(4.77±0.40) nmol/mg蛋白;S、IR、NaHS 1~3组肝组织SOD活性分别为(421±20)、(201±32)、(517±27)、(601±23)、(607±30) U/mg蛋白;IR组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S组(t=44.194,P=0.000;t=42.068,P=0.000),SOD活力显著低于S组(t=-14.658,P=0.000);NaHS 1~3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t=-11.563,P=0.000;t=-36.415,P=0.000;t=-13.372,P=0.000),NaHS 1~3组肝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IR组(t=-10.375,P=0.000;t=-17.532,P=0.000;t=-12.402,P=0.000),SOD活力显著高于IR组(t=24.087,P=0.000;t=30.451,P=0.000;t=42.542,P=0.000);NaHS 1~3组(Suzuki’s评分2.50、2.33、2.17分)肝病理学损伤较IR组(Suzuki’s评分3.67分)明显减轻(t=3.873,P=0.012;t=6.325,P=0.001;t=11.608,P=0.000)。结论静脉注射硫氢化钠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氢化钠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肪肝 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新型纳米探针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光 宋政炜 +2 位作者 倪全法 陈飞 钟征翔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51例,抽提外周血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 [目的]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51例,抽提外周血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K-ras基因点突变对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结果]51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35.3%(18/51),Kras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有显著性相关(P=0.002、P=0.004)。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1.3%、0%,K-ras基因野生型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66.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8);K-ras基因突变者1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81.1%,野生型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而K-ras基因突变者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11.7%,野生型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复发 突变 磁性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16
作者 秦红波 费建国 宋政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 探讨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氢化钠组(NaHS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 目的 探讨硫化氢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高脂饮食4周后形成脂肪肝,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氢化钠组(NaHS组)。S组仅暴露肝门,不夹闭动、静脉;IR组采用夹闭左叶及中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1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模型;NaHS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注射28 μmol/kg NaHS,于再灌注6 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样并取左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S组、IR组、NaHS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4±8)、(1 393±69)、(823±42) U/L;S组、IR组、NaHS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55.62±7.24)、(288.97±41.42)、(203.65±37.36) ng/L;IR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t=44.194,P=0.000;t=20.586,P=0.000);NaHS组血清ALT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t=-36.415,P=0.000;t=-4.556,P=0.006);NaHS组(Suzuki’s评分为2.33分)肝病理学损伤较IR组(Suzuki’s评分为3.67分)明显减轻(t=6.325,P=0.001)。 结论 硫化氢可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肪肝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胰腺癌hENT1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怡 杨晓丹 +4 位作者 王晓光 吴斌 倪全法 宋政炜 费建国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人平衡型核苷酸转运体1(hENT1)蛋白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间嘉兴市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嘉兴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83例胰腺癌患者经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胰腺癌人平衡型核苷酸转运体1(hENT1)蛋白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间嘉兴市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嘉兴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83例胰腺癌患者经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NT1蛋白的表达,分为hENT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依据化疗的疗效分为吉西他滨有效组和耐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 83例胰腺癌组织中37例(44.6%)hENT1高表达,46例(55.4%)低表达。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CA19-9水平、CEA水平、有无肝脏转移均无相关性,但hENT1高表达组的吉西他滨耐药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78.1%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患者均可以耐受吉西他滨化疗不良反应,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但hENT1低表达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hENT1高表达组(63.0%比21.6%,47.8%比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NT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PFS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11个月比15个月,19.4%比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hENT1蛋白表达下降降低了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增加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平衡型核苷酸转运体1 吉西他滨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二级脾蒂断离法脾切除术在血吸虫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丹 宋政炜 +4 位作者 王晓光 倪全法 秦红波 余伟 费建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断离法脾切除术(LSSP)应用于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切除脾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施行二级脾蒂断离法切除脾脏的30例血吸虫性肝...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断离法脾切除术(LSSP)应用于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切除脾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施行二级脾蒂断离法切除脾脏的3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成功游离二级脾蒂并切除脾脏,2例患者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断离脾蒂并切除脾脏.手术时间(80±20)min;28例患者术中出血(320±10)ml;术后拔出脾窝引流管时间(3~4)d;住院时间(10.8±1.2)d.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胰漏、继发感染、膈下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并无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术后4天所有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回升,患者血小板〉400&#215;109/L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二级脾蒂断离法切除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脾脏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腹腔镜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低剂量吉西他滨化疗在溶质载体家族1号基因T1288A突变型胰腺癌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鸿鲲 王晓光 +3 位作者 宋政炜 费建国 梁霄 蔡秀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吉西他滨化疗在溶质载体家族1号基因(SLC29A1)T1288A突变型胰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收治的SLC29A1基因T1288A突变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共72例,随机归入实验组(低剂量吉西他滨,600 mg/m2)36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吉西他滨化疗在溶质载体家族1号基因(SLC29A1)T1288A突变型胰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收治的SLC29A1基因T1288A突变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共72例,随机归入实验组(低剂量吉西他滨,600 mg/m2)36例和对照组(标准剂量吉西他滨,1 000 mg/m^2)36例,观察评价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效比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比较中,实验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肝损害、腹泻、皮疹和瘙痒、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例(8.3%)、3例(8.3%)、4例(11.1%)、6例(16.7%)、2例(5.6%)、3例(8.3%)、1例(2.8%)、1例(2.8%);对照组为12例(33.3%)、15例(41.7%)、13例(36.1%)、20例(55.6%)、2例(5.6%)、4例(11.1%),1例(2.8%)、1例(2.8%),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P=0.009)、血小板减少(P=0.001)、红细胞减少(P=0.013)、恶心呕吐(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随访观察两组6个月和1年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SLC29A1基因T1288A突变型胰腺癌患者,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低剂量吉西他滨化疗,在不降低化疗疗效同时可有效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胰腺癌 溶质载体家族1号基因 人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
原文传递
胆囊癌组织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政炜 吴斌 +3 位作者 王晓光 倪全法 费建国 王伟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手术患者79例,提取胆囊癌组织DNA,采用纳米探针检测K-ras基因第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手术患者79例,提取胆囊癌组织DNA,采用纳米探针检测K-ras基因第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分析K-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K-ras基因突变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9例胆囊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63.3%(50/79),K-ras突变与临床分期、转移明显相关(P=0.003、0.0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ras基因突变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为67.9%、11.5%,野生组为88.3%、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09);K-ras基因突变组1年、2年总生存率为90.4%、43.0%,野生组为96.3%、70.6%,1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K-ras基因突变与胆囊癌的转移、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突变 胆囊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