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墙封闭温室夏季降温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维拓 陈晓丽 +4 位作者 杨其长 郭文忠 王利春 宋文品 薛绪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170,共9页
封闭温室(closed greenhouse)是一种建筑结构全封闭式的透光型温室,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室内蒸散水回收利用、维持高水平CO_2浓度以及隔绝气传病菌孢子等。但在夏季,封闭温室内高温环境难以有效控制,或需消耗巨大电能,无法投入生产。为... 封闭温室(closed greenhouse)是一种建筑结构全封闭式的透光型温室,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室内蒸散水回收利用、维持高水平CO_2浓度以及隔绝气传病菌孢子等。但在夏季,封闭温室内高温环境难以有效控制,或需消耗巨大电能,无法投入生产。为降低夏季封闭温室内环境温度,从低碳节能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建造了一栋水墙封闭温室。2015年7月26日至9月10日,对水墙封闭温室夏季降温特性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正午前后(10:00-16:00),室内平均气温为29.4~34.3℃,比室外低0.8~6.8℃,降温效果明显;且太阳辐射越强烈、环境温度越高,则水墙封闭温室的降温幅度越大(P<0.01)。白天作物进行光合生产期间(06:00-18:00),封闭温室内气温有94.6%的时间被控制在35℃以内,可有效避免高温胁迫。夜间(18:00-06:00)室内湿度被控制在80%以下,平均湿度为54.7%~73.7%,比室外低7.2%~17.5%,降湿效果明显;且室内外湿度差与室内外温度差呈线性负相关(P<0.01)。白天室内水平方向平均太阳辐射量为31.5~67.4 W/m^2,约为室外的11.9%~17.8%。太阳辐射由室外进入水墙封闭温室内,远红光占比由41.9%降低至9.2%,透过率仅为6.0%,有利于抑制室内高温。在室内太阳光谱中红、蓝光占比最大,分别为23.9%和27.1%,较之室外均有提升;其透过率分别为32.4%和37.5%,远高于紫外光和远红光。可见,水墙封闭温室可以有选择性的透过太阳光谱,抑制室内高温的同时保证充足的光合有效辐射。此外,墙体水温及室内气温分布、日变化均呈现一定规律。综上,水墙封闭温室能在夏季通过自身结构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并获得适宜的湿度、光照等条件,是一种可行的、低碳节能的封闭温室型式,可为封闭温室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降温 湿度 水墙 光谱
下载PDF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云奇 李金鹏 +4 位作者 王志敏 宋文品 韩美坤 邓万云 张英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种植密度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高密群体的郁闭问题已成为限制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缓解夏玉米高密度群体的郁闭状况,改善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本试... 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种植密度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高密群体的郁闭问题已成为限制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缓解夏玉米高密度群体的郁闭状况,改善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本试验在82 500株·hm·2密度下设置了一穴1株(P1)、一穴2株(P2)和一穴3株(P3)3个处理,分析了一穴多株对夏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干物质、光合势、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作物生长速率、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P1相比,P2和P3吐丝期单株叶面积分别增加10.7%~21.9%和7.3%~16.7%,吐丝后20 d分别增加13.5%~21.9%和9.4%~12.7%;P2和P3吐丝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P1(P〈0.05)。一穴多株种植提高了夏玉米6叶展以后的光合势,P2的提高幅度小于P3;P2、P3吐丝后20 d到成熟期相对生长率比P1分别高30.4%~190.7%和33.9%~183.5%,净同化率分别高16.1%~161.9%和30.7%~155.8%。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粒叶比和籽粒产量,P2和P3分别比P1增产5.8%~23.5%和4.9%~18.9%。粒重/叶面积、粒数/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2=0.94,P〈0.000 1和R2=0.76,P〈0.001)。可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采用一穴多株种植可以改善夏玉米群体质量、提高产量。本研究推荐高密度下一穴2株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穴多株 夏玉米 群体质量 净同化速率 产量
下载PDF
地膜覆盖与常规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文品 黄菁 +7 位作者 陈晓丽 王利春 孙维拓 王志敏 薛绪掌 郭文忠 李友丽 陈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5-1455,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的农业生产潜力,本研究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40°10′33.26″N,116°23′37.07″E)设计4个试验处理[T1:地膜覆盖(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膜上覆盖1 cm土层)+不灌水;T2:无...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的农业生产潜力,本研究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40°10′33.26″N,116°23′37.07″E)设计4个试验处理[T1:地膜覆盖(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膜上覆盖1 cm土层)+不灌水;T2:无地膜+冻水;T3:无地膜+冻水+拔节水;T4:无地膜+冻水+拔节水+开花水],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研究该种地膜覆盖下的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累计蒸散量随着播种天数而呈现三次多项式动态方程,且4种处理的绝对系数R2〉0.99,拟合性较高。T1、T4的土壤?作物系数(Kc)最大理论值与实际最大值均出现在抽穗期,而T2、T3出现在拔节期,且4种处理的Kc随播种天数呈二次方程,绝对系数R2〉0.70(T2为0.69)。从阶段耗水量看,播种—拔节期,T1显著低于T2(T3/T4);拔节—成熟期,T1与T2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T3和T4处理(P〈0.05);在孕穗—开花和开花—成熟期,T1比T2分别增加了3.10 mm和21.43 mm的耗水量(P〉0.05);生长后期,增加了对50~100 cm土层的水分消耗。从蒸散速率及Kc看,T1的蒸散高峰值高于T2,但低于T3和T4;T1的冬后蒸散高峰最大值出现时间(播后215 d)晚于T2、T3和T4(播后194 d);T1的Kc最大值出现时间与T4相同(播后214 d),但晚于T2、T3(分别为播后200 d、199 d)。与T2、T3相比,T1增加了旗叶叶片水势,延缓了叶片衰老,而且土壤表层(0~5 cm)的温度增加了0.5℃,但增加不显著,这利于降低棵间的土壤蒸发。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看,T1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T2和T3,低于T4,但差异不显著;T1产量与T2和T3差异不明显,但显著低于T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2.6%(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代替冻水、拔节水的作用,通过减少前期土壤蒸发,为冬小麦生长后期节省大量水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降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灌溉 小麦 耗水特征 土壤-作物系数 产量
下载PDF
深层渗灌对冬小麦蒸散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文品 王志敏 +6 位作者 陈晓丽 王利春 薛绪掌 孙维拓 郭文忠 李友丽 陈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6-905,共10页
为了解渗灌方式下冬小麦的水分蒸散动态及水分利用情况,设置春不灌水(T1)、地上灌拔节水(T2)、地下灌拔节水(T3)、地下灌拔节水+开花水(T4)、地上灌溉拔节水+开花水(T5)5个水分处理,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5种水分管理模式... 为了解渗灌方式下冬小麦的水分蒸散动态及水分利用情况,设置春不灌水(T1)、地上灌拔节水(T2)、地下灌拔节水(T3)、地下灌拔节水+开花水(T4)、地上灌溉拔节水+开花水(T5)5个水分处理,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5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冬小麦的蒸散特征、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从全生育期来看,冬小麦的耗水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渗灌(T3和T4)的蒸散速率高峰出现在灌拔节水后第五天,常规灌溉(T2和T5)的高峰值出现在灌拔节水后第三天;从每天蒸散动态来看,渗灌和常规灌溉耗水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渗灌拔节水前期呈现“反奢侈耗水”现象,将更多的水用在拔节后期-灌浆期,而渗灌开花水明显抑制了冬小麦耗水,全生育期耗水总量比常规灌溉低1.99%-4.77%;渗灌主要增加了60-100cm土层含水量,常规灌溉增加了0-40cm土层含水量;渗灌增加了穗粒数、千粒重、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了生物量、籽粒的氮素积累量。综合来看,渗灌通过影响不同土层含水量改变植物的耗水模式,即抑制土壤蒸发并将节余水用于生长后期;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灌 冬小麦 蒸散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乳山金矿推行规范化工作法
5
作者 宋文品 《冶金经济与管理》 1991年第1期49-49,共1页
山东省乳山县金矿在省黄金企业管理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总结过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标准化作业发展为规模化工作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乳山金矿的规范化工作法,是以强化对人的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方法.基本内容是“四定、五按、... 山东省乳山县金矿在省黄金企业管理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总结过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标准化作业发展为规模化工作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乳山金矿的规范化工作法,是以强化对人的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方法.基本内容是“四定、五按、五干”.四定为:定编、定岗、定责、定新;五按为:按程序、按路线、按时间、按标准、按指令操作;五干为: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工作 企业管理协会 标准化作业 综合性管理 矿石贫化率 四定 选矿回收率 采矿损失率 管理经验 行业先进水平
下载PDF
多线靶向治疗联合减瘤术、介入疗法治疗晚期胃肠外间质瘤1例
6
作者 陈珊 蔡一奇 +3 位作者 张琳烨 张晓珂 宋文品 王鹏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682-685,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消化道,仅少部分发生于肝、肠系膜、腹膜、腹膜后等其他部位[1],称为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恶性程度较...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消化道,仅少部分发生于肝、肠系膜、腹膜、腹膜后等其他部位[1],称为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恶性程度较高。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复发及转移[2]。现笔者报告晚期子宫直肠间隙内GIST 1例,根治性手术后采用多线靶向药物,联合多次减瘤术、介入术治疗,肿瘤控制较好,并结合该病例复习国内外文献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间质瘤 靶向治疗 减瘤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云奇 张英华 +3 位作者 宋文品 李金鹏 邓万云 王志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调整株距能否改善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适当扩大株距可以提高夏玉米的光合速率,改善穗部性状,延缓夏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下降以及叶片衰老,夏玉米子粒体积、粒重和灌浆速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P1相比,P2、P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5.8%、4.9%。在高密种植情况下,通过一穴二株来调整株距可以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从而保证子粒灌浆足够的光合面积,最终实现粒重的增加和产量的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叶面积指数 子粒体积 粒重 光合速率
原文传递
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彬 张英华 +7 位作者 邓万云 韩美坤 宋文品 徐学欣 姚得秀 黄菁 李金鹏 王志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87-94,共8页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 小麦遭遇逆境时花后光合作用减弱,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为主要灌浆物质来源对产量贡献率可达20%~50%。因此,了解茎鞘NSC的代谢规律,明确栽培管理措施和遗传育种改良对NSC代谢的影响,对于充分发挥NSC在小麦抗逆稳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茎鞘NSC主要成分——果聚糖为例,概述了NSC的结构与合成、运输与降解;分析了小麦茎鞘NSC的功能,特别是对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逆境的响应;讨论了品种选择、水分管理、氮肥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茎鞘NSC的调控作用;展望利用茎鞘NSC进行抗逆育种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产量 栽培措施 遗传改良
原文传递
矮小型褐壳蛋鸡农大褐3号生产性能初报 被引量:5
9
作者 宁中华 王庆民 +1 位作者 宋文品 随本盛 《当代畜牧》 1996年第2期13-14,共2页
农大褐3号在山东胶东及其它一些地区试验推广取得较大成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一群1016只成年母鸡各阶段的观察记录,农大褐3号入舍鸡只504日龄产蛋数达到266.3枚,总蛋重达15.45公斤,只日耗料90.0克... 农大褐3号在山东胶东及其它一些地区试验推广取得较大成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一群1016只成年母鸡各阶段的观察记录,农大褐3号入舍鸡只504日龄产蛋数达到266.3枚,总蛋重达15.45公斤,只日耗料90.0克,平均蛋重58.1克,料蛋比达到2.01∶1,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在饲养过程中总结出养好农大褐3号的一些经验,包括140天体重应达到1200克左右,饲料中蛋氨酸水平应达0.4%,高峰产蛋时饲料中应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稍低的能量水平(代谢能2700Kcal/kg);采用矮小公鸡配正常母鸡生产出的小母鸡生产性能更稳定;优质进口鱼粉对小母鸡达到90%以上产蛋率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用鸡 矮小型 农大褐3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