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有机碳固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宋旭昕
刘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28-7938,共11页
铁是地壳中丰度第四高的元素,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累积,尤其铁氧化物与土壤有机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有机-矿物复合物,被认为是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长期固定的关键地球化学机制。促进土壤固定有机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
铁是地壳中丰度第四高的元素,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累积,尤其铁氧化物与土壤有机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有机-矿物复合物,被认为是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长期固定的关键地球化学机制。促进土壤固定有机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铁活跃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多样化的赋存形态,使其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受到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调控。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相关研究,包括铁矿物形态转化过程、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各种环境条件、自身的铁矿物性质、碳源质量等方面),强调铁在土壤有机碳固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铁固定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为今后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物
铁氧化还原
形态转化
有机碳固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源六价铬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及其小麦毒性效应
被引量:
13
2
作者
彭叶棉
杨阳
+4 位作者
侯素霞
程鹏飞
宋旭昕
杨泽胜
刘同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9-377,共9页
土壤中的铬(Cr)进入植物体内,易对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中国农田土壤中关于铬污染防治的研究较少。土壤环境中的铬主要以Cr(Ⅲ)、Cr(Ⅵ)两种化学价态存在,而Cr(Ⅵ)毒性远大于Cr(Ⅲ)。该研究在外源添加Cr(Ⅵ)溶液的6种土壤上种...
土壤中的铬(Cr)进入植物体内,易对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中国农田土壤中关于铬污染防治的研究较少。土壤环境中的铬主要以Cr(Ⅲ)、Cr(Ⅵ)两种化学价态存在,而Cr(Ⅵ)毒性远大于Cr(Ⅲ)。该研究在外源添加Cr(Ⅵ)溶液的6种土壤上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探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富集作用及植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的小麦富集的铬质量浓度达到约200 mg·kg-1时开始抑制小麦根的生长。几种土壤中小麦富集系数均随着外源铬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为低铬处理下(5 mg·kg-1)对小麦根长抑制较小,此时铬的富集系数较高;随着土壤中铬含量的增加,各土壤中小麦根系的生长均受影响,富集能力则逐渐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提取态铬(乙酸铵提取剂)与小麦相对根伸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41,P<0.01)。相比土壤全量铬,有效态铬更适宜作为有效性模型的预测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提取态总铬含量、Cr(Ⅲ)与Cr(Ⅵ)的分配值预测相对生长量的有效性预测模型(R2>0.75,P<0.001)。受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供试土壤中的重庆土壤有效态铬含量低、Cr(Ⅵ)占比低,故在6种农田土壤中铬毒害最轻。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对有效态Cr(Ⅲ)与Cr(Ⅵ)含量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直接测定提取态总铬和Cr(Ⅵ)含量以建立生物有效性模型的方法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铬
Cr(Ⅵ)
Cr(Ⅲ)
有效态
植物毒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3
作者
周菡菡
宋旭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63-166,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明确主要培养风向,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应人才的市场需求,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且...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明确主要培养风向,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应人才的市场需求,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且以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助推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有机碳固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1
作者
宋旭昕
刘同旭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28-793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11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82636)
广东省科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专项(2020GDASYL-20200103081)。
文摘
铁是地壳中丰度第四高的元素,其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累积,尤其铁氧化物与土壤有机碳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有机-矿物复合物,被认为是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长期固定的关键地球化学机制。促进土壤固定有机碳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铁活跃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多样化的赋存形态,使其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受到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调控。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相关研究,包括铁矿物形态转化过程、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各种环境条件、自身的铁矿物性质、碳源质量等方面),强调铁在土壤有机碳固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铁固定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为今后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铁矿物
铁氧化还原
形态转化
有机碳固定
Keywords
iron mineral
iron redox
transformation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源六价铬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及其小麦毒性效应
被引量:
13
2
作者
彭叶棉
杨阳
侯素霞
程鹏飞
宋旭昕
杨泽胜
刘同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9-37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40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110207002)。
文摘
土壤中的铬(Cr)进入植物体内,易对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中国农田土壤中关于铬污染防治的研究较少。土壤环境中的铬主要以Cr(Ⅲ)、Cr(Ⅵ)两种化学价态存在,而Cr(Ⅵ)毒性远大于Cr(Ⅲ)。该研究在外源添加Cr(Ⅵ)溶液的6种土壤上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探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铬的富集作用及植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的小麦富集的铬质量浓度达到约200 mg·kg-1时开始抑制小麦根的生长。几种土壤中小麦富集系数均随着外源铬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为低铬处理下(5 mg·kg-1)对小麦根长抑制较小,此时铬的富集系数较高;随着土壤中铬含量的增加,各土壤中小麦根系的生长均受影响,富集能力则逐渐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提取态铬(乙酸铵提取剂)与小麦相对根伸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41,P<0.01)。相比土壤全量铬,有效态铬更适宜作为有效性模型的预测因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提取态总铬含量、Cr(Ⅲ)与Cr(Ⅵ)的分配值预测相对生长量的有效性预测模型(R2>0.75,P<0.001)。受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供试土壤中的重庆土壤有效态铬含量低、Cr(Ⅵ)占比低,故在6种农田土壤中铬毒害最轻。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对有效态Cr(Ⅲ)与Cr(Ⅵ)含量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直接测定提取态总铬和Cr(Ⅵ)含量以建立生物有效性模型的方法更简便。
关键词
土壤铬
Cr(Ⅵ)
Cr(Ⅲ)
有效态
植物毒害
Keywords
soil chromium
Cr(Ⅵ)
Cr(Ⅲ)
bioavailability
plant toxicity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3
作者
周菡菡
宋旭昕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基金
广西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乡村型园林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桂教高教〔2022〕47号:XNK2022006)
2022年桂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22B28)。
文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明确主要培养风向,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根本。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应人才的市场需求,探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且以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为切入点,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助推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铁矿物形态转化影响有机碳固定研究进展
宋旭昕
刘同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源六价铬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及其小麦毒性效应
彭叶棉
杨阳
侯素霞
程鹏飞
宋旭昕
杨泽胜
刘同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周菡菡
宋旭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