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有限元法对旋转截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的术前评估
1
作者 高耀东 段卓岳 +1 位作者 郭鹏年 宋春辉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旋转截骨术是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用有限元法分析旋转截骨术手术前后人体骨骼力学特性,评估手术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提高手术疗效奠定基础。采集1例患者的髋关节CT图像,通过3D模型提...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旋转截骨术是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用有限元法分析旋转截骨术手术前后人体骨骼力学特性,评估手术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提高手术疗效奠定基础。采集1例患者的髋关节CT图像,通过3D模型提取和优化,建立术前术后有限元模型,得到术前术后的应力变化情况。股骨应力分布情况表明:术后应力最大处从股骨头坏死处重新转移回股骨干,手术前后坏死区下方等效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7.04,10.97 MPa,减小明显,为后续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截骨术 有限元分析 CT灰度值赋值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调控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毒性损害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聂倩云 董文娟 +4 位作者 杨根梦 秦理想 宋春辉 李利华 洪仕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目前,甲基苯丙胺滥用已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甲基苯丙胺也是我国近年滥用人数最多的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损害或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的戒断治疗方法与药物。线粒体是甲基苯丙胺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向细... 目前,甲基苯丙胺滥用已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甲基苯丙胺也是我国近年滥用人数最多的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损害或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的戒断治疗方法与药物。线粒体是甲基苯丙胺直接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向细胞器之一,同时线粒体也可通过多条途径参与调控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损害过程。线粒体质量是维持线粒体稳态及功能的调控基础,主要受线粒体生物发生、动力学及自噬3种机制调控。该文围绕线粒体质量调控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毒性损害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损害的机制及研发线粒体的靶向干预药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线粒体质量调控 线粒体生物发生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春辉 万谟彬 +1 位作者 朱伟 郭品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在实验4周时分别为(25.51±14.31)和(10.49±7.49)pg/ml;6周时为(109.67±20.87)和(1 5.06±2.65)pg/ml;9周时为(40.26±10.63)和(23.27±7.56)pg/m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在治疗组均明显好于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各时间点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程度及纤维间隔形成程度,治疗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碱注射液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 大鼠 血清 白细胞介素1Β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消失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张纪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特异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与HBV-DNA及Treg细胞频数的下降相对应,所有患者表现为Th17细胞频数的快速增加,以及HBcAg特异性刺激条件下IL-17分泌的下降。治疗引起的HBV复制抑制能够导致Treg/Th17比率的明显下降。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下降和其后血清HBeAg的消失关系密切。结论病毒复制的抑制不仅减轻Th17细胞的活动而且能够快速降低Treg/Th17比率。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有望成为预测ETV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有效性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E抗原 调节性T淋巴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2 位作者 陈黎明 张纪元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Th1及Th2类细胞的变化,为新的免疫治疗探索方向。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于解放军302医院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列入HBV感染组;另选择9...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Th1及Th2类细胞的变化,为新的免疫治疗探索方向。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于解放军302医院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列入HBV感染组;另选择9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BV感染组患者在应用ETV治疗的开始及第4、12、24、36、48周时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及PMBCs,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V-M)、HBV核酸定量(HBV-DNA)及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PMBCs中Th1及Th2类细胞频数,并用FACSCalibu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ETV治疗后HBV感染组患者ALT水平及HBVDNA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至第48周时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型为CD3+CD4+IFN-γ+的Th1类细胞的频数在第4周时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在第48周时接近低于基线点,但高于健康对照组。表型为CD3+CD4+IL-4+的Th2细胞的频数明显升高,在第12周时达到峰值,其后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Th1类免疫反应下降而Th2类免疫反应不足,提示体内炎症反应减轻,但同时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也被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应用两种评分系统对409例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病例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宋春辉 陈黎明 +1 位作者 徐长江 陈菊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对两种评估结果及有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对两种评估结果及有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计算比较结果见表格。结论Child-Pugh分级法和MELD评分系统各有特点,将两种评分方式与多因素分析与经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较科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Pugh分级法 MELD评分系统 肝硬化 重型肝炎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及γ干扰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石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 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0和IFN-γ。结果应用ETV治疗患者ALT及HBV DNA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FN-γ也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其后缓慢回升,而IL-10表现为从第4周起持续下降。结论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IL-10和IFN-γ的分泌下降,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同时也可能削弱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2 位作者 陈黎明 张纪元 王陆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17-2419,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ntek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ntek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IL-17+及IL-17+IFN-γ-T细胞的频数在第4周时明显升高[IL-17+(6.32±2.26)%,IL-17+IFN-γ-T(4.68±1.73)%],其后逐渐下降至24周,在48周时接近于基线点,在所有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P<0.05)。IL-17+IFN-γ+T细胞的频数第4周时明显升高,在36周时达到峰值[IL-17+IFN-γ+T(1.92±0.97)%],在48周时明显下降,但在所有时间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够降低体内Th17细胞的频数,意味着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同时也可能削弱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 TH17细胞
下载PDF
财政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9
作者 王腾 宋春辉 李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0期20-22,47,共4页
河北省政府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但是由于基数庞大,河北省还有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河北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文章对目前河北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 河北省政府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但是由于基数庞大,河北省还有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河北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文章对目前河北省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政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财政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财政政策 就业创业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2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石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7和IL-22。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17也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而IL-22表现为在12周时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IL-17和IL-22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免疫耐受的打破,可能有利于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张纪元 《肝脏》 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卫生问题,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HBV的复制,缓解及控制乙型肝炎的进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恩替卡韦(ETV)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高效性及良好的耐受性的特点,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恩替卡韦 调节性T细胞 外周血 核苷类药物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模拟HCV HVR1免疫7肽对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程云 陈黎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3-1334,1339,共3页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的刺激下,正常人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频数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为CD4...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的刺激下,正常人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频数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为CD4+CD8-T细胞组、CD4-CD8+T细胞组、NK细胞组、NKT细胞组四组,各组设阴性对照及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MA)阳性对照,与7P共同孵育后,应用IL-10、IFN-γ、TNF-α、IL-4流式抗体进行细胞内因子检测,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 Calibur软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在NK细胞、NKT细胞以及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增高(P<0.01);分泌IL-4的细胞频数变化不明显;分泌IL-10的细胞频数在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表现为升高(P<0.01,P<0.05),在NK细胞、NKT细胞表现为下降(P<0.01);分泌TNF-α的细胞频数在CD4+CD8-T淋巴细胞表现为下降(P<0.01),在NK细胞表现为升高(P<0.01)。结论7P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改变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方式,这种调节在以NK、NKT细胞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细胞和以CD4+CD8-、CD4-CD8+T细胞为代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有利于在清除病毒的同时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泌白细胞介素22的T细胞频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石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中分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T细胞频数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中分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T细胞频数的变化。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分泌IL-22的T细胞的频数。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IL-22+T细胞的频数相当于IL-22+IL-17+T细胞与IL-22+IL-17-T细胞的总数,在第4周时和基线点相比出现一个明显的升高,其后保持平稳,在36周时再次出现明显升高保持平稳至48周,在36周前低于健康对照,36周后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结论: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IL-22+T细胞的作用和构成在HBV感染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肝脏炎症的减轻,但可能不利于病毒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 T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下载PDF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17、22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石峰 王陆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22(IL-22)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22(IL-22)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7和IL-22。结果与未治疗的HBV患者相比,完全应答者血清中IL-17明显下降,低于正常对照;而IL-22在应答点时发生明显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在6个月后发生下降。结论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有利于减轻炎症,清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FN-γ、IL-17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石峰 陈黎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单核细胞,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变化的意义。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单核细胞,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和分别应用抗-CD3、抗-CD28和HBcAg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泌上清中的IFN-γ和IL-17。结果应用ETV治疗后患者ALT及HBV-DNA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而血清中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的IFN-γ也从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而血清中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的IL-17在第4周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结论 ETV早期抑制病毒复制,能够打破免疫耐受,造成IL-17分泌的升高,其后随着病毒的进一步抑制,IL-17分泌下降,降低机体分泌IFN-γ的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可能削弱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血清 外周血单核细胞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HCV感染患者免疫细胞部分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程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研究与正常人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频数情况,了解HCV感染对其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IL-10、IFN... 目的研究与正常人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免疫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频数情况,了解HCV感染对其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IL-10、IFN-γ、TNF-α及IL-4流式抗体进行细胞内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Calibur软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CV感染患者分泌IL-10、IFN-γ、IL-4的细胞频数在CD4+CD8-T细胞、CD4-CD8+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均发生明显下降;分泌TNF-α的细胞频数在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出现下降;HCV感染患者NK细胞、NKT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细胞频数较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下降得更加明显。结论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明显减低;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是抗HCV感染免疫治疗过程中需要调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IFN- γTNF- αIL-4 HCV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模拟HCVHVR1免疫7肽对树突状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程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刺激的条件下,健康志愿者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7P共同孵育培养后,应用流式抗体进行DC细胞表型及细胞...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刺激的条件下,健康志愿者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7P共同孵育培养后,应用流式抗体进行DC细胞表型及细胞内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Calibur软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7P刺激组代表mDC(髓样树突状细胞)成熟的Lin1-HLA-DR+CD11c+CD83+细胞的频数明显下降(P=0.001),代表p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成熟的Lin1-HLA-DR+CD123+CD83+细胞的频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代表mDC分泌功能的IL-12在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均未检测出来。结论7P对DC无明显的激活作用。7P对免疫效应细胞产生作用可能不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而直接作用于免疫效应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HCVHVR1免疫7肽 树突状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石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FN-γ和IL-10。结果:和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相比,完全应答者血清中IFN-γ明显下降;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IL-10在应答点6个月后发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有效清除病毒的同时,发生完全应答患者分泌IFN-γ的能力恢复正常,IL-10仍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 乙肝病毒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模拟HCV HVR1免疫7肽对HCV感染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程云 陈黎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刺激条件下,HCV感染者免疫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分离HC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7P共同孵育培养后,应用IL-10、IFN-γ、TNF-α抗体进行细胞内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Calibur... 目的了解在模拟HCV HVR1免疫7肽(7P)刺激条件下,HCV感染者免疫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分离HC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7P共同孵育培养后,应用IL-10、IFN-γ、TNF-α抗体进行细胞内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FACSCalibur软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肝硬化组CD4+CD8-T细胞和CD4-CD8+T细胞以及肝炎组的CD4+CD8-T细胞分泌INF-γ明显升高,NK及NKT细胞组也明显升高;肝硬化组CD4+CD8-T细胞及CD4-CD8+T细胞分泌IL-10明显升高,而所有的NK及NKT细胞组则明显下降;NK及NKT细胞分泌TNF-α明显升高。结论7P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改变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方式,可能有利于清除病毒的同时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类 7P 肝炎抗体 丙型 免疫学试验 肽类 7P 肝炎抗体 丙型 免疫学试验
下载PDF
HCV感染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春辉 程云 《传染病信息》 2007年第5期281-283,共3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HCV感染后有80%以上的急性病例转变为慢性持续感染,且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细胞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HCV感染...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HCV感染后有80%以上的急性病例转变为慢性持续感染,且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细胞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HCV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涉及到的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D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细胞因子 抗HCV 感染过程 特异性细胞免疫 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持续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