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弧形切口切除胸椎巨大哑铃形神经鞘瘤1例分析
1
作者 邹小丽 宋显吉 +3 位作者 巩金辉 于兵 王旭 毕明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66-1368,共3页
胸椎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这种类型的神经鞘瘤起源于脊神经根,通常从椎间孔发出。它可以发生在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通常是单个肿瘤,并且可能会出现囊变。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部分位于椎间孔的外侧,并延伸至胸腔内[1... 胸椎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这种类型的神经鞘瘤起源于脊神经根,通常从椎间孔发出。它可以发生在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通常是单个肿瘤,并且可能会出现囊变。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部分位于椎间孔的外侧,并延伸至胸腔内[1-2]。临床上巨大神经鞘瘤病例较罕见,此种罕见病例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确定在其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罕见病例 脊神经根 弧形切口 术前诊断 椎间孔 囊变 椎管内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晓利 毕明超 +2 位作者 张佳宇 宋显吉 宋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07-2008,共2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2眼)NVG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 d后应用多波长激光进行PRP。结果 32眼PRP顺利完成,眼压不同程度下降,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雷珠...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2眼)NVG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 d后应用多波长激光进行PRP。结果 32眼PRP顺利完成,眼压不同程度下降,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RP治疗NVG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术后钛笼下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萌 朱灏宇 +3 位作者 朱庆三 刘昊川 宋显吉 张伯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3d内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所拍摄的颈椎X线平片,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与术后3d内融合节段相比高度变化,将患者分为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与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测量并分析两组间撑开角、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7例(38.64%)患者纳入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27例(61.36%)患者纳入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下沉组与未下沉组之间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钛笼倾斜角增加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1.065,1.374),P<0.05]。结论:钛笼下沉为ACCF术后常见的现象。钛笼倾斜角为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该角度>8.6°将增加钛笼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 并发症 钛笼下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胫骨骨巨细胞瘤根治术后多发胸腰椎转移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野 朱庆三 +7 位作者 刘昊川 宋显吉 刘宇龙 朱朋飞 夏子博 栾双蔚 邬佼汐 武云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3期515-517,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以主诉“右小腿肿痛伴活动受限3天”入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及明显体重减轻。查体:右胫骨近端外侧明显肿胀,肤色略红,压痛(+),触之无波动感、搏动感及活动感,皮温较健侧略高,X线片示右侧胫骨平台外侧骨质破坏,边...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以主诉“右小腿肿痛伴活动受限3天”入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及明显体重减轻。查体:右胫骨近端外侧明显肿胀,肤色略红,压痛(+),触之无波动感、搏动感及活动感,皮温较健侧略高,X线片示右侧胫骨平台外侧骨质破坏,边缘不清,腓骨头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图1A)。穿刺病理见少许单核细胞及多核细胞,考虑为骨巨细胞瘤。诊断:右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于2013年1月29日行右胫骨近端肿物切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图1B)。组织病理结果符合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术后患者未行相关预防复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胫骨近端 预防复发 波动感 右小腿 骨质破坏 搏动感 胫骨平台
下载PDF
不同长度钛笼植骨对山羊椎体融合的影响
5
作者 黄飞 高忠文 +3 位作者 张云峰 宋显吉 朱庆三 武云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7-1113,共7页
目的 :通过切除不同长度的山羊椎体,构建腰椎切除的山羊模型,观察不同长度的钛笼对椎体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15只,体重25~35kg,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构建经前路L3椎体为中心腰椎椎体切除融合的山羊动物模型,根据切除椎体长度分... 目的 :通过切除不同长度的山羊椎体,构建腰椎切除的山羊模型,观察不同长度的钛笼对椎体植骨融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15只,体重25~35kg,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构建经前路L3椎体为中心腰椎椎体切除融合的山羊动物模型,根据切除椎体长度分为A组(切除0.5个椎体)、B组(切除1个椎体)和C组(切除1.5个椎体),选取合适长度钛笼,将切除的椎体去除软组织后钛笼植骨。术后14d静脉采血,比较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3组间的表达水平。4个月后处死山羊,测定钛笼内距骨接触面不同距离(0mm,5mm,10mm)椎体的相对CT值,分析植骨愈合情况。利用力学测试仪检测椎体标本前屈、后伸、侧弯、扭转等不同运动状况下的变形及位移,三维CT扫描提供的数据造模,进行有限元分析。丽春红染色观察钛笼内距骨接触面不同距离骨小梁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4d,A组的BGP、BALP、BMP-2、TGF-β和VEGF表达水平(OD值分别是0.271±0.032、0.522±0.060、0.306±0.046、0.314±0.055和0.364±0.033)均显著低于B组(OD值分别是0.657±0.085、1.360±0.145、0.775±0.065、0.767±0.068和1.037±0.039)和C组(OD值分别是0.664±0.041、1.348±0.113、0.741±0.066、1.038±0.079和1.280±0.067)(P<0.05)。A、B、C三组钛笼和骨接触面0mm处相对CT值分别为0.82±0.13、0.75±0.12、0.40±0.06,距离骨接触面5mm处相对CT值分别为0.57±0.11、0.52±0.03、0.26±0.05,距离骨接触面10mm处,相对CT值分别为0.42±0.07、0.28±0.08、0.14±0.03,与距接触面0mm处比较,5mm处、10mm处相对CT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力学检测和有限元分析法显示:A、B、C三组在扭矩为1N·m时,扭角分别为1.23±0.12、2.53±0.19、3.93±0.27,扭矩为3N·m时,扭角分别为4.05±0.39、10.26±0.90、13.78±0.81,扭矩为5N·m时,扭角分别为8.65±0.69、21.15±1.62、26.45±2.29。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较短的钛笼植骨山羊模型中外周血中促进骨生长相关因子表达低,植骨区域融合强度大,椎体间稳定性好。组织学切片检测显示钛笼内骨小梁生长情况随距离钛笼界面的距离越远,骨小梁的生长情况逐渐变差,而且随着钛笼的变长,钛笼内骨小梁生长也变得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笼植骨 椎体融合 生物力学 山羊
下载PDF
三维CT测量骶2椎弓根螺钉置钉角度的影像学研究
6
作者 宋显吉 毕明超 +2 位作者 刘昊川 孙嘉阳 武云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599-1600,共2页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当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脊柱疾病患者重建稳定的骨骼结构具有明显和确实的临床意义。骶骨与胸、腰椎的椎弓根在解剖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由于没有明显的椎弓根,在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往往进钉角度的选择上较为困难。同...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当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脊柱疾病患者重建稳定的骨骼结构具有明显和确实的临床意义。骶骨与胸、腰椎的椎弓根在解剖特征上存在明显不同,由于没有明显的椎弓根,在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往往进钉角度的选择上较为困难。同时腰骶部脊柱序列稳定性重建的研究多集中在S1椎弓根上,但若S1椎体出现骨折、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固定 三维CT测量 影像学 置钉 临床意义 脊柱疾病 固定技术 骨骼结构
下载PDF
1例脊柱黄色素瘤临床分析
7
作者 宋显吉 武云涛 +3 位作者 尹若峰 宋萌 孙浩罡 朱庆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期148-149,共2页
1临床资料 焦XX,男,7岁,因“腰背部疼痛两个月,加重一周”于2013年6月22日收入我院,患儿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理疗、止痛等对症治疗,疼痛症状缓解。期间间断疼痛。一周前患者自诉疼痛症状... 1临床资料 焦XX,男,7岁,因“腰背部疼痛两个月,加重一周”于2013年6月22日收入我院,患儿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理疗、止痛等对症治疗,疼痛症状缓解。期间间断疼痛。一周前患者自诉疼痛症状加重,且无意间发现患者腰背部左侧某处皮肤略高于右侧,于他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后示“胸腰椎占位性病变”。既往患儿2013年1月于“长春市口腔医院”行下颌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皮样囊肿”。入院专科查体:未查及感觉平面,胸腰段按压痛及叩击痛阳性,身体前屈受限,前屈状态下胸腰段棘突左侧可触及一略高于皮肤鸡蛋大小肿物,双侧骶棘肌痉挛,左侧股四头肌肌力IV+,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胸腰椎 CT::胸12、腰1椎体、胸12左侧椎板及腰1左侧椎弓、椎板骨质破坏。局部可见团块状肿物影,边界较清,周围部分骨质边缘硬化。(见图1)胸腰椎核磁及增强示:病灶大小约4.3 cm×3.1 cm×5.1 c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略不均匀强化,病变向椎管内、外突出,相应水平硬膜囊及脊髓明显受压向对侧移位,左侧胸12-腰1、腰1-2椎间孔显示不清。(见图2)后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肿物组织取病理,结果回报:镜下为含有巨细胞病变,其内可见泡沫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不除外肿瘤性病变。诊断:胸腰椎占位性病变。入院经完善检查后于2013年6月30日手术治疗。术中分离左侧肌肉内瘢痕组织,可见鸡蛋大小肿物与肌肉分界不清,色浅黄,实性,沿分界模糊处外缘分离肿物,胸12、腰1部分椎板组织缺失,腰1左侧椎弓根及关节突消失,钝性分离肿物,有部分黄白质脆物质流出,充分清除肿物,留做病理。术后病理切片所见:黄色瘤样巨细胞病变。(见图3)慢病理结果回报:黄色素瘤。随访至今4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瘤 临床分析 腰背部疼痛 肿物切除术 占位性病变 下肢肌张力增高 超声引导下穿刺 脊柱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颈椎过伸性损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郝志伟 尹飞 +5 位作者 李然 赵昆池 宋显吉 罗集贤 赵奕 朱庆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2期305-307,共3页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外力作用下或由于颈椎的挥鞭样动作使得颈椎过度仰伸,从而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该病于1945年由Davis首次报告,此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外力作用下或由于颈椎的挥鞭样动作使得颈椎过度仰伸,从而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该病于1945年由Davis首次报告,此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日趋增多。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人们都已研究,然而对于预后分析却缺乏深入了解。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71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发病机制、基础病变与外力大小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预后因素分析 年龄 发病机制 水平方向 预后分析 临床资料 基础病变
下载PDF
颈椎椎管内多节段骨软骨瘤1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一行 张伯寅 +2 位作者 宋显吉 武云涛 朱庆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4期720-72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65岁,男性,以"右侧躯体感觉异常伴四肢麻木无力1年余"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躯干及双侧上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且双手活动不灵,行走有踩棉感,均以右侧为著。患者曾于外院行保守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关键词 骨软骨瘤 多节段 椎管内 颈椎 进行性加重 临床资料 四肢麻木 感觉异常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胸腰椎骨折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隋喆 宋显吉 +1 位作者 马一行 李新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2期2187-2188,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疾病[1]。由于AS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和生物力学变化,导致AS患者在受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发生骨折[2]。现对我科收治的1例AS颈椎骨折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颈椎骨折 病例报道 结缔组织 生物力学变化 血清阴性 病理改变
下载PDF
罕见儿童胸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
11
作者 孙浩罡 李野 +3 位作者 张云峰 武云涛 宋显吉 刘景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2期316-31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主诉"行走无原因经常跌倒伴腰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胸10、11棘突压痛及叩击痛,未查及明显感觉平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胸腰段增强MR:增强扫描示胸10、1...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主诉"行走无原因经常跌倒伴腰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胸10、11棘突压痛及叩击痛,未查及明显感觉平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胸腰段增强MR:增强扫描示胸10、11椎体椎管内可见结节状高信号,边界清晰,以宽基底与局部硬膜相连,局部脊髓受压,病灶下缘似可见脊膜尾征(见图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血管周细胞瘤 椎管内 BABINSKI征 儿童 腰背部疼痛 腱反射活跃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胸椎连续多节段骨巨细胞瘤1例
12
作者 王开敏 宋显吉 +4 位作者 刘昊川 汤津池 叶仲夺 武云涛 朱庆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3期513-515,共3页
骨巨细胞瘤(GCTB)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1-3],主要发生在四肢长骨的干骺端,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脊柱中发生的GCTB很少见,占脊柱肿瘤的1.4%-9.4%[4-6]。脊柱巨细胞瘤临床常见于骶尾骨,其次是腰椎,胸椎和颈椎。现将我院诊治的胸椎... 骨巨细胞瘤(GCTB)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1-3],主要发生在四肢长骨的干骺端,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脊柱中发生的GCTB很少见,占脊柱肿瘤的1.4%-9.4%[4-6]。脊柱巨细胞瘤临床常见于骶尾骨,其次是腰椎,胸椎和颈椎。现将我院诊治的胸椎连续多节段GCTB 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于2018年4月23日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四肢长骨 脊柱肿瘤 胸背部疼痛 多节段 骶尾骨 干骺端 骨肿瘤
下载PDF
青少年血管周细胞瘤术后脊柱反复后突1例报告
13
作者 张瀚雷 李野 +2 位作者 宋显吉 李健 刘景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2期374-376,共3页
脊椎交界性后突包括近端交界性后突及远端交界性后突,是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伴有背部疼痛、不平衡、畸形外观,加速相邻阶段退变等症状,我院收治一例青少年血管周细胞瘤术后反复出现后突畸形1例,术后两年内先后出现远端交界... 脊椎交界性后突包括近端交界性后突及远端交界性后突,是脊柱矫形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伴有背部疼痛、不平衡、畸形外观,加速相邻阶段退变等症状,我院收治一例青少年血管周细胞瘤术后反复出现后突畸形1例,术后两年内先后出现远端交界性后突及近端交界性后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后 血管周细胞瘤 脊柱矫形 青少年 反复 后突畸形 交界性 背部疼痛
下载PDF
术中曲度重建对伸展位K线阳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影响
14
作者 宋显吉 王旭 +4 位作者 刘丹丹 郑晟源 李嗣宪 朱庆三 武云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颈椎曲度并行肌肉重建的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伸展位K线阳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标准位K线阴性且伸展位K线阳性的50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术中调整颈椎曲度并行肌肉重建的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伸展位K线阳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行颈椎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标准位K线阴性且伸展位K线阳性的50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患者术中未调整颈椎曲度(常规重建组),25例患者术中调整颈椎曲度(曲度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颈椎生理曲度(CLA),以及术后3个月出现抬头无力和轴性症状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常规重建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10.9±0.7)分提高到(14.4±0.7)分,JOA评分改善率为(56.7±11.4)%;CLA由术前的10.3°±1.0°提高到11.2°±0.9°;术后3个月曲度重建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的(10.8±0.7)分提高到(15.0±0.5)分,JOA评分改善率为(68.3±7.1)%;CLA由术前的10.4°±0.8°提高到14.7°±1.2°。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CLA及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出现抬头无力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调整颈椎曲度并行肌肉重建的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标准位K线阴性且伸展位K线阳性的颈椎OPLL能够改善患者术后CLA,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双开门椎管成形术 K线
下载PDF
累及枢椎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槽角度的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显吉 朱灏宇 +6 位作者 陈晶 尹若峰 武云涛 孟春阳 孙嘉阳 黄飞 朱庆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1-617,共7页
目的 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最小... 目的 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在冠状面各节段椎板正中层面,定位椎板上缘与棘突交界处内外侧骨皮质连线的中点,以及椎板下缘与下关节面交界处连线的中点,穿过两中点的直线为椎板中轴线.开槽点(A点)选择在关节面与椎板交界的外侧骨皮质处,在开槽点垂直于椎板中轴线开槽,槽沟延长线为理想开槽角度线(X线);X线与正中矢状线(Y线)夹角为理想开槽角(α角).在各节段椎弓根最厚层面,开槽点处做椎管最外侧缘切线(Z线),与Y线的夹角为最小安全开槽角(β角).测量C2-7各节段双侧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测量角度精确至0.01°.根据颈椎不同节段、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2~7各节段α角分别为42.37°±2.53°、37.45°±3.36°、37.20°±3.59°、37.99°±2.99°、37.78°±3.59°、40.16°±2.41°;β角分别为35.50°±1.21°、14.83°±2.72°、15.23°±2.94°、15.18°±2.96°、14.93°±2.29°、20.16°±2.74°.C2与C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与C3~6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间α、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α角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角男性C7为20.68°±2.67°,女性为18.67°±2.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义.结论 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需减压C2节段时,其开槽角应较C3~7增大;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需减压节段开槽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枢椎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局部植入促进大鼠长骨干骨折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磊 宋显吉 尹若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11-2213,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NELL-1)促进大鼠长骨骨折愈合能力,评估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骨痂形成.方法 制作Sprague-Dawley大鼠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在骨折断端位置植入含NEL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β-磷酸钙复... 目的 观察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NELL-1)促进大鼠长骨骨折愈合能力,评估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骨痂形成.方法 制作Sprague-Dawley大鼠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在骨折断端位置植入含NEL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β-磷酸钙复合物,术后1、2、3、4周分别行手术部位X线摄片,对骨折愈合和骨痂形成量化分析.t检验比较NELL-1和BMP-2促进骨折愈合评分和骨痂形成评分;方差分析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段骨折愈合趋势及骨痂形成趋势.结果 NELL-1和BMP-2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大鼠桡骨中段骨折愈合,第4周骨折愈合评分达4分者均超过50%,NELL-1和BMP-2促进哺乳动物长骨干部骨折愈合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2~3周时,NELL-1组骨痂形成评分均值为2.5分,与BM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后期(3~4周),NELL-1组形成骨痂评分均值均<1.5分,低于于BMP-2组均值(P<0.05).结论 NELL-1是一种具有可靠促进骨折愈合和新骨生成能力的生物活性蛋白,它在形成较小骨痂的情况下,能发挥与BMP-2相当的促进骨折愈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表皮生长因子样分子-1 骨折愈合 骨痂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并发脑积水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尔维 朱庆三 +6 位作者 刘昊川 宋显吉 王野 汤津池 李新鹤 朱朋飞 武云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7期3040-3041,共2页
患者男,52岁,以“无明显诱因步态异常半年”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体检:行走不稳,双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髌阵挛阳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6分。颈椎MRI示C3-7椎间盘突出,相应间盘水... 患者男,52岁,以“无明显诱因步态异常半年”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体检:行走不稳,双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髌阵挛阳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6分。颈椎MRI示C3-7椎间盘突出,相应间盘水平椎管狭窄,硬膜囊前缘及部分脊髓受压,脊髓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脑积水 脑脊液漏 椎间盘突出 并发 术后 入院体检 反射亢进
原文传递
甲状腺手术并发颈部脊髓损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仲夺 朱庆三 +6 位作者 刘昊川 宋显吉 汤津池 王野 李新贺 朱朋飞 武云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19,共2页
患者女性,52岁,因"甲状腺术后双手伴双下肢活动障碍1d"于2017年5月21日急诊入院。1个月前患者颈部发现一活动结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未行颈椎相关检查)不排除甲状腺癌。入当地医院后询问病史无颈部不适及四肢麻木... 患者女性,52岁,因"甲状腺术后双手伴双下肢活动障碍1d"于2017年5月21日急诊入院。1个月前患者颈部发现一活动结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未行颈椎相关检查)不排除甲状腺癌。入当地医院后询问病史无颈部不适及四肢麻木无力、踩棉感等症状,颈椎及神经系统体检示:颈椎曲度变直、序列及活动度正常,颈部无压痛、叩击痛,未查及感觉异常平面,四肢感觉及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完善术前准备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静脉麻醉状态下使用喉镜辅助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麻醉完成后取颈椎背伸体位,充分暴露术野。手术时间约80min。术后麻醉师唤醒患者,患者自诉双下肢伴双手活动障碍,双上肢感觉针刺、麻木感,初考虑患者意识尚未清醒,30min后患者意识清晰,查双下肢和双手无明显活动,症状无明显改善,于当地医院急行颈椎X线检查及颈椎CT后未见明显异常,后转入普通病房详观,2d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急诊转入我院行进一步治疗。入院体检:颈椎生理曲度略直,序列如常,颈部前方横切口,敷料包扎,负压引流,颈部无明显压痛、叩击痛,感觉平面在胸骨角水平,双前臂及手部感觉针刺、麻木感,四肢肌肉张力不高,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4级,双侧肱三头肌肌力3+级,双手握力0级,双下肢各肌肌力0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正常引出,双侧肱三头肌反射未引出,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余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日本骨科协会评分3分(17分法)。颈椎MRI示C4~7椎间盘向后突出,以C5~6椎间盘水平为著,黄韧带无肥厚,C4~7椎体后方水平颈髓内可见条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脊髓水肿影(图1)。C5~6椎间盘水平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图2)。颈椎CT示颈椎曲度变直,局部反张,诸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以C6椎体为主;C4~7椎间盘突出伴相应椎管狭窄,以C5~7为著(图3)。结合相关检查及体检,诊断为颈部脊髓损伤、四肢不全瘫、颈椎管狭窄症、甲状腺术后,收入我院拟行急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脊髓损伤 甲状腺手术 颈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黄韧带肥厚 颈椎曲度 四肢麻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