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头晕、肢体麻木首诊于神经内科的顽固性低钠血症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旋 宋林敬 +3 位作者 李璇玑 任艳艳 安金 吕佩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48,共2页
1 病例报告患者64岁,男性,主因“头晕8 d”入院。患者于入院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症状,伴口角及四肢麻木感,无天旋地转感,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耳聋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片,症状未见... 1 病例报告患者64岁,男性,主因“头晕8 d”入院。患者于入院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症状,伴口角及四肢麻木感,无天旋地转感,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耳聋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自行服用硝苯地平片,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肾上腺危象 头晕 呕吐
下载PDF
脂肪保护性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林敬 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6-958,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特点,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感染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深入研...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特点,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感染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深入研究,给脑血管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靶点。脂肪因子的发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肪因子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保护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病理机制 治疗靶点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4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文娣 吕玉丹 +2 位作者 牟静静 宋林敬 孙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对44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脑电图(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认知障碍门诊的44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临床痴... 目的对44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脑电图(EE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认知障碍门诊的44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4 h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EEG异常率84.1%,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单侧或双侧颞区出现不同程度尖波、尖慢波、棘波和棘慢波发放,以右侧颞区为主。AD患者EEG异常程度与病程及认知功能减退程度相平行。结论 EEG可作为反映AD患者认知功能较为可靠的客观指标,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 脑电图(EEG)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缺氧预适应对体外培养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存在一个时间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 王志成 +1 位作者 宋林敬 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缺氧预适应对谷氨酸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同时探索一定缺氧浓度下最佳保护作用的缺氧时间。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元,确立谷氨酸损伤模型,对培养至第7天的细胞进行8%氧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缺氧预适应及谷氨... 目的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缺氧预适应对谷氨酸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同时探索一定缺氧浓度下最佳保护作用的缺氧时间。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元,确立谷氨酸损伤模型,对培养至第7天的细胞进行8%氧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缺氧预适应及谷氨酸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O2缺氧4-8 h,皮质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O2缺氧4-8 h对谷氨酸损伤模型中的原代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至少可持续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适应 神经元体外培养 谷氨酸损伤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125)I粒子治疗癌性臂丛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的价值
5
作者 裴晓路 高贞 +4 位作者 宋林敬 底彦 张利娟 刘泽洲 张宏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来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对癌性臂丛神经压迫所致疼痛及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行^(125)I粒子治疗癌性臂丛神经损伤的8例患者(男女各4例, 年龄58~63岁), ...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来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对癌性臂丛神经压迫所致疼痛及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行^(125)I粒子治疗癌性臂丛神经损伤的8例患者(男女各4例, 年龄58~63岁), 采用疼痛数字评价(NRS)量表及运动功能评定(F-M)量表评估患者的患肢疼痛及运动障碍情况, 应用电生理监测肌皮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及运动支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传导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8例患者均为中重度疼痛(6例伴运动功能障碍), 术前及术后3个月NRS评分分别为(5.9±1.0)和(3.3±1.7)分(t=4.93, P=0.002), F-M评分分别为(44.8±7.6)和(54.8±5.7)分(t=-3.52, P=0.017)。电生理结果显示, 7例患者病灶累及臂丛下干, 1例患者累及臂丛上干。术前及术后3个月尺神经运动支传导速度分别为(47.2±2.6)和(59.7±8.2) m/s(t=-3.17, P=0.034), 感觉支传导速度为(41.8±1.2)和(56.0±5.7) m/s(t=-5.82, P=0.001), 神经传导速度较术前升高。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对因臂丛神经受压导致的癌性疼痛及运动障碍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电生理前后变化可定量监测臂丛神经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病 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神经电生理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