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召开 |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
|
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上) |
宋永毅
|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
1996 |
6
|
|
3
|
老舍之死和中国文人的古典生命观 |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8 |
1
|
|
4
|
北平风俗与中国人的性格——老舍的风俗研究 |
宋永毅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5
|
世界性“老舍热”与各民族审美方式的异同 |
宋永毅
|
《文史哲》
|
1987 |
1
|
|
6
|
老舍作品中性爱描写的主体探源 |
宋永毅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7
|
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下) |
宋永毅
|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
1997 |
1
|
|
8
|
近来荧屏和观众的性心理 |
宋永毅
|
《社会》
|
1985 |
0 |
|
9
|
新文学的惯性与旧传统的痕迹——兼论老舍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
宋永毅
|
《中州学刊》
|
1987 |
0 |
|
10
|
对现代文学的年龄心理断想 |
宋永毅
|
《中州学刊》
|
1986 |
0 |
|
11
|
老舍创作的运思型范和语言结构 |
宋永毅
|
《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2
|
重大突破后的徘徊——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革命的思考(摘要) |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6 |
0 |
|
13
|
从激励机制的运用看以人为本 |
江涛
邓晓风
宋永毅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
2004 |
3
|
|
14
|
文学重心的探寻——吴士余系列论文《小说形象导论》札记 |
宋永毅
|
《文艺评论》
|
1988 |
0 |
|
15
|
“仕”与“隐”:北平士大夫文化的两极——北平文化与老舍作品中的中国人性格之一 |
宋永毅
崔明芬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8 |
0 |
|
16
|
神思与沉思——论诗人、学者陈慧桦的写作道路 |
宋永毅
|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
1996 |
0 |
|
17
|
老舍研究的历史回顾(1928-1976) |
史承钧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8 |
3
|
|
18
|
《猫城记》——老舍创作和世界观发展的重要标志 |
А.安基波夫斯基
宋永毅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7 |
2
|
|
19
|
当代小说中的性心理学 |
宋永毅
|
《文学评论》
|
1985 |
10
|
|
20
|
进入多维视野的老舍——近年来老舍研究述评 |
宋永毅
|
《文学评论》
|
1985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