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迎接文学创作大繁荣的新局面
1
作者 宋汎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5年第3期49-50,共2页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书记处致词之后, 来自全国各地的八百多名会员代表当即报之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既是表达他们对党中央关怀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者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也是抒发他们自己无比兴...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胡启立同志代表党中央书记处致词之后, 来自全国各地的八百多名会员代表当即报之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既是表达他们对党中央关怀文学创作和文学工作者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也是抒发他们自己无比兴奋的心声。文艺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工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 文艺创作 经济体制改革 时代精神 文学主张 中国作协 文学流派 精神生活
下载PDF
要反映新时代的风貌——从市文联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说起
2
作者 宋汎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4年第4期33-34,共2页
一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北京市文联决定举办一次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的实际行动,迎接这一大庆。这次征文,对应征作品在题材上作了一些限制,要求反映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 一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北京市文联决定举办一次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的实际行动,迎接这一大庆。这次征文,对应征作品在题材上作了一些限制,要求反映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主要是首都地区的现实生活。所以要作这样的限制,不仅是出于迎接国庆的需要,同时也想借此推动一下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作品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征集 评奖活动 文艺创作 首都地区 现实生活 北京市文联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品创作 “伤痕文学” 思想脉搏
下载PDF
男子汉的风格
3
作者 宋汎 《北京政协》 1998年第6期24-25,共2页
一 1934年夏天,萧军和萧红从日本关东军统治下的哈尔滨逃往青岛,并在那里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当年年底,他们又奔往上海,和左翼文学的统帅鲁迅汇合。二萧在上海期间,和鲁迅先生的过从甚密,得到过先生的许多支持和帮助... 一 1934年夏天,萧军和萧红从日本关东军统治下的哈尔滨逃往青岛,并在那里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当年年底,他们又奔往上海,和左翼文学的统帅鲁迅汇合。二萧在上海期间,和鲁迅先生的过从甚密,得到过先生的许多支持和帮助。萧军初到上海时,对那里的环境不太习惯,有些人也看不惯他,觉得他“一身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鲁迅 王实味 风格 左翼文学 毛泽东 批判 生死场 关东军 萧红
原文传递
爱惜人才的廖沫沙
4
作者 宋汎 《北京政协》 1997年第5期40-41,共2页
廖沫沙同志逝世已经六年了。前几年我曾写过一点纪念文字,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最近由于一件事情的触发,我回忆起他在爱惜人才方面的真知灼见和可贵品格,感到由衷的敬佩。 1955年初我刚到北京市委教育部工作的时候,廖沫沙是部长。当年,我... 廖沫沙同志逝世已经六年了。前几年我曾写过一点纪念文字,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最近由于一件事情的触发,我回忆起他在爱惜人才方面的真知灼见和可贵品格,感到由衷的敬佩。 1955年初我刚到北京市委教育部工作的时候,廖沫沙是部长。当年,我曾随他走访过一些学校。每到一处他总要问到教师队伍的情况,例如教师的总体素质如何,有没有比较突出的人才,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等等。有一次,在一所中学里,校长是个老干部,当他汇报教师队伍状况时,曾以极为不满的口气谈到一个教师的“问题”,说他“教学上还可以”,但是个“刺儿头”,骄傲自大,爱出风头,经常“引经据典”地和校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惜人才 女教师 总体素质 教师队伍 老教师 队伍状况 老干部 教育部 北京市 教学
原文传递
我丢失了那本偷来的书
5
作者 宋汎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6年第9期67-68,共2页
最近整理书柜时我没有找到那本书,没有找到那本启迪过我的心智、慰藉过我的灵魂的书。那是一本很旧很破的书。严格地说,那本书是我偷来的。那是1969年夏天,当市属机关完成了所谓“斗批改”之后。广大干部几乎全部下放到郊区农村去劳动改... 最近整理书柜时我没有找到那本书,没有找到那本启迪过我的心智、慰藉过我的灵魂的书。那是一本很旧很破的书。严格地说,那本书是我偷来的。那是1969年夏天,当市属机关完成了所谓“斗批改”之后。广大干部几乎全部下放到郊区农村去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被分配到密云库北一个深山区的小村里。回想当时的心情,可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对自己来讲,运动总算告一段落,再用不着天天坐在屋里冥思苦想,写批判稿,写自我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改造 自我检查 郊区农村 贫下中农 再教育 书柜 批判 冰心 作品 整理
原文传递
美的使者——小记刘明源先生
6
作者 宋汎 《北京政协》 1996年第12期44-45,共2页
他长得并不出众,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说话慢条斯理的,走路也是慢慢腾腾的。但我这人有时相信第一感觉,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忠厚和实在。我认识他也并不久,是在1993年北京市政协八届一次全会上。有一次开会时我俩坐得很近,我是新委员,... 他长得并不出众,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脸,说话慢条斯理的,走路也是慢慢腾腾的。但我这人有时相信第一感觉,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忠厚和实在。我认识他也并不久,是在1993年北京市政协八届一次全会上。有一次开会时我俩坐得很近,我是新委员,多少有些拘束,他主动探过身子小声问我:“您怎么称呼?”我说了自己的名字,并相互交换了名片,于是我知道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叫刘明源。我虽然喜欢民乐,但并不真懂,听得不多,和民乐界人士的接触也少。因此刘明源这个名字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 中央音乐学院 使者 北京市 政协 名字 开会 全会 认识 交换
原文传递
你吐出了最后的一根丝——悼杨沫大姐
7
作者 宋汎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6年第3期20-22,共3页
一11月30日上午我从外地归来,听到你病情告危的消息,当天下午我赶到医院里去。和往常不同的是,你的病房外面坐着一个护士,见我来了她站起来,让我看她手中的牌子,我匆匆地扫了一眼。
关键词 杨沫 抗日战争 病房 作家 文艺作品 心脏病 创作态度 眼睛 护士 医院
原文传递
你吐出了最后的一根丝——悼杨沫大姐
8
作者 宋汎 《北京政协》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一 11月30日上午我从外地归来,听到你病情告危的消息,当天下午我赶到医院里去。和往常不同的是,你的病房外面坐着一个护士,见我来了她站起来,让我看她手中的牌子。我匆匆地扫了一眼,上面写着请探视者不要久留之类的话。我感到问题的严重... 一 11月30日上午我从外地归来,听到你病情告危的消息,当天下午我赶到医院里去。和往常不同的是,你的病房外面坐着一个护士,见我来了她站起来,让我看她手中的牌子。我匆匆地扫了一眼,上面写着请探视者不要久留之类的话。我感到问题的严重,心情一下子黯淡下来。我走进去,你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在接受输氧和输液。当李蕴昌同志趴在你耳边告诉你我来看你的时候,你睁开了有些失神的眼睛。“我就要告别人世了,也许今天晚上都过不去”,“我还有话跟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沫 抗日战争 眼睛 病房 作家 文艺作品 心脏病 护士 创作态度 输液
原文传递
丰硕的成果,闪光的品格——献给著名老作家骆宾基同志
9
作者 宋汎 《北京政协》 1994年第7期35-37,共3页
1981年夏天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曾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你的外部形象,你的谈吐,你的直率的性格,都和我的想象太不相同了。在此之前,我读过你的小说《北望园的春天》、《寂寞》和《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这些作品,尤其是那篇《北... 1981年夏天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曾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你的外部形象,你的谈吐,你的直率的性格,都和我的想象太不相同了。在此之前,我读过你的小说《北望园的春天》、《寂寞》和《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这些作品,尤其是那篇《北望园的春天》,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作品写的是抗战时期滞留在后方的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憧憬,你那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文字,令我拍案叫绝。这样一来,不知怎么,我想象中的你就是一位面目清癯、谈吐幽雅、性格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形象 次见 你那 金文新考 唯美派 刘绍棠 四条汉子 周扬 人物春秋 短篇小说集
原文传递
萌动
10
作者 宋汎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4年第4期38-46,共9页
星期六晚上,丁宽十点钟就躺下了。他有意识早睡,以便养精蓄锐,明天好去见市长,要房子。按说,自195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也调过两次房子。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和三个青年教师合住一间集体宿舍,当时他生活得很好,没感到有什么不便之处。196... 星期六晚上,丁宽十点钟就躺下了。他有意识早睡,以便养精蓄锐,明天好去见市长,要房子。按说,自195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也调过两次房子。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和三个青年教师合住一间集体宿舍,当时他生活得很好,没感到有什么不便之处。1961年他结婚时,学校把后院的一间平房分给了他。他自然极为感动,觉得此生的住房问题算解决了。为此他专门向党支部写了感谢信,表示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到1962年孩子出世,跟着,母亲从农村来帮他带孩子,他开始感到这一间平房的狭小和不便了,连夫妻作爱也得受这狭小空间的限制,不得不采取见缝插针的方针。母亲是个明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宽 青年教师 天伟 大饭店 一只手 口号声 告诉我 一个人的遭遇 中学时代 艺术力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