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MRI评估过伸性颈椎损伤发生过程中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相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宋沛松 韩伟 +6 位作者 崔华中 陈丽卿 欧阳甲 齐伟力 孔抗美 王新家 黄铿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6期5561-5563,i003,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3~7前间隙及椎管、椎体矢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失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4以下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椎体水平三位置中测得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在椎间隙水平,因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的影响则相反为:过屈>中立>过伸,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组有14例颈椎管狭窄其椎管、椎体比值<0.75,占45.16%(14/31)。结论:过伸位时颈脊髓和硬膜囊直径变粗,加上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和后方折叠内陷黄韧带致椎管容积相对狭窄加重,是过伸性颈椎损伤产生的机制所在,且常发生于下颈椎。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更易患过伸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核磁共振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IL-1β在颈椎病大鼠颈脊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3 位作者 齐伟力 王新家 韩伟 黄铿 《中医正骨》 2006年第2期3-5,共3页
为探讨IL-1β在颈椎病大鼠颈脊髓的表达及意义。将4月龄SD大鼠96只,破坏颈椎后柱稳定性后分别饲养3、5个月,用斜板试验评价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颈椎间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测定颈脊髓IL-1β的表达,... 为探讨IL-1β在颈椎病大鼠颈脊髓的表达及意义。将4月龄SD大鼠96只,破坏颈椎后柱稳定性后分别饲养3、5个月,用斜板试验评价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颈椎间盘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测定颈脊髓IL-1β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斜板试验评价运动功能,3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斜板角度为75.4±3.8及46.4±6.5,5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斜板角度为74.9±4.0及45.1±7.2;C(±5)、C(5-6)椎间盘退变程度Miyarmoto分级评分结果,3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为1,32±0.39及2.10±0.58,5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为1.39±0.69及3.98±0.84。经斜板试验及组织学观察,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病大鼠颈脊髓IL-1β的阳性细胞数3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为1.98±2.01及26.56±2.65,5个月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为2.31±2.鹌及32.01±2.98;Westem Blot法测定颈脊髓不同组间IL-1β的表达,用图象处理系统ECL对务带进行扫描,测定其区带的感光密度,并进行处理。3、5个月模型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可成功建立颈椎病模型。IL-1β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不但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显著地升高,而且在慢性颈脊髓损伤中有异常表达,井随颈椎退变程度增强而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瘸/病理生理学 IL-1Β 实验研究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3 位作者 韩伟 崔华中 欧阳甲 王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96例L5/S1、88例L4/5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特点为:鞍区感觉(针刺、轻触、...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96例L5/S1、88例L4/5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特点为: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觉)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呈阳性等。结论:L5-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临床特点 查体 诊断 诊断正确率
下载PDF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4 位作者 齐伟力 王新家 韩伟 黄铿 陈泽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0-71,77,共3页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 目的 :对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大鼠颈椎病模型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肌力失衡组 (2 0只 )和后柱失稳组 (2 0只 ) ,每组又分 2个月和 4个月组 ,各组 10只。建立两组不同的颈椎病模型后 ,通过X线影像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X线影像分析 :对照组生理弯曲存在 ,椎间隙无异常 ,未见骨赘形成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消失 ,椎间隙变窄 ,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增生硬化。斜板实验运动功能评价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 2、 4个月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肌力失衡组和后柱失稳组 2、 4个月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肌力失衡组与后柱失稳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肌力失衡与后柱失稳均可致大鼠颈椎病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失衡 后柱失稳 大鼠 颈椎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沛松 韩伟 +3 位作者 汪吉明 黄铿 张群 王书山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伸直位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52例(1-12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介绍伸直位石膏固定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获2年以上的随访,且无缺血性肌挛... 目的:探讨伸直位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52例(1-12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介绍伸直位石膏固定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获2年以上的随访,且无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位石膏固定经济方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固定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治疗体会
6
作者 宋沛松 崔华中 +1 位作者 黄铿 欧阳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7-727,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类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Fos在颈椎病大鼠脊髓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宋沛松 孔抗美 +5 位作者 齐伟力 陈丽卿 王新家 韩伟 黄铿 陈泽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研究颈椎病大鼠c_Fos在脊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 ,成功建立颈椎病模型 3、 4、 5个月后 ,分别取相同节段C4~ 6 的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_Fos表达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从C4~ 6 的每第 3张切... 目的 :研究颈椎病大鼠c_Fos在脊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 ,成功建立颈椎病模型 3、 4、 5个月后 ,分别取相同节段C4~ 6 的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_Fos表达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从C4~ 6 的每第 3张切片中选取 1 0个明显表达切片 ,记数阳性细胞后取均值。结果 :对照组脊髓组织中c_Fos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少 ,而模型组明显增多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模型组 3、 5个月比有统计学意义 (1 1 2 0±2 2 6 ,2 7 6 8±4 36 ,P<0 0 5 )。结论 :c_Fos表达不但与急性刺激有关 ,也与颈椎病的慢性刺激有关 ,并随颈椎退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颈椎病 C-FOS 大鼠 脊髓组织 对照组 c—Fos 意义 结论 数表
下载PDF
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宋沛松 齐伟力 +3 位作者 孔抗美 崔华中 韩伟 黄铿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L4~ 5、L5S1 椎间盘突出 (D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 1例腰DH病人的临床资料 ,对另 88例L4~ 5、 96例L5S1 DH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与L4~ 5比较 ,L5S1 DH有以下特点 ... 目的 :比较研究L4~ 5、L5S1 椎间盘突出 (D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 1例腰DH病人的临床资料 ,对另 88例L4~ 5、 96例L5S1 DH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与L4~ 5比较 ,L5S1 DH有以下特点 :鞍区感觉 (针刺、轻触、温度 )迟钝 ;括约肌功能减退 ;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 ;单足下蹲试验常是阳性等。结论 :根据L4~ 5及L5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4-5 L5S1 椎间盘突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孔冠 孔抗美 +4 位作者 齐伟力 林本丹 罗滨 宋沛松 王新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 :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3 1例 ,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45例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 6~ 18个月的随访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 10 0 %,骨... 目的 :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3 1例 ,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45例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 6~ 18个月的随访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 10 0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4个月 ,感染率为 3 .2 %。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率 91.1%,感染率 11.1%,2例钢板外露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5 .5个月。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 ,操作简单 ,固定坚强 ,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 ,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治疗结果优于钢板 ,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内固定治疗 逆行交锁髓内钉 钢板
下载PDF
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
10
作者 宋沛松 黄训生 +2 位作者 刘创元 陈恩宏 苏国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45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ml,平均出血量为10... 目的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45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ml,平均出血量为1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年10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7分和92.2分。随访8个月至3年,测量双下肢长度患肢比健肢平均长0.2em(范围0~0.7cm)。结论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吉明 孔抗美 +5 位作者 崔华中 齐伟力 宋沛松 王新家 韩伟 李振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组织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Allen氏改良撞击法制作鼠脊髓损伤模型。44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11组:正常对照组、SCI后第2,4,7,14,28天组和电针(SCI后电针治疗)第2,4,7,14,28天治疗组,每组4只。...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组织GAP-4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Allen氏改良撞击法制作鼠脊髓损伤模型。44只成年Wistar鼠随机分为11组:正常对照组、SCI后第2,4,7,14,28天组和电针(SCI后电针治疗)第2,4,7,14,28天治疗组,每组4只。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阳性细胞,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中GAP-43的变化。结果GAP-43在正常成年鼠脊髓中微量表达,SCI后表达增加,且电针治疗组较SCI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d时,SCI组的GAP-43表达达到高峰,14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电针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电针可增强损伤脊髓组织GAP-43表达水平,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再生和修复,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GAP-43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吉明 孔抗美 +4 位作者 齐伟力 宋沛松 王新家 韩伟 尚建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4只,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处理组(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各16只,损伤后不同时间点...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4只,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处理组(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各16只,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2h、1d、3d、5d)处死大鼠,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免疫印记分析法,检测细胞内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HE染色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轻于B组。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分析A、B2组均发现NF-κB表达,且NF-κB表达为B组大于A组。结论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表达,对减轻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起到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脊髓损伤 复方丹参 大鼠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建伟 孔抗美 +3 位作者 齐伟力 李振鹏 王新家 宋沛松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应用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ALLEN撞击)和治疗组(ALLEN撞击后应用人参皂甙治疗),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应用人参皂甙对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ALLEN撞击)和治疗组(ALLEN撞击后应用人参皂甙治疗),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第28天取材,损伤段脊髓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以及Bcl-2蛋白免疫反应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理改变明显较损伤组轻,且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各组中均有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损伤组细胞凋亡指数大于治疗组,而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小于治疗组。结论人参皂甙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脊髓损伤 凋亡 联合行为评分
下载PDF
颈椎病椎动脉的MRA直径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伟 刘克 +3 位作者 王金红 欧阳甲 孔抗美 宋沛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60-961,共2页
目的 应用MRA技术 ,对颈椎病椎动脉直径进行测量 ,评价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分三组 :①正常组 5 0例 ;②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 30例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组 2 6例。结果 正常人椎动脉左侧 4.1± 0 .79mm ... 目的 应用MRA技术 ,对颈椎病椎动脉直径进行测量 ,评价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量分三组 :①正常组 5 0例 ;②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 30例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组 2 6例。结果 正常人椎动脉左侧 4.1± 0 .79mm ,右侧为 3.2± 0 .83mm。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左侧 4.0± 0 .80mm ,右侧 3.3± 0 .89mm。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1.7± 0 .84mm。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动脉MRA直径测量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又一方法 ,它可以无创伤地为此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直径 诊断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伟 宋沛松 +2 位作者 欧阳甲 齐伟力 孔抗美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8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1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诱发电位改变与脊髓受压程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新家 叶卫莲 +1 位作者 孔抗美 宋沛松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3-485,527,共4页
目的 :探索脊髓电生理的改变与大鼠脊髓慢性受压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切除 T9椎板后置入慢性渐进性压迫装置 ,多次渐进旋入螺钉 ,在 3个月内造成大鼠胸段脊髓不同程度的慢性渐进性压迫 ,脊髓受压程度根据椎管侵占率分为轻度 ( <30 ... 目的 :探索脊髓电生理的改变与大鼠脊髓慢性受压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切除 T9椎板后置入慢性渐进性压迫装置 ,多次渐进旋入螺钉 ,在 3个月内造成大鼠胸段脊髓不同程度的慢性渐进性压迫 ,脊髓受压程度根据椎管侵占率分为轻度 ( <30 % )、中度 ( 30 %~ 60 % )、重度压迫 ( >60 % )三组 ,定期进行 CBS、MEP和 SEP等检查。结果 :重度压迫组后肢全瘫的 5只动物 MEP和 SEP均测不到 ;中度压迫组有 2只 SEP测不到。术后 90 d,实验组 SEP和 MEP的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和对照组SEP和 MEP均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5 )。实验组动物的 CBS与 MEP和 SEP改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脊髓受压 实验研究 病理生理学 躯体感觉
下载PDF
测量MRA椎动脉及CT横突孔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伟 宋沛松 +2 位作者 欧阳甲 齐伟力 孔抗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测量MRA椎动脉及CT横突孔直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理。方法测量对象分二组:①正常组50例,②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结果正常人MRA椎动脉左侧4.10±0.79 mm,右侧为3.20±0.83 mm。正常人CT横突孔正常值左侧:6.30... 目的测量MRA椎动脉及CT横突孔直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原理。方法测量对象分二组:①正常组50例,②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结果正常人MRA椎动脉左侧4.10±0.79 mm,右侧为3.20±0.83 mm。正常人CT横突孔正常值左侧:6.30±0.41mm,右侧:6.55±0.83 mm。椎动脉型颈椎病异常椎动脉直径1.70±0.81 mm。椎动脉型颈椎病CT横突孔直径:5.78±0.60 mm。结论椎动脉本身受压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但是椎动脉无受压及横突孔无狭窄也不能完全排除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考虑某些特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横突孔 磁共振血管成像 计算机体层 直径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伟 欧阳甲 +2 位作者 刘克 孔抗美 宋沛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104-1106,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诊断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韩伟 欧阳甲 +3 位作者 刘克 王金红 宋沛松 孔抗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因学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颈椎手术椎动脉误伤的预防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伟 宋沛松 +2 位作者 齐伟力 欧阳甲 孔抗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椎动脉误伤的预防及对策。方法: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为主)行颈前路手术,12例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行颈后路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了临床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优良率分别为93.8%及75%。术中...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椎动脉误伤的预防及对策。方法: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为主)行颈前路手术,12例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行颈后路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了临床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优良率分别为93.8%及75%。术中误伤2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颈前路椎体减压及椎体次全切其安全区为钩突内侧缘及两侧颈长肌内侧缘宽度在20cm。颈前路椎动脉减压术必须使用显微外科器械,具有一定手术技巧。后路手术切除寰椎后弓半距范围不超过13mm。误伤单侧椎动脉可缝扎和骨块填塞。免误伤双侧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