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根性撕脱伤激活脊髓表达磷酸化CaMKⅡ的时程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法寰 赵修春 +3 位作者 程骁 付饶 唐颖 周丽华 《解剖学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176-179,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磷酸化CaMKⅡ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方法将SD大鼠(6~8周龄)在手术显微镜下做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相应脊髓节段(C7、C8)磷酸化CaMKⅡ在1、2、3 d时间点及正常大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目标蛋白在1 d时间点大鼠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及空间定位。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检测不到磷酸化CaMKⅡ,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2 d对应脊髓节段的磷酸化CaMKⅡ表达明显升高,撕脱伤后3d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1 d,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明显表达磷酸化CaMKⅡ,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也有表达,但强度较撕脱侧明显减弱。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诱导磷酸化CaMKⅡ在损伤节段1 d时高表达,然而在3 d时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MKⅡ) 臂丛根性撕脱伤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下载PDF
18F—FDGPET/CT早期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爱萍 傅立平 +3 位作者 孙美玲 付涧兰 王晓刚 宋法寰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脊柱结核提供新的影像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至2016年间45例经病理诊断为结核的18F-FDGPET/CT影像资料。结果18F-FDGPET/CT可发现更多的结核病灶:可...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18F-FDGPET/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脊柱结核提供新的影像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至2016年间45例经病理诊断为结核的18F-FDGPET/CT影像资料。结果18F-FDGPET/CT可发现更多的结核病灶:可以同时发现脊柱外的骨骼病变和内脏结核病灶;除形态学改变(有明显骨质破坏)的脊柱病灶外,还有许多无形态学改变而只有功能(葡萄糖代谢)改变的脊柱病变;尚未形成形态学改变的椎间盘痛变;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的椎旁脓肿。PET/CT可发现病灶内存在放射性“冷区”、椎旁“放射性冷脓肿”、病灶环形浓聚等和结核病理生理学吻合的特异性病变,提供病理信息。结论18F-FDGPET/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PET/CT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显像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涧兰 宋法寰 程爱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代谢程度的差异及代谢的均匀性。结果: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代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代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代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代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病理学 脂肪肉瘤/影像诊断 氟脱氧葡萄糖F18/代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高锝酸盐显像联合腹部超声对儿童异位胃黏膜症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赵立军 宋法寰 +3 位作者 傅立平 付涧兰 李丽 程爱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9期1254-1255,12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锝酸盐显像(PI)及高锝酸盐显像联合腹部超声检查(PI+US)两种方法对儿童异位胃黏膜症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3月临床疑诊异位胃黏膜症行PI或行PI+US的儿童患者,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两种方法对... 目的探讨高锝酸盐显像(PI)及高锝酸盐显像联合腹部超声检查(PI+US)两种方法对儿童异位胃黏膜症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3月临床疑诊异位胃黏膜症行PI或行PI+US的儿童患者,以病理及随访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两种方法对儿童异位胃黏膜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行PI诊断儿童异位胃黏膜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9.2%、74.1%、69.2%、74.1%、71.9%。行PI+U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7%、100%、100%、88.2%、93.1%。PI+US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较P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预测值较PI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特异度优于PI组(P<0.05),准确度优于PI组(P<0.05)。结论PI+US诊断儿童异位胃黏膜症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行PI,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特异度,可显著降低疾病诊断中的误诊率,对诊疗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胃黏膜 腹部超声 儿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PET/CT表现
5
作者 付涧兰 宋法寰 程爱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 探讨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的PET/CT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18F-FDG PET/ CT显像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边缘、形态、直径、密度、18F-FDG代谢是否均匀、对邻近骨的侵犯及SUVmax,以及SUVmax与... 目的 探讨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的PET/CT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18F-FDG PET/ CT显像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部位、边缘、形态、直径、密度、18F-FDG代谢是否均匀、对邻近骨的侵犯及SUVmax,以及SUVmax与病灶直径、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6例病例中2例为双发病灶,余均为单发病灶,共18枚病灶.10枚位于脊柱旁,2枚位于腋窝,颈部、锁骨上窝、胸壁、纵隔、腹膜后、盆腔各1枚.病灶边缘均光整;形态为圆形(3/18)或椭圆形(15/18).病灶的平均直径(2.5±1.0)cm.病灶密度:平均CT值约为(27.1±9.0)HU.10枚病灶18F-FDG代谢不均匀,8枚均匀.3枚有邻近骨侵犯.PET/CT显像病灶18F-FDG摄取跨度大,平均SUVmax为(4.5±2.1).SUVmax与肿瘤直径及CT密度值之间均无相关性(P=0.525,P=0.238).结论 偶发周围型神经鞘瘤18F-FDG摄取跨度大,了解神经鞘瘤的PET/CT特征有助于避免将良性神经鞘瘤误诊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神经鞘瘤
下载PDF
PET/CT技术在非典型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程爱萍 傅立平 +3 位作者 孙美玲 付涧兰 王晓刚 宋法寰 《预防医学》 2017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分析PET/CT技术在非典型脊柱结核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2016年因脊柱病变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60例患者的X光片、CT及PET/CT检查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这3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并描述PET/CT... 目的分析PET/CT技术在非典型脊柱结核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2016年因脊柱病变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60例患者的X光片、CT及PET/CT检查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这3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并描述PET/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8~82岁,平均50.2岁。3种影像诊断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ET/CT诊断脊柱结核灵敏度为0.850,特异度为0.950,诊断准确性最高(AUC=0.900,P<0.05);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检查,可发现病灶内存在放射性"冷区"、椎旁"放射性冷脓肿"等特征性表现。PET/CT影像可分为单脊椎型结核、椎间盘型结核和多发性脊柱结核3种类型。结论采用PET/CT技术诊断非典型脊柱结核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CT,在难以诊断或怀疑脊柱转移瘤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PET/CT ROC曲线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莹 黄智慧 +6 位作者 滕红林 周婧 徐跻峰 王元姣 温学花 王俊娟 宋法寰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8期18-18,共1页
脊髓损伤是指外部创伤造成的脊髓灰质和白质受损,神经通路中断;继发脊髓损伤是指创伤引起局部一系列生化改变,使组织缺血、缺氧,膜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脊髓细胞死亡、退变、上行下行纤维传导中断。脊髓损伤将引起损伤段以下永久性感觉... 脊髓损伤是指外部创伤造成的脊髓灰质和白质受损,神经通路中断;继发脊髓损伤是指创伤引起局部一系列生化改变,使组织缺血、缺氧,膜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脊髓细胞死亡、退变、上行下行纤维传导中断。脊髓损伤将引起损伤段以下永久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丧失。据相关统计,我国现有超过200万脊髓损伤患者等待救治,每年新增10~14万人左右。在美国,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大约为80亿美元/年。该项目从基础到临床,从生物学研究、移植治疗研究、影像诊断研究、神经康复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损失 括约肌功能 生化改变 脊髓灰质 脊髓损伤 神经康复学 神经通路 膜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