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大鼠采血方法的选择(英文)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清斌 车兆义 邹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0期9990-9992,共3页
采用300只SD大鼠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成功率为93.6%。眼眶后静脉采血法将针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成功率为89.9%。心脏穿刺采血法于剑突下以25°~30°... 采用300只SD大鼠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成功率为93.6%。眼眶后静脉采血法将针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成功率为89.9%。心脏穿刺采血法于剑突下以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入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cm,成功率为83.4%。尾尖采血法以手术剪剪去尾尖5~10mm,成功率为94.4%。颈静脉法于第4根肋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向颈静脉进针,与胸部表面成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mm,成功率为80.9%。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的实验,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采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方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清斌 张继文 +2 位作者 秦岭峰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增高者10例(33%),有所增高11例(37%),无效9例(30%)。结论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结果对比提示,症状改善患者肢端动脉的血流灌注速度及单位时间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一种客观检查,与血管造影及三维图片动脉CT造影(3DCTA)比较,具有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放射性核素扫描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法分析青少年甲状腺肿物临床病理及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清斌 张娟 +1 位作者 崔风强 李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肿物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按WHO病理分型标准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甲状腺肿物124例及其中部分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访资料...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肿物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按WHO病理分型标准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甲状腺肿物124例及其中部分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访资料。124例甲状腺肿物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 3,甲状腺癌39例(31.5%),其中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腺瘤59例(47.6%),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8.9%),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7例(5.6%),甲状腺炎5例(4%),甲状舌管囊肿3例(2.4%)。本组资料显示,青少年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为主,其复发、转移与组织学亚型为弥漫硬化型及甲状腺包膜和其外软组织受侵状态相关。虽然常见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以及局部侵犯周围软组织,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好。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复发与病变弥漫位于双叶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是否伴有乳头样及腺瘤样增生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清斌 孙成林 +1 位作者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年第10期6-8,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 静息痛 溃疡 病理 间歇性跛行患者 跛行
下载PDF
eNOS基因在大鼠动脉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宋清斌 张继文 +3 位作者 娄毅 李建华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动脉硬化模型并研究内皮-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在模型鼠股-腘动脉中的表达。方法在大鼠股-腘动脉内注入蒸馏水,通过低渗造成动脉内膜非机械性、浅表性损伤,联合高脂、高胆固醇等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 目的建立大鼠动脉硬化模型并研究内皮-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在模型鼠股-腘动脉中的表达。方法在大鼠股-腘动脉内注入蒸馏水,通过低渗造成动脉内膜非机械性、浅表性损伤,联合高脂、高胆固醇等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术后15,30,90d,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动脉闭塞的程度,应用SYBR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模型鼠下肢股-腘动脉中eNOS基因的表达。结果术后大鼠血管内膜增厚、部分管腔闭塞。高脂+损伤后15d、30d和90d的大鼠股-腘动脉中eN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19±0.0417、0.6444±0.0129和0.4601±0.0276(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eNOS基因在模型鼠的下肢股-腘动脉中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模型 ENOS基因 表达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6
作者 宋清斌 孙成林 +1 位作者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藻酸双酯钠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两种构建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车兆义 宋清斌 +2 位作者 张继文 辛世杰 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0期9841-9844,共4页
背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比较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及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 背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比较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及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复制建立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8/2008-03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3.0~4.0月龄健康纯种Wistar雄性大白鼠60只,体质量200g。高脂饲料:62.8%基础饲料+20%猪油+150g/L胆固醇+20g/L胆酸钠+2g/L丙基硫氧嘧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普通饲养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养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后两组同时给予维生素D3,30万u/kg体质量,右后肢肌肉注射,1次/月。主要观察指标:①于内膜损伤后术后30d,各组大鼠取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②于内膜损伤后术后7,30,90d时,取大鼠左后肢股-腘动脉,行苏木精-伊红等染色,光镜下观察股-腘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病理显示:7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少量脱落,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弹力板松弛,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90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增多、增厚,为早期硬化改变。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膜增厚、大量吞噬脂质、类脂质细胞、管腔闭塞。结论:单纯给予大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不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大鼠股-腘动脉内注入蒸馏水损伤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可较快形成与人动脉硬化闭塞症相似的、较成熟的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 内膜损伤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术后首次放射性碘治疗时机的选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鑫 宋清斌 +3 位作者 徐冬冬 王雷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9-362,369,共5页
目的评估术后首次放射性碘(RAI)治疗的时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甲状腺切除(TT)术后行RAI治疗的DTC患者399例。根据TT与RAI治疗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A组(间隔≤3个月,n=199)和B组(间隔>3个月,n=2... 目的评估术后首次放射性碘(RAI)治疗的时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甲状腺切除(TT)术后行RAI治疗的DTC患者399例。根据TT与RAI治疗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A组(间隔≤3个月,n=199)和B组(间隔>3个月,n=200)。RAI治疗的疗效评估分为缓解和持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DTC早期疗效的因素。结果首次RAI治疗后1年,A组和B组分别有65.3%和68.5%的患者缓解,2组缓解情况无差异(P=0.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RAI治疗的时机与持续性疾病无关。肿瘤直径(OR=1.825;95%CI:1.479~2.253;P <0.001)、分期为Ⅳc期(OR=20.296;95%CI:2.591~158.991;P=0.004)、复发危险度分层为中危(OR=2.359;95%CI:1.259~4.418;P=0.007)和高危(OR=6.427,95%CI:3.398~12.155;P <0.001)是患者病情持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首次RAI治疗时机不影响DTC早期疗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分期为Ⅳc期、复发危险度分层为中危和高危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 首次治疗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8
9
作者 辛世杰 宋清斌 +8 位作者 胡海地 张健 秦岭峰 张赞松 张平 罗英伟 丁奎 白明欣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7-630,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糖尿病足14例、下肢狼疮性动脉炎1例。术前多数患肢有轻重不同的静息痛,踝肱指数(ABI)均在0.6以下。随访时检查跛行距离、ABI、双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客观指标。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开始随访,其中显著有效11例(26%)、有效16例(38%)、无效15例(36%),总有效率64%。糖尿病足、TAO、下肢狼疮性动脉炎3种疾病总有效率80%,ASO有效率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患肢血流灌注,改善某些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双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
下载PDF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敏 刘静 +4 位作者 王晓黎 左迪 安娜 刘畅 宋清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筛选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传统糖尿病教育组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评价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传统的糖尿病教育及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均有效... 筛选初次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传统糖尿病教育组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评价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传统的糖尿病教育及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均有效。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6的变化表明,糖尿病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且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的改善程度较传统糖尿病教育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胰岛素 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
下载PDF
大鼠实验中几种常用的采血方法探讨 被引量:34
11
作者 车兆义 邹悦 宋清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采血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采用SD大鼠300只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心脏穿刺采血方法... 目的探讨大鼠采血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采用SD大鼠300只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心脏穿刺采血方法:剑突下,以角度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人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cm。尾尖采血方法:手术剪剪去尾尖5~10mm。颈静脉法:第4肋骨水平方向刺人皮肤,向颈静脉进针,胸部表面成角度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mm。结果腹主动脉采血法:腹主动脉采血78次,成功73次,成功率93.6%。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眼眶后静脉丛的采血法成功率89.9%。心脏穿刺采血法成功率82.4%。尾尖采血法成功率94.4%。颈静脉法成功率80.9%。结论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各有注意事项。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采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大鼠 采血方法
下载PDF
东北地区汉族人群DNA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娄毅 宋清斌 何向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238例胃癌患者标本XPD基因Asp312Asn和Lys751Gln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结果:Lys...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238例胃癌患者标本XPD基因Asp312Asn和Lys751Gln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风险的关系.结果:Lys751Gln多态在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与胃癌风险无关.胃癌患者中Asp/Asn和Asn/Asn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1);与携带312Asp/Asp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312Asn等位基因者(即Asp/Asn和Asn/Asn基因型)罹患胃癌的风险增加1.901倍(95%CI:1.119-3.229).结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是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XPD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文玲 郝一文 宋清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125-3127,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离及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分析法检测CD34+细胞数;利用内皮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能力;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率及下肢血管新生率观察移植治疗效果。结果分离纯化的骨...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离及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分析法检测CD34+细胞数;利用内皮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干细胞的内皮分化能力;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率及下肢血管新生率观察移植治疗效果。结果分离纯化的骨髓液中CD34+细胞浓度为(4.499±0.612)×105/mL,单个核细胞(MNC)浓度为(3.051±0.803)×107/mL,内皮形成集落数为(9.02±3.11),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新生率达31.25%。结论分离纯化的骨髓干细胞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移植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下肢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春喜 宋清斌 +1 位作者 段志泉 臧广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3 6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 ,入院后均急诊行双侧股动脉逆行导管取栓术或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 ,同时注重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病。结果 术后即恢复肢体远端血流... 目的 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3 6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 ,入院后均急诊行双侧股动脉逆行导管取栓术或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 ,同时注重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病。结果 术后即恢复肢体远端血流通畅 ,近期死于肌肾代谢综合征和心力衰竭 3例 ;本组 3 0例获得 1年以上的随访 ,最长 4年 ;2 0例获得优良效果 ,6例因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结论 早期手术取栓等综合治疗、同时注重原发病和并发病的治疗 ,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 取栓术 肌肾代谢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风强 宋清斌 +3 位作者 王雷 张健 段志泉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5,共2页
总结我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未发生肠坏死时可应用腔内或药物治疗... 总结我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未发生肠坏死时可应用腔内或药物治疗,一旦怀疑肠坏死,应及时剖腹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下载PDF
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车兆义 邹悦 宋清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只SD大鼠,24号留置针穿刺气管环状软骨缝隙,金属丝通过留置针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气管成功75只大鼠,3只大鼠导丝逆行时有阻力,后证实进入鼻... 目的探讨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只SD大鼠,24号留置针穿刺气管环状软骨缝隙,金属丝通过留置针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气管成功75只大鼠,3只大鼠导丝逆行时有阻力,后证实进入鼻腔或上颚孔,退出一段后调整导丝角度后成功进入口腔后插管成功。2只大鼠插管时有阻力,牵拉鼠舌及左颊部暴露口腔后插管成功;该操作只需时间(1±0.5)min,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无1例失败,成功率为100%。结论此种大鼠气管插管术无需特殊辅助设备,是一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气管插管 大鼠 逆行
下载PDF
联合转染eNOS基因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春喜 段志泉 +3 位作者 黄志强 梁发启 宋清斌 李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86-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2 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 ,实验组、对照组各 10只 ,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2 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 ,实验组、对照组各 10只 ,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 2周取出移植血管 ,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 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TmRNA、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小或减少 ,PCNA阳性表达及ET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而eNOS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 :联合转染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 ,是一种有效地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膜 大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2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赞松 段志泉 +2 位作者 辛世杰 张健 宋清斌 《腹部外科》 2005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2例MV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14例.其中,有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29例,死亡3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等检查...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2例MV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14例.其中,有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29例,死亡3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围术期采取恰当的溶栓、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出现腹膜炎等肠坏死征象的病例.强调彻底扩大切除坏死肠管及相应系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大鼠实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19
作者 车兆义 邹悦 宋清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大鼠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联合转染NOS基因、反义ET核酸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喜 李荣 +3 位作者 梁发启 宋清斌 林威志 段志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联合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反义内皮素 (ET)核酸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只大鼠 ,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行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 ,实验组移植颈静脉... 目的 :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联合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反义内皮素 (ET)核酸对移植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只大鼠 ,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行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 ,实验组移植颈静脉在腺病毒介导eNOS基因转染后实施移植手术 ,吻合后移植血管周围应用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移植静脉无eNOS基因转染 ,仅行凝胶涂布 ,无任何药物。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Griss方法动态观察血浆ET、NO水平 ,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NO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 7天接近术前水平 ,而对照组则于术后 14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保护移植血管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 内皮素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