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古代的大豆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7年第3期50-57,共8页
-
文摘
本文从我国野生大豆的分布、考古发现、文字记载等各方面说明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是最早驯化和种植大豆的国家,并介绍了我国大豆被引入朝鲜、日本以及欧美一些国家的有关情况。本文还介绍了大豆在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分布、种植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各个时期对大豆的利用和大豆制品。同时,本文还从轮作和间作、整地和施肥、播种和密度、管理和整枝、选种和良种繁育、治虫和除草等各方面介绍了古代大豆的栽培技术的经验。
-
关键词
大豆根瘤
栽培技术
东北地区
黄河流域
轮作
粮食作物
我国古代
土壤水分
土壤条件
农书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24-34,共11页
-
文摘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
-
关键词
播种期
重要性
水分
齐民要术
我国古代
播种技术
适时播种
发芽率
浸种
农事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古代田间管理中的抗旱和水土保持经验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1年第3期155-161,共7页
-
文摘
我国历史上在田间管理方面,有不少抗旱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经验,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尽可能将雨雪等自然降水保存和蓄积在田里,使土壤成为一个蓄水库,从而提高对于旱的抵御能力。同时,还在田间修筑一些必要的简单设施,有利于水土保持而减少水土流失,在抗旱和抗涝二方面也增强了能力。这些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很有效果的,在今天也还有它们的现实意义,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田间管理
抗旱保墒
水土保留
经验借鉴
耙劳镇压保墒
深刨壅土畜墒
压雪冬灌添墒
筑埂开厢留墒
-
分类号
S423.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157-09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我国古代麻类作物的种植历史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7年第2期44-48,共5页
-
文摘
我国古代种植的麻类作物主要是大麻和苎麻,而苘麻、黄麻和亚麻则是很次要的。大麻、苎麻和苘麻是我国原产。苎麻至今还被很多国家称为“中国草”或“南京麻”,反映了这些国家的苎麻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去的。
-
关键词
麻类作物
苎麻
栽培技术
种植历史
苘麻
亚麻
中国
中国
国家
南京
-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7.7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我国古代麻类作物的种植历史和栽培技术(续)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中国麻作》
1987年第3期45-47,共3页
-
文摘
1,苎麻的繁殖 苎麻在古代就有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这在《农桑辑要》中就有明确记载,但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农政全书》就指出“无种子者,亦如压条栽桑,趣易成速效而已,然无根处取远致为难,即宜用种子之法”,说明用种子繁殖的,可以扩大推广面,但费工而收割晚。分根繁殖的足省工而收刈早,但不能致远,下面就介绍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有关经验。
-
关键词
栽培技术
麻类作物
无性繁殖
种子
种植历史
《农政全书》
分根繁殖
中国
扩大
农桑
-
分类号
S56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7.7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我国引进糖用甜菜时间的正误
- 6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8年第3期103-104,共2页
-
文摘
关于糖用甜菜引入我国的时间,在建国前后的某些著作中有所涉及,具体的情况是; 1.信启宇在1931年的《重要作物》一书中,最先提出“我国于民国元年,始由德国输种试种,初种于东三省及山西山东等地,成绩尚佳”,认为在1912年才引入。2.董一忱在1956年的《糖甜菜》书中谈到“中国的糖甜菜栽培简史”时说“中国糖甜菜制糖工业开始建立于二十世纪初,即在1910年前后”。这里只说甜菜制糖工业的开始时间,并未提到糖甜菜的引入时间。3李竟雄等在1959年主编的《作物栽培学》也只说“我国的糖用甜菜制糖工业开始建立于二十世纪初”。
-
关键词
糖用甜菜
糖甜菜
作物栽培学
中国农业科学
制糖工业
二十世纪初
黄河
建国前后
东北地区
引入时间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农说》中的有机论自然观和知机变革论
- 7
-
-
作者
宋湛庆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
-
关键词
中国
《农说》
有机论
自然观
知机变革论
-
分类号
S-092
[农业科学]
-
-
题名略论继承和发扬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问题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郭文韬
曹隆恭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3年第5期15-18,共4页
-
文摘
我们要走我国自己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必须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同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的路子”。因此,我们在农业现代化中,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并对其落后部分进行认真的改造。 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 首先,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历史继承性来看。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继承为前提的,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是以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实践上的连续性和发展上的相对稳定性,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
-
关键词
优良传统
继承和发扬
我国农业
农书
传统农业
农业科学技术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
吕氏春秋
农业现代化道路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略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郭文韬
曹隆恭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史研究室
-
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1983年第6期31-34,共4页
-
文摘
我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各地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认识正在开展讨论。本文试图根据有关资料阐述我们的看法,同时也借此回顾一下我国农业的经验。 国外一些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道路,企图从“无机农业”转向“有机农业”,并把我国传统农业称为“有机农业之母”。我国有我国的条件。
-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有机农业
现代化农业
无机农业
农业现代化道路
国有
优良传统
自然资源
农牧结合
-
分类号
F30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略论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 兼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郭文韬
曹隆恭
宋湛庆
-
机构
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3年第2期5-16,共12页
-
文摘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地发展,我们有必要研究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以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正确的抉择。当前国际上议论最多的是“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有关资料阐述一下我们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认真地总结一下我国自己的经验,正确地处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关系,以便能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农业现代化
无机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科学技术
土壤肥力
农业生产
现代化农业
农业发展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古代的大麻生产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宋湛庆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2年第2期48-57,共10页
-
文摘
一、我国古代大麻的分布和利用的历史(一)大麻的分布和发展我国是大麻的原产地之一也是最早驯化和栽培利用大麻的国家之一。过去,苏联研究农作物起源的瓦维洛夫就认为我国华北地区很可能是大麻原产地之一。其他研究工作人员也有大麻故乡应在黄河流域的看法。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1923年就认为仰韶村出土的陶器上的编织纹,只有大麻布最有可能,近人的研究也认为只能是大麻。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里和一些平原地方,还有野生大麻存在。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
-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黄河流域
作物起源
农书
大麻
栽培技术
我国古代
土壤水分
农政全书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应重视我国原有籽粒苋千穗谷的研究
- 12
-
-
作者
宋湛庆
-
出处
《中国农史》
1988年第1期64-66,共3页
-
文摘
我国原有的籽粒苋在古代称为千穗谷,已有四百年左右的种植历史。千穗谷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古代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常有种植,是一种兼有粮、蔬、药、饲料、和制饴糖等多用途的重要救荒作物、现在应对它引起重视,因其对培育我国新类型的高产伏质粮食作物将会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救荒作物
抗逆性
粮食作物
蔬菜
古农书
籽粒苋
自然条件
栽培作物
植物
种植时间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