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宋爱荣 田雪梅 +1 位作者 冯桂芳 张玉娜 《食用菌学报》 2001年第4期10-14,共5页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 ,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杏鲍菇Pe970 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 ,其次为麦芽糖 ,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 ;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 ,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 ,最适无机氮为...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 ,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杏鲍菇Pe970 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 ,其次为麦芽糖 ,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 ;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 ,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 ,最适无机氮为硝酸铵 ,硫酸铵次之 ,碳酸铵几乎不能被利用。此外 ,各处理培养液的 pH均呈上升趋势 ,发酵终止 pH在 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碳源氮源 栽培
下载PDF
四个杏鲍菇品种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宋爱荣 岳运勇 徐坤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11-14,共4页
测定了4个杏鲍菇新品种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带有胍基的精氨酸,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子实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 测定了4个杏鲍菇新品种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带有胍基的精氨酸,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子实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精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接近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氨基酸 子实体
下载PDF
树舌灵芝碳氮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爱荣 王光远 +1 位作者 赵晨 徐群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7,共2页
测定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对树舌灵芝营养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最利于菌丝体生长,地瓜淀粉对粗多糖的积累有利,酵母膏对生长和粗多糖积累均有利;最佳碳氮比为20∶6。液体发酵培养8d后,发酵液总糖达到最高24.3mg/mL。
关键词 树舌灵芝 碳源 氮源 碳氮比
下载PDF
七个白色金针菇品种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爱荣 郭立忠 +1 位作者 张迎春 毕建水 《食用菌学报》 1996年第1期33-38,共6页
测定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菌丝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七个品种的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精氨酸,而芳香旅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菌丝体中八种必需氨基酸高于或接近于三种食用蛋白,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 测定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菌丝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七个品种的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精氨酸,而芳香旅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菌丝体中八种必需氨基酸高于或接近于三种食用蛋白,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多近于三种食用蛋白和四种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氨基酸 品种 白色金针菇
下载PDF
pH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宋爱荣 郭立忠 +1 位作者 段方猛 刘作亭 《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研究对不同pH条件下和相同pH条件下灰树花发酵液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液的初始酸碱度以pH8为宜,终止pH35,菌丝最适宜生长的pH为5左右。无论初始pH相同或不同,发酵液的pH随着时间的... 本研究对不同pH条件下和相同pH条件下灰树花发酵液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液的初始酸碱度以pH8为宜,终止pH35,菌丝最适宜生长的pH为5左右。无论初始pH相同或不同,发酵液的pH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菌丝的生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的趋势为快慢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灰树花 深层发酵 蕈菌
下载PDF
不同装瓶量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爱荣 田雪梅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31-133,共3页
通过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中,以不同装瓶量分组,观察对比不同装瓶量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00mL摇瓶装瓶量50~200mL时,樟芝都能进行生长,但生物量、生长速度、培养性状等方面存在差异.随装瓶量的增加,菌球干重和... 通过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中,以不同装瓶量分组,观察对比不同装瓶量对樟芝液体深层培养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500mL摇瓶装瓶量50~200mL时,樟芝都能进行生长,但生物量、生长速度、培养性状等方面存在差异.随装瓶量的增加,菌球干重和菌球数逐渐减少,菌球直径逐渐增大.装瓶量为50mL时,每100mL发酵全液中,平均有1 335个菌球,菌球干重平均为533mg.分别比装瓶量达到200mL时,多709个菌球和21 7.4mg菌球干重.不同装瓶量,发酵液pH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终止pH均在3.1左右,但随装瓶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终止发酵后,发酵液多糖含量随装瓶量的增加而增长.装瓶量为50mL时,发酵液多糖含量偏低,为6.482 6 mg/mL;装瓶量为75~150 mL时,发酵液多糖含量相差不大,均在11.3841~13.597 7 mg/mL之间;装瓶量为200 mL时,发酵液多糖含量偏高,达到18.103 9 mg/mL.除装瓶量为100 mL和200 mL时,樟芝菌球有细小分枝外,其余各处理表面较光滑,没有肉眼可见的分枝.不同装瓶量条件下,菌球生长都比较均匀,圆形或肾形,发酵液有浓郁的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装瓶量 液体深层培养
下载PDF
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发酵液中四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宋爱荣 郭立忠 +1 位作者 刘作亭 毕建水 《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4期31-34,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杂交菌株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中,6号菌株的漆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均高于其它6个菌株,而就蛋白酶的活性而言,6... 本文研究了七个白色金针菇杂交菌株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七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中,6号菌株的漆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均高于其它6个菌株,而就蛋白酶的活性而言,6号菌株明显低于对照菌株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液体发酵 胞外酶 测定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爱荣 田雪梅 谢艳萍 《菌物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5-9,共5页
采取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 [Ganodermacapense (Lloyd)Teng]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量固定的情况下 ,随碳量的增加 ,薄盖灵芝菌丝体干重逐渐增大 ,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上升→下降→平稳”的变化趋... 采取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 [Ganodermacapense (Lloyd)Teng]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氮量固定的情况下 ,随碳量的增加 ,薄盖灵芝菌丝体干重逐渐增大 ,各处理发酵液的pH值呈“上升→下降→平稳”的变化趋势 ;当碳量固定时 ,各处理的pH值变化基本呈“双峰”型。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发酵影响较大 ,通过对菌丝生长量、pH值的测定以及对发酵液及菌球培养性状的观察 ,认为碳氮比在 2 0∶1~ 4 0∶1(C3~C7)对薄盖灵芝的液体发酵均较适宜。其中以 30∶1(C5 )为最适宜 ,在此条件下 ,终止发酵的pH值为 3 4 ,菌球数量虽为 113个 10mL发酵液 ,但菌丝体干重为 6 83 4mg dL。发酵液澄清度高 ,呈真溶液状 ,菌球大小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盖灵芝 碳氮比 液体深层培养
下载PDF
樟芝对氮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宋爱荣 《菌物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 5种不同的氮素营养源 ,配制合成液体培养基 ,测定各种氮源对樟芝菌丝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芝对 5种氮源的利用表现明显的差异性 ,对有机氮利用较好 ,尤其是酵母膏 ,无论是菌球数量还是菌体收率均高于蛋白胨。酵母膏的... 采用 5种不同的氮素营养源 ,配制合成液体培养基 ,测定各种氮源对樟芝菌丝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芝对 5种氮源的利用表现明显的差异性 ,对有机氮利用较好 ,尤其是酵母膏 ,无论是菌球数量还是菌体收率均高于蛋白胨。酵母膏的菌球数量达 1 2 5 8个 /dL,比蛋白胨多出 63 8个 ;菌体干重为 7 2 1 6g/dL比蛋白胨高出 1 45 0g/dL。樟芝对无机氮的利用不如有机氮 ,其中对硫酸铵能够利用 ,而对硝酸铵的利用较差 ,对碳酸铵基本不能利用。樟芝菌丝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pH值变化幅度不大 ,基本处于平缓状态。有机氮处理的发酵液起始pH值与终止pH值呈上升趋势 ,而无机氮处理的发酵液pH值呈下降趋势 ,但下降的幅度不大 ,尤其是碳酸铵 ,pH值一直处于偏碱性状态 ,不适合樟芝菌丝的生长。樟芝在马铃薯基础培养基中 ,不同氮源的各个处理 ,菌球生长都比较均匀 ,表面光滑 ,没有分枝 ,圆形或肾形 ,且发酵液有浓郁的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深层培养 氮源 菌丝 营养利用 有机氮 无机氮 药用真菌
下载PDF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宋爱荣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量是对照的 3 5 5倍 ,菌丝体干重比对照高出1 73倍 ,樟芝对乳糖的利用较差 ,菌球数量虽比CK仅少 2 5个 / 10 0mL ,但菌体干重相差较大 ,每10 0mL相差 2 5 6 9mg。对樟芝发酵液pH测定情况看来 ,不同碳源组成的培养基终止pH表现不同 ,以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pH为 4 5~ 5 0左右。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发酵pH为 3 5~ 4 0 ,而乳糖则为 5 5以上。试验表明 ,樟芝菌丝生长极其缓慢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若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菌球就不生长 ,本文筛选了适合樟芝深层培养的碳素营养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菌 菌球 液体深层培养 台湾樟芝 碳素营养源 利用
下载PDF
磷酸二氢钾对杨树菇不同pH液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爱荣 刘同宝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研究了杨树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液体培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对杨树菇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基含有磷酸二氢钾时的菌丝最高生长量要比不含磷酸二氢钾的最高生长量高出 0 12 2g/ 10 0mL ;磷... 研究了杨树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液体培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对杨树菇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基含有磷酸二氢钾时的菌丝最高生长量要比不含磷酸二氢钾的最高生长量高出 0 12 2g/ 10 0mL ;磷酸二氢钾对培养基灭菌前后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培养过程中含有磷酸二氢钾的培养基pH变化较不含磷酸二氢钾的变化明显 ;杨树菇液体培养的适宜pH为 5 0~ 7 0 ,最适pH为 6 5 9~ 6 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杨树菇 PH值 液体培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营养及环境因子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爱荣 袁美艳 +1 位作者 薛静 郭立忠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共2页
平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营养生长阶段;二是生殖生长阶段。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其对营养及环境因子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营养 平菇是典型的木腐菌,人工栽培用木屑、稻草、棉子壳等为培养基都可获得成功。营养生长时... 平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营养生长阶段;二是生殖生长阶段。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其对营养及环境因子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营养 平菇是典型的木腐菌,人工栽培用木屑、稻草、棉子壳等为培养基都可获得成功。营养生长时期是平菇菌丝大量繁殖时期。菌丝的生长是靠菌丝尖端的生长点及其自身分解的基物酶,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而进入体内。在此期间,需要一定比例的C源和N源,所以在培养基中适当的增加米糠、麸皮等,可以促进菌丝生长。据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液体培养的平菇菌丝对C源的选择是甘露糖<淀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在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期,以分解基物内纤维素和木聚糖为主,此时如果分解纤维素酶和分解木聚糖酶的活性高,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另外,该时期对C、N比的需求也较菌丝生长时期少。如果培养基内含N量过高,虽然对培养菌丝有利,但对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不利。若管理不善还易滋生杂菌。据测定此时期对C源的选择是:果糖<蔗糖<淀粉<葡萄糖。尽管如此,在子实体生长期,也要避免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因当菌丝成熟开始现原基时,菌丝体内环腺苷剧增,而环腺苷的合成与一系列的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营养 环境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双孢蘑菇F56不同发育期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爱荣 牟其芸 +1 位作者 李文香 崔明英 《食用菌》 1997年第5期7-7,共1页
双孢蘑菇F56是从法国引进,1994年开始在山东牟平区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优良新菌株。为加深了解该菌株的特性,我们对菌株的不同生长时期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探讨酶活性与蘑菇子实体发育的关系。
关键词 食用菌类 双孢蘑菇 发育期 酯酶同功酶
下载PDF
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爱荣 史美丽 +2 位作者 吕海涛 郭立忠 王清吉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本实验针对灰树花发酵液的不同处理 ,分别测定了各种处理液中总糖、还原糖和多糖的含量。发现培养结束后 ,静置时间越长 ,多糖含量越少 ;提取液比发酵液中多糖含量高 ;原液比离心液中多糖含量高。
关键词 灰树花 发酵液 多糖 真菌 种子培养
下载PDF
灰树花不同菌株液体深层培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5
作者 宋爱荣 张玉娜 +2 位作者 孙克梅 张英昊 万平平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 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第 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Gf96 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0 .5 8% ,Gf96 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 ,为 0 .30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发酵液中 5个灰树花菌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后第 6天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Gf96 1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为 0 .5 8% ,Gf96 2菌株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 ,为 0 .30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接种后第 9天最低 ,随后又呈上升趋势 ,但上升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菌株 液体深层培养 蛋白质含量 测定
下载PDF
适于地道栽培的金针菇菌株的筛选
16
作者 宋爱荣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9,共1页
人防地道栽金针菇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但产质量还不尽人意.为了筛选出适合人防地道栽培的稳产高产金针菇品种,我们于1991年对引进的七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①菌株:初雪WF_1引自华中农大,F... 人防地道栽金针菇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但产质量还不尽人意.为了筛选出适合人防地道栽培的稳产高产金针菇品种,我们于1991年对引进的七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①菌株:初雪WF_1引自华中农大,FV02自选,FV32引自上海农科院,向阳黄引自山东省农科院,日本金针菇引自山东师大,FV31引自福建三明真菌所.②培养基配方:棉子壳78%,麸皮20%,糖1%,石灰1%,料水比1∶1.2,pH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栽培 育种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孟玲 王兰英 +2 位作者 梁大勇 王丽华 宋爱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2.25%。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测定的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均最高,回收率为125%;斐林滴定法回收率较低45%,测得的多糖含量偏低为33.12%,最终确定蒽酮-比色法为最佳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苯酚-硫酸法 蒽酮-比色法 斐林滴定法 多糖含量
下载PDF
桑黄粗多糖除蛋白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大勇 黄芳 +3 位作者 赵晨 于朋 秦丹 宋爱荣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旨在研究Sevag法除桑黄粗多糖中蛋白的最佳工艺,并通过噻唑蓝(MTT)细胞比色法测定除蛋白前后桑黄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在单因素试验Sevag用量、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萃取次数、震荡时间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经过方差分析,确定Sevag法除... 旨在研究Sevag法除桑黄粗多糖中蛋白的最佳工艺,并通过噻唑蓝(MTT)细胞比色法测定除蛋白前后桑黄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在单因素试验Sevag用量、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萃取次数、震荡时间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经过方差分析,确定Sevag法除桑黄粗多糖蛋白的最佳方案;并且对除蛋白后多糖与粗多糖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Sevag法除桑黄粗多糖蛋白的最佳工艺:Sevag用量50 mL、V(氯仿)/V(正丁醇)=3、最佳萃取次数6次、最佳振荡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64.8%。体外细胞试验表明除蛋白后多糖与粗多糖对肿瘤细胞EC109和SiHa的抑制率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多糖 Sevag法
下载PDF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刚 田雪梅 +2 位作者 张振宇 张伟鑫 宋爱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0-973,共4页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GC-MS 挥发油 抑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桑黄发酵液总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大勇 赵晨 +1 位作者 黄芳 宋爱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7,共4页
为确定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桑黄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参数为提取pH12、提取温度96℃、提... 为确定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桑黄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桑黄发酵液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参数为提取pH12、提取温度96℃、提取时间1.6h。在此条件下,桑黄多糖含量达到11.67mg/mL。实验证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液体发酵 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