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嫦娥三号软着陆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立甲 李威 马文联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在预定着陆区虹湾区实现我国首次月球的软着陆。在受力、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迹进行控制研究,在主减速阶段和避障阶段建立了月心坐标系和月面坐标系,利用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在预定着陆区虹湾区实现我国首次月球的软着陆。在受力、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迹进行控制研究,在主减速阶段和避障阶段建立了月心坐标系和月面坐标系,利用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速度。以燃料消耗最少为目标函数,在初、末条件的约束下,分析探测器受力,实现主减速的控制。以燃料消耗最少和着陆位置的平整度为指标控制嫦娥三号避障阶段的状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着陆轨道 非线性约束 轨道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钻井液中含烃浓度定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洪涛 杨二龙 +4 位作者 李存磊 刘建美 董驰 宋立甲 郭春萍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2-698,共7页
钻井液中的烃能够显示出地层的含油气情况,地层含油气浓度的检测对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特别是准确解释和评价油气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连续、快速、直接检测样品的独特优势,开展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钻井液中含... 钻井液中的烃能够显示出地层的含油气情况,地层含油气浓度的检测对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特别是准确解释和评价油气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具有连续、快速、直接检测样品的独特优势,开展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钻井液中含烃浓度定量识别的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搭建的激光拉曼在线检测系统对C 7~C 14 正构烷烃及苯进行了检测与振动模式指认,在水基钻井液中优选正辛烷作为标志烃,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水基钻井液中正辛烷不同特征峰数学模型,在1 298 cm -1 频移处振动强度与正辛烷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柴油基钻井液中优选苯作为标志烃,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油基钻井液中苯的不同特征峰数学模型,在986 m -1 频移处振动强度与添加苯含量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钻井液中含烃浓度的检测,为反演地层含油气浓度,提高油气层判识精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 钻井液 油气浓度 烷烃
下载PDF
二元复合体系驱替聚驱后剩余油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佳 孙丽艳 +2 位作者 董驰 宋立甲 贾林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海上稠油油田在聚驱之后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而聚合物和表活剂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用来驱替聚驱后残留剩余油效果显著,为了在微观和宏观上进一步研究二元复合体系是如何动用聚驱后的剩余油,采取微观可视化实验、4层非均质岩心驱替... 海上稠油油田在聚驱之后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剩余油,而聚合物和表活剂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用来驱替聚驱后残留剩余油效果显著,为了在微观和宏观上进一步研究二元复合体系是如何动用聚驱后的剩余油,采取微观可视化实验、4层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二维平面非均质岩心的驱油实验进行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有效地驱替簇状、柱状剩余油以及附着在岩壁表面的膜状剩余油,并且二元复合体系与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其会动用一部分水驱和聚驱已波及到但无法采出的残余油,进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剩余油 宏观剩余油 驱油机理 聚驱后 二元复合驱
下载PDF
DG油田特高含水期层系组合优化方法研究
4
作者 卓建龙 孙丽艳 +3 位作者 董驰 褚洪涛 宋立甲 牛佳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3年第3期182-189,共8页
DG油田X区块经过多年开发,可采储量变少,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后续开采难以维持,研究DG油田层系优化组合,改变现状达到可持续开采的目的是重中之重.根据灰色关联及层系聚类法对DG油田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层系划分.利用数理统计和油藏工程方... DG油田X区块经过多年开发,可采储量变少,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后续开采难以维持,研究DG油田层系优化组合,改变现状达到可持续开采的目的是重中之重.根据灰色关联及层系聚类法对DG油田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层系划分.利用数理统计和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填补了层系组合的指标体系的相关空白,建立一整套层系组合优化的经济检验指标,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层系优化组合方法.研究表明,运用此方法在目标油田可以科学、快速的给出层系组合优化方案,同时组合的结果符合油田实际情况,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组合优化 灰色关联 组合指标 经济指标 检验指标
原文传递
高性能无源硅光波导器件: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大建 赵伟科 +8 位作者 张龙 宋立甲 郭敬书 谢意维 李欢 俞泽杰 刘柳 时尧成 戴道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4-230,共17页
硅光技术凭借其CMOS兼容性和高集成度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光子集成主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无源/有源硅光器件及其集成芯片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而随着光通信、光互连、光传感、光测量及光计... 硅光技术凭借其CMOS兼容性和高集成度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光子集成主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无源/有源硅光器件及其集成芯片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而随着光通信、光互连、光传感、光测量及光计算等新兴领域的飞速发展,硅光技术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与此同时,硅光器件及芯片也面临着更高性能、更高密度和更大规模等重要挑战。本文聚焦于面向波分复用、偏振复用、模式复用及混合复用等应用的高性能无源硅光波导器件,重点阐述了其性能突破及功能拓展,并探讨了硅光波导器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硅光 波分复用 偏振复用 模式复用 高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