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视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活平 龚新月 宋继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眼晶状体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导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视物不能持久、易出现视疲劳的疾病。本文对老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发现影响老视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和药物等... 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眼晶状体的弹性和可塑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变弱,导致近距离工作和阅读发生困难、视物不能持久、易出现视疲劳的疾病。本文对老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发现影响老视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疾病和药物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手术和药物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视的视近困难。目前,光学矫正是最常见治疗方法,矫治手术分为角膜手术、晶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风险。药物治疗包括缩瞳类药物、恢复晶状体弹性药物以及中药,但多处于研究阶段。本研究通过对老视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总结,可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治疗 发病机制 晶状体 睫状肌
下载PDF
SS-OCT在角膜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赵丽丽 宋继科 +1 位作者 卢秀珍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8-1063,共6页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进行三维评估,提供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高度图以及角膜厚度图。这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筛查和诊断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SS-OCT更快、更精准和更灵敏的角膜测量有助于对即将进行角膜和屈光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计划和术后监测。文章总结SS-OC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角膜疾病中潜在的临床效用与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支持更多未来可能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 屈光手术 角膜移植 散光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豚鼠眼球后极部的固定效果比较
3
作者 张秀艳 尹贻雪 +1 位作者 宋继科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07-1212,共6页
目的:为解决豚鼠眼球组织切片制备过程中所存在的视网膜脱片问题,采用不同固定方法,优化固定效果。方法:2周龄正常豚鼠(75只)随机分为5个大组(A-E组),15个小组,每小组5只。A组(1-3小组)眼球分别置于FAS、Davidson固定液1(D1)和Davidson... 目的:为解决豚鼠眼球组织切片制备过程中所存在的视网膜脱片问题,采用不同固定方法,优化固定效果。方法:2周龄正常豚鼠(75只)随机分为5个大组(A-E组),15个小组,每小组5只。A组(1-3小组)眼球分别置于FAS、Davidson固定液1(D1)和Davidson固定液2(D2)中固定24 h;B组(4-6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1 h后剪切角膜,再固定2 h;C组(7-9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1 h后沿视神经方向将眼球分为左右两半,再固定2 h;D组(10-12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3 h后将眼球分为左右两半;E组(13-15小组)眼球在固定液中固定3 h后剪切角膜。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各个小组眼球后极部固定效果。结果:形态观察表明1-6小组、11-15小组眼球表面光滑圆润,色泽透明,7-10小组眼球凹陷皱缩变形。HE染色表明大部分组别眼球后极部组织切片卷曲缠绕,视网膜脱离;1、5、6、14、15小组切片结构规整,其中14小组形态最佳,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连接紧密,组织结构清晰,细胞排列规整。结论:采用D1固定液固定3 h后剪切角膜的固定效果最为理想,适用于豚鼠眼球后极部相关组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眼球后极部 固定液 病理解剖 HE染色
下载PDF
芍蝉明目颗粒的制剂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郭俊国 宋继科 +1 位作者 李佳 毕宏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52-157,共6页
目的通过优选芍蝉明目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儿童青少年近视/视疲劳防控提供一种依从性好的中药制剂。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芍蝉明目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成形性和溶化性为指标,优... 目的通过优选芍蝉明目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儿童青少年近视/视疲劳防控提供一种依从性好的中药制剂。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芍蝉明目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成形性和溶化性为指标,优选辅料种类、配比;并采用TLC法定性鉴别白芍、沙苑子、黄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并通过10批样品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芍蝉明目颗粒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5 h,浓缩至相对密度1.30(60℃)的清膏,加入3倍量糊精,70%乙醇为润湿剂,1%甜菊糖为矫味剂制粒。TLC法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11.1~11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2%,加样回收率为102.20%,RSD为4.94%,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确定了15个共有峰,其相对峰面积RSD均<3.0%。结论芍蝉明目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入10倍水,煎煮2 h,第2次加入8倍水,煎煮1.5 h,选用糊精为辅料,药物与糊精比例为1∶3,喷70%乙醇制粒效果最好,并选用1%甜菊糖作为矫味剂,指纹图谱能较好地控制质量,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蝉明目颗粒 芍药苷 制剂工艺 正交实验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探讨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疗效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唐国栋 常翠鸣 +2 位作者 杨振宁 宋继科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每天30 min,每周使用不低于5次。检测Eye-TEAS干预前、干预1次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等效屈光度(SER)、眼轴长度(AL)、SFCT及黄斑区3 mm×3 mm面积内的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D)、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结果:58名近视儿童完成了干预及随访,在基线数据观察中,SER与SFCT、CC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AL与SER、SFCT、CVD、CCV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第1次后、1个月后、3个月后SER、AL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干预第1次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1个月后SER变化和SFC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干预第1次、干预1个月后CVD较基线水平增加(P<0.05),但干预3个月后CVD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基线数据,干预1个月后和干预3个月后CCVD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眼底微循环情况与AL、SER具有高度相关性;Eye-TEAS干预后SFCT显著增厚,CVD、CCVD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Eye-TEAS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的变化减缓近视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近视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等效屈光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6
作者 龚新月 毕宏生 宋继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0,185,共5页
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致盲率高。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因其发病位置的特殊性,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且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针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影像学表现及中西医治... 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会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致盲率高。其中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因其发病位置的特殊性,对患者视力影响极大,且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针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因病机、影像学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发现其中医病因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西医认为发病机制在于黄斑区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眼轴长度延长。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方剂、中成药等。但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可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出血 病因病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伴调节功能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继科 吴秋欣 +2 位作者 田庆梅 郭俊国 毕宏生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5,283,共7页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 目的:观察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Eye-TEAS)对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干预效果,同时评价治疗仪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使用Eye-TEAS治疗仪选取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穴治疗,对照组使用SJZ近视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2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远近视力、调节功能,评价临床疗效;并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安全性指标,评估治疗仪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远近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调节功能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ye-TEAS治疗仪在改善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及低中度近视患者远近视力及调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 儿童青少年 近视 调节灵敏度 调节幅度 正相对调节 负相对调节
下载PDF
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8
作者 查鹏 丛伶男 +1 位作者 王灿 宋继科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2期71-75,125,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检索日期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8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 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涉及1538例患者。结果提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D=-3.44,95%CI(-4.72,-2.15),P<0.05],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率[RR=1.30,95%CI(1.15,1.47),P<0.05]}、运动功能[MD=12.87,95%CI(6.32,19.42),P<0.05]、生活能力[MD=13.12,95%CI(2.20,24.04),P<0.05],减轻昏迷程度[MD=1.88,95%CI(1.34,2.42),P<0.05],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针刺联合西医常规疗法低于单独应用西医常规疗法[RR=0.24,95%CI(0.09,0.60),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减轻昏迷程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 针刺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近视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续宗青 宋继科 解孝锋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82-484,500,共4页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近视的研究中,探寻两者之间的关联。本文对近年来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多与气虚...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近视的研究中,探寻两者之间的关联。本文对近年来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儿童青少年近视多与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体质有关,青、中年近视患者中阳虚质比例偏高;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病理性近视的倾向性体质。体质会受到地域、年龄等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年龄段,得到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未来还需要建立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形成更加规范的研究模式,探求近视的易感体质,以期通过中医体质调理有效防控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高度近视 中医体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形觉剥夺性近视的视网膜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冯娇娇 宋继科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6-741,共6页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是由于视网膜接收不到清晰的物像,从而导致眼轴异常伸长,进而诱导近视发生。由于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和玻璃体积血等原因导致的形觉剥夺引发的近视,其机制可能与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FDM的机制类似。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眼部生长和屈光发育的视觉引导以及视网膜调控的存在。视网膜是首先感知异常视觉信号的组织,探讨FDM发生发展机制的关键在于阐明异常的视觉信号输入如何被视网膜所感知并产生相应的生理病理改变。目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如多巴胺、视黄酸、血管活性肠肽、黑视蛋白等视网膜神经递质以及视网膜离子外排机制的重要作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发展使得从宏观层面了解形觉剥夺时视网膜发生的整体改变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探究FDM的视网膜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多巴胺 视黄酸 血管活性肠肽 黑视蛋白 组学技术
下载PDF
儿童后发性白内障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刁梦蛟 宋继科 +3 位作者 于晗 刘冬梅 蒋文君 毕宏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2期206-206,I0001,I0002,共3页
儿童眼球处于飞速发育阶段,白内障手术后较成人更易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引起儿童视轴区混浊,使儿童视力下降,如未及时处理,会因形觉剥夺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导致弱视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主要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 儿童眼球处于飞速发育阶段,白内障手术后较成人更易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引起儿童视轴区混浊,使儿童视力下降,如未及时处理,会因形觉剥夺影响儿童视功能发育导致弱视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主要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有关。后发性白内障目前以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对儿童应用具有局限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西医药物可以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文章就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后发性白内障 儿童 中医药疗法 西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宋继科 毕宏生 +2 位作者 郭俊国 解孝锋 刘大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方法兔眼离体角膜透过实验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透过率的影响,实时微渗析技术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眼部药物动力学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累计透过量与冰片浓度成正比,空白及含0.01%... 目的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角膜透过性的影响。方法兔眼离体角膜透过实验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透过率的影响,实时微渗析技术考察冰片对盐酸青藤碱的眼部药物动力学影响。结果盐酸青藤碱累计透过量与冰片浓度成正比,空白及含0.01%,0.02%,0.04%冰片的盐酸青藤碱滴眼液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1.248±0.25),(1.624±0.35),(2.167±0.33)和(2.395±0.41);药物动力学参数AUC(0-t)分别为(14.62±2.32),(22.43±4.54),(30.03±6.33),(41.14±6.02),Cmax分别为(0.088±0.019),(0.186±0.021),(0.299±0.013),(0.378±0.016),与空白盐酸青藤碱滴眼液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能够提高盐酸青藤碱角膜透过性,有利于盐酸青藤碱更好的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盐酸青藤碱 离体角膜 微渗析技术
下载PDF
从肝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双盲单模拟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继科 解孝锋 +3 位作者 田庆梅 吕冬蕾 王贝贝 毕宏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从肝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双盲单模拟随机对照设计。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辨治为肝经风热型或肝阴不足型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纳入单眼发病患者。将两个中医证...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从肝论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双盲单模拟随机对照设计。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辨治为肝经风热型或肝阴不足型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纳入单眼发病患者。将两个中医证型的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中药安慰剂,治疗组在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肝经风热证患者予清肝退翳方,肝阴不足证患者予柔肝明目方。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纳入患者情况:共纳入受试者153例,包括肝经风热证患者75例,肝阴不足证78例。肝经风热证者中,对照组35例,完成31例;治疗组40例,完成33例。肝阴不足证者中,对照组38例,完成32例;治疗组40例,完成34例。试验共完成总人数130例,符合样本数要求,纳入统计分析。2.治愈率及总体疗效:(1)肝经风热证,对照组31例,治愈14例(45.16%),显效12例(38.71%),有效5例(16.13%),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治疗组33例,治愈24例(72.73%),显效7例(21.21%),有效2例(6.06%),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2)肝阴不足证,对照组32例,治愈13例(40.63%),显效13例(40.63%),有效4例(12.50%),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治疗组34例,治愈23例(67.65%),显效9例(26.47%),有效2例(5.88%),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好于对照组。3.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接受中药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平均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两种证型接受中药治疗者至停药12个月为止的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出现恶心、纳差、腹泻、腹胀等症状,调整剂量均得到控制。对照组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中药从肝论治HSK在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方面好于单纯使用更昔洛韦眼药;尚需优化现有中医治法,并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从肝论治 治愈率 复发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清火柔肝明目方治疗慢性葡萄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继科 田庆梅 +3 位作者 吕冬蕾 解孝锋 张莲 毕宏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清火柔肝明目方治疗以白塞病(Behcet’s disease)、伏格特-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为代表的慢性葡萄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清火柔肝明目方治疗以白塞病(Behcet’s disease)、伏格特-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为代表的慢性葡萄膜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完成治疗、随访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检测93例,其中治疗组46例,68眼、对照组47例,70眼。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火柔肝明目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12个月;并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4 ml,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清火柔肝明目方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清火柔肝明目方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治疗后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比例治疗后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柔肝明目方能提高慢性葡萄膜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葡萄膜炎 清火柔肝明目方 白塞病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阶段化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继科 唐红迎 毕宏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整合了附院及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实验室资源,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了分段培养与阶段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结合我院培养经历及体会,对阶段培养及考核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阶段培养及考核模式对于培养我...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整合了附院及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实验室资源,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了分段培养与阶段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结合我院培养经历及体会,对阶段培养及考核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阶段培养及考核模式对于培养我院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培养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庆梅 钱继存 +4 位作者 宋继科 吴姗姗 郭俊国 郭大东 毕宏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4例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42例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用EL...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对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其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4例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42例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FN-γ、IL-17、IL-10的表达。结果:观察6个月后发现,龙胆泻肝汤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视力提高类于西药治疗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治疗对照组。龙胆泻肝汤治疗组外周血中IFN-γ、IL-17的含量治疗后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L-10的含量治疗后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的复发,可能是通过调控肝胆火炽型前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表达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前葡萄膜炎 复发率 IFN-Γ IL-17 IL-10
下载PDF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5 位作者 崔彦 解孝锋 宋继科 郭大东 赵圣亚 杜然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细胞、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分别为(83.10±0.15)%、(18.60±0.09)%和4.50±0.02,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79.90±0.21)%、(19.20±0.15)%和4.20±0.04,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8.604-0.09)%、(23.44±0.09)%和3.40±0.01,3个组间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3.68、530.77、404.83,均P=0.00)。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ν干扰素’(IFN-ν^+),CD4^+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2.20±0.19)%和(55.10±0.09)%,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20.404-0.18)%和(25.204-0.3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0.40±0.23)%和(8.20±0.15)%,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34、12807.54,均P=0.00)。结论清开灵眼用凝胶点眼可减轻大鼠EAU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D4^+细胞的增生和分化,降低CD4^+/CD8^+值,并抑制Th1、Th17效应细胞的分化,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炎剂 免疫性疾病 前部葡萄膜炎/免疫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TH1细胞 TH17细胞 动物模型 杂交Lewis大鼠
下载PDF
眼科用汉防已甲素联合5-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毕宏生 宋继科 +3 位作者 吴建峰 卢秀珍 王兴荣 解孝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1-3,共3页
目的制备汉防已甲素(Tet)联合5-氟尿嘧啶(5-FU)壳聚糖缓释微球并观察微球质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Tet联合5-FU壳聚糖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制得微球的粒径、形态、工... 目的制备汉防已甲素(Tet)联合5-氟尿嘧啶(5-FU)壳聚糖缓释微球并观察微球质量。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Tet联合5-FU壳聚糖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制得微球的粒径、形态、工艺重复性及稳定性、体外突释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为(80.4±1.34)μm,其中粒径60~10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9.5%;载药量:5-FU为10.42%,Tet为16.83%;微球包封率:5-FU为58.23%,Tet为47.02%;最佳工艺条件重复性良好。结论成功制备了Tet联合5-FU壳聚糖微球,其质量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5-氟尿嘧啶 壳聚糖
下载PDF
近视的中医辨证理论及治法探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毕宏生 田庆梅 +3 位作者 宋继科 解孝锋 王贝贝 吴建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0期854-856,共3页
阐述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青少年视力低下"肾阳亏虚、经气失达、神光拘敛"的病机理论,创建"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的辨治原则,揭示肾阳、经气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眼病中的枢要作用,提出了"温肾益精,宣... 阐述近视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青少年视力低下"肾阳亏虚、经气失达、神光拘敛"的病机理论,创建"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的辨治原则,揭示肾阳、经气在青少年视力低下眼病中的枢要作用,提出了"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辨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机理论 肾阳 经气 治法
下载PDF
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莲 宋继科 +3 位作者 唐凯 郑凤鸣 郭俊国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4-690,共7页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 背景 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负向调控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免疫性眼病,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观察Treg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84只6~8周龄SPF级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大鼠双后足垫、腹部双侧及背部皮下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结核菌素(TB)、完全弗氏佐剂(CFA)和PBS混合乳化剂共300μl,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皮下注射等容量不含IRBP的TB与CFA乳化剂.分别于造模后第9、13、18、23、28、35、48天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症状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炎症评分.于造模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各6只,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眼部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悬液中Treg细胞特异性标志物Foxp3标记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 结果 免疫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虹膜血管扩张充血,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免疫后第13天虹膜血管明显扩张,前房可见渗出和积脓,瞳孔区有膜样渗出,炎症评分最高,为(3.75±0.42)分,之后眼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炎症反应接近消失,造模后第7、11、13、15、17、19、21天间模型鼠眼炎症反应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709,P<0.001).对照组大鼠眼部检查正常.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组织结构排列疏松,以免疫后第13天最为明显,此后逐渐减轻,至免疫后第23天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炎性细胞浸润消失.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免疫后第13、18、23、28、35、48天模型组大鼠脾脏Foxp3标记细胞比例分别为(5.50±0.64)%、(13.36±0.98)%、(10.34±0.79)%、(9.58±1.02)、(6.73±0.81)%和(5.58±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38)%、(3.36±0.53)%、(3.65±0.57)%、(3.37±0.43)%、(3.33±0.50)%和(3.1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2、-15.556、-11.910、-9.753、-6.154、-5.491,均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与Foxp3标记细胞比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EAU大鼠葡萄膜炎的发病及转归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免疫 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活性 近交系Lew大鼠 动物模型 叉头转录因子/免疫 脾脏/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