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钱春野
杨留才
+1 位作者
周娟
宋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研究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100例原发性胃癌为实验组,90例胃溃疡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β蛋白,限制性酶切法检测ERβ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G1082A多态性。结果:ERβ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
目的:研究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100例原发性胃癌为实验组,90例胃溃疡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β蛋白,限制性酶切法检测ERβ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G1082A多态性。结果:ERβ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0%和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分化程度低、浸润深、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死亡者的ERβ阳性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高、浸润浅、无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者,且Ⅰ、Ⅱ期低于Ⅲ期(P<0.01,P<0.05),而与初复发、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ERβ基因CA重复序列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基因型SS、SL、LL分布和等位基因S、L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G1082A多态性中,RsaⅠ和AluⅠ酶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两组基因型rr、Rr、RR分布和等位基因r、R和a、A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aa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基因型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情况、5年生存情况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初复发、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中仅a/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ERβ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5年存活率密切相关,并且ERβ的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A与胃癌的关系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特征
ERβ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春野
杨留才
+1 位作者
周娟
宋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A组)、90例胃溃疡患者(B组)的hPOT1蛋白表达和hPOT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A组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A组)、90例胃溃疡患者(B组)的hPOT1蛋白表达和hPOT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A组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86.0%vs.1.1%)(P<0.01)。hPOT1基因表达及基因型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5年存活率密切相关(P<0.01或P<0.05),而与初复发、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B组相比,A组GG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G、T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T、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OT1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5年存活率等密切相关,并且与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T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端粒保护蛋白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丽娟
陈科岐
+5 位作者
郑孝志
吴菁
顾星
夏恩慧
李必瑾
宋署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3-95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可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96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可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96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观察结肠和直肠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发现恶性占位性病变81例,其中结肠癌39例,直肠癌4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30例,其中直肠息肉11例,结肠息肉19例。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数目和>10 mm的病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与肠道内窥镜检查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与肠道内窥镜检查在判断病变位置和数目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0.97,0.98)。两者在判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大小方面的一致性因病变大小而不同:对于<5 mm、5~10 mm、> 10 mm的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探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82,0.89,0.98,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也显示在探查微小的(<5 mm)黏膜病变时,肠道内窥镜检查略优于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在探查经手术证实的周围组织浸润病变时,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明显优于肠道内窥镜检查。结论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与肠道内窥镜检查互补性强,其可作为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息肉
超声造影腔内
经直肠超声检查
内窥镜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引起病毒P基因变异的分析
4
作者
陈波
杨留才
+1 位作者
陆卫
宋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HBVP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变异情况,并对患者的ALT及HBVDNA水平进...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HBVP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变异情况,并对患者的ALT及HBV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06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高达79.25%,其中单-rt181变异印例,单-rt236变异15例,两者联合变异9例。rt181变异组和联合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未变异组(P〈O.05),而rt236变异组和未变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变异组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组(F=16.273,P〈0.05)。与未变异组相比,各变异组ALT水平均明显升高(F=57.999,P〈0.05);rt181变异组的AⅢ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变异组(P〈0.05)。12例rt181变异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治疗3个月后,HBVDNA水平下降不明显(F=2.736,P〉0.05),而单-rt236变异的15例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明显下降(,=33.61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引起HBVP基因变异率较高,不同位点变异患者HBVDNA载量及ALT水平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阿德福韦酯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题名
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钱春野
杨留才
周娟
宋署
机构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理学系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4-1009,共6页
基金
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121)
文摘
目的:研究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100例原发性胃癌为实验组,90例胃溃疡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β蛋白,限制性酶切法检测ERβ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G1082A多态性。结果:ERβ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0%和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分化程度低、浸润深、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死亡者的ERβ阳性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高、浸润浅、无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者,且Ⅰ、Ⅱ期低于Ⅲ期(P<0.01,P<0.05),而与初复发、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ERβ基因CA重复序列对照组和实验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基因型SS、SL、LL分布和等位基因S、L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G1082A多态性中,RsaⅠ和AluⅠ酶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两组基因型rr、Rr、RR分布和等位基因r、R和a、A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aa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基因型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情况、5年生存情况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初复发、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中仅a/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ERβ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5年存活率密切相关,并且ERβ的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A与胃癌的关系极大。
关键词
胃癌
临床特征
ERβ基因
多态性
Keywords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features
ERβ gene
polymorphism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钱春野
杨留才
周娟
宋署
机构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49-2551,共3页
基金
2008年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121)
文摘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A组)、90例胃溃疡患者(B组)的hPOT1蛋白表达和hPOT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A组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86.0%vs.1.1%)(P<0.01)。hPOT1基因表达及基因型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5年存活率密切相关(P<0.01或P<0.05),而与初复发、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B组相比,A组GG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G、T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T、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OT1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5年存活率等密切相关,并且与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T相关联。
关键词
胃癌
人类端粒保护蛋白
基因多态性
Keywords
Gastric cancer
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
Gene polymorphism
分类号
R587 [医药卫生—内分泌]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丽娟
陈科岐
郑孝志
吴菁
顾星
夏恩慧
李必瑾
宋署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超声科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3-959,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可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96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观察结肠和直肠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发现恶性占位性病变81例,其中结肠癌39例,直肠癌4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30例,其中直肠息肉11例,结肠息肉19例。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数目和>10 mm的病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与肠道内窥镜检查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与肠道内窥镜检查在判断病变位置和数目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0.97,0.98)。两者在判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大小方面的一致性因病变大小而不同:对于<5 mm、5~10 mm、> 10 mm的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探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82,0.89,0.98,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也显示在探查微小的(<5 mm)黏膜病变时,肠道内窥镜检查略优于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在探查经手术证实的周围组织浸润病变时,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明显优于肠道内窥镜检查。结论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与肠道内窥镜检查互补性强,其可作为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息肉
超声造影腔内
经直肠超声检查
内窥镜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Colonic polyps
Contrast ultrasound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Endoscopy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5.3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引起病毒P基因变异的分析
4
作者
陈波
杨留才
陆卫
宋署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4-36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HBVP基因变异的发生情况及与病毒载量及ALT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单独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变异情况,并对患者的ALT及HBV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06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发生率高达79.25%,其中单-rt181变异印例,单-rt236变异15例,两者联合变异9例。rt181变异组和联合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未变异组(P〈O.05),而rt236变异组和未变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变异组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组(F=16.273,P〈0.05)。与未变异组相比,各变异组ALT水平均明显升高(F=57.999,P〈0.05);rt181变异组的AⅢ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变异组(P〈0.05)。12例rt181变异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治疗3个月后,HBVDNA水平下降不明显(F=2.736,P〉0.05),而单-rt236变异的15例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明显下降(,=33.61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引起HBVP基因变异率较高,不同位点变异患者HBVDNA载量及ALT水平差异明显。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阿德福韦酯
基因变异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Adefovir dipivoxil
Genetic variation
分类号
R5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ERβ基因表达及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钱春野
杨留才
周娟
宋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hPOT1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钱春野
杨留才
周娟
宋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原文传递
3
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价值
张丽娟
陈科岐
郑孝志
吴菁
顾星
夏恩慧
李必瑾
宋署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4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引起病毒P基因变异的分析
陈波
杨留才
陆卫
宋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