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质粒编码外膜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1
作者 王建华 宋耀彬 黎诚耀 《天津畜牧兽医》 1994年第2期3-5,共3页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C和37C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提取物进行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26... 将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分别置于26C和37C培养,应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对上述菌株的外膜蛋白(OMPS)提取物进行分子量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26C培养时P6和P15株及其不含毒性质粒的衍生株的外膜蛋白图诸基本相同。P6和Pl5株经37C培养后表达8种质粒编码外膜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40000、79000、46000、41000、34000、26000、18000、15000,其中46000、34000和26000蛋白为质粒编码外膜蛋白的主要特异性抗原。研究证实小肠结肠那氏菌毒性质粒编码的外膜蛋白合成受温度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耶氏菌 毒性质粒 质粒编码 外膜蛋白
下载PDF
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毒性质粒的酶切分析
2
作者 王建华 宋耀彬 黎诚耀 《天津畜牧兽医》 1994年第4期23-23,共1页
应用改良Takahashi~Nagono法快速提取、纯化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毒性质粒,经电泳测得P6和P15株的毒性质粒P ̄(VYEP6)和P ̄(VYEP15)的分子量分别为44×... 应用改良Takahashi~Nagono法快速提取、纯化致病性小肠结肠耶氏菌P6(0∶3)和P15(0∶9)株毒性质粒,经电泳测得P6和P15株的毒性质粒P ̄(VYEP6)和P ̄(VYEP15)的分子量分别为44×10 ̄6MDa和45×10 ̄6MDa。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P ̄(VYEP6)和P ̄(VYEP15)所得酶切图谱相似,共有8个分子量相同的酶解片段,据此认为二者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耶氏菌 毒性质粒 致病性
下载PDF
真菌多糖的免疫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耀彬 《微生物学研究与应用》 1993年第1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真菌多糖 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多功能“92复合除臭剂”除臭效果实验
4
作者 宋耀彬 潘群元 王欣铼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5-46,共2页
由畜禽及实验动物、饲料及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甲烷和其它气体等组成的臭气,对畜禽及实验动物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轻则使动物体质下降,繁殖力降低,有的母鼠吃小鼠或增重缓慢或产蛋减少;重则引起动物死亡。因此,消除畜禽舍... 由畜禽及实验动物、饲料及其它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甲烷和其它气体等组成的臭气,对畜禽及实验动物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轻则使动物体质下降,繁殖力降低,有的母鼠吃小鼠或增重缓慢或产蛋减少;重则引起动物死亡。因此,消除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促进健康,减少疾病,是饲养中不可忽视的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研制了多功能“92复合除臭剂”(简称“92除臭剂”以下同)。现将其除臭效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92除臭剂”由数种具有除臭的吸附作用的化学药品组成,其用量均在正常用量范围内, 2.硫化氢和氨的制备 硫化氢系用硫化铁粉和盐酸反应生成,用空气配成一定浓度。氨是将氨水蒸发后收集于贮气瓶中,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臭剂 多功能 复合除臭剂 畜禽舍
下载PDF
朊病毒及其与公共卫生学的关系
5
作者 宋耀彬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1年第4期21-23,共3页
朊病毒(Virino)又称感染性蛋白质粒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简称prion),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 1982年在研究羊痒病的病原体时发现的一种新的致病因子。朊病毒与病毒、类病毒及细菌质粒都不相同... 朊病毒(Virino)又称感染性蛋白质粒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简称prion),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 1982年在研究羊痒病的病原体时发现的一种新的致病因子。朊病毒与病毒、类病毒及细菌质粒都不相同,它是一种极其微小、非常简单的特殊病原体。其大小不到半个血红蛋白分子,至今尚找不到这种病毒含有任何核酸成分。但与一般病毒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细胞的特异性以及干扰现象、侵染机体后有黑暗期等,所以人们仍称之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朊病毒 公共卫生学 病原体
下载PDF
一种新的传染病绵羊痒病
6
作者 宋耀彬 《农村科技》 1994年第4期34-34,共1页
绵羊痒病又称驴跑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有时也可出现。以2-4岁的绵羊最为易感,死亡率也高,5-6岁以上的羊发病少。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病程通常为几周到几个月,所有病羊均以死亡告终。本病发生于英、美、法、德、澳... 绵羊痒病又称驴跑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有时也可出现。以2-4岁的绵羊最为易感,死亡率也高,5-6岁以上的羊发病少。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病程通常为几周到几个月,所有病羊均以死亡告终。本病发生于英、美、法、德、澳大利亚、冰岛、印度和南非等国。我国冯泽光等(1987)也从进口的种绵羊中首次发现此病。说明此病在我国的羊群中已有传播的可能。痒病的病原至今还是个难解之谜,曾有过许多假说,直至1982年普森勒才证实这种病的病原体没有核酸,仅由疏水性蛋白质组成,称之为感染性蛋白质粒子或肮病毒。本病的自然传播途径不甚清楚,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进行蔓延。垂直传播主要是通过感染本病的公羊或母羊对其后代进行传播,但是通过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痒病 垂直传播 蛋白质组成 胎盘感染 水平传播 感染性 人畜共患病 人工感染 动物源性 肌肉震颤
下载PDF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7
作者 宋耀彬 谭义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1994年第2期27-30,共4页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宋耀彬(解放军农牧大学微生物教研室130062)谭义华(广西桂华宠物保健品开发中心)近年,宠物养殖业迅速发展,许多名犬和爱猫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宠物做成环境污染不仅是导致宠物发病或死亡... 宠物清香消毒剂的研制及初步应用宋耀彬(解放军农牧大学微生物教研室130062)谭义华(广西桂华宠物保健品开发中心)近年,宠物养殖业迅速发展,许多名犬和爱猫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宠物做成环境污染不仅是导致宠物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饲养者居室空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动物 宠物 消毒剂 研制
下载PDF
水貂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炯 刘玉斌 +1 位作者 王世若 宋耀彬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本试验建立了检测水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微量PEG沉淀比浊法和固相C_(1q)—SPA—ELISA.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水貂血清、126例阿留申病(AD)病貂血清.微量PEG沉淀比浊法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081±0.042,AD病... 本试验建立了检测水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微量PEG沉淀比浊法和固相C_(1q)—SPA—ELISA.用这两种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水貂血清、126例阿留申病(AD)病貂血清.微量PEG沉淀比浊法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081±0.042,AD病貂0.198±0.066;固相C_(1q)—SPA—ELISA的结果(OD值,(?)±S)为:健康水貂0.245±0.057,AD病貂0.503±0.167,敏感性为0.25μg/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水貂与AD病貂血清OD值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水貂阿留申病的病理过程与CTC有关.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和敏感性高等特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血清 检测法 水貂
原文传递
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I.鸡红细胞C_(3b)受体测定 被引量:23
9
作者 冯来坤 刘玉斌 +1 位作者 王世若 宋耀彬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44-346,共3页
建立了用C_(3b)致敏酵母检测鸡红细胞C_(3b)受体的E—C_(3b)R花环试验,以及用C_(3b)未致敏酵母检测鸡红细胞表面免疫复合物的E—IC花环试验.经检测,Avian(45例)、AA(282例)、罗丝(141例)和星杂579(58例)4个品种鸡的E—C_(3b)R花环率/E... 建立了用C_(3b)致敏酵母检测鸡红细胞C_(3b)受体的E—C_(3b)R花环试验,以及用C_(3b)未致敏酵母检测鸡红细胞表面免疫复合物的E—IC花环试验.经检测,Avian(45例)、AA(282例)、罗丝(141例)和星杂579(58例)4个品种鸡的E—C_(3b)R花环率/E—IC花环率分别为19.4±4.4%/5.2±3.2%,15.4±3.1%/3.2±2.8%,9.7±3.2%/4.6±2.0%和9.4±2.3%/3.9±1.5%.本实验结果表明,鸡红细胞上存在C_(3b)受体,该受体对不同动物来源的补体有不同的亲和性,其免疫粘附具有较强的pH值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复合物 测定
原文传递
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Ⅱ.某些因素对鸡红细胞C_(3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来坤 刘玉斌 +1 位作者 王世若 宋耀彬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断下降;不同品种鸡之间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同.另外,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促进试验及抑制试验,对不同日龄的健康鸡及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进行了检测,发现健康鸡血清中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前者耐热,后者不耐热,且随日龄的不断增长,促进因子活性不断升高,抑制因子活性有所下降,直到促进因子活性大于抑制因子活性.而在2日龄鸡未发现有这两种因子.马立克氏病鸡随病情的不断加重,促进因子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抑制因子则不断上升,直到超过促进因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 C3B受体
原文传递
BA-ELISA快速检测鱼源沙门氏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秉丽 王世若 +1 位作者 宋耀彬 刘玉斌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鱼源沙门氏菌的BA-ELISA工作程序。该程序灵敏度为105个/mL,可经受108个/mL杂菌的干扰,对含有10个以上沙门氏菌的接种标本经21~23h两步增菌后即可检出,可在25~27h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缩短3~5d。从6个...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鱼源沙门氏菌的BA-ELISA工作程序。该程序灵敏度为105个/mL,可经受108个/mL杂菌的干扰,对含有10个以上沙门氏菌的接种标本经21~23h两步增菌后即可检出,可在25~27h内报告结果,比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缩短3~5d。从6个品种的498尾淡水鱼和7个品种的160尾海水鱼,共采集标本778份,以常规分离培养法检出29份阳性标本,分离率为3.7%。对包括该29份分离阳性标本在内的184份鱼源标本实施BA-ELISA的结果表明,两法的符合率为96.73%,BA-ELISA法的敏感性为100%(29/29),特异性为96.1%(149/155)。独立性检验表明,两法检测结果间有极显著意义的一致性(P<0.01)。血清学分型表明,分离的菌株全部为鼠伤寒沙门氏菌(1,4,5,12:i: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鱼源 检测 BA-ELISA
原文传递
马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2
作者 刘瑞田 刘玉斌 +1 位作者 王世若 宋耀彬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确定了检测马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及固相C_(1q)-ELISA的最适条件.PEG沉淀试验/C_(1q)-ELISA对健康马(n=60)、传贫马(n=83)和注射传贫疫苗马(n=79)的检测结果(OD值,x±2S)分别为:O.066±0.042/0.288±... 确定了检测马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及固相C_(1q)-ELISA的最适条件.PEG沉淀试验/C_(1q)-ELISA对健康马(n=60)、传贫马(n=83)和注射传贫疫苗马(n=79)的检测结果(OD值,x±2S)分别为:O.066±0.042/0.288±0.206,0.124±0.067/0.712±0.344和0.081±0.053/0.425±0.217).经统计检验,这两种方法相关性显著,3类马血清的OD值相互差异非常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马传染性贫血的发病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免疫 复合物 检测 PEG
原文传递
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法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研究
13
作者 王兴龙 王世若 +1 位作者 宋耀彬 刘玉斌 《兽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吖啶橙免疫荧光苗团培养沉淀法。用该法可检出每毫升接种约40个菌,增菌24h的培养物或每毫升合约10万个菌的菌悬液,不与水弧菌、大肠杆菌等13种杂菌发生交叉反应。对貉、水貂、獭兔和熊等经济动物... 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吖啶橙免疫荧光苗团培养沉淀法。用该法可检出每毫升接种约40个菌,增菌24h的培养物或每毫升合约10万个菌的菌悬液,不与水弧菌、大肠杆菌等13种杂菌发生交叉反应。对貉、水貂、獭兔和熊等经济动物310份肛拭样本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66%、19%、21%、29%,与常规培养法均相差不显苦(P>0.05),可在27h内报告结果,而常规培养法则需要5~7d。该法适用于大样本的检测和基层单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空弯菌 吖啶橙 免疫 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