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宋育鑫 邹春霞 +3 位作者 薛慧君 郭晓松 刘伟 卞子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常温条件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2模数钠水玻璃激发不同掺量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试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孔隙结构与物质组成的... 为探究常温条件碱激发对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2模数钠水玻璃激发不同掺量粉煤灰配制混凝土试件,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核磁共振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孔隙结构与物质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适量钠水玻璃有助于N-A-S-H凝胶生成,使微观结构更加致密、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碱当量4%、粉煤灰替代率40%的微观孔隙结构最优,28 d龄期抗压强度达46.45 MPa。基于分形理论建立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与其分形维数的关系,将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微观特征量化。进一步,通过灰关联熵分析发现红外光谱分形维数D_(S)和0~0.02μm区间的孔隙是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此外,建立了GM(1,3)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来反映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和化学生成物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为提高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粉煤灰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分形维数 灰关联熵
下载PDF
渠道衬砌混凝土冻融风蚀耐久性能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邹春霞 +3 位作者 薛慧君 郭晓松 孙浩然 宋育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8-575,共8页
为探究内蒙古河套灌区渠道混凝土衬砌在冻融循环与风沙吹蚀不利环境下的耐久性能,采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硅粉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渠道混凝土试样,利用快冻法和气流挟沙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风沙吹蚀面破坏形态,运... 为探究内蒙古河套灌区渠道混凝土衬砌在冻融循环与风沙吹蚀不利环境下的耐久性能,采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硅粉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渠道混凝土试样,利用快冻法和气流挟沙法模拟野外服役环境,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风沙吹蚀面破坏形态,运用核磁共振探究孔隙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风沙吹蚀混凝土,表层浆体脱落严重,黄河水及盐离子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孔隙中,冻融循环加速冻胀和盐侵,有害孔和多害孔逐渐形成贯通裂缝,质量和动弹性模量损失严重,加速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双掺合料有助于增加表面密实度,提高了内部胶凝性,使渠道混凝土抗冻融和冻融-风蚀耐久性显著提高.基于物质衰变理论,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指标建立混凝土冻融-风蚀作用寿命预测模型,计算得出复掺粉煤灰硅粉的F15S4较单掺粉煤灰服役寿命提高1.3倍.研究结果为灌区周边固体废弃硅粉-粉煤灰在渠道混凝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配制适合河套灌区特殊服役环境的渠道衬砌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混凝土 粉煤灰 硅粉 冻融循环 风沙吹蚀 服役寿命
下载PDF
冻融-风沙吹蚀对渠道衬砌混凝土损伤的加速劣化机制
3
作者 刘伟 邹春霞 +3 位作者 李红云 黄坤 郭晓松 宋育鑫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39,共8页
【目的】探究北方水工渠道混凝土衬砌在冻融-风沙吹蚀不利环境的损伤破坏机制。【方法】利用内蒙古地区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硅粉配制满足渠系工程要求的混凝土试样,研究不同铺设方位渠道混凝土衬砌的抗冻融-风沙吹蚀损伤特征及对其使用... 【目的】探究北方水工渠道混凝土衬砌在冻融-风沙吹蚀不利环境的损伤破坏机制。【方法】利用内蒙古地区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硅粉配制满足渠系工程要求的混凝土试样,研究不同铺设方位渠道混凝土衬砌的抗冻融-风沙吹蚀损伤特征及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①风沙吹蚀加速了北方寒区混凝土衬砌的冻融损伤破坏,渠道混凝土表面浆体剥蚀程度随吹蚀角增大而加剧,90°吹蚀角风沙吹蚀时混凝土表面损伤最严重,加速了表面浆体脱落和内部损伤,对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伤是30°吹蚀角的2倍;②吹蚀面劣化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冻融-风沙吹蚀耦合作用使内部小孔隙向大孔隙演变;③基于物质衰变理论与灰色理论,建立了相对动弹性模量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不同角度风沙吹蚀下混凝土冻融循环损伤的寿命预测模型。【结论】水工混凝土衬砌服役寿命随吹蚀角增加而减小,90°吹蚀角作用下服役寿命缩短为25.8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混凝土 冻融循环 风沙吹蚀 吹蚀角 分形维数 服役寿命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林建辉 施海滨 +1 位作者 徐云嵩 宋育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7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院前急救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入院前未行任何急救处理(n=34),而观察组则...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运用院前急救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入院前未行任何急救处理(n=34),而观察组则接受院前急救处理(n=5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院内接诊反应时间、首次救治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短,并且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急诊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