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拉萨地区藏族儿童血红蛋白类型和一例血红蛋白E的化学结构分析
1
作者 宋良权 郑元明 +7 位作者 葛向明 陈星林 叶如陵 冯尚文 陈松森 敖朝晖 贾佩臣 梁植权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433-435,共3页
本文报道480例西藏拉萨地区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类型,除发现一例慢速β链Hb变异体之外,其余均无异常。对该异常者Hb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确证为HbE[β^(26(B8))Glu→Lys]。此为我国藏族人群中首次发现。
关键词 藏族儿童 血红蛋白 高效液相层析
下载PDF
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及其血红蛋白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松森 郑元明 +5 位作者 张秀芳 宋良权 敖朝晖 沈林明 刘源源 梁植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7-243,共7页
在西藏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世居和移居人群中进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调查及对其血红蛋白(Hb)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拉萨地区人群中HAPC总发病率为2.39%,那曲-安多地区为12.95%,随海拔升高而发病率增多,汉族的发病率... 在西藏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世居和移居人群中进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调查及对其血红蛋白(Hb)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拉萨地区人群中HAPC总发病率为2.39%,那曲-安多地区为12.95%,随海拔升高而发病率增多,汉族的发病率高于藏族,男性高于女性;(2)HAPC患者红细胞中MetHb为10.14%,显著高于高原健康人红细胞中的MetHb含量(6.35%),这可能是HAPC患者血液携带氧功能降低原因之一;(3)HAPC患者红细胞的穆斯堡尔谱除正常oxy-Hb和deoxy-Hb组分外,还发现存在第三组分“c”,这可能是血红蛋白的变性产物,是否与红细胞携带氧有关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区居民红细胞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和活力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松森 郑元明 +3 位作者 宋良权 贾佩臣 敖朝晖 梁植权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8-259,共2页
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细胞(尤其是红细胞)一个重要的对抗氧化剂作用的防御体系,它在细胞内能消除有害的氧化代谢产物,阻断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所以GSH和GSH-Px含量和活力变... 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细胞(尤其是红细胞)一个重要的对抗氧化剂作用的防御体系,它在细胞内能消除有害的氧化代谢产物,阻断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所以GSH和GSH-Px含量和活力变化是机体氧化物牵制的重要指标。有关正常人和某些疾病患者红细胞GSH和GSH-Px的资料国内外均有报道。本实验对西藏拉萨地区(海拔3658m)居民和北京地区居民的红细胞GSH和GSH-Px含量和活力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探索GSH和GSH-Px与高原适应之关系,为防治高原疾病提供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 高原
下载PDF
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美兰 夏忠民 +3 位作者 宋良权 刘福全 许广大 赵雪峰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2期60-61,64,共3页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佛醇 腹部CT 小肠间质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苦参碱对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美兰 宋良权 +1 位作者 夏忠民 赵雪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胃癌模型,观察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20只胃癌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高浓度苦参碱(100 mg/kg·d^(-1),HM)组、低浓度苦参碱(50 mg/kg·d^(-1),LM)组、环磷酰胺(20 mg/kg·d^(-1),CTX)...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胃癌模型,观察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20只胃癌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高浓度苦参碱(100 mg/kg·d^(-1),HM)组、低浓度苦参碱(50 mg/kg·d^(-1),LM)组、环磷酰胺(20 mg/kg·d^(-1),CTX)组。测定各组胃癌成瘤和区域淋巴结肿大情况,并采用病理学检查来明确有无癌肿浸润生长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结果建立裸鼠胃癌模型的成功率为100%。大体样本观察发现,HM组、LM组和CTX组胃癌成瘤肿物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并无明显的区域淋巴结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发现,HM组无腹腔内区域淋巴结转移并无癌肿浸润生长,与CTX组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转移活性;苦参碱对人胃癌潜在抑制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胃癌 裸鼠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