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琛 李东 +12 位作者 张凡 乔纯 环亚红 宋艳智 董平 夏素琴 王琼 李翠萍 张苏江 李建勇 卢应连 廖海英 隋雪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分析FLT3-ITD、NPM1突变的关系及其与CD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AML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分析FLT3-ITD、NPM1突变的关系及其与CD1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AML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AML患者CD13表达,PCR及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NPM1突变。结果:72例AML患者中68例CD13表达阳性(68/72,94.44%),经诱导化疗,44例获得完全缓解(44/68,64.71%)。CD13^+与CD13-患者相比,χ~2=2.118,P=0.148,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CD13^+的AML患者中,FLT3-ITD^+/NPM1^+双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0、P=0.000),而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FLT3-ITD^-/NPM1^+与FLT3-ITD^-/NP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0,P=0.000;χ~2=8.880,P=0.000)。FLT3-ITD^+/NPM1^-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24个月,较FLT3-ITD^-/NPM1^+与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更短。FLT3-ITD^-/NPM1^+患者的平均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高于FLT3-ITD^+/NPM1^-患者(P=0.030;P=0.000;P=0.040),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高于FLT3-ITD^-/NPM1^-患者(P=0.020;P=0.00),完全缓解为85.71%,明显高于FLT3-ITD^+/NPM1^+和FLT3-ITD^+/NPM1^-患者(χ2=8.40,P=0.000;χ2=13.45,P=0.000),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95%CI=34.4~47.6个月),较FLT3-ITD^+/NPM1^+和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长,提示NPM1突变患者预后良好。结论:68例CD13^+患者中,FLT3-ITD^+/NPM1^+双突变患者具有高白细胞数和低CR率;FLT3-ITD^+/NPM1^-患者生存期短;FLT3-ITD^-/NPM1^+患者诱导缓解率高,FLT3-ITD^+/NPM1^-较低。对于AML患者,提示可以同时分析CD13表达及FLT3-ITD和NPM1突变的情况,为AML的相关治疗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 FLT3-ITD突变 NPM1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减低强度预处理并更换供者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44例临床研究
2
作者 赵永强 宋艳智 +5 位作者 李智慧 杨帆 徐腾 李飞飞 杨冬芳 吴彤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471,共7页
目的评估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更换供者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RIC、更换供者二次移植的44例移植后复发恶... 目的评估减低强度预处理(RIC)、更换供者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治疗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RIC、更换供者二次移植的44例移植后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①全部44例患者中男21例,女23例,中位年龄25(7~55)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首次allo-HSCT供者类型包括无关供者12例、单倍体供者32例,所有患者在二次移植时均更换了供者;两次allo-HSCT间隔的中位时间为19.5(6~77)个月;二次移植前33例(75.0%)患者原发病为完全缓解,11例(25.0%)为未缓解;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放射治疗/氟达拉滨(38例)、白消安/氟达拉滨(4例)、全骨髓照射/氟达拉滨(1例)、白消安/克拉屈滨(1例);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短程甲氨蝶呤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②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Ⅱ~Ⅳ度、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0.5%、9.1%,局限型、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0.5%、22.7%,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5%、6.8%,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为15.9%(均为Ⅰ~Ⅱ度)。③中位随访14(2~39)个月,移植后1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2.5%(95%CI 54.5%~84.3%)、80.6%(95%CI 63.4%~90.3%),累积复发率为25.1%(95%CI 13.7%~43.2%)。8例患者死亡,7例死于复发,1例死于感染,非复发死亡率为2.3%。④二次移植前完全缓解组、未缓解组移植后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8%、48.1%(P=0.026),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9%、51.9%(P=0.072)。⑤单因素分析显示二次移植前原发病是否完全缓解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RIC方案、更换供者及移植后维持治疗等策略的二次移植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疗效。影响二次移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二次移植前的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 减低强度预处理 恶性血液病 供者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纯 周琛 +12 位作者 张苏江 郭睿 张凡 钱思轩 环亚红 宋艳智 廖海英 李翠萍 夏素琴 隋雪梅 卢应连 李建勇 李东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21例AML患者ND4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21例初诊AML患者,其中男58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49 (10~86)岁,...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D4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21例AML患者ND4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21例初诊AML患者,其中男58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49 (10~86)岁,ND4突变阳性患者为8例(6.6%).突变均为错义突变,类型包括A131V 3例,A404T 2例,F149L、G242D、Y409H各1例.ND4基因突变型患者和野生型患者相比,性别、年龄、WBC、HGB 、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突变的患者染色体核型预后相对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相比,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ITD)、核仁磷酸蛋白(NPM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c-KIT和DNMT3A等基因突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4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29(2~5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4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4基因突变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突变,在AML患者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如何致病的仍需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ND4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DNA突变分析 DNA 线粒体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琛 李东 +7 位作者 张凡 李翠萍 环亚红 宋艳智 夏素琴 廖海英 隋雪梅 卢应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为10-40岁,约60%是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凡 李翠萍 +5 位作者 李东 周琛 环亚红 卓兴利 宋艳智 沈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已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老年MM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分次回...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已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老年MM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分次回输至患者体内,总量为(1~3)×10^10。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9~23个月,5例患者共接受了32个疗程的CIK细胞治疗,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输注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能有效杀伤残留肿瘤细胞,维持疾病缓解状态,提高生活质量(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用于本组5例老年MM患者的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