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炜 张之福 +3 位作者 杨宝玲 陈英 宋西方 刘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还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痉挛...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还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定痉挛情况;Lovett 6级分级法评价上下肢运动肌力。结果:康复组治疗后的Fugl-Meyer积分、MAS分级和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肌痉挛和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重复颅磁刺激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炜 贾伟华 +3 位作者 刘利 宋西方 万敏 陈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VCIND,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未行rTMS治疗)和观察组(行rTMS治疗),两组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VCIND,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未行rTMS治疗)和观察组(行rTMS治疗),两组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情况,检测患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MMSE和HAMD评分的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相比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MoCA和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oCA和MMSE评分均明显提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VEGF含量明显提高,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明显提高,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rTMS进行干预可减轻改善VCIND患者神经心理学状况,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心理学 抑郁
下载PDF
血管闭合装置对脑血管介入后8F穿刺点闭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西方 鞠鹏 孔征东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脑血管介入手术后血管闭合装置(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对于8 F穿刺点的闭合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和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行颈动脉或者锁骨下动脉介入手术,... 目的观察脑血管介入手术后血管闭合装置(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对于8 F穿刺点的闭合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和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行颈动脉或者锁骨下动脉介入手术,均使用8F穿刺点入路的患者246例。分为术后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组(102例)和术后VCD组(144例)。比较两组术后4 d的并发症、下床时间,并评估舒适度、疼痛程度。结果使用VCD的即刻闭合成功率为93.8%(135例),9例(6.2%)即刻闭合不成功,但压迫10 min后均正常闭合。M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9%(4/102),VCD组为3.5%(5/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组和VCD组术后可下床移动时间分别为(636±133)min和(19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组舒适度评分为3~5分的患者27例(26.5%),VCD组98例(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组中度以及重度疼痛(疼痛评分>3分)38例(37.3%),VCD组13例(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VCD可用于较大的8 F穿刺点的闭合。和人工压迫相比,VCD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且能缩短下床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穿刺点 血管闭合装置
下载PDF
以CT室为中心的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西方 鞠鹏 孔征东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以CT室为中心的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8年1~9月份进行静脉溶栓的8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AIS患者以CT室为中心进行溶栓治疗(CT组),34例患者... 目的探讨以CT室为中心的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8年1~9月份进行静脉溶栓的8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AIS患者以CT室为中心进行溶栓治疗(CT组),34例患者以传统急诊室流程进行溶栓治疗(ER组)。比较两组的溶栓时间、神经功能的变化和颅内出血并发症。结果 CT组入院至静脉给药的时间(DNT)为39(30,58)min,明显低于ER组[65(42,88)min];CT组DNT时间<60 min的患者比例为77.6%,明显高于ER组(41.2%),CT组入院到获得CT影像的时间明显短于ER组[18(14,26)min比37(30,46)min],CT组从获得CT影像至溶栓的时间也明显短于ER组[18(12,33)min比26(17,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CT室为中心的溶栓流程,明显缩短了DNT,对于血管再通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辉 张之福 +3 位作者 陈炜 高亚丽 杨伏肖 宋西方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LDL-C/HDL-C)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接收的136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110例同期检查的健康体检者,测定并比较两组LDL-C、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计算LDL-C/HDL-C。结果试验组的LDL-C、TC及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与LDL-C、TC及LDL-C/HDL-C呈正相关(r=0.148、0.106、0.16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096,P<0.05),而与TG水平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 LDL-C/HDL-C明显增高与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相对于单一的LDL-C或HDL-C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独立性,该比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酰甘油
下载PDF
血清PTA、FIB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病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万敏 陈炜 +3 位作者 陈英 杨宝玲 宋西方 张之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进展型脑梗死病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早期监测及评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病例抽样法抽取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患者113例... 目的分析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进展型脑梗死病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早期监测及评估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病例抽样法抽取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患者113例,其中轻症组59例,重症组54例;通过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进行评分;采用start4半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清PTA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I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血清PTA、FIB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及FIB(g/L)与脑卒中患者主观症状评分、脑神经症状评分、躯体症状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所有组合方式下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不低于60%。结论血清PTA、FIB水平检测对预测脑卒中预后状况患者的严重程度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PTA及FIB水平的升高提示进展型脑梗死病情严重,可将其作为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常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活动度 纤维蛋白原 进展性脑卒中 病情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
7
作者 宋西方 《大科技》 2013年第1期285-286,共2页
随着超高层建筑物工程的大量建设,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包括无振动、承载力高、无挤土、适应性强等。然而,钻孔灌注桩也存着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即桩底沉渣的清理比较困难,桩身泥皮对侧摩阻力的影响较大,进而... 随着超高层建筑物工程的大量建设,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包括无振动、承载力高、无挤土、适应性强等。然而,钻孔灌注桩也存着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即桩底沉渣的清理比较困难,桩身泥皮对侧摩阻力的影响较大,进而限制了单桩承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要促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提高,对桩基沉降量进行有效控制,可通过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能够获得较好的工程结果。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压浆 承载性能 静载荷
下载PDF
Aspect评分指导下超静脉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秦荣荣 邵培宁 +1 位作者 赵素民 宋西方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CT扫描Aspect评分指导下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常规CT扫描Aspect评分指导下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2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变化,采用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22例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再通20例,再通率达90.9%,术前NIHSS评分为(13.36±5.92)分,术后1周的NIHSS评分为(10.01±8.2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mRS评分预后良好13例(59.1%),有5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出血率为22.7%,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9.1%。结论:对于Aspect评分≥7分,给予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的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血管再通率高,能降低致残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spect评分 机械取栓
下载PDF
521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威 张之福 宋西方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03-804,共2页
眩晕为神经科患者常见主诉症状。既往狭义的眩晕是指视物旋转性眩晕,而广义的眩晕则包括视物摆动或自身旋转、翻转、升降感。
关键词 旋转性眩晕 患者 病因 主诉症状 神经科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纤维原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宝玲 蔺芳菊 +2 位作者 宋西方 陈英 高亚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纤维原蛋白(FIB)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25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支...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纤维原蛋白(FIB)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25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128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128例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B与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且有效改善了FIB与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纤维原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俊英 贾伟华 +3 位作者 张义森 刘磊 宋西方 李佳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67例前循环...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非大动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WUI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67例前循环非大动脉WUIS患者[最后表现正常(入睡或最后一次起夜)至静脉溶栓时间≤9 h且>4.5 h]为研究对象,以其中接受静脉溶栓后继续行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rt-PA动脉溶栓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研究组患者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分级2、3级为血管再通良好),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3个月后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及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良好率为81.25%(26/3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 d、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15.6%(5/32)vs.5.71%(2/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患者资料显示,对最后正常至静脉溶栓时间≤9 h且>4.5 h的前循环非大动脉WUIS患者实施rt-PA动脉溶栓仍可获益,且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后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 非大动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脉溶栓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术中发生颈动脉窦反射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宋西方 万敏 +4 位作者 胡苏姗 李军 李兆圣 秦荣荣 贾伟华 《中国病案》 2022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中颈动脉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中颈动脉窦反射的评估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5家合作医院2019年5月1日-2020年4月30日64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窦反射分为颈动脉窦反射...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术中颈动脉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中颈动脉窦反射的评估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5家合作医院2019年5月1日-2020年4月30日64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窦反射分为颈动脉窦反射组26例及无颈动脉窦反射组38例,记录各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血管特征、手术情况对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及并发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颈动脉窦反射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史、狭窄处至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0mm、斑块性质和术前狭窄程度是颈动脉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26例发生颈动脉窦反射,其中20例术中咳嗽或使用阿托品、多巴胺静脉给药后恢复,2例继续泵入多巴胺治疗24小时内恢复,4例持续泵入多巴胺并间断予以阿托品推注均于5天内恢复,该26例患者均无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支架术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射的概率较高,其中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狭窄处至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0mm、钙化斑块及术前高狭窄率是导致颈动脉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但经及时有效处理,可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颈动脉窦反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万敏 宋西方 贾伟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的特点,尽早完成血管再通对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成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本研究现对血管再通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的特点,尽早完成血管再通对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成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本研究现对血管再通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1],其发病率仍在增高[2],且具有年轻化特点[3]。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巨大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通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急性期 临床预后 致死率 年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