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麻药联合前锯肌阻滞与胸神经阻滞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曾建强 袁磊 +2 位作者 钟昭迎 彭冬兰 宋财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506-1512,共7页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两种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分别联合前锯肌阻滞(SPB)与胸神经阻滞(PECS)在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2例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全麻组(n=30),罗哌卡因SPB+PECS+全麻(n=31),复方利多卡因SPB+PECS+全麻(n=31)。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30 min(T0)、神经阻滞后(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15 min后(T3)、手术结束前10 min(T4)、苏醒1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PACU)、术后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1 d、3 d、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7 d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MAP、HR、VAS、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全麻组相比,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后T3时刻的MAP指标明显较低(P<0.05),麻醉后T1、T3时刻HR指标明显较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时刻的VAS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4 h、1 d、3 d时刻的TNF-α、IL-6、hs-CRP指标水平亦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术后12 h、24 h、48 h时刻利多卡因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4 h、1 d、3 d时刻hs-CRP指标较罗哌卡因组有显著下降(P<0.05)。与全麻组相比较,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患者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更低(P<0.05);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较全麻组长(P<0.05),且利多卡因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罗哌卡因组更低(P<0.05),镇痛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患者术后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术后谵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根治术中,相比于普通全身麻醉,以局部麻醉SPB+PECS+全麻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降低术后疼痛与术后炎症应激,延长镇痛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同时复方利多卡因较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其术后镇痛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前锯肌 胸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