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多次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路春华 宋趣清 +2 位作者 盛修贵 杜雪莲 李庆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6期500-502,共3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的发生率可达20%~30%。个别病例组织病理学为良性却可转移至肺、腹膜后等部位,称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我院收治的1例BML患者13年内进行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的发生率可达20%~30%。个别病例组织病理学为良性却可转移至肺、腹膜后等部位,称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我院收治的1例BML患者13年内进行了4次手术:分别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全切术、盆腹腔多发平滑肌瘤切除术和肿瘤复发二次切除术,后2次手术于我院完成,目前生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肿瘤 病例报告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下载PDF
子宫颈微偏腺癌的诊治
2
作者 侯晓彤 盛修贵 +1 位作者 李大鹏 宋趣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6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微偏腺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术 化疗
下载PDF
卵巢癌不同方案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趣清 路春华 +4 位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于浩 王聪 李庆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366-1367,共2页
化疗是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要经历多周期化疗。因为易产生耐药,大多数患者还要经历多药化疗。白细胞下降是卵巢癌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本研究分析卵巢癌常用化疗方案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程度,为卵... 化疗是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要经历多周期化疗。因为易产生耐药,大多数患者还要经历多药化疗。白细胞下降是卵巢癌化疗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副作用。本研究分析卵巢癌常用化疗方案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程度,为卵巢癌的化疗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药物疗法 毒副作用 白细胞减少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原发卵巢癌肉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趣清 盛修贵 仲伟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6期1277-1278,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癌肉瘤/病理学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整合素αvβ6亚基αv及β6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增殖及侵袭的作用
5
作者 宋趣清 盛修贵 +4 位作者 李庆菊 苗华芹 李庆水 李大鹏 张小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3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6亚基αv及β6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HO-8910PM细胞αv及β6阳性表达率,MTT实验观察抗αv及抗β6单抗对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观察抗αv及β6单抗对...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6亚基αv及β6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HO-8910PM细胞αv及β6阳性表达率,MTT实验观察抗αv及抗β6单抗对HO-8910PM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观察抗αv及β6单抗对该细胞系侵袭的影响。结果:HO-8910PM细胞胞质内表达αvβ6,但表达率均不高,αv阳性表达率为25.7%,β6为28.3%;MTT实验显示,αv单抗可明显抑制HO-8910PM细胞增殖(P<0.05),β6单抗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不明显。细胞侵袭实验显示,β6单抗能明显抑制HO-8910PM细胞对人工基底膜胶的侵袭穿透能力(P<0.05)。结论:整合素αvβ6的αv亚基主要参与卵巢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β6亚基更多参与卵巢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HO-8910PM 整合素 αvβ6 亚基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庆水 张锡芹 +3 位作者 李大鹏 盛修贵 杜雪莲 宋趣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1年1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进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选择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609例,放疗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A组);另选择1989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1年1月起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始进行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前瞻性研究,选择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609例,放疗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A组);另选择1989年1月—1990年12月接受单纯放疗的375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控制情况、长期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化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4.5%(1199/1609),局部完全缓解率为1.6%(25/1609)。A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3%(1017/1126)、75.3%(652/866)、59.0%(200/339),其中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而两者的3、10年生存率相近(P>0.05)。B组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4/375)、59.2%(222/375)、40.3%(151/375),其中Ⅱ期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A、B两组间5、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腺癌患者的3、5、10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Ⅲ期患者的3、5年复发率及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经处理后均能恢复,其近期、远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特别是对于宫颈腺癌及临床晚期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3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真云 马悦冰 +5 位作者 盛修贵 张小玲 薛莉 宋趣清 刘乃富 苗华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32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KPS≥70)在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的化疗,而后给予全程IMRT。其中17例为术后、化疗后预防性照射,15例为术后...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32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KPS≥70)在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的化疗,而后给予全程IMRT。其中17例为术后、化疗后预防性照射,15例为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或)盆腔壁复发的放疗。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放射治疗,预防性照射的计划靶区(PTV)中位剂量为56.8Gy;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盆壁复发的胛V中位剂量为60.6Gy,90%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GTV)体积。小肠、膀胱、直肠、肾脏和脊髓的中位剂量分别为21.3Gy、37.8Gy、35.3Gy、8.5Gy和22.1Gy。14例患者出现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其中Ⅱ级反应者3例,I级反应者11例;5例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2例出现Ⅰ级皮肤反应。1年生存率为100%。预防性照射的2、3年生存率均为100%;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或)盆腔壁复发患者的2、3年生存分别为5/7和3/6。结论 IMR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预防性照射和复发患者的放疗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癌 手术 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 预后
原文传递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的调强放疗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真云 盛修贵 +3 位作者 马悦冰 薛莉 张小玲 宋趣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如果采用常规照射方式,由于所给剂量的限制,1年生存率仅为15%~27%,5年生存率3.2%~13.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6%。调强放疗(IMRT)具有分别调节肿瘤靶区和邻近危险器官(OAR)剂量强度的独特优势...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如果采用常规照射方式,由于所给剂量的限制,1年生存率仅为15%~27%,5年生存率3.2%~13.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6%。调强放疗(IMRT)具有分别调节肿瘤靶区和邻近危险器官(OAR)剂量强度的独特优势,在给予不规则临床靶区(CTV)精确剂量照射的同时,可减少小肠、直肠、膀胱等的受量,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笔者为此进行了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行IMRT与再次常规放疗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复发 调强放疗 放疗后 宫颈癌 并发症发生率 5年生存率 剂量强度 再次放疗
原文传递
缩野调强放射治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3 位作者 王聪 于浩 宋趣清 潘春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目的探讨缩野调强放射治疗(RF-IMRT)用于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ⅡB~IIIB期子宫颈癌患者行RF-IMRT(RF-IMRT组),具体放疗计划为先行全盆IMRT,给予处方剂量30Gy,然... 目的探讨缩野调强放射治疗(RF-IMRT)用于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ⅡB~IIIB期子宫颈癌患者行RF-IMRT(RF-IMRT组),具体放疗计划为先行全盆IMRT,给予处方剂量30Gy,然后缩野照射淋巴引流区、宫颈旁及宫旁组织,再给予处方剂量30Gy。同时对该组患者采用ADACPinnacle3计划系统拟设常规二野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选取同期收治的72例接受常规二野放疗计划患者作为对照(c-RT组),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两组患者均同时行后装治疗和同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66例RF—IMRT组患者和65例c—RT组患者完成随访。RF—IMRT与拟行常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更精确,剂量适形度明显增加(0.711±0.057和0.525±0.062,P=0.032),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明显减少[直肠:(41.6±6.8)Gy和(50.8±3.2)Gy,P=0.016;膀胱:(40.2±2.9)Gy和(51.4±1.8)Gy,P=0.007;小肠:(22.3±2.6)Gy和(35.8±3.9)Gy,P=0.004]。RF—IMRT组放射治疗计划靶区(HIV)内的平均剂量为60.8Gy,明显高于c—RT组(51.2Gy,P=0.006)。RF—IMRT组与c—RT组比较,急、慢性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但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IMRT组与c-RT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F—IMRT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5.2%,明显高于c—RT组(46.2%,P=0.039)。结论RF—IMRT技术可使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肿瘤靶区及盆腔淋巴引流区均获得根治性剂量,邻近危及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可提高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治疗剂量 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组织HEEC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4 位作者 颜春晓 刘婷 王聪 宋趣清 李庆水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6-763,共8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人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HEEC)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1)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2007年6—11月间收治的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内膜癌组1)以及5例因妇科良性病变行... 目的筛选并验证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人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HEEC)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1)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2007年6—11月间收治的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内膜癌组1)以及5例因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1)标本,分离两组HEEC,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HEEC中差异表达基因(指差异表达倍数〉2或〈0.5者,其中差异表达倍数〉2者为上调基因、差异表达倍数〈0.5者为下调基因),筛选出其中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2)另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间收治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内膜癌组2)以及10例因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2)标本,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验证两组HEEC中差异表达上调基因——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0、骨桥蛋白(SPP1)、高移动族框1(HMGBl)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从内膜癌组1和对照组1中共筛选出31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1个为上调基因、126个为下调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包括与细胞外基质功能、细胞周期调节相关的基因,其中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97个;下调基因主要包括具有潜在抗血管生成和增殖作用的基因,其中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44个。(2)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内膜癌组2HEEC中ESM1、MMP-10、SPP1、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98、3.890、1.443、1.881,分别与对照组2(分别为0.112、0.323、0.045、0.4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内膜癌组2HEEC中SPP1、MMP-10、ESM1、HMGB1蛋白均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2中SPP1、ESM1、HMGB1蛋白均呈阴性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EEC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为子宫内膜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 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庆水 李大鹏 +3 位作者 武秀荣 盛修贵 张小玲 宋趣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基本手术方式为子宫全切除+双侧...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基本手术方式为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腹腔内转移灶切除术,以残留灶直径42cm者为手术满意。评价晚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效果(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67、51、36例),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肉眼无残留灶者23例,残留灶直径42cm者42例,残留灶直径〉2cm者13例,手术满意率为83%(65/78)。患者1年生存率为91%(61/67),3年生存率为55%(28/51),5年生存率为28%(10/3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术后残留灶大小、术后化疗疗程数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而病理类型、有无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应提倡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疗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αvβ6整合素siRNA抑制人卵巢癌细胞体外及体内侵袭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3 位作者 宋趣清 魏萍 张小玲 路春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3期1832-1835,共4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6小干扰RNA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整合素αvβ6-siRNA(siRNA组)及无义寡核苷酸质粒(Neo组)转染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试验,分别测定siRNA组、...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6小干扰RNA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整合素αvβ6-siRNA(siRNA组)及无义寡核苷酸质粒(Neo组)转染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试验,分别测定siRNA组、Neo组和空白对照组αvβ6整合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测定其体外增殖能力和侵袭力。将各组细胞接种于裸小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生长速度,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αvβ6的表达。结果:与Neo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siRNA组中αvβ6整合素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转染的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力明显下降(P<0.01);各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NA组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免疫组化显示,转染整合素αvβ6-siRNA的移植瘤中整合素αvβ6为阴性表达。结论:αvβ6整合素siRNA转染HO-8910PM细胞后,通过降低αvβ6整合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其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进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整合素ΑVΒ6 侵袭 SIRNA 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