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6例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邱林杰 任燕 +9 位作者 李美洁 王皓男 陈鹏飞 赵全利 张兰凤 刘小青 任海燕 任胜男 宋辛子 张晋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的方法观察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部及足背部区域体表热值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136例肥胖症患者。统计所有患者脾虚湿阻型...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的方法观察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部及足背部区域体表热值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136例肥胖症患者。统计所有患者脾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胃火炽盛型4种证型分布情况,并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获取4种证型患者上焦、中焦、下焦、头面部、手背部及足背部区域体表红外热值数据,包括绝对温度(T)及相对温度(△T,△T=区域体表平均温度-前躯干体表平均温度,△T为正数则代表热偏离,负数则代表寒偏离),并进行各证型组间比较。结果:136例肥胖症患者中脾肾阳虚型62例、脾虚湿阻型37例、肝郁气滞型22例、胃火炽盛型15例。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型患者比较,肝郁气滞型及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T明显偏高(P<0.05),且脾肾阳虚型患者下焦T明显低于其他3型(P<0.05)。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上焦皆呈热偏离,且胃火炽盛型患者上焦△T低于其他3型,与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胃火炽盛型患者,其他3型患者中焦、下焦呈寒偏离,且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T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脾虚湿阻型和胃火炽盛型患者下焦△T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P<0.05)。4种证型肥胖症患者手足背部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肾阳虚型患者比较,脾虚湿阻型及肝郁气滞型患者头面部T明显偏高(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手足背部T低于其他3型。4种证型患者头面部及手足背部△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脾虚湿阻型患者头面部呈热偏离,其他证型头面部及4种证型手足背部均呈寒偏离。结论:136例肥胖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型最多,胃火炽盛型最少,可见脾虚为肥胖症重要的发病因素。脾、肾分属中、下焦,且阳虚者寒,故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中焦、下焦、头面、手足背区域体表温度较低,且均呈寒偏离;胃居中焦,且火盛者热,故胃火炽盛型患者中焦区域体表温度偏高,且呈热偏离。不同证型肥胖症患者体表区域的温度特征可与中医理论相印证,推测红外热成像可为肥胖症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红外热成像 中医证型 脾肾阳虚 脾虚湿阻 肝郁气滞 胃火炽盛
下载PDF
基于中医穴位运用肌骨超声评价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炎水肿期临床观察
2
作者 庄威 宋辛子 +4 位作者 曹昺焱 饶毅 姜美驰 王浩 肖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4期99-102,共4页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评价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炎对于消除水肿的效果,进而明确冲击波疗法的作用,做到客观评价。方法选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跟腱炎患者5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评价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炎对于消除水肿的效果,进而明确冲击波疗法的作用,做到客观评价。方法选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跟腱炎患者5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放散状冲击波治疗的同时加入承山及委中穴的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肌骨超声对局部水肿最明显的部位进行测量,后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25/2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1/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水肿程度治疗组下降57.1%,对照组下降30.0%,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功能评定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局部穴位后,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炎比单纯运用冲击波治疗更加有效;肌骨超声可以客观检测慢性跟腱炎水肿程度,评价治疗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状冲击波 肌骨超声 慢性跟腱炎 水肿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高血压病和肥胖症“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纪新 王文茹 +5 位作者 任燕 邱林杰 宋辛子 任海燕 刘小青 张晋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异病同治高血压病和肥胖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苓桂术甘汤组方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高...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异病同治高血压病和肥胖症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并筛选苓桂术甘汤组方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高血压病、肥胖症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9.0绘制“中药-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运用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成分及靶点;应用R4.1.2中的Bioconductor程序包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中药-交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PyMOL、AutoDockTools 1.5.7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苓桂术甘汤潜在有效成分共102个、交集靶点62个,筛选出8个活性成分和7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等信号通路,涉及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小分子代谢的调节等生物进程。分子对接显示,结合能<-7 kcal/mol的组合有37组。结论苓桂术甘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等,可能通过AKT1、EGFR、IL1B等靶点,作用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原发性高血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苓桂术甘汤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