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是否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方...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是否可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2例和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组30例,利用AVEA呼吸机"转折点(Pflex)程序",测定准静态P-V曲线的高、低位拐点(upper inflection point,UIP;lower inflection point,LIP)以及高低位拐点间三角区Pflex容积,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SIMV组采用小潮气量+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PRV组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通气24小时后复测准静态P-V曲线及高、低位拐点和三角区Pflex容积。分别于入组时、通气24小时和通气48小时留取静脉血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KL-6浓度。组间数据、组内数据差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73例患者符合标准入选,其中62例完成试验(SIMV组32例、APRV组3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通气24小时、48小时后氧合均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_(mean)明显高于SIMV组[(22.16±4.18)cmH_2Ovs(18.63±3.54)cmH_2O,P=0.003;(19.70±3.75)cmH_2O vs(18.63±2.92)cmH_2O,P=0.047]。通气24小时前后APRV组高、低位拐点间三角区Pflex容积增加比例高于SIMV组(90%vs 75%)。通气24小时后APRV组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18.57±5.24)ng/ml vs(26.34±9.59)ng/ml]。结论相对于小潮气量+PEEP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更有效地进行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但会显著加重V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氧合 肺复张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802-805,共4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程度,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PRV组、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P-V曲线),并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48h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明显高于SIMV+PEEP组,准静态P-V曲线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增加明显,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结论 APRV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对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氧合改善、呼吸力学类似;较高的平均气道压,能更有效地肺复张,未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但加重了肺损伤,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氧合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邵华 王来 杨秀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P-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将4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24例、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组20例。SIMV组应用AVEA呼吸机同步间...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个体化治疗(P-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将4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24例、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组20例。SIMV组应用AVEA呼吸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模式通气48 h;APRV组给予P-APRV,根据时间-压力曲线、时间-流速曲线设置APRV参数,通气24 h后复测呼吸曲线并调整参数。分别于入组时及通气24、48 h记录两组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损伤生物学标记物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结果通气24、48 h,APRV组呼吸力学指标改善优于SIMV组(P均<0.05)。两组通气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通气前比较,通气24、48 h两组血清SP-D、KL-6水平下降(P均<0.05),APRV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 P-APRV可减轻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个体化治疗 肺复张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可疑细菌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杨秀芬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普通病房可疑细菌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早期预警的价值,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可疑细菌感染患者260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PCT、C反应蛋白(C-reacti...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普通病房可疑细菌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早期预警的价值,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可疑细菌感染患者260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APACHE-Ⅱ评分。结果:194例经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病原学诊断为细菌感染(感染组),余66例临床排除细菌感染(非感染组)。感染组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3.948±2.175)ng/mL vs(1.379±1.267)ng/mL,P=0.045]。感染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亚组患者随病情加重PCT水平明显增高,肺炎、腹/盆腔感染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所有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30,P<0.01)。结论:患者血PCT水平对普通病房可疑细菌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早期预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APACHEⅡ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早期预警
下载PDF
ARDS患者呼气末肺容积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邵华 王来 杨秀芬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702-1705,1710,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气末肺容积(end expiratory lung volume,EEL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氧合指数、顺应性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气末肺容积(end expiratory lung volume,EEL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氧合指数、顺应性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保留经口气管插管,利用Engstrom呼吸机、采用改良的多重呼吸氮洗脱(NMBW)技术,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15、10和5 cmH_(2)O以及当前最适宜PEEP条件下,分别在第1、3、5、7天连续测量EELV及氧合指数、顺应性。结果30例患者完成实验,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好转(P<0.05)、顺应性呈上升趋势。同一研究时间随PEEP水平升高,EELV逐步增加(P<0.05);不同PEEP水平下,EELV随着时间的推移,EELV成逐步上升趋势(P<0.001)。大部分时间节点,患者的EELV与此时PEEP水平下的顺应性的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无相关性。结论ARDS患者EELV明显下降,随病情好转逐步恢复,EELV为肺张力计算提供参考数据,进而指导确定最佳PEEP或通气参数,实现个体化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气末肺容积 顺应性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可疑乙二醇中毒致高乳酸间隙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邵华 苏冠丽 +2 位作者 杨秀芬 张瑛琪 韩彩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3期160-161,共2页
血乳酸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但不同检测仪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浓度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存在干扰,两者的浓度差值称为乳酸间隙。本病例高度怀疑乙二醇(汽车防冻液)中毒致高乳酸间隙。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 血乳酸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但不同检测仪器采用不同方法测定的浓度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存在干扰,两者的浓度差值称为乳酸间隙。本病例高度怀疑乙二醇(汽车防冻液)中毒致高乳酸间隙。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伴烦躁5h于2015年12月14日晚21∶00就诊。查体:P 58次/分,R 20次/分,BP 150/80mm Hg(1mm Hg=0.133k Pa),Sp O20.95,浅昏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中毒 高乳酸间隙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
7
作者 宋邵华 王雅杰 孙武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3260-3261,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发热 泼尼松
下载PDF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田惠玉 姜相明 +4 位作者 张杰 王来 陆鹏 宋邵华 杨秀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68-287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经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5例,采用大剂量呋塞米(1~2 mg/min)持续静脉泵入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经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5例,采用大剂量呋塞米(1~2 mg/min)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目标尿量2~4 ml.kg-1.h-1)等情况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pH值、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患者的尿量分别为(10.6±2.3)、(163.9±23.2)、(190.7±30.6)、(184.0±26.2)、(178.3±22.4)、(167.0±19.9)ml/h。治疗后6 h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下降,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 pH值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增加,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0例(88.9%)患者肾功能恢复并成功脱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常规剂量利尿剂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给予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增加尿量,改善内环境紊乱,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急性肾损伤 肺水肿
下载PDF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用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惠玉 姜相明 +4 位作者 宋邵华 张杰 陆鹏 金玉洁 杨秀芬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许可用量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MODS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60例,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估肝素许可用量与...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许可用量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MODS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60例,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估肝素许可用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肝素的平均许可用量(8.27±1.19)U·kg-1·h-1。死亡组肝素的许可用量明显少于存活组,(6.55±1.48)U·kg-1·h-1 vs(9.59±0.96)U·kg-1·h-1(P<0.05)。2肝素的许可用量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50,-0.563,P<0.01)。结论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肝素的许可用量与MOD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肝素 预后
下载PDF
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惠玉 李建科 +4 位作者 宋邵华 张杰 金玉洁 陆鹏 杨秀芬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出血风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高出血风险MODS行CVVH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无肝素抗凝组(A组)和小剂量肝素抗凝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 目的探讨高出血风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高出血风险MODS行CVVH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无肝素抗凝组(A组)和小剂量肝素抗凝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 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尿素氮、肌酐、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并记录2组患者滤器寿命、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24 h、48 h血肌酐、PaO2/FIO2、ApacheⅡ评分及尿素氮水平均较A组明显好转(均P<0.05)。B组治疗后24 h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PTT、TT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A组患者明显缩短,滤器使用寿命较A组明显延长(均P<0.05)。B组患者出现1例皮肤黏膜出血现象,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可以保证CVVH治疗的顺利进行,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血液凝固试验 肝素 高出血风险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中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惠玉 李建科 +5 位作者 宋邵华 张杰 陆鹏 金玉洁 王来 杨秀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高出血风险的MODS患者30例,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抗凝,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高出血风险的MODS患者30例,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抗凝,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的平均用量(3.5±1.7)IU/(kg·h);滤器平均使用寿命(16.5±3.8)h。MODS组患者APTT、TT、P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ODS患者治疗后24 h、48 h 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LT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 APTT、TT、PLT与治疗后2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黏膜出血2例,无呼吸道及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肝素 高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降钙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蕊 郝丽娜 +3 位作者 宋邵华 李栋梁 王来 赵志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降钙素原(PC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4种因子与脓毒症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74)与脓毒症休克组(n=76),且依据不同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n=107)与死亡组(n=43);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7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分析各组HB-EGF、PCT、vWF、HMGB1表达水平,观察脓毒症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分析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的相关性;分析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二元Logistic方程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两组,且脓毒症休克组HB-EGF水平最低,PCT、vWF、HMGB1水平健康组最低,脓毒症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存活组HB-EG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但PCT、vWF、HMGB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健康组、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及SOFA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GF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负相关,PCT、vWF、HMGB1与APACHEⅡ及SOFA均呈正相关。HB-EGF、PCT、vWF、HMGB1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52%、67.79%、70.44%、69.54%、93.56%,特异度分别为68.99%、77.32%、71.76%、72.96%、88.78%。HB-EGF、PCT、vWF、HMGB1与APACHEⅡ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EGF、PCT、vWF、HMGB1在不同脓毒症患者中均有不同表达,且与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同时,HB-EGF、PCT、vWF、HMGB1指标对脓毒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四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相关性 人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基于Legendre-Fourier-Galerkin谱方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13
作者 宋邵华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第4期222-223,共2页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本文结合具有高精度Fourier-Galerkin谱方法和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来求解薛定谔方程,先将薛定谔方程由笛卡尔坐标系转化到极坐标系下进行求解,随后利用Fourier-Galerki...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本文结合具有高精度Fourier-Galerkin谱方法和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来求解薛定谔方程,先将薛定谔方程由笛卡尔坐标系转化到极坐标系下进行求解,随后利用Fourier-Galerkin谱方法和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对二维薛定谔方程的空间方向进行谱展开,最后在时间方向利用Crank-Nicolson方法近似展开。其中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选取基函数具有正交性和插值性,使算法具有高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量,Crank-Nicolson方法也具有无条件稳定和高精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定谔方程 谱方法 基函数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ALU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PRV组采用APRV模式;对照组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EEP)。所有患者均应用AVEA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呼吸机设置参数及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n)、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尿量、镇静/肌松剂使用情况等。通过AVEA呼吸机“转折点(Pflex)操作”,采用低流速法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自动测量并计算高、低位拐点(UIP、UP)和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根据准静态P—V曲线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后再次描记准静态P—V曲线。分别抽取患者入组时及通气24h和48h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28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选26例ALI/ARDS患者,其中22例完成试验,APRV组10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人组时基线资料及准静态P—V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通气24h和48h时氧合均明显改善,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cmH2O,1cmH2O=0.098kPa)明显高于对照组(24h为24.20±4.59比17.50±3.48,P〈0.01;48h为18.10±4.30比15.00±2.59,P〈0.05)。通气24h时,APRV组Vdelta增加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比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24h时,APRV组血清SP—D水平(μg/L)呈升高趋势(由19.70±7.34升至27.61±10.21,P〈0.05),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由21.83±7.31降至16.58±2.90,但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48h时,APRV组SP—D水平下降,对照组无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5±8.17比17.20±4.59,P〉0.05).两组通气前后血清KL-6均无明显改变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D、KL-6对患者28d存活率无预测价值,入组时、通气24h和48h的SP—D的优势比(OR)分别为0.900[95%可信区间(95%CI)=0.719~1.125]、1.054(95%CI=0.878~1.266)、1.143(95%CI=0.957~1.365),KL-6的OR值分别为1.356(95%C1=0.668~2.754)、0.658(95%CI=0.161~2.685)、0.915(95%CI=0.350~2.394),均P〉0.05。结论采用APRV策略对ALI/ARDS患者氧合及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善程度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类似,有较高的Pmean和更有效的肺复张效果,且不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能加重V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氧合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食物源性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5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武装 王嘉 +2 位作者 邢亚静 宋邵华 杨国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物源性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3-05-28—2003-06-03确诊的51例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51例患者均为食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充血51例... 目的探讨食物源性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3-05-28—2003-06-03确诊的51例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51例患者均为食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充血51例(100%)、发热44例(86%)、扁桃体肿大39例(76.5%)、头痛31例(60.8%)、全身酸痛23例(45.1%)。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咽拭子采样17份,细菌培养均阳性;漱口液采样44份,细菌培养阳性23份(52.3%)。培养细菌均为C组β型溶血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51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与食物污染有关的集体发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应考虑到C组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污染食物、咽拭子、漱口液培养可以明确诊断,如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 C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食源性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