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导致的免疫介导的肝炎(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在肺癌中的临床特点,为IMH的诊治提供见解。方...目的:总结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导致的免疫介导的肝炎(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在肺癌中的临床特点,为IMH的诊治提供见解。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于我院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发生IMH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变量由中位数和范围表示,分类变量由患者数量和百分比表示。适当时进行参数和非参数测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名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吸烟可能是IMH的危险因素,IMH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在接受抗PD-1/PD-L1抗体后的2.1个月。在实验室检查中,我们发现对比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变化更为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升高可能与难治性IMH相关,CD25^(+)T细胞百分比的降低或可提示IMH的发生。在治疗上,ALT/AST异常中位持续时间为26天,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异常中位持续时间为45天;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及时请肝病专科医生会诊,添加其他免疫抑制剂,但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结论:TNF-α的升高或许可以作为难治性IMH的标志物,外周血Treg T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可能会预测IMH的发生。在治疗上,建议在基于ALT/AST的CTCAE分级上,若患者存在TB和/或GGT的升高,增加一个CTCAE分级的干预。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中药提取物蟾毒灵(Bufalin)在相关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总结蟾毒灵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发表的关于蟾毒灵(Bufalin)药物研究的文献,利用数据库网...目的:了解中药提取物蟾毒灵(Bufalin)在相关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总结蟾毒灵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发表的关于蟾毒灵(Bufalin)药物研究的文献,利用数据库网页统计功能及CiteSpace 5.2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代,来源期刊及高频主题词分布情况,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发文情况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65篇关于蟾毒灵的文章,从2014年后每年约40篇以上文章发表,其中发表在核心区期刊(文章数量大于5篇)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1种杂志中,影响因子主要为2~3分。通过对文献的搜索,总结蟾毒灵具有诱导凋亡和分化、抑制增殖、抑制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抑制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包括PI3K-AKT,Hedgehog,MAPK,JNK,Wnt/β-catenin,TGF-β/Smad,整合素信号途径,NF-κB信号通路。结论:通过对蟾毒灵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导致的免疫介导的肝炎(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在肺癌中的临床特点,为IMH的诊治提供见解。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于我院接受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发生IMH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连续变量由中位数和范围表示,分类变量由患者数量和百分比表示。适当时进行参数和非参数测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名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吸烟可能是IMH的危险因素,IMH的中位发病时间为在接受抗PD-1/PD-L1抗体后的2.1个月。在实验室检查中,我们发现对比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变化更为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升高可能与难治性IMH相关,CD25^(+)T细胞百分比的降低或可提示IMH的发生。在治疗上,ALT/AST异常中位持续时间为26天,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异常中位持续时间为45天;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及时请肝病专科医生会诊,添加其他免疫抑制剂,但注意相关不良反应。结论:TNF-α的升高或许可以作为难治性IMH的标志物,外周血Treg T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可能会预测IMH的发生。在治疗上,建议在基于ALT/AST的CTCAE分级上,若患者存在TB和/或GGT的升高,增加一个CTCAE分级的干预。
文摘目的:了解中药提取物蟾毒灵(Bufalin)在相关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状况,总结蟾毒灵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发表的关于蟾毒灵(Bufalin)药物研究的文献,利用数据库网页统计功能及CiteSpace 5.2分析软件统计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代,来源期刊及高频主题词分布情况,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发文情况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65篇关于蟾毒灵的文章,从2014年后每年约40篇以上文章发表,其中发表在核心区期刊(文章数量大于5篇)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1种杂志中,影响因子主要为2~3分。通过对文献的搜索,总结蟾毒灵具有诱导凋亡和分化、抑制增殖、抑制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抑制侵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包括PI3K-AKT,Hedgehog,MAPK,JNK,Wnt/β-catenin,TGF-β/Smad,整合素信号途径,NF-κB信号通路。结论:通过对蟾毒灵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