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质控在提高孕11~13^(+6)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超声检查图像合格率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美池 刘静华 +4 位作者 柯华玲 宋金爽 徐金毛 董宇萌 郑洪平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质量控制系统在提高孕11~13~(+6)周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超声检查图像标准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产前超声AI智慧云平台”对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质量控制系统在提高孕11~13~(+6)周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超声检查图像标准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产前超声AI智慧云平台”对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共7个季度进行11~13^(+6)周NT超声检查的1315例检查者超声图像质量进行智能质控,受质控医生通过查阅质控结果及图像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应用χ^(2)检验对7个季度图像的标准率进行比较,评估智能质控对于提高图像合格率的价值。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七个季度胎儿NT图像标准率分别为51.87%(250/482)、65.02%(197/303)、54.85%(407/742)、68.72%(279/406)、98.25%(336/342)、94.74%(324/342),95.60%(391/409),各季度图像标准率逐步提高直至趋于稳定,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各季度医生留存图像的合格率逐渐升高。结论 人工智能质量控制可有效提升11~13~(+6)周NT超声检查图像达标率,提升医生对标准切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质量控制 胎儿 颈后透明层测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超声定位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静华 杨硕 +3 位作者 蒋莹 徐金毛 宋金爽 刘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识别椎体以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探讨胎儿期脊髓圆锥大致上升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正常孕19~37周单胎胎儿566例,应用二维超声识别胎儿椎体,其中296例孕19~28周胎儿同时行... 目的通过超声识别椎体以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探讨胎儿期脊髓圆锥大致上升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正常孕19~37周单胎胎儿566例,应用二维超声识别胎儿椎体,其中296例孕19~28周胎儿同时行表面三维成像和容积对比成像两种三维超声技术,计数脊髓圆锥末端水平所对应腰椎椎体的位置。Kappa检验分析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定位脊髓圆锥位置的一致性。观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上升趋势,分析各孕周间脊髓圆锥位置的差异性;一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的关系。结果最终546例二维超声成像可清楚显示脊髓圆锥位置,其中280例孕19~28周胎儿同时获取了三维脊髓圆锥位置图像。二维与两种三维超声成像识别脊髓圆锥位置水平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1.0)。脊髓圆锥位置在孕19周时可位于L3.5甚至是L4,自孕21周开始至整个孕期95%的胎儿脊髓圆锥置均位于L3.5或者L3.5以上,孕28周之后95%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达到L3水平,孕37周之后95%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均位于L1~L2。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8X+6.113(R=0.722,P〈0.01)。结论超声可清楚显示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和形态;通过识别椎体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可初步获取其参考值范围。表面三维成像及容积对比成像技术均可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以准确判断胎儿脊髓圆锥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胎儿 脊髓圆锥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蒋莹 刘静华 +1 位作者 杨硕 宋金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38-540,共3页
目的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盆底结构,为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初产妇69例,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9例和剖宫产组30例,产后6~8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时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 目的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盆底结构,为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初产妇69例,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9例和剖宫产组30例,产后6~8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时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及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经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剖宫产组(均P<0.05);经阴道分娩组BND大于剖宫产组(P<0.05);同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大于静息状态(P<0.01);两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盆底结构,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结构 阴道分娩 剖宫产
下载PDF
孕早期应用超声诊断剖宫产后胎盘植入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雅萍 刘静华 +3 位作者 车爱文 黄祝兰 宋金爽 柯华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9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应用超声鉴别诊断剖宫产后胎盘植入及不同分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产前筛查的450例高危胎盘植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孕早期超声诊断剖宫产后胎盘植入的检出... 目的:探讨孕早期应用超声鉴别诊断剖宫产后胎盘植入及不同分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产前筛查的450例高危胎盘植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孕早期超声诊断剖宫产后胎盘植入的检出率及超声表现。结果:450例产妇中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胎盘植入病例35例,占比7.78%(35/450),其中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分别占比37.14%、40.00%、22.86%;孕早期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病例31例,占比6.89%(31/450),其中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分别占比35.48%、41.94%、22.58%,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胎盘内旋涡形成、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后方血流增多、胎盘分界不清与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菲薄等。经产后胎盘随访,胎盘前置合并植入与非植入的患者例数比为35/32,胎盘前置合并植入患者异常超声征象出现率明显高于胎盘前置非植入患者(P<0.05)。结论:孕早期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予以推广,为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超声诊断 剖宫产 胎盘植入 疤痕子宫
下载PDF
超声误诊胎儿门静脉-肝静脉瘘1例
5
作者 刘丽 蒋莹 +4 位作者 宋金爽 杨硕 黄歆 叶丽河 刘静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孕妇,27岁,孕2产1。曾顺产一男婴,体健。平素月经规则,孕39周超声检查:胎儿左腹部见一5.5 cm×2.3 cm囊性包块,边界清;CDFI: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产后1 d,超声所见:患儿肝脏左外叶可见一4.2 cm×3.9 cm×1.9 cm... 孕妇,27岁,孕2产1。曾顺产一男婴,体健。平素月经规则,孕39周超声检查:胎儿左腹部见一5.5 cm×2.3 cm囊性包块,边界清;CDFI:可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产后1 d,超声所见:患儿肝脏左外叶可见一4.2 cm×3.9 cm×1.9 cm的囊性包块,向左下方生长,下缘近脐水平,内可见分隔,与门静脉左外下支相通,脉冲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图2)。产后2个月复查超声:囊性包块大小约5.9 cm×4.9 cm×3.9 cm,与两血管相通,其内血流来自门静脉左外下支,回流至肝左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胎儿期 血流信号 静脉频谱 月经规则 脉冲多普勒 左腹部 静脉瘘 肝左静脉 脐水平
下载PDF
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表现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小金 宋金爽 +5 位作者 丛潇怡 刘效伊 牛宏艳 周飞 李双武 郭岩芸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产前孕中晚期17q12微缺失胎儿的超声发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妊娠结局和跟踪随访,探索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基因组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咨询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因超声提示胎儿肾脏实质性回声增强或... 目的分析产前孕中晚期17q12微缺失胎儿的超声发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妊娠结局和跟踪随访,探索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基因组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产前咨询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因超声提示胎儿肾脏实质性回声增强或结构异常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羊水或脐带血穿刺,CMA检测结果为17q12微缺失的胎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6例17q12微缺失病例的缺失片段大小在1.42~1.94 Mb,区域内均包含HNF1B、LHX1等相关致病基因。14例为新发突变,2例遗传自母亲。15例肾脏双侧或单侧高回声,1例除肾脏结构畸形外还伴有心脏和肺部结构畸形。5例遗传咨询后选择终止妊娠,11例选择继续妊娠。结论产前胎儿17q12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差异大,超声肾脏回声增强与其存在密切相关性。产前胎儿肾脏高回声行CMA检测,可准确诊断该综合征并明确其基因组学信息,为孕妇妊娠选择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17q12微缺失 超声表现 染色体微阵列
原文传递
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丽 刘静华 +4 位作者 蒋莹 郑洪平 林李梅 宋金爽 徐烨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测量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裂孔各超声参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POP患者86例。根据患者... 目的使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测量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肛提肌裂孔各超声参数,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阴道分娩后POP患者86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意愿,将患者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43例。康复治疗前用TUI方法判断POP患者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再将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各分为肛提肌未损伤组和肛提肌损伤组2个亚组(R0、R1和F0、F1)。产后第8周起,康复治疗组患者开始进行为期8周的盆底电刺激及家庭阴道哑铃锻炼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组患者在家自行做凯格尔盆底功能锻炼8周。分别于产后6~8周(康复治疗前)和产后18周(康复治疗后)在静息、瓦氏、缩肛状态下,对86例患者进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并对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UI成像显示,康复治疗前有35例POP患者并发肛提肌损伤,康复治疗组和功能锻炼组肛提肌损伤发生率比较(41.9%vs 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康复治疗前肛提肌损伤组(R1、F1亚组)与肛提肌未损伤组(R0、F0亚组)之间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治疗后,康复治疗组及R1、R0亚组的POP改善率,显著高于功能锻炼组及F1、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80、7.441、8.632,P均<0.01)。R1亚组在静息、最大瓦氏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最大瓦氏状态下前后径以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1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5、-3.423、-2.328、-3.706、-2.221、-3.810,P均<0.05);R0亚组在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前后径以及最大瓦氏、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F0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6、-2.464、-3.886、-2.710、-4.079、-6.769、-4.985、-5.495,P均<0.05)。结论肛提肌损伤与女性产后早期POP-Q分度无明显相关性,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肛提肌损伤及未损伤患者肛提肌裂孔的恢复,更好地改善产后女性POP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TUI可为其康复疗效的评估提供客观、准确、定量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 康复
原文传递
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卵巢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金爽 刘静华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5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生物组织的硬度及弹性由组织的分子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而病理或生理原因造成组织分子组成或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时其硬度与弹性会发生相应变化。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不同组织(包括正常和病理组... 生物组织的硬度及弹性由组织的分子组成和微观结构决定,而病理或生理原因造成组织分子组成或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时其硬度与弹性会发生相应变化。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不同组织(包括正常和病理组织)弹性系数不同和施加外力后变形程度不同,以压迫前后反射的回波信号获取各深度上的位移量,计算出变形程度,再以彩色编码而成像的技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子宫卵巢 病变诊断 彩色编码 弹性系数 微观结构 正常子宫颈 经阴道超声 子宫肌层 宫内膜息肉
原文传递
产后盆腔器官脱垂伴肛提肌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超声评估
9
作者 刘丽 刘静华 +2 位作者 郑洪平 蒋莹 宋金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441-0444,共4页
洪平 蒋 莹 宋金爽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超声观察并评估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并发肛提肌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后因盆腔器官脱垂来复诊的患... 洪平 蒋 莹 宋金爽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超声观察并评估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并发肛提肌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经阴道分娩后因盆腔器官脱垂来复诊的患者86例,经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诊断肛提肌损伤35例,肛提肌未损伤51例。根据其盆底康复治疗的意愿,分成以下几组:康复组1(肛提肌损伤)、康复组2(肛提肌未损伤)、对照组1(肛提肌损伤)、对照组2(肛提肌未损伤);产后第8周起,康复组1和康复组2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盆底电刺激加阴道哑铃锻炼;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则自行凯格尔盆底肌训练;时间均为8周。86例患者分别在产后6-8周和产后18周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测量并对比分析肛提肌裂孔在静息、缩肛和瓦氏状态下的面积。结果康复治疗后,康复组2在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康复组1减小(P<0.05);产后18周,对照组2在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对照组1减小(P<0.05);康复治疗后,康复组2在瓦氏、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对照组2减小(P<0.05)。结论 肛提肌损伤是影响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恢复的重要因素,可根据盆底三维超声下肛提肌损伤情况来预测盆底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损伤 三维超声 肛提肌裂孔 康复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